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7星原是9顆,2顆已失蹤!原因有3種可能,可能會顛覆常識

2020-12-05 華箋流香

公元1054年7月4日,北宋,仁宗主政!天空出現了異象!

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天空中出現了明亮的第3個天體。它的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亮,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得見。

這個天體在三年之後才慢慢的消失不見。

《宋史.天文志》中記載:至和元年五月已醜,客星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末。

中國古代把這種突然出現的天體稱為客星。

按照現在的天體物理學,客星就是恆星發生了劇烈的爆炸而形成的超新星現象。

》1000年過去了。

在宋朝爆炸的這顆超新星,現在變成了一顆中子星,和圍繞在中子星外圍尺度達到11光年的星雲。

這個星雲的名字,現在叫做蟹狀星雲!

●蟹狀星雲位於金牛座東北面,距離地球6500光年。

蟹狀星雲中心,是一個自轉速度高達每秒鐘30次的脈衝星。

在恆星的演化末期,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

爆炸後的殘骸就是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如果殘骸的質量大於三個太陽質量,就會潰縮為一個黑洞。

》但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的。

這些天體,需要藉助特殊的天文儀器才可以觀測。

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世界上第1架天文望遠鏡。

距離地球最近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天狼星β,距離地球為8.7光年。

●白矮星的密度是水的100萬倍,大小和地球相當。

但是,直到1862年,美國天文學家克拉克才用當時最大的450毫米口徑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天狼星β。

●中子星的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大小只有幾公裡。

最現代化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口徑可以超過8米,都不太可能直接觀測到中子星。

只能用射電天文望遠鏡來偵測中子星高速旋轉的時候發出的脈衝電波。

●位於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500米。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銀盤,獵戶座旋臂的內側,距離銀河系的中心2.6萬光年。

人類能夠看到的銀河系的景象,是環繞在地球外呈帶狀的星流,組成星流的是無數顆恆星。

古人把天上的恆星按照一定的幾何形狀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所謂的星座或者是星圖。

》在中國古代,北鬥七星是一個著名的星圖。

這7星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北鬥7星圖。

這7顆恆星距離地球100光年左右,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來標定方位,記錄季節轉換的最重要的星標。

但是實際上,上古時代記錄的北鬥星一共是9顆!在搖光和開陽連線的左右兩側,還有兩顆隱而不見的星星,被稱作左輔和右弼。

在仰韶文化中後期雙槐樹遺址,就發現了古代的北鬥九星圖,這些遺址有5000年的歷史。

●考古發掘現場,用9個陶罐表示的北鬥9星圖。

按照古人的觀測水平,在星座或者是星圖上,所有的星星都應該是正在劇烈燃燒的恆星,所以光芒才能穿越無垠的太空到達人類的眼睛。

但是,按照古人的說法,輔星、弼星是不可見的。

》那麼,輔星和弼星到底是什麼?

即使用上最現代化的天文學儀器,在這兩個位置也找不到任何星體。

當然我們不能說找不到的,就是不存在。

如果是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用射電天文望遠鏡有可能觀測到。

如果那個位置是兩顆黑洞,只要沒有黑洞合併或者是外界的物質掉入黑洞中,用任何方法都無法觀測到。

●黑洞的所有的影像,都是圍繞在黑洞外圍高速運動的炙熱物質,勾勒出的輪廓。

所以這裡有幾種可能:第1種,輔星和弼星是古人虛構的;第2種,超新星爆炸時候,古人記錄到,爆炸完畢後就看不見了;第3種,那裡有兩顆黑洞,古人接觸過來自外太空的超文明。

》古人是否接觸過外星人?

在上古時期,人類還居住在洞穴中的時候,就用巖畫的方式表述他們所看到的世界。

上古人類的巖畫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在寧夏中衛有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巖畫,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山和賀蘭山也有類似的巖畫。這些巖畫上除了常見的人和動物以外,還有就是畫了一些飛行器的圖形。

●巖畫上的飛行器。

至少在現在的人看來,這些圖形和任何一種已知的動物都對不上。

人的想像哪怕是再離奇,也要根據過去的經驗。所以,不能說這些像UFO形狀的飛行器,就是完全古人想出來的。

唐朝人段世成寫過一本《酉陽雜俎》的書,明確記載著月亮是人造的,上面的高低起伏才形成了明暗。而月亮上面的環形山形成的高低起伏和明暗,是伽利略藉助天文望遠鏡才發現的。

●月亮內部結構想像圖。

就在出土北鬥9星圖的河南雙槐樹遺址,還發現了埋葬男性死者的墓葬。而且這些男性死者都是上肢不發達,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那麼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應該是神職人員!

但是最讓人遐想的,是他們到底從事了什麼活動。

北鬥9星中的輔星、弼星,雖然不可見,但是很可能存在。而告訴古人的,是來自外太空的超級文明。

相關焦點

  • 北鬥七星曾是9顆,為啥現在成了7顆?另外兩顆去哪兒了?
    在夜晚我們遙望夜空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北方閃耀的北極星,而以北極星為參照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鬥七星。北鬥七星在天上十分醒目,因為它們組成了一個像「勺子」的形狀,因而被叫做「北鬥七星」。因為在古代,這就是古人用來盛酒的「鬥」的樣子。但是你知道嗎,天上的北鬥七星曾經是九顆,到後來才變成了七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北鬥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
    眾所周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收官之星,即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也是第30顆的北鬥三號衛星。有人說,北鬥系統一共55顆衛星,也有人說北鬥系統有59顆衛星,那究竟北鬥系統一共有多少顆衛星呢? 這個問題可以回到北鬥系統建造前的時光。
  • 美GPS有28顆衛星,俄格洛納斯有30顆,中國的北鬥有多少?
    據悉,美國GPS有28顆,俄羅斯格洛納斯有30顆,那麼中國的北鬥系統有多少顆呢? 作為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自然是不會讓美國在衛星定位方面一家獨大的,他們也擁有屬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那就是「格洛納斯」,擁有30顆衛星,在精度方面能夠將誤差減小到1.2米以下,
  • 到底有何區別?GPS24顆衛星,而北鬥有55顆
    如今使用北鬥系統的國家以及地區越來越多,據了解,在聯合國195個成員國中,使用北鬥衛星的高達100個以上,他國選擇使用北鬥,說明他國對我國北鬥產生了認可,目前使用北鬥系統最多的地區,主要為亞洲和非洲地區,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以及地區選擇北鬥系統。
  • 北鬥導航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 ?
    因為,北鬥導航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還真是個燒腦的科技問題。先看下面的報導:5月17日23點48分,我國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45顆衛星。什麼?第45顆?這就是問題所在。
  • 中國第9顆北鬥導航衛星2次雷電間隙成功發射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中新網西昌7月27日電 (張利文 孫自法)北京時間27日5時4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第九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鬥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 北鬥三號:30顆衛星3種軌道的混合星座
    北鬥三號的星座設計包括以下三種軌道衛星?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30顆組網衛星中,有24顆在中圓地球軌道,軌道高度21528公裡,這24顆衛星在2019年已經完成發射。  除了這24顆衛星,北鬥還有不同於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6顆星。其中,3顆在地球靜止軌道,3顆在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 你可能從未真正認識過北鬥七星,那可是相當於七顆太陽啊!
    它們只不過是位於銀河系內大熊星座中的七顆較為明亮的恆星,由於都處在一個方位,而且在夜空中便於肉眼觀測,如此才被中國古人誤認為它們存在於一條線上。事實上,北鬥七星離我們的地球很遠,最近的離地球有78光年,最遠的有124光年。這點距離在天文尺度上算不得什麼,但對於人類來說確是永遠無法觸及的遙遠。
  • 【常識】我愛記常識,人的乳牙有多少顆?
    1、人的乳牙有多少顆?2、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的"佳節"指的是哪個節日?3、第一個得奧斯卡金像獎的中國人是?4、我國第一部寫在紙上的書是?5、"高原反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答案:1、20顆;2、重陽節;3、蘇聰;4、《三國志》;5、氣壓過低;6、古陶的年代鑑別首先應該看什麼?7、在民航飛機都要安裝"黑匣子"的原因是?8、人在運動時要流汗的原因是?9、"劉三姐"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民間的人物?
  • 目前在太空中的GPS衛星的數量不是24顆,而是32顆
    GPS衛星是分成六個軌道,每個軌道上有4顆衛星,所以一共需要24顆衛星;而北鬥衛星是分成三個軌道,每個軌道上9顆衛星,所以一共需要27顆衛星。至於說為什麼要採用3*7的更高的軌道,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此處不細說。2,北鬥衛星系統由於歷史原因,所以需要有幾顆衛星先「打頭陣」。
  • 強大的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少顆衛星?
    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目前在建的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 (來源:央視網) 引以為傲的北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到底有多少顆衛星?這些衛星的軌道是怎麼分布的?衛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北鬥系統都有哪些強大之處呢?
  • 「北鬥導航」要55顆衛星,而GPS卻只要24顆
    隨著我國第55顆北鬥三號衛星升空,20多年的努力終於實現,北鬥導航完成了全球組網,成為了繼美、俄、歐洲之後第四大全球導航系統。但是很多細心朋友會發現,為什麼相對於GPS來說,我國發射的導航衛星是GPS的2倍還要多,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古代時北鬥星曾是9顆星,為什麼現在成了7顆?那兩顆哪裡去了
    我們都聽說過北鬥七星,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它的位置,這7顆星辰組成了一個「勺子」的形狀,因此民間也常把北鬥七星叫做「勺子星」,而之所以稱之為「北鬥」,也是因為它和古代盛酒的器具「鬥」的形狀很相似,而且它總是出現了北方的夜空,所以也就稱之為北鬥七星了。這把「勺子」或者說「鬥」的最前端的兩顆星,向前延伸的直線的5倍距離上就是北極星。
  • 古代時北鬥星曾是9顆星,為什麼現在成了7顆?那兩顆哪裡去了
    我們都聽說過北鬥七星,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它的位置,這7顆星辰組成了一個「勺子」的形狀,因此民間也常把北鬥七星叫做「勺子星」,而之所以稱之為「北鬥」,也是因為它和古代盛酒的器具「鬥」的形狀很相似,而且它總是出現了北方的夜空,所以也就稱之為北鬥七星了。這把「勺子」或者說「鬥」的最前端的兩顆星,向前延伸的直線的5倍距離上就是北極星。
  • 這個星系很可能存在生命,有7顆「超級地球」,其中3顆在宜居帶
    銀河系中這個星系很可能存在生命,7顆超級地球,有3顆在宜居帶宇宙中像太陽一樣的恆星非常多,宇宙中的恆星數量難以計數的多,銀河系都有幾千億的恆星,更不用說整個宇宙了,宇宙中連銀河這樣的星系都有無數個。現在科學家們為了尋找到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一直在對系外行星進行尋找和觀測,而現在的技術手段有限難以觀測到很遠,不過科學家們發現一個非常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系,其擁有多達7顆行星。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生命以證明人類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的同時,也是在尋找人類未來能夠移民的最佳星球,像太陽系這樣擁有眾多行星的星系比較少見,也可能是受限於目前的觀星技術不足。
  •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2020年前再發射12顆衛星
    北鬥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世紀90年代啟動研製,按照「三步走」戰略實施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北鬥三號系統建設,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2012年底開通亞太服務,如今終於開啟了全球時代。
  • 50多顆北鬥衛星,都在哪「站崗」?
    2000年10月、12月,長三甲火箭成功發射第1、第2顆北鬥一號衛星,天上從此有了中國的導航衛星。這也是我國首次在不到兩個月內用同一型火箭發射同一型衛星。▲ 視頻: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建設過程這兩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雙星定位」功能,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的跨越。
  • 同樣是精準定位,為什麼美國GPS僅需要24顆衛星,北鬥卻需要55顆?
    不過在我國北鬥衛星發射完成之後卻有一些人提出疑問,同樣是精準定位,為何我國的北鬥一共發射了55顆衛星,而美國的GPS僅僅需要24顆呢?專家道破了真相。 衛星定位系統需要很多顆衛星同時工作才能準確定位,但是太空中可供衛星運轉的軌道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有人搶先佔用了該軌道,其他國家就不能用了,否則很可能會發生碰撞,將會造成巨大損失。美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建成了GPS定位系統,所以他們的衛星已經率先佔用了很多近地衛星軌道。
  • 今晚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今天(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5月份,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新華社記者胡喆  6月25日凌晨,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作為北鬥三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英文縮寫IGSO衛星,也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