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出現「缺氧」情況會有6個症狀,需要「吸氧」,不過得注意

2020-12-05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

導語:孕期準媽媽會出現缺氧的症狀,一般會通過吸氧來緩解,但是吸氧也得注意。

有的孕媽媽會出現憋悶的感覺,我是孕後期的時候出現的,不過偶爾才會出現,並不會覺得影響什麼,產檢的時候也很正常,這種情況不要緊。

但是有的孕媽媽憋悶,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嚴重一些,這有可能是因為缺氧了。如果孕媽媽出現缺氧的情況,對胎兒可是很危險的,缺氧的時候會有6種症狀,需要「吸氧」緩解,但是吸氧也要有吸氧的注意事項。

缺氧的孕媽媽會出現的6種症狀。

1、最常見的就是出現憋悶的情況,呼吸不順暢,需要大喘氣才可以。

2、胎動會異常,胎動突然變得劇烈或者是很安靜不動,這種情況需要重視。

3、胎兒發育遲緩,產檢的時候發現比正常孕周小。平時要注意測量體重,測量宮高來關注胎兒的發育情況。

4、臍帶繞頸的情況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偶爾還會出現缺氧的情況。

5、胎心異常,正常是120-160次每分鐘,如果低於120或者高於160的話有可能提示胎兒有危險。

6、孕媽媽自身也會有影響,長期精神不振,嗜睡等。

出現缺氧的情況時,孕媽媽需要到醫院進行胎心監護,最主要的是吸氧,但是孕媽媽吸氧有一些注意事項。

1、吸氧要注意量

記得住院待產的時候,護士會要求吸氧多久,老公想讓我多吸,護士說那可不行啊,吸多了並不好。這是因為吸氧過量的話,會導致孕媽媽體內血氧濃度過高,引發人體內環境的紊亂。

2、孕媽媽血氧濃度高的話,還會通過胎盤對胎兒的血管起到刺激作用。

相關焦點

  • 孕媽媽感覺缺氧怎麼辦?可以自行在家裡吸氧嗎?
    在懷孕期間孕婦由於要供應胎兒的生長發育,各個系統如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的負擔都會加重,血容量會逐漸增多,心率增快,肺通氣量增加。很多人都會感到缺氧」,經常需要大大的喘一口氣才感到舒服,這是正常現象。那麼,孕媽媽感覺缺氧怎麼辦?
  • 胎兒如果宮內缺氧時,孕媽媽身體會有這4個「症狀」,你有嗎
    懷孕期間,每個孕媽媽都是小心翼翼害怕稍不注意的一個動作,就會對腹中的胎寶寶造成影響。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也難免會有異常情況的發生,比如說孕期胎寶寶在宮內缺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於胎寶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孕媽媽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導致胎寶寶並且缺氧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情況下,胎兒如果宮內缺氧時,孕媽媽身體會有這4個「症狀」,你有嗎?
  • 孕晚期為什麼容易胸悶,需要馬上吸氧嗎
    到了孕晚期,各種不適接踵而來,令準媽媽無所適從,連平時走路的時候也會氣短,經常走著走著就會覺得喘不過來氣來,覺得好像有塊石頭壓在胸口,甚至晚上睡覺時胸悶導致難以入睡不著,只能連連嘆氣;連平時說話都覺得有些吃力,這是怎麼回事呢,孕晚期胸悶屬於正常現象嗎?
  • 《動物森友會》之十大「細思恐極」
    偶爾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倒還能解釋,但次次都是如此的話,就很可疑了。那麼有沒有可能是:1.呂遊是被它的夥伴們推入海中的,手機可能也是夥伴們故意弄壞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甩掉它,自然也不會主動回復它的簡訊。2.呂遊所說的「夥伴們」是它的另一個人格,簡訊也是發到它自己的另一部手機上,切換人格閱讀過。
  • 50% 醫生誤認「甲減」的「假減」:低 T3 症候群
    入院後囑患者臥床休息、吸氧,給予強心、利尿、擴冠、調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治療,自覺症狀明顯好轉。住院檢查發現患者甲功異常,FT3 低於正常,FT4 及 THS 正常。主管醫生按「甲減」給予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患者自覺症狀再次加重。筆者根據該患者病史及化驗檢查,初步排除「甲減」,考慮是「低 T3 症候群」,停止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其餘治療不變,進一步檢查反 T3(rT3)。
  • 懷孕期間,孕媽身體若有這4個「症狀」,可能是胎兒「缺氧」了
    >懷孕期間,孕媽身體若有這4個「症狀」,可能是胎兒「缺氧」了1、胎心率出現異常的情況其實在孕期產檢的時候,醫生都會檢查胎心率,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肚子裡小傢伙的發育狀況,而且在正常的情況下,胎心率一般是120到160次每分鐘,如果出現過快或者是過慢的這種情況的話
  • 胎心監護不過關,為什麼胎兒吸氧之後胎心監護就能過?原因很重要
    所以到了孕晚期,32周或者36周時,孕媽媽就需要開始做胎心監護,有些孕媽媽比較特殊,比如說有妊高症,那就需要從28周開始監測,這樣就能及時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有需要的話也能及時處理,畢竟已經到了孕晚期,即使胎兒提前出生,成活率也已經非常高了,所以更應該根據醫生的安排去做檢查。
  • 人類也可以「冬眠」嗎?是的
    根據論文,俄羅斯普斯科夫州有這麼一群農民,每到冬天,就需要面對食物短缺的困境。於是每到冬天,他們就會退回到室內,進入他們稱為「lotska」的深度睡眠。在進入「lotska」之後,他們每天只會醒來一次很短暫的時間,而且只需要吃一點點硬麵包,就能度過一整個冬天。人類不會冬眠?
  • 「好棒」的日文怎麼說?6種誇讚他人的日文,不要只會「鼠勾以」
    想用日文說「贊啦!」、「好棒棒!」該怎麼講?「棒」的程度不同,表達方式當然也不一樣,這篇要一次教你6種誇讚他人的超簡單日文,下次不要只會講「鼠勾以」啦!注意,以上例句中的電影、衣服等,都只是以生活中常見用法來舉例,不代表他們只能用「素敵」或「素晴らしい」來形容。有時候在不同情況下當然可以換另個形容詞來讚賞,但是會變成不同的語意,例:例①「素晴らしい服!」(很棒的衣服)→讚賞衣服的做工精細、品質優良,而不單只是說外觀漂亮。
  • 胎兒缺氧,大多是由這3個原因引起的。除了吸氧,還有3個解決辦法
    在孕期,如果出現缺氧的情況,會感覺到胸悶、氣短,尤其是到了孕晚期,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劇烈,會感覺到胸部憋悶、呼吸急促、喘氣困難,甚至還會感覺到頭暈、乏力、嗜睡。必要時還需要通過低流量吸氧來改善這種缺氧的狀況。
  • 經常打哈欠是身體出現了什麼狀況?做這6件事改善身體缺氧的問題
    你是否常出現頻打哈欠、提不起勁的狀況?先別急著歸咎是天氣冷或是心情不美麗,很有可能是你的身體「缺氧」啦!以下就來告訴你這9種缺氧徵兆,長期不改善,恐怕會久病成疾。 久坐在辦公室,一直盯著電腦,卻不知不覺狂打哈欠、昏昏欲睡嗎?
  • 孕期吸氧有大講究,太盲目,威脅的是孕媽和胎寶的健康
    文|好孕姐小西懷孕三個月,做產檢發現很多挺著大肚的孕婦坐在一個屋子裡,鼻孔插管,旁邊的罐子直冒泡。好奇一問,原來是在吸氧。人家還好意提醒「你到孕後期也得吸,不然胎兒容易缺氧腦癱。氧氣這東西,多吸吸沒壞處。」
  • 懷孕後有這3個感覺,可能是胎兒缺氧了,孕媽早了解先安排
    而有些宮 內缺氧,還可能導致一系列的新生兒併發症。孕期有這些表現,可能是胎兒缺氧孕期媽媽們身體上的變化,有些和胎兒缺氧有關。別以為只是輕微的生理變化,就不當回事兒。但如果你能引起重視,按時做好產檢,一些輕微症狀,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很大的傷害。1.
  • 「寶寶去哪兒了」後續解讀:雙胎變單胎 這不是沒可能
    孕早期: 超聲檢查一般在 6~13 周+6 進行,其目的旨在證實宮內妊娠,檢測胎兒數目和孕齡等。若是在妊娠 11-13+6 周檢查,還需測定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NT)。此階段發生雙胎變單胎的可能性最大。因為孕早期胚胎發育並不穩定,原本是真正的雙胎,但其中一胎因各種原因出現停止發育,變為單胎,這種情況在產科中可並不少見。
  • 「社畜」青年為什麼需要「沙雕」文化?
    最近霸屏的「沙雕」劇魔性十足。《傳聞中的陳芊芊》自上線以來,憑藉反套路的「沙雕」劇情熱度持續攀升。截至發稿前微博上榜話題數18個,多個話題位列同時段榜首;微博熱搜上榜16個,累計上榜時間最長達到3900分鐘;微信公眾號累計文章數量超300篇;近800家媒體新聞報導累計超過1000條。
  • MIT 萬字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安全」嗎?
    後者可能是導致出現我們觀察到的駕駛員行為的重要原因。從數據統計上來看,駕駛員平均每 9.2 英裡就會遭遇 1 次「棘手場景」,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能夠提前預知何時、何地會出現這種「棘手場景」或者及時脫離 Autopilot 系統,這佔據了總行駛時間的 90.6%。
  • 這個孕周寶寶最容易「氧氣不足」,孕媽媽記得數胎動,不可大意
    懷孕10個月看似時間不長,但是對於寶媽來說,每一天都有考驗,每一次檢查都像是在過關。不同時候會有不同的擔心。孕晚期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胎兒出現缺氧的問題,輕者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發育,嚴重的還可能會威脅到生命健康。
  • 想做「燈塔」的Quibi,不想做「燈塔」的中國玩家
    不過《愛,死亡和機器人》雖然成功,但它每一集都是獨立的,並非「燈塔」所做的連續劇集,而出品方 Netflix 的劇集也仍是以晚間大屏播放為主。它只能說明精品超短劇有成功的可能性,但並不代表白天手機看超短劇這一場景會成功。只有當 Quibi 誕生自己的《愛,死亡和機器人》連續劇,這個場景是否合理才能被驗證。
  • 處於「隱生狀態」的「水熊蟲」會成為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物種嗎?
    其實月球上早已經有了地球的生命,比如說2019年的4月12日,以色列「SpaceIL」公司的月球探測器「創世紀號」,不幸就在月球登陸的過程中墜毀與地面失去了聯繫。一方面,「創世紀號」月球探測器是第1個由私人贊助的航空探測計劃,一旦成功,以色列也將成繼美國、前蘇聯和中國後,第4個成功實現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打哈欠是人的一種本能。孕中期當你還是個胎兒時你就已經會打哈欠了。儘管其原理還未知,但目前認為這跟大腦的發育有關。早在公元四世紀,希波克拉底首先將打哈欠描述為一種排出「濁氣」的方法,它可以改善大腦的氧氣流動,被視為是發燒的「報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