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新華社記者胡喆

  6月25日凌晨,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作為北鬥三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英文縮寫IGSO衛星,也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愛星」。它將定位在高軌道上,以更廣的區域、更高的精度,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

  在世界主要衛星導航系統紛紛以單一軌道衛星部署星座的背景下,中國北鬥獨樹一幟,開創性地採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那麼這顆「愛星」有何不同?北鬥導航衛星的布局究竟有哪些講究?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有關專家。

  目前,北鬥三號已成功發射了21顆衛星,包括18顆MEO衛星(中圓軌道衛星,因小巧靈活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萌星」)、1顆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被稱為「吉星」)和2顆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也被稱為「愛星」),此次發射的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是北鬥三號的第二顆「愛星」。

  航天五院的專家告訴記者,正如棋子落在縱橫交錯的棋盤上,這三類衛星在不同的軌道上堅守著崗位。「萌星」是全球組網的主力,不辭辛勞地繞著地球滿場跑著,讓自己的星下點軌跡不停地畫著波浪線,以求覆蓋到全球更廣闊的區域;「吉星」則始終隨著地球自轉而動,時時刻刻「高照」祖國;「愛星」則像辛勤的蜜蜂一樣,讓自己的星下點軌跡始終聚焦亞太地區跳8字舞。

  眾所周知,「中國-亞太-全球」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三步走路線。在前兩步中,北鬥需要鎖定中國和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吉星」和「愛星」顯然更有優勢,而「萌星」則不太經濟實惠,況且當時星上的很多關鍵技術尚未突破。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萌星」,必須經實踐驗證後,最終邁向全球。

  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說:「系統一下建那麼大(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剛剛改革開放,用戶集中在國內、周邊。因此『先區域、後全球』的技術途徑很正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為此,航天五院的北鬥人首次建成了GEO/IGSO/MEO混合星座,以最少的衛星數量建設了集基本導航、位置報告等多種業務於一體的北鬥二號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專家表示,這種技術體制可以高效構建區域系統,兼顧拓展全球系統。在北鬥二號系統的建設中,通過發射4顆「萌星」並在軌運行,逐步攻克了一系列瓶頸問題。因此,當北鬥開啟全球組網徵程後,躍升為主力的「萌星」得以大顯神威。

  此時的「吉星」和「愛星」不僅不會退出歷史舞臺,而且還將承擔配合「萌星」、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為未來的北鬥之路進行拓展和驗證。

  據了解,為建成國際上首個混合星座區域導航衛星系統——北鬥二號衛星系統,航天五院的北鬥團隊突破了混合導航星座設計、高穩定性信號播發通道、有源和無源定位一體化、星載原子鐘高精度高穩定熱控等眾多關鍵技術,首次實現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為一體。

  當北鬥導航邁入第三步,在建設世界一流的北鬥全球系統的過程中,航天五院又實現了我國導航衛星能力的提升和跨越:首次實現獨具特色的新型導航信號播發,極大提升了用戶抗幹擾能力和測距精度;突破多軌道混合星座星間鏈路技術,實現導航星座「一站式管理」……

  同時,他們還首創了航天項目群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新體系探索、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的良性機制和完備的科研配套設施,有力支撐了北鬥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下一步,航天五院的北鬥人還將瞄準未來先進技術,系統規劃性能先進、功能全面、安全可靠的下一代導航衛星技術體系,提出基於北鬥衛星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技術發展策略,為我國導航衛星領域航天強國建設接續奮鬥。

相關焦點

  • 愛星 吉星 萌星 北鬥三號衛星家族新特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月23日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直衝九霄,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共30顆,其中有24顆是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被親暱地稱之為「萌星」「吉星」「愛星」。
  • 北鬥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
    眾所周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收官之星,即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也是第30顆的北鬥三號衛星。有人說,北鬥系統一共55顆衛星,也有人說北鬥系統有59顆衛星,那究竟北鬥系統一共有多少顆衛星呢? 這個問題可以回到北鬥系統建造前的時光。
  • 解碼北鬥三號:和前兩代衛星相比,它有何不同?
    那麼,北鬥三號與前兩代「北鬥」導航衛星,即北鬥一號、北鬥二號有什麼不同?它都採用了哪些新技術?——北鬥三號的首批組網衛星(2顆)以「一箭雙星」的發射方式順利升空,它標誌著我國正式開始建造「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正式開通: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幾顆+功能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不久,它將與其他已經在軌的29顆北鬥三號衛星完成組網,後續將全面建成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共有30顆組網衛星,西安分院為其中的20顆衛星提供了全部的有效載荷系統,包括導航載荷、報文通信載荷、全球搜救載荷等全部8大類有效載荷。 北鬥三號衛星的有效載荷達到了100%部件級國產化的水平,是中國人在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典範。
  • 北鬥三號部署完成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
    北鬥三號部署完成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原標題:太空再添兩顆「北鬥星」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12月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配套遠徵一號上面級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
    7月31日,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人民大會堂見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讓在場的很多人淚目。這一幕的發生基於孫家棟和北鬥之間深厚的情緣。想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文末有彩蛋哦!)古時候,北鬥七星常被人們當做指引方向、認知時節的標識;如今,以「北鬥」來命名的北鬥系統則承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 北鬥三號:30顆衛星3種軌道的混合星座
    北鬥三號的星座設計包括以下三種軌道衛星?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30顆組網衛星中,有24顆在中圓地球軌道,軌道高度21528公裡,這24顆衛星在2019年已經完成發射。  除了這24顆衛星,北鬥還有不同於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6顆星。其中,3顆在地球靜止軌道,3顆在傾斜地球同步軌道。
  • 每顆北鬥衛星都有自己的功能
    無論是夜空中的北鬥七星,還是如今的北鬥系統,星座中的每一顆「星」都獨具特色,都有自己的功用。北鬥三號全球星座由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北鬥人稱這三種衛星為「北鬥三兄弟」。
  •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星座是北鬥三號系統的核心星座,設計由24顆衛星組成,這意味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正式完成。什麼叫全球系統核心星座?北鬥三號為何由三種軌道衛星組成?這次發射由有何意義?12月15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你嗎?
    7月31日,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人民大會堂見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讓在場的很多人淚目。這一幕的發生基於孫家棟和北鬥之間深厚的情緣。想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文末有彩蛋哦!)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 西安科技助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賽點
    西安分院舉行北鬥三號第二顆GEO衛星進站動員會。 賈荷儀 攝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來賽點中新網西安3月10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9日19時55分,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深度|每顆北鬥衛星都有自己的功用!
    無論是夜空中的北鬥七星,還是如今的北鬥系統,星座中的每一顆「星」都獨具特色,都有自己的功用。北鬥三號全球星座由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北鬥人稱這三種衛星為「北鬥三兄弟」。
  • 北鬥導航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 ?
    因為,北鬥導航系統究竟有多少顆衛星,還真是個燒腦的科技問題。先看下面的報導:5月17日23點48分,我國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45顆衛星。什麼?第45顆?這就是問題所在。
  • 第55顆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組網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經過約30分鐘的飛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入軌,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梁珂巖攝 本報西昌電(陳飈孫欣記者彭溢)1日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搭載的原子鐘等都是「西安造」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距完全建成僅差一星  這顆衛星是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第二顆「吉星」(GEO衛星的俗稱,也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距地面3.6萬公裡的高軌道衛星。「吉星」是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中功能最強、信號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它將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主要實現報文通信、導航服務、精密定位、星基增強等功能。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空間段由30顆組網衛星組成,包括MEO衛星(中軌道衛星)、GEO衛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三種不同類型的衛星。
  • 「北鬥導航」要55顆衛星,而GPS卻只要24顆
    隨著我國第55顆北鬥三號衛星升空,20多年的努力終於實現,北鬥導航完成了全球組網,成為了繼美、俄、歐洲之後第四大全球導航系統。但是很多細心朋友會發現,為什麼相對於GPS來說,我國發射的導航衛星是GPS的2倍還要多,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原標題: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史嘯 攝  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京時間11月1日深夜23時5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衛星功能各不同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MEO)、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組成,共同構成了北鬥三號星座大家族。        其中每種類型的衛星都有其獨特功用,根據各自運行軌道特點和承載功能,既各司其職,又優勢互補,共同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