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 吸氧濃度別太高

2020-11-25 大河網

  吸氧後出現咳嗽、胸悶、胸痛,是氧中毒的表現

  □高家龍

  

  今年50歲的朱先生(化名)患慢阻肺多年,平時肺功能一直不好,醫生囑咐他要堅持低流量氧療。今年,女兒給他買了一臺制氧機,讓他在家中也能輕鬆氧療。剛開始,朱先生選擇的是30%濃度的氧氣,吸氧後他覺得神清氣爽。由於是個急性子,他心想氧氣流量應該越大越好,於是前不久擅自將氧氣濃度調至50%,並且一天吸十幾個小時,結果導致出現乾咳、噁心、胸悶等症狀。隨後,他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被醫生診斷為氧中毒。

  該院呼吸內科醫生黃波說,吸氧濃度並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長期吸入高濃度氧,會出現氧中毒症狀。咳嗽、胸悶、胸痛是氧中毒早期的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氧中毒患者還會出現眼底出血,嚴重者可因視網膜剝離、晶體後白斑等導致失明。

相關焦點

  • 慢阻肺患者如何進行家庭氧療?盲目吸氧可能導致昏迷
    這吸氧怎麼能讓人昏迷呢?難道氧氣有毒? 呼吸內科邢豔麗醫生說:「家庭氧療的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什麼樣的慢阻肺患者適合家庭氧療以及如何進行家庭氧療,這裡面有不少學問。」
  • 慢阻肺病人如何進行「家庭氧療」?
    很多人認為氧氣是好東西,人人需要,多吸氧身體好;也有人對其敬而遠之,認為吸氧會造成依賴。氧氣並非多多益善,氧氣過量可能造成機體「氧中毒」;另外,氧氣也亦非「毒品」,吸氧不會造成依賴。患者每日吸氧時間>15小時稱為長期家庭氧療。研究表明,長期氧療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對其精神狀態也會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居家的慢阻肺患者是否都要氧療呢?
  • 疫情期間,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麼?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冉丕鑫表示,「全國有1億人以上的慢阻肺患者。初步觀察發現,慢阻肺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向重症轉化,預後更差,病程與機體基礎疾病、與免疫系統受損有關係,臨床醫生要密切關注這部分群體。」疫情期間,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麼問題?患者如何防止急性加重?
  • 家庭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慢阻肺病人怎麼規範使用?
    家庭氧療大家也會說,缺氧好治療呀,缺什麼,補什麼呀,缺氧就補充氧氣呀,給病人吸氧呀。現在我來告訴你吸氧也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的慢阻肺病人都要吸氧,吸得不好,不僅不治病,還會加重病情了。慢阻肺全球倡議(GOLD)就指出:對於穩定期慢阻肺患者長程氧療是有一定的指徵的,穩定期、休息時或者運動誘發的中度缺氧的慢阻肺患者長程氧療並不能延長壽命,也不能延長距首次住院的時間,對於可以測定的預後沒有持續明確的益處。看到這裡你有點驚訝了吧,吸氧沒有用?不是的,吸氧也要正確地吸氧,也是有指徵的。
  • 慢阻肺生活處方:控制慢阻肺發展要注意這些
    那麼藥物的處方大家應該都有了,今天給大家開一張生活處方,注意這些點,儘可能降低慢阻肺帶來的傷害。,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延長生存時間,一般使用鼻導管吸氧,每天不少於15小時。
  •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一定得低濃度吸氧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DOP)患者往往需要氧療,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記得《內科學》教材的一句經典名言:AECOPD患者吸氧時要記得給予低流量給氧!避免給氧濃度過高!他一臉訝異,問,不是說AECOPD的患者要低濃度給氧麼,怎麼給了這麼高的吸入氧濃度呢。提出這樣問題的不止一個人,而且我相信很多非呼吸科的夥伴們內心也會有類似的疑問。AECOPD患者一定得低濃度給氧麼?
  • 慢阻肺病情發展到什麼程度需無創呼吸機治療?
    二型呼衰階段需要用呼吸機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會隨著時間逐步下降,慢阻肺一開始可能什麼症狀都沒有,後來隨著發展會變的嚴重,一般先發展到一型呼衰,一型呼衰期,病人只是有缺氧的情況,但是沒有二氧化碳瀦留問題,在這個階段病人主要問題是缺氧,所以在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家庭氧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家用制氧機
  • 家用制氧機吸氧濃度有幾種 用制氧機吸氧濃度區別介紹【詳解】
    在氧濃度方面又有哪些需要知道的常識呢。  常規說的吸氧濃度,指的是吸入肺泡中氧氣濃度,也就是說吸入肺部的濃度,而不是氧源的濃度。  醫學上定義:吸氧濃度(特指肺泡中氧氣濃度)在30%以下,為低濃度;吸氧濃度在30%-50%之間,為中濃度;吸氧濃度在50%以上為高濃度。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
    謠言在搶救或治病過程中,醫生常會採取給患者吸氧的治療手段
  • 慢阻肺患者是否應該長期使用呼吸機?有什麼好處?
    慢阻肺患者是否應該長期使用呼吸機?有什麼好處?呼吸機和制氧機有什麼區別?是否要長期使用呼吸機?首先,呼吸機和制氧機並不是同一種東西,制氧機是通過輸出氧氣,來增加你吸入空氣中的氧濃度,使你吸入高氧濃度的空氣來達到氧療的效果,而無創呼吸機則是佩戴呼吸面罩,通過風機朝你的呼吸道吹氣施加壓力,來輔助你呼吸。簡單可以理解為,制氧機增加你吸入空氣的氧濃度,而呼吸機是增加你吸入空氣的量,輔助你呼吸。
  • 量體裁衣丨新亞洲數據支持合併全身感染的慢阻肺患者使用茶鹼
    對於慢阻肺患者,茶鹼作為抗炎藥物能否改善全身性感染患者預後?
  • 徐金富教授:注重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慢阻肺患者的管理,降低不良事件...
    慢阻肺患者疫情期間的隨訪是臨床關注的焦點,因為他們對呼吸道病毒的易感性普遍增加,其機制是什麼,您能介紹一下麼? 徐金富教授:我國的慢阻肺疾病負擔重,王辰院士發表的流調數據顯示中國有將近1個億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患者對於病毒的易感性確實是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 高流量吸氧等於高濃度吸氧嗎?│臨床必備
    高流量吸氧與高濃度吸氧是一樣的概念嗎?如果不一樣,存在差異是什麼呢?本文將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高流量吸氧。 吸氧濃度與氧流量之間的關係 關於吸氧濃度的計算?相信大家立即想到這樣的一個公式:吸氧濃度=21+4×氧流量。
  • 解讀歐美指南,開啟慢阻肺治療新視角
    在單支擴劑無法有效控制慢阻肺病情時,可轉換為LAMA/LABA聯合治療。但是,慢阻肺患者個體特徵與病史差異較大,治療方案也應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和多樣化選擇。 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是否可以起始選擇LAMA/LABA聯合治療?對於接受含有ICS的二聯(ICS/LABA)或三聯(LAMA/LABA/ICS)治療的慢阻肺患者,是否撤除ICS,僅使用雙支擴治療?
  • 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達9990萬 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
    慢阻肺是一種可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研究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數量達9990萬,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許多早期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就醫,然而在疾病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會迅速下降,往往在有症狀來就診時已經喪失了近一半的肺功能,因此,慢阻肺的早診早治刻不容緩。」
  • 慢阻肺肺氣腫患者用呼吸機應該選哪個模式?
    之前說過,呼吸機有很多種模式,例如BPAP-S、BPAP-ST、智能定容通氣等,那麼到底哪種模式適合慢阻肺患者呢呢?今天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因此,慢阻肺患者一般都建議選擇ST模式的呼吸機,確保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智能定容通氣選擇呼吸機時,一般建議選擇和普樂、瑞思邁等具備定容通氣功能的呼吸機。什麼是定容功能?
  • ...需要ICS的慢阻肺患者?生物製劑研發存在哪些挑戰?影像學也能診斷?
    90%慢阻肺患者起因於吸菸,全世界有6億慢阻肺患者,我國有近1億慢阻肺患者,德國有7百萬慢阻肺患者,美國有1千5百萬慢阻肺患者+1千2百萬慢阻肺患者未診斷/誤診,其實人口比例差不多,這是符合世界統計學數據的。慢阻肺為第三位死亡原因(在中風和心肌梗死之後)和第二位致殘原因,美國每年醫療費用500億美元。所以,發達國家也存在這些問題。戒菸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慢阻肺可以治療,但必須診斷。
  • 吸氧對身體好嗎?這才是吸氧的正確方式
    當機體供氧不足時,病人可出現煩躁不安、鼻翼煽動、末梢紫紺、脈搏加速等症狀,吸氧是通過增加吸入氣體中的氧濃度,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進而提高肺泡內氧濃度或氧分壓,改善機體缺氧狀態、彌補病理情況下氧氣需要量的增加。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以下情況是適合吸氧的:1.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引起呼吸困難時,可以考慮吸氧。如,肺炎、肺水腫、肺氣腫、支氣管哮喘。
  • 慢阻肺使用呼吸機能延長壽命嗎?
    慢阻肺患者可能都知道氧療以及制氧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另一種常用於慢阻肺治療的醫療設備:呼吸機。有些人可能會把呼吸機和制氧機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制氧機是增加你所呼吸氣體的氧氣濃度,而呼吸機則是通過往你的氣道吹氣,增加你吸入氣體的壓力,輔助你呼吸,讓你呼吸更輕鬆。一般來說,確診慢阻肺後基本就要進行長期家庭氧療了,而當病情發展至II型呼吸衰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慢阻肺2期,就需要用到呼吸機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