老人言:不怕怒目金剛,只怕眯眼菩薩,祖宗的智慧,教你看相識人

2021-01-22 小白白說教育

老人言:不怕怒目金剛,只怕眯眼菩薩,祖宗的智慧,教你看相識人

中國古代俗語歷代口口相傳,短小的俗語背後隱藏的深奧的哲理,而我國古代大多數的俗語都記載在《智囊全集》中。

在《智囊全集》中,有一句:不怕怒目金剛,只怕菩薩眯眼。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道理呢?

現在我們不妨品一品記載於《智囊全集》中的前半句:不怕金剛怒目。

金剛怒目的意思是眼睛睜開很大,形容面色威猛讓人心生敬畏。《智囊全集》通過這句話想要表達長得像壞人的人並不一定是壞的。

雖然老子曾經說過:相由心生。心裡想的什麼,臉上就會表現出來,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都完全正確。有些人雖然長了一副兇狠的樣子,心腸卻十分的好。

民國時期著名的畫家豐子愷,鬍子拉碴給人一種十分兇狠的感覺。有一次他去街上,竟然被特務給盯上了。後來知道他是著名畫家豐子愷,便釋放了他。所以並不是長得像壞人的人,就一定是壞人。

而《智囊全集》想要表達的重點是下一句:只怕眯眼菩薩。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怕那些眯著眼睛笑的好人,他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人。

唐朝時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在朝堂上表現出一副為人和善,心胸寬廣的樣子,然而私下裡卻經常打壓排擠那些反對他的人。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就是口有蜜而腹有劍。

《智囊全集》通過這兩句話想要告訴我們。有的人長得像壞人,但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壞人。而有的人表現的像好人,卻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人。

在我們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也隨處可見,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其貌不揚,給人一副要吃人的樣子。然而和他相處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心腸十分善良。在職場中,我們也會遇到像這樣的人。

平常在一起嘻嘻哈哈,十分友善。然而背地裡卻說三道四,顛倒黑白。自古以來,最難猜透的就是人心。不怕金剛怒目,只怕眯眼菩薩。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善於分辨真正的好人,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

由於這兩句話表達的教育意義相同,兩句一起被並列記錄於《智囊全集》中。

其實像這樣充滿智慧的俗語,在《智囊全集》中隨處可見。《智囊全集》收集了從秦代到明朝中1000多則經典故事,以俗語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面前。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能看到老祖宗的生活狀態,還能夠看到背後隱藏著對人生的思考。

《智囊全集》不僅被我們老一輩所喜歡,還被許多的名人大家所熱衷。

曾國藩曾經徹夜讀《智囊全集》,領悟到裡面所蘊含著政治哲理與人生智慧。融合在做官方面,成就了這個清朝文臣首領最高的榮譽:曾文正公。

而且在軍事方面也應用到了極致,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國藩以一己之力率領湘軍不斷戰鬥最後取得了勝利。而這戰術中運用到了智慧無一不是來源於《智囊全集》。

康熙帝曾經偶然讀到這本書,突然茅塞頓開,猶如醍醐灌頂。不僅把這本書推薦給自己的下屬,還親切地稱他為「國之利器」。

最開始這本書流傳只是以普通文稿的形式出現,流傳至今也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為了更加方便大家閱讀,今天我推薦大家一本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

它不僅傳承了原有的古文辭藻,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許多翻譯和解釋,讓讀者深入淺出的了解到書中的智慧。而且還附帶許多的示例,可以增加此書的趣味性。夾敘夾議,集中完美地表現了馮夢龍的智慧結晶。

馮夢龍寫下此書後感嘆道:天下無餘智。這句話聽起來狂傲,他的確有他傲的資本。《智囊全集》覆蓋社會的許多層面: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背後蘊藏的智慧用之不竭,源源不斷。

在我們現代化的今天,這本書仍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卓越的眼光,還可以幫助我們規避許多風險。在職場上這本書的作用發揮得更加明顯,不僅可以讓你提供更多加薪進職的機會,可以讓你遠離許多職場上的小人。

快快點擊下方商品卡,把你的智慧寶典帶回家

相關焦點

  • 「不怕怒目金剛,只怕眯眼菩薩」有這四種特徵的「菩薩」,要警惕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帶你看清人情世故!和智者老人相逢在青山腳下,智者老人坐在石桌旁,烏龍茶嫋嫋的熱氣旋轉而上,香味撲鼻。我問道:常聽人說不怕怒目金剛,只怕眯眼菩薩。我認為這句話是指,不用怕那些喜形於色,什麼情緒都表現在臉上的人,因為他們的好意和敵意我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就怕那些什麼事情都藏在心裡,表面上一臉和善,背後偷偷摸摸使陰招的人。智者老人抿了一口茶說道:其實這句話可以引申一下,一些直面批評你的人是不需要擔心的,因為這些人大都為我們好。
  • 寺院裡為何金剛怒目,而菩薩卻總低眉?
    「怒目金剛」是形容人的威勢、面目兇暴,以降伏誅滅惡人;「低眉菩薩」是形容人的面貌態度慈祥,以愛攝護他人。兩者形相、作法雖有差異,但都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有的方便作法。一般人都以為怒目金剛是惡人,低眉菩薩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實這兩者所展現的不同外相,正是「因材施教」、「觀機逗教」,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 正解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生不畏金剛怒目,只怕菩薩低眉
    正解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人生不畏金剛怒目,只怕菩薩低眉!今天的世界,風雲際會。疫情肆虐,紛爭湧起。現實的世界需要智慧來撫慰,今天讀了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為了讀者方便,本文給出英漢雙譯的版本。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滿清最後一百年是慈禧太后,她不尊重,讓我們對古聖先賢、對祖宗那種情感淡薄了,沒有完全丟掉。我這個年齡還接觸到一點邊緣。我們家鄉,桐城派的發祥地。城裡丟掉比我們早,大概要早十年,我們住鄉下,鄉下人都非常守本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鄉下都看見,我有這個印象。小時候確實受這一點教育,長大之後佔很多便宜。我親近三個老師憑什麼?就憑兒童時代父母、長輩教的。教什麼?
  • 老人言中的吃苦中苦,做人上人到底是什麼意思?也許是你理解錯了
    經過後世文人的編寫,把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老話編寫成一本《老人言》,書中不僅僅是老話能幫助我們,更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出我們會犯的問題,加以解決。而在老人言中的一句話:「不說硬話,不做軟事;絕不惹事,也不怕事;吃苦中苦,做人上人。」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文殊師利的意思便為妙吉祥。據佛經講,文殊原是舍衛國婆羅門貴族中的一位公子,追隨釋迦摩尼佛修行,功德圓滿後修成了菩薩身,後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化、普度眾生。
  • 老人常說:「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老祖宗的智慧,字字珠璣
    《老人言》解鎖更多生活大智慧!其實生活中處處有智慧,這些智慧可能通過俗語流傳下來,可能就是通過文字,比如典型的智慧結晶《老人言》。有些俗語很容易理解,但是有大智慧。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一個人的眉毛很長,代表這個人有福氣。這是真的嘛?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看看:一是參考古代神話歷史。在許多繪畫作品或者文學典籍中,滿天神佛大多數都有一對長長的白眉毛和大耳垂,給人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二是站在科學的角度。好男一身毛,在古代,男人就是家庭的主心骨,男人需要耕種土地,因此必須身體強壯。
  • 老人言:「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你見過「窮命吉相」嗎
    老祖宗的話,好比陳年佳釀,歷久彌新,「老人言」的智慧,不只是簡單的對人生的描述,更是一種非常實用和現實的智慧。用心體會,一定能夠受益匪淺,少走許多彎路。窮相,就是別人見到你,都對你敬而遠之,不是你長相惡劣,而是你太負面和消極。有的人長相醜陋,卻熱情親切,這種人是富貴的面相,有的人天生麗質,但是尖酸刻薄,這就是窮相。因此,大家看一個人從外表是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的。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在無量菩薩中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財富如虛空一樣廣闊無邊,並能滿足世間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願,使無量無邊眾生獲得無窮利益,故有此虛空藏聖名。  虛空藏菩薩具有賜予利樂的力量。「藏」表示無限福德智慧,「虛空」表廣大,《大方等大集經》指出:虛空藏如同富翁,相應困苦眾生,只要到她面前,即會施予救濟。因此,虛空藏菩薩是以濟度眾生為樂的菩薩。
  • 人生要聽老人言:「鬧裡有錢,靜處安身」告訴你的人生奧秘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老人勸,遲早會失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老人的話往往備受尊敬和認可,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裡,老人的話往往代表著含金量十足的「人生經驗」,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順著上一輩的教誨說習慣了的口頭禪,但有時卻真的很有實際意義和實用意義,雖然有些老人的話只是祖輩們傳下來的順口溜,但有時其價值卻真的會讓你瞬間醒悟,深感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只是語言那麼簡單。
  • 【華曲佛音】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智慧咒):常誦開啟智慧大門
    南無妙吉祥菩薩 !  1.文殊智慧咒: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這是表恭敬的意思。每天花10幾分鐘也不是很長。  持咒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文殊師利菩薩,以智慧著稱,在中國示現為菩薩,與觀音、普賢、地藏同為四大菩薩之一,五臺山清涼寺即為他的道場。
  • 盧臺長是什麼菩薩的化身?
    但盧臺長卻自稱觀音菩薩的代言人,經常運用「神通」「看圖騰」的方式為人算命消災。中國佛教史上的確有一些高僧大德被信眾尊奉為佛菩薩的化身,但都是後世佛教徒根據這些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事跡追認的,從來沒有哪位高僧大德在世時公開宣稱自己是某佛某菩薩的化身或代言人。
  •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竟是父子,怎樣的相識因緣?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告訴阿難: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專心稱念觀音名號,可以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觀世音菩薩既已成佛,為何稱念觀音名號,不是往生正法明如來的佛土,而是往生阿彌陀佛土呢?
  • 大乘佛教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人物,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徵。他具有人們渴望達到而又達不到的人格品質,是人諸多能力的理想化。一、文殊菩薩名稱由來文殊是梵文音譯的簡稱,其音譯全稱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等。《放缽經》中通過對小兒與父母的關係進行類比, 將文殊菩薩看作三世諸佛成道之母。二、文殊菩薩的來歷文殊菩薩身世成謎,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有兩種,一種指文殊是婆羅門種姓,生於印度舍衛國,後跟隨釋迦牟尼學習, 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是智慧的化身。
  • 普通法:英國祖宗之法,奇蹟奠基的基礎!
    愛德華·柯克就曾誇張地說過,英格蘭的習慣可以追溯到英格蘭島上出現人的那一刻。總之,普通法法官拋棄了上帝或其他形上學的基礎,將英國歷史作為普通法的根基,這既是面對教會法的不得不然,也是建立在習慣法之上的必然選擇。02.憑什麼能是祖宗之法?但是,普通法真的如柯克所言,可以追溯到英格蘭島上有人的那一刻嗎?
  • 《楞嚴經素解》:二十五位菩薩紛紛登場,宣說自己的法門為第一
    佛問道:「你等菩薩和阿羅漢,從我佛法中生(智慧和清淨心,並非佛太高自己,雖然說是我,實則每個人自性都是佛,比如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並非我執很深,而是每個人的自性本心都是唯我獨尊的!),得成無學(所謂無學,正如《道德經》所說,絕學無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大智慧的象徵!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祖怙恃之一,又稱法王子。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記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尊如來(龍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 大興安嶺裡的「人熊」,不怕東北虎,只怕鄂倫春獵手
    在大興安嶺深處,棲息著一種習性獨特的「人熊」。人熊又叫馬熊,古代叫羆,現代學名是棕熊,體型龐大,力量奇大,是陸上第二大食肉動物。人熊之所以被加了個「人」的前綴,是因為它在發動攻擊時後肢發力,全身直立,揮動上肢,仿佛人類的樣子。
  • 沒有智慧和原則的慈悲,就是害人害己的假慈悲!
    當今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在對待那些富貴、強勢的人,總是以「世間無惡人,世人皆好人,善惡無分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視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你看別人是佛菩薩,你自己就是佛菩薩,你看別人是妖魔鬼怪,你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來縱容有錢有勢,而橫行霸道的人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