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4年7月4日,北宋,仁宗主政!天空出現了異象!
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天空中出現了明亮的第3個天體。它的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亮,即使在白天也能看得見。
這個天體在三年之後才慢慢的消失不見。
《宋史.天文志》中記載:至和元年五月已醜,客星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餘稍末。
中國古代把這種突然出現的天體稱為客星。
按照現在的天體物理學,客星就是恆星發生了劇烈的爆炸而形成的超新星現象。
》1000年過去了。
在宋朝爆炸的這顆超新星,現在變成了一顆中子星,和圍繞在中子星外圍尺度達到11光年的星雲。
這個星雲的名字,現在叫做蟹狀星雲!
●蟹狀星雲位於金牛座東北面,距離地球6500光年。
蟹狀星雲中心,是一個自轉速度高達每秒鐘30次的脈衝星。
在恆星的演化末期,都會發生超新星爆炸。
爆炸後的殘骸就是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如果殘骸的質量大於三個太陽質量,就會潰縮為一個黑洞。
》但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都是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的。
這些天體,需要藉助特殊的天文儀器才可以觀測。
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世界上第1架天文望遠鏡。
距離地球最近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天狼星β,距離地球為8.7光年。
●白矮星的密度是水的100萬倍,大小和地球相當。
但是,直到1862年,美國天文學家克拉克才用當時最大的450毫米口徑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天狼星β。
●中子星的密度是水的100萬億倍,大小只有幾公裡。
最現代化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口徑可以超過8米,都不太可能直接觀測到中子星。
只能用射電天文望遠鏡來偵測中子星高速旋轉的時候發出的脈衝電波。
●位於貴州的FAST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500米。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銀盤,獵戶座旋臂的內側,距離銀河系的中心2.6萬光年。
人類能夠看到的銀河系的景象,是環繞在地球外呈帶狀的星流,組成星流的是無數顆恆星。
古人把天上的恆星按照一定的幾何形狀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所謂的星座或者是星圖。
》在中國古代,北鬥七星是一個著名的星圖。
這7星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北鬥7星圖。
這7顆恆星距離地球100光年左右,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來標定方位,記錄季節轉換的最重要的星標。
但是實際上,上古時代記錄的北鬥星一共是9顆!在搖光和開陽連線的左右兩側,還有兩顆隱而不見的星星,被稱作左輔和右弼。
在仰韶文化中後期雙槐樹遺址,就發現了古代的北鬥九星圖,這些遺址有5000年的歷史。
●考古發掘現場,用9個陶罐表示的北鬥9星圖。
按照古人的觀測水平,在星座或者是星圖上,所有的星星都應該是正在劇烈燃燒的恆星,所以光芒才能穿越無垠的太空到達人類的眼睛。
但是,按照古人的說法,輔星、弼星是不可見的。
》那麼,輔星和弼星到底是什麼?
即使用上最現代化的天文學儀器,在這兩個位置也找不到任何星體。
當然我們不能說找不到的,就是不存在。
如果是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用射電天文望遠鏡有可能觀測到。
如果那個位置是兩顆黑洞,只要沒有黑洞合併或者是外界的物質掉入黑洞中,用任何方法都無法觀測到。
●黑洞的所有的影像,都是圍繞在黑洞外圍高速運動的炙熱物質,勾勒出的輪廓。
所以這裡有幾種可能:第1種,輔星和弼星是古人虛構的;第2種,超新星爆炸時候,古人記錄到,爆炸完畢後就看不見了;第3種,那裡有兩顆黑洞,古人接觸過來自外太空的超文明。
》古人是否接觸過外星人?
在上古時期,人類還居住在洞穴中的時候,就用巖畫的方式表述他們所看到的世界。
上古人類的巖畫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在寧夏中衛有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巖畫,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山和賀蘭山也有類似的巖畫。這些巖畫上除了常見的人和動物以外,還有就是畫了一些飛行器的圖形。
●巖畫上的飛行器。
至少在現在的人看來,這些圖形和任何一種已知的動物都對不上。
人的想像哪怕是再離奇,也要根據過去的經驗。所以,不能說這些像UFO形狀的飛行器,就是完全古人想出來的。
唐朝人段世成寫過一本《酉陽雜俎》的書,明確記載著月亮是人造的,上面的高低起伏才形成了明暗。而月亮上面的環形山形成的高低起伏和明暗,是伽利略藉助天文望遠鏡才發現的。
●月亮內部結構想像圖。
就在出土北鬥9星圖的河南雙槐樹遺址,還發現了埋葬男性死者的墓葬。而且這些男性死者都是上肢不發達,不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那麼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應該是神職人員!
但是最讓人遐想的,是他們到底從事了什麼活動。
北鬥9星中的輔星、弼星,雖然不可見,但是很可能存在。而告訴古人的,是來自外太空的超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