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視!簡單的吸氧操作也會讓護士遺憾終生

2020-12-08 騰訊網

導 語

每天緊張的工作難免會犯錯,但是有些錯誤犯了會遺憾終生。

護士工作在醫療戰線的最前沿,我們能用精湛的技術、專業的知識幫病人解除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職業高尚而又神聖。可是,如果我們的工作不到位,稍有不慎就會引起不良的後果,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更甚者耽誤搶救,導致死亡。所以,要求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必須認真,技術必須熟練,知識必須全面。

某醫院急診科,上午九點來了一位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醫生檢查後醫囑心電監護、氧氣大流量吸入、溶栓治療及其他藥物靜脈輸入。護士小張馬上遵醫囑建立靜脈通路,為病人吸上氧氣,並進行了心電監護。一個小時過去了,病人症狀並未好轉。護士長聽說來了重病人,也趕忙趕過去查看一下,走到病房發現病人的氧氣溼化瓶內沒有氣泡溢出,經檢查發現吸氧管接錯了接頭,趕緊調換接口,溼化瓶內才出現了咕嘟咕嘟冒泡的氧氣。而此時,家屬在一旁將這一幕全看在眼裡。兩個小時後,病人病情加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病人入院時醫生已跟家屬交代,病人梗死面積很大,隨時可能死亡,而且死者的家屬是本院職工,否則,一場無法避免的醫療糾紛又要因此鬧個不休。

事後,科內組織了討論,就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認為有以下幾條:

一、病人病情較重,值班護士緊張,匆忙中接錯了接頭。

二、護士在進行吸氧操作中沒有遵守氧氣吸入的操作流程,沒有檢查有沒有氧氣溢出,便為病人插上了鼻塞。

三、醫院的吸氧裝置新換了溼化瓶,原來是可以重複使用的那種,最近為了避免病人因吸氧而造成感染,減輕護士的工作量,購進了一次性使用吸氧溼化裝置。這種一次性的裝置和原來的流量表並不相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廠家在流量表上加了一個轉換接頭,這樣就可以和一次性裝置合錨了。改裝的流量表原來接吸氧管的頭並沒有堵住,為護士接錯接頭留下了隱患。

圖一:原來用的吸氧裝置

圖二:新的吸氧裝置,紫色為轉換接頭

四、新的吸氧裝置使用,院方沒有進行統一培訓,護士沒有熟練掌握。

發生了這樣的事件讓我們護理同仁感到很內疚,很常用很簡單的一個操作,在重病人身上出了錯。雖然病人的死亡並不是因為單單沒有吸上氧氣,但是對於心肌梗死的病人,吸氧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挽回了,採取措施避免再次發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為此,醫院護理質控小組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將此事件作為護理不良事件案例為全院護理人員講解,提醒其他科室人員注意,避免再次發生。

二、對全院護士進行了氧氣吸入、心肺復甦、除顫術等搶救技能的培訓,並進行考核,要求全院護士熟練掌握,以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管理人員深入科室,跟蹤護士,監督各項操作按流程進行。

四、聯繫廠家,進一步改裝流量表,想辦法堵住原來的接頭,杜絕隱患因素。

五、以後,醫院新引進的器械、儀器、衛材等,一定要先進行培訓,讓大家熟練掌握後再在臨床應用。

六、護士的工作態度也很重要,在工作中要培養護士認真、沉著、冷靜、慎獨的工作精神,面對突發事件和緊急事件要沉穩應對,避免慌亂中出錯。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腳。每天緊張的工作難免會犯錯,但是有些錯誤犯了會遺憾終生。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嚴格查對、規範操作、沉著應對、理智溝通、精益求精應成我們的座右銘。不要讓氧氣吸入這麼簡單的操作影響我們一身的清白!

來源:華醫網

美小護們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不在茫茫公眾號裡走失

請"星標"醫學會"

和350萬同行一起為自己代言

(已設的各位忽略哈~)

相關焦點

  • 護士給患者吸氧,溼化瓶突然炸裂……
    案例一:患者男,71歲,心臟病,由ICU轉入心內科,護士小A給病人吸氧,將氧氣表插入負壓口,溼化瓶突然炸裂,安慰患者及家屬,立即更換氧氣表,為患者把氧氣吸好。患者倒是通情達理,雖說當時埋怨了幾句,日後也沒在提這個問題。這件事是怎樣發生的呢,日後應該如何做好器械的檢查及維修,相當重要。
  • 孕媽媽出現「缺氧」情況會有6個症狀,需要「吸氧」,不過得注意
    導語:孕期準媽媽會出現缺氧的症狀,一般會通過吸氧來緩解,但是吸氧也得注意。有的孕媽媽會出現憋悶的感覺,我是孕後期的時候出現的,不過偶爾才會出現,並不會覺得影響什麼,產檢的時候也很正常,這種情況不要緊。但是有的孕媽媽憋悶,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嚴重一些,這有可能是因為缺氧了。
  • 慢阻肺患者 吸氧濃度別太高
    吸氧後出現咳嗽、胸悶、胸痛,是氧中毒的表現  □高家龍    今年50歲的朱先生(化名)患慢阻肺多年,平時肺功能一直不好,醫生囑咐他要堅持低流量氧療。今年,女兒給他買了一臺制氧機,讓他在家中也能輕鬆氧療。
  • 家用制氧機吸氧濃度有幾種 用制氧機吸氧濃度區別介紹【詳解】
    常規說的吸氧濃度,指的是吸入肺泡中氧氣濃度,也就是說吸入肺部的濃度,而不是氧源的濃度。  醫學上定義:吸氧濃度(特指肺泡中氧氣濃度)在30%以下,為低濃度;吸氧濃度在30%-50%之間,為中濃度;吸氧濃度在50%以上為高濃度。吸入高濃度氧氣,濃度50%以上,連續2天就有可能氧中毒;吸入氧氣濃度高於80%,12小時內就有可能氧中毒。
  • 愛情中,最不能放棄的三大星座,與眾不同,離開必然讓你遺憾終生
    因為他們總是屬於最與眾不同的那類人,而一旦離開,你便也再也找不到與他們相似的那位,同時也必然會遺憾終生。而之後,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水瓶座:把愛情詮釋得淋漓盡致我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對於水瓶座而言,不管你們彼此是什麼關係,但他們總屬於這樣一種人。
  • 專家稱盲目吸氧反而會出問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制氧機採用的是分子篩制氧模式,這種模式的機器操作簡單,且幾乎不涉及更換耗材的情況。在使用中,只需要使用純淨水或蒸餾水為氧氣加溼,機器大多比較小巧,還可攜帶到辦公室格子間隨時使用。按照客服人員的介紹,一臺這樣的機器正常情況下可以使用3-5年,唯一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的過濾網、過濾棉,廠家也將隨機器一同免費提供3套左右。
  • 需要面對病人的隱私部位,護士該怎樣避免尷尬?聽聽護士怎麼說
    需要面對病人的隱私部位,護士該怎樣避免尷尬?聽聽護士怎麼說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醫院裡的護士大多數都是女性朋友。男護士基本上是很稀少的,一個醫院能有十幾個男護士就已經很不錯了。這也就意味著女護士要做的事情要更多一些。
  • 氧生之道---今天,你吸氧了嗎?
    吸氧的好處    消除疲勞、提高智力和工作效率     人腦耗氧量佔全身20%,且對缺氧特別敏感。供氧不足,則引起體力不足、體力不支、頭昏、失眠、記憶力下降及食欲不振等疲勞綜合症,影響人的智力和工作效率,吸氧後可以明顯改善上述症狀。
  • ...醫院護理部開展「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
    為了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人文護理關懷,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渭南市華州區人民醫院護理部2020年11月安排了「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各個科室積極響應,護士踴躍參與,以模擬「患者」身份,通過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來了解病人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的服務是否到位?流程是否合理?現有的醫療護理服務能否滿足患者及家屬的需求?使護士切實感受服務對象的要求和需要,以滿足服務對象的期望,提供優質的服務。
  • 吸氧對身體好嗎?這才是吸氧的正確方式
    吸氧對很多人並不陌生。孕婦可以吸氧、手術病人可以吸氧、年老體弱的慢性病人可以吸氧、運動員可以吸氧……,很多情況都可以吸氧。顯而易見的,吸氧好處多多。比如,腦力勞動者,由於大腦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極易造成大腦缺氧,出現頭昏胸悶、疲憊嗜睡、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時候科學地進行吸氧,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症狀。另外,很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心絞痛或腦血管疾病,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療。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氧是越多吸越好嗎?
  • 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幾句話,護士沒聽懂,死後大腦被切成240片
    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幾句話,護士沒聽懂,死後大腦被切成240片引言: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愛因斯坦眾所周知,隨著時代進步,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而值得一說的是,科學技術離不開物理知識,而物理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算是無處不在
  • 護士操作如何預防損傷?請牢記八大注意事項!
    據中國護理雜誌調查顯示,1075名護士中,每年人均刺傷3.5次!其中:針刺傷發生率為80.6%,被汙染針頭所刺傷達到74.5%,處理使用過的針頭被刺傷達到36%,戴手套針刺傷發生率為7.7% 護士們在進行護理操作時, 一定注意這八項: 1、 禁止用雙手分離汙染的針頭和注射器
  • 關於愛情:別遺憾,有緣再見
    最近刷的這樣一條抖音,你權衡利弊,我及時止損,那些在沒有你的日子裡,我都在變好,或許我們真的認識太早,別遺憾,我們有緣再見。在現實生活中,關於愛情的遺憾往往不止如此,那些後來早已離我們遠去的人,也成了我們呼吸裡的傷。
  • 專家:當惡性腫瘤擴散時,身體會出現這4個「預警」,別忽視!
    專家:當惡性腫瘤擴散時,身體會出現這4個「預警」,別忽視!部分腦腫瘤轉移的患者,當出現腦水腫時會出現頭暈、頭痛、看東西會重影模糊,若是病灶長時間支配活動肢體活動區域,會讓患者全身無力,甚至失去了正常的行走。專家:當惡性腫瘤擴散時,身體會出現這4個「預警」,別忽視!
  • 生活健康小常識 如何在家中正確吸氧?
    根據制氧原理的不同,制氧機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生活健康小常識 如何在家中正確吸氧?運行比較安靜,搬運及使用過程中要求非常嚴格,絕不允許傾斜及倒置,否則其溶液會流入輸氧管中噴入鼻腔,會對使用者造成嚴重的損傷。  c.化學藥劑制氧機。通過合理的藥劑配方,利用藥劑間的化學反應在特定的場合下生成氧氣,能滿足部分消費者的急用,但設備簡陋、操作麻煩,使用成本較高,且不能連續使用,不適合長期家用。  d.富氧膜制氧機。
  • 在不足一米的「危險空間」裡,她為傷者包紮、輸液、吸氧……
    護士鑽車底下跪著施救20分鐘包紮、止血、吸氧、靜脈輸液……傷者意識模糊從頭上往下拽紗布,血濺到了史派的臉上和胳膊上。一連串急救措施做下來,史派的衣服已經被汗水和血漬粘到一起,對於一個身高1.7米,體格健壯的史派來說,不到一米高的車底空間實在是太小了,她只能是半蹲著或者跪著。
  • 那些關於遺憾的文案
    過去的,別再遺憾,未來的,無須憂慮,現在的,加倍珍惜。 過去的過去,不再遺憾,畢竟,那些好是真的。 The past, no regrets, after all, those good is true.
  • 高流量吸氧等於高濃度吸氧嗎?│臨床必備
    高流量吸氧與高濃度吸氧是一樣的概念嗎?如果不一樣,存在差異是什麼呢?本文將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高流量吸氧。 吸氧濃度與氧流量之間的關係 關於吸氧濃度的計算?相信大家立即想到這樣的一個公式:吸氧濃度=21+4×氧流量。
  • 嬰兒嗆奶窒息,為搶時間,護士把吸出的痰直接咽下
    劉莉迅速安排醫務人員進行吸痰、清理呼吸道以及心肺復甦,吸氧等緊急搶救工作。醫務人員立馬行動起來,拿設備的拿設備,取藥的取藥,積極配合醫生搶救孩子……醫生劉莉(出生於1990年9月,29歲),抱著孩子,全神貫注在搶救,糞便沾滿了整個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