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星 吉星 萌星 北鬥三號衛星家族新特點

2020-06-2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6月23日上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直衝九霄,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

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共30顆,其中有24顆是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被親暱地稱之為「萌星」「吉星」「愛星」。

各司其職 拱衛北鬥全球覆蓋

「萌星」,英文縮寫MEO衛星,星如其名,小巧靈活。24顆「萌星」運行在高度約2萬千米的軌道,7天能繞地球跑13圈,像極了不知疲倦的小萌娃。

「吉星」,英文縮寫GEO衛星,共有3顆,分別定點在東經80°、110.5°和140°。「吉星」運行在約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是北鬥家族中不喜動的「大個子」。

同「吉星」軌道高度相同的還有「愛星」,英文縮寫IGSO衛星,數量也是3顆,但「愛星」愛跳舞,星下點軌跡總劃著浪漫的「8」字步。

性格迥異的3種衛星也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萌星」是北鬥全球組網的主力隊員,不辭辛勞地繞著地球滿場跑著,讓自己的星下點軌跡不停地畫著波浪線,以便覆蓋到全球更廣闊的區域。

「吉星」則始終隨著地球自轉而動,時時刻刻「高照」祖國,在導航、通信、電力、金融、測繪交通等領域,為祖國發展建設默默奉獻。

「愛星」單星覆蓋區域較大,3顆衛星可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愛星」作為高軌道衛星,信號抗遮擋能力強,尤其在低緯度地區,其性能特點更為明顯。

雖然「萌星」「吉星」「愛星」都極富個性,但它們從不獨來獨往,而是通過星間鏈路技術,實現了星間數據傳輸和精密測量,從而大幅提高衛星測定軌精度,提升電文注入頻度,並減少對海外地面布站的依賴,有效降低系統的運行管理成本。

中國北鬥獨創的「三種軌道」「三種衛星」的混合星座工程建設,在國際上亦屬首次。

各得其宜 伴隨北鬥蛻變成長

翻開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列表,新世紀前11年發射的15顆北鬥衛星中,1顆孤零零的「萌星」,夾在其他「吉星」和「愛星」間。

2009年,北鬥三號工程啟動,按照最簡系統、基本系統、全球系統三步實施組網。這一次,「萌星」迎來高光時刻。

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衛星首次發射,「一箭雙星」送2顆「萌星」入軌。此後3次發射,相同方式再送6顆「萌星」升空。北鬥最簡系統正是由這8顆「萌星」組成。

2018年底建成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基本系統中,1顆「吉星」夾在了18顆「萌星」間。1年後,由24顆「萌星」組成的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從配角到主角,「萌星」大顯神威的背後,不只是航天事業的發展,更是中國的巨變。

眾所周知,「中國-亞太-全球」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三步走路線。在前兩步中,北鬥需要鎖定中國和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吉星」和「愛星」顯然更有優勢,而「萌星」則不太經濟實惠,況且當時星上的很多關鍵技術尚未突破。

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說:「系統一下建那麼大(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剛剛改革開放,用戶集中在國內及周邊。因此『先區域、後全球』的技術途徑很正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在北鬥二號系統的建設中,通過發射4顆「萌星」並在軌運行,逐步攻克了一系列瓶頸問題。當北鬥開啟全球組網後,「萌星」得以躍升主力。

「吉星」和「愛星」也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將承擔配合「萌星」、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為未來的北鬥之路進行拓展和驗證。

各顯神通 大國重器名不虛傳

3種衛星裡,誰是滿懷絕技的「掃地僧」?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的答案,正是6月23日剛剛發射的「吉星」。「GEO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功能最強、信號最多、承載最大、壽命最長的衛星」。

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吉星」升空入軌後,大大提升了北鬥的應用場景。

「吉星」具備衛星精密單點定位功能,可實現動態分米級、事後釐米級的定位服務,服務於汽車自動駕駛、船舶精準停泊等。

對導航信號完好性要求嚴苛的民航駕駛中,「吉星」的星基增強功能,可以通過兩個頻點播發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的星基增強信號,從而精確護航飛機起降。

不僅導航信號兼容增強,「吉星」在短報文通信功能上更有了新突破,通信能力提升10倍。同時,「吉星」的接收信號能力也大幅增強,用戶終端實現了小型化,發射功率可降低10倍,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

除「吉星」外,「萌星」靈活小巧、覆蓋全球,「愛星」位居高軌道、單顆覆蓋面廣,都從不同方面增強了北鬥三號的功能性能及整體技術指標。(記者李國利、劉藝)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新華社記者胡喆  6月25日凌晨,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作為北鬥三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英文縮寫IGSO衛星,也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愛星」。
  • 北鬥「吉星」不一般
    日前,我國成功發射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顆衛星是目前北鬥導航家族中「功能最強」的導航衛星,作為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地球同步軌道(GEO)首發星,也獲得了「吉星」(GEO軌道導航衛星的諧音)的暱稱。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了解到,作為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高軌首發星,「吉星」除了具備傳統導航衛星的功能外,還身懷多項絕技,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與劃時代的意義,是我國作為負責任的航天大國的重要標誌之一。「吉星」的第一項絕技,與廣受關注的自動駕駛有關。
  • 每顆北鬥衛星都有自己的功能
    無論是夜空中的北鬥七星,還是如今的北鬥系統,星座中的每一顆「星」都獨具特色,都有自己的功用。北鬥三號全球星座由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北鬥人稱這三種衛星為「北鬥三兄弟」。
  • 深度|每顆北鬥衛星都有自己的功用!
    無論是夜空中的北鬥七星,還是如今的北鬥系統,星座中的每一顆「星」都獨具特色,都有自己的功用。北鬥三號全球星座由地球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MEO)三種軌道衛星組成,北鬥人稱這三種衛星為「北鬥三兄弟」。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成功入軌,北鬥導航超越GPS了嗎
    2020年必將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長徵五號復飛成功,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且試驗圓滿完成,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7月份出徵火星,新一代空間站核心艙也將於今年發射,6月23日北鬥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代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部署,2020年的中國航天以及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可謂喜事連連。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衛星物聯網時代來臨
    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該衛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北鬥三號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隨著此次發射的成功,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北鬥問蒼穹: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重啟
    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後,意味著北鬥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鬥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鬥將進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
  •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 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星座是北鬥三號系統的核心星座,設計由24顆衛星組成,這意味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正式完成。什麼叫全球系統核心星座?北鬥三號為何由三種軌道衛星組成?這次發射由有何意義?12月15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星間鏈路:讓太空中的北鬥三號衛星「手拉手」
    中新網西安8月2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記者2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採取了星間傳輸、地基傳輸功能一體化設計,實現了高軌、中軌衛星及地面站的鏈路互通。在衛星之間搭建的通信測量鏈路被稱為星間鏈路,星間鏈路是北鬥三號實現全球導航服務功能的重要手段。
  • 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太空「集結」完畢 陝西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
    不久,它將與其他已經在軌的29顆北鬥三號衛星完成組網,後續將全面建成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位於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為北鬥三號項目配套了星載計算機、星載電源,對北鬥三號系統按時成功完成全球組網發揮了重要作用。
  • 北鬥成功收官,我看的熱淚盈眶,「北鬥+5G」未來激發無限可能
    當時我在看央視直播北鬥三號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收官之星」在西昌發射那一幕,熱淚盈眶,這是國之重器,國人的驕傲。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共30顆,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它們依次被親暱地稱之為「萌星」「吉星」「愛星」。「萌星」,星如其名,小巧靈活。運行在高度約2萬千米的軌道,7天繞地球跑13圈,像極了24個活潑好動的萌小子不知疲倦的跑來跑去。
  • 第54顆北鬥衛星發射,北鬥全球組網僅有一步之遙
    北鬥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共30顆衛星組成。此次發射的是第29顆組網衛星,這意味著我國距離北鬥全球組網「大棋局」的部署完成僅有一步之遙。航天一院供圖最大體型巧布局此次發射的第29顆衛星是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第二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這類型衛星被研發人員親切地稱為「吉星」,其在北鬥三號衛星系統中功能最多、信號最多、體型最大、壽命最長、身懷絕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吉星」是北鬥家族中的「大個子」。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 西安科技助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賽點
    西安分院舉行北鬥三號第二顆GEO衛星進站動員會。 賈荷儀 攝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助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迎來賽點中新網西安3月10日電 (記者 田進 通訊員 張昊)9日19時55分,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北鬥「鑄星」璀璨背後是平凡
    important}9月1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航天五院通信導航總體部、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陳忠貴穿著雨衣,與學弟學妹分享新時代「北鬥精神北鬥三號的收官之星原計劃6月16日發射,此時很多中外媒體已經應邀來到西昌。就在發射前夜9點左右,火箭測試時發現一個閥門壓力數據異常,經過細緻檢查發現閥門新出現了一個細小裂紋,凌晨3點多決定推遲發射。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今日發射
    原標題:北鬥三號收官之星今日發射   中國衛星
  • 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答疑:中國的北鬥,牛在哪兒?
    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之際,本報記者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專訪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請他為我們作權威解答。在去年發射的北鬥地球傾斜同步軌道衛星上,研製團隊還搭載了五院510所新研的星載銫鐘,產品表現優異,進一步豐富了原子鐘品類,顯示了我國在該領域技術的長足進步。
  • 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解析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並舉行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29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該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另據央視新聞報導,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成功發射!這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除了通常發送導航信號外,還要播發北鬥一號的信號,此外它還要有星基增強等功能。此次發射完成後,衛星將經過多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隨後展開在軌測試, 一切正常後將正式入網提供服務。
  • 北鬥三號部署完成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
    北鬥三號部署完成 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到位原標題:太空再添兩顆「北鬥星」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12月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配套遠徵一號上面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