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是優勢物種,為什麼種類卻這麼少,而人屬下只剩下一種?

2021-01-09 怪羅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哺乳動物和鳥類往往以聰明著稱,它們大多時候都能佔據食物鏈的頂端,在自己的「領域」有著絕對的優勢。

但是環顧四周,你會發現真正佔領陸地的是昆蟲,在動物界,75%的物種屬於昆蟲,天空陸地它們無處不在。

不過在這裡要說明的是,昆蟲並不是佔據了地球,它們從未真正適應海洋環境。

反觀鳥類和哺乳動物,雖然看似佔領了更多的領地,從赤道到南北極,從2000米深海到數千米高空,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但是,種類卻都少的可憐,各自都只有幾千種,哺乳動物只佔動物界的0.4%,鳥類可能稍微多一點,但應該也不會超過1%。

更有意思的是,像人類這樣智慧,生存能力極強的物種,卻是人屬下的唯一物種!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生物群體包含大量的物種,而另一些則只有零星幾種呢?

昆蟲的成功

還是以昆蟲為例,它們是在4.8億年前進化而來的,現在還有100多萬種生活在地球上,佔據著令人難以想像的生態位。

為什麼昆蟲會這麼多樣化?這其實一直都是一個生物學難題,其中一個解釋是和地質年代有關,更古老的生物群體更多樣化,因為它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積累更多的物種。

在以前這個解釋是非常主流的,不過人們很快發現,有一些物種即使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億年了,也不會多樣化(比如古細菌界);同樣,有許多相對「年輕」的物種群體具有顯著的多樣性。

在生命的歷史中,植物的物種生成速率是動物的兩倍多,而複雜生物(多細胞真核生物)產生新物種的速率幾乎是簡單生物(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倍。

這和有性生殖有關係,有性生殖出現後,地球的物種才真正開始爆發,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講過,性別導致後代的多樣性,或者能保持基因的多樣性。

我們熟悉的大部分物種都是有性生殖,昆蟲也不例外,而且它們一次生殖的後代往往非常驚人,似乎它們就是「繁殖機器」。

陸地的生活方式有時候也更能創造物種多樣性,但是真正讓昆蟲成為物種主宰的是它們的食草的特性(大部分昆蟲是植食性)。

我們都是從燃燒的太陽那裡獲取能量,生產者(植物)獲取到能量後到達食草動物(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只有10%-20%,從太陽那裡獲取的總能量就是以這種方式在食物鏈中是逐級遞減(如下圖)。

圖為:自然界能量流動過程

獲得能量越多才有機會養活更多的種群,在動物中,昆蟲獲得能量算是最多的了,所以它們種群龐大。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植物界比動物界龐大,因為它們是生產者。

這樣看來,聰明的大腦並不能當飯吃,誰有更多的糧食(能量)誰才是真正的主宰。

為什麼人類這麼孤獨?

現在回過頭來想一下我們自己——人類,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孤獨,只剩下一個物種?

昆蟲成功的秘笈,我們幾乎都學會了,有性生殖、陸生,雖然雜食,但是我們更多還是以植物為食的。

圖為:人類進化圖譜

我們可以看下更大類的生物群體——靈長目,現在普遍認為靈長類是在8000萬年前進化而來,現在共14科51屬560餘種,佔哺乳動物的5%左右,包括各種猴、猩猩,猿,以及人類。

總的來說,在這8000萬年裡幾乎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滅絕了,滅絕是進化過程中的常態,據估計大約99%的生命已經消失。

到目前為止,最多樣化的靈長類動物是猴子,其他幾個科下面的物種都是比較孤獨的。

其實,就在4萬年前,我們人類與幾個關係密切的古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比如最有名氣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也許還有馬鹿洞人,甚至還有非洲的遠古物種。

圖為:魔獸世界海報

當時的地球大陸有點像《魔獸世界》,整個大陸有人類、矮人、精靈、狼人……等多個種族共存模式,他們在生態上相互制約,爭奪資源,偶爾甚至交配。

回到我們剛剛說的,為什麼現在只有一個人類呢?好吧,沒人知道,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人類起源的最大謎團,也是當今科學界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但我們知道的是,我們人類屬於靈長類動物中一個極容易滅絕的群體。在短短的1-2萬年間,我們已經從至少17個物種(這是百科數據,實際要比這個多得多,有待發現)變成現在的一個。

在人類800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在任何一個時期肯定都有6個或更多的兩足猿共存,而現在只有我們了——智人種。

這就回到一個很有哲學性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是要長期處於這種狀態,還是也會在一眨眼的時間裡在進化過程中消失?

最後

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其他大部分人種的滅絕,可能都是智人種(我們)造成的,我們的祖先在和其他人種爭奪資源的時候把他們都團滅了。

進入人類世以來,我們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許多物種因此滅絕,有人甚至認為我們現在已經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段。

好像同樣的可能會繼續上演,這次我們滅絕的可能不僅是自己的近親,還有遠房親戚,我們現在很孤獨,以後只會更孤獨。

相關焦點

  • 直立人進化為至少6種人類,為什麼最後只剩下人類的祖先智人?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大世界,最早的生命在38億年前就誕生了。簡單原始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演化,生命種類越來越多,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直到哺乳動物的出現,又經過漫長的進化有了人類的誕生。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現代人類的祖先是10萬年前的智人。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
  • 智人(學名:Homo sapiens),又稱人類,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
    智人(學名:Homo sapiens),又稱人類,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屬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分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兩個發展階段,早期智人又可稱古人
  • 犰狳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它為什麼不能當寵物養?
    犰狳(qiu yu)是一種長相特別奇特的動物,有的人看它很醜,有的人看它卻很萌,也有一部分的人會把犰狳當成穿山甲,其實,這也難怪,因為犰狳和穿山甲身上都有堅硬的鱗片覆蓋,而且形態也有些相似。那麼犰狳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為什麼有人說犰狳不能當寵物養呢?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犰狳。
  • 海洋為什麼這麼貧瘠?
    在地球上,海洋約佔地表總面積的71%,陸地只有約29%,但據統計,80%的地球物種生活在陸地上,只有15%的物種生活在海洋中,剩下的5%生活在淡水中,陸地上的物種數量比海洋的多五倍多!按理說,物種的生存會受空間的限制,海洋面積廣闊,為什麼海洋的物種沒有陸地上多呢?這事說來話長。其實五億年前,在地球地質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 寒號鳥不是真正的鳥,這種神奇的物種是哺乳動物?
    筆者:三體-小遙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小時候總能聽到有關寒號鳥的故事,它們不懂得辛勤築巢,所以只能在寒風中被凍死,由於叫聲十分悲慘,它們也因此得名「寒號鳥」。然而,人們很少見到真正的寒號鳥,因為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和考證發現,寒號鳥其實根本不是鳥,而是一種哺乳動物——鼯鼠。 2017年的一次物種調查,為我國現存的哺乳動物增添了很多新成員,鼯鼠家族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它們的存在,著名的《本草綱目》就記載了有關鼯鼠的信息。
  • 為什麼沒有綠色毛髮的哺乳動物
    (紅綠色盲還分紅色盲/P型、綠色盲/D型,還有程度較輕的色弱,這裡就不展開說了)5.說了這麼多,就為點出這句話:(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色覺,相當於人類的紅綠色盲。(三張圖對於哺乳動物而言並沒有區別)(其實這套圖順便可以檢測出紅綠色盲……)為什麼會這樣?
  • 5種極度瀕危物種,圖3已失去自然繁殖能力,全球僅剩下3隻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特產於中國黑龍江水域的珍稀魚類,與陸地上的國寶大熊貓一樣屬於極為物種,被人譽為「水中大熊貓」,嚴禁個人捕撈以及宰殺鰉魚。鴨嘴獸,一種為進化完全的原始哺乳動物,距今已經有著長達兩千五百多萬年的生存歷史。
  • 在地球上曾生活過許多人種,為什麼今天只剩下了智人種?
    如今地球上只有智人這一個物種,無論是非洲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都同屬於智人種。在生物學中,生物學家給地球上的生物分類,在分類中有一個「屬」的概念,在了解人種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屬。舉個直白一點的例子,獅子、老虎、美洲豹都是不同的物種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連生存的地方都相距很遠呢,可是它們同屬於一個屬,那就是豹屬,在生物學上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是因為它們雖然不是一個物種,但是如果往前追溯幾百萬年的話,它們有共同的祖先,它們至少在600萬年以前有共同的祖先,所以,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把關係較近的但又不屬於同一物種的劃分在一個屬裡。
  • 在地球上曾生活過許多人種,為什麼今天只剩下了智人種?
    舉個直白一點的例子,獅子、老虎、美洲豹都是不同的物種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連生存的地方都相距很遠呢,可是它們同屬於一個屬,那就是豹屬,在生物學上為什麼要這麼分類呢,是因為它們雖然不是一個物種,但是如果往前追溯幾百萬年的話,它們有共同的祖先,它們至少在600萬年以前有共同的祖先,所以,
  • 最大的一組哺乳動物基因組揭示了瀕臨滅絕的物種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動物學家項目」的研究,分析和比較了所有哺乳動物家族中超過80%的整個基因組,跨越了近1.1億年的進化過程。包括120多個以前未被測序的物種的基因組,並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捕獲了哺乳動物的多樣性。
  • 仔細想想,為什麼沒有長綠毛的哺乳動物?丨壹讀精選
    (注意這是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確實是色素沒錯)提煉一下邏輯順序,作為概要:1.哺乳動物不能區分橙黃綠(紅綠色盲)。2.哺乳動物的天敵一般也是其他哺乳動物。3.作為保護色,橙色和綠色的作用一樣。
  • 自然界中每一隻哺乳動物都有繁殖的機會嗎?為什麼?
    繁殖是動物的本能,也是一個物種延續所必備的能力,如果沒有繁衍,即使這個物種再強大,也不過是曇花一現。也就是說,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哺乳動物都會繁衍後代。但是,在大自然中,並不是每個哺乳動物都有繁衍的權利。為什麼這麼說呢?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 活化石銀杏樹隨處可見,為什麼生物學家說它是瀕危物種?
    那些能夠在經過了千萬多年而依然不改變模樣存活在世界上的生物,在我們人類看來就是一種活著的化石。因為這些不變的生物是見證了地球千年不止的滄海桑田,見證了地球萬年的歲月變化。千萬年不變的生物中有一種非常奇妙的,那就是銀杏樹。應該在很多人小的時候於課本上都看到過了關於描述銀杏樹的文章。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作為一種特殊的物種,對地球影響十分巨大。人類同樣需要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在其他生物選擇了發情期來確保種族延續時,人類卻在進化中拋棄了發情期,這是為何呢?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
  • 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
    人類作為一種特殊的物種,對地球影響十分巨大。人類已經獲得了進化發展的優勢,發情期的存在只會阻礙人類的生存,拋棄的發情期正是人類智慧的表現。那麼同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唯有人類365天都是發情期呢?對於哺乳動物而言,它們總是會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進入發情期。在發情期內,哺乳動物們要做的最首要的事情就是尋找合適的配偶進行交配,然後將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哺乳動物動物為什麼會有固定的發情期呢?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眾所周知,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這個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物種完全滅絕了。許多人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瞬發性的,其實不然。已發現的恐龍種類多達800多種,它們從三疊紀的晚期開始嶄露頭角,到了白堊紀末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1.6億年間,不斷的有恐龍滅絕,當然也有新的恐龍出現。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如今人類對於地球自然環境、氣候環境的破壞,已經開始朝著不可控的方面發展。 根據數據顯示,如今至少有超過1.5萬個物種瀕危,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也導致現有物種很難進化成新物種,這就導致地球上的物種會越來越少,而且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結束後,可能地球想要恢復如初也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