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麻省總醫院珠海起航 美國鯰魚激活了什麼?

2021-01-13 健康界

日前,廣東省中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珠海橫琴國聯康華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在珠海橫琴新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橫琴新區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希望今後中國人看病不用遠赴歐美,在廣東就能享受到世界頂級的醫療技術服務。

一家媒體就這事採訪我,我的態度基本是:在中國,目前公共衛生理論還處於模糊階段,很多事情不可說行也不可說不行。像美國麻省總醫院與廣東省中醫院以及珠海橫琴國聯康華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舉辦醫院的這種公私合營,既不是經典的非營利性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也不是營利性的股份制市場模式,這在世界也是少有的,所以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至於能走多遠,還得看中央政府今後如何「撥亂反正」和「正本清源」。就目前而言,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只有這麼著:試!而且除了試,還是試!但是,總體上我不太看好,因為主要的參照物是港大深圳醫院。

我見證著港大深圳醫院的誕生,其前身可追溯到十年前就已立項的濱海醫院。我之所以支持港大模式,一方面是整體來說,深圳醫改在廣東是做得最好的,另一方面是希望港大深圳醫院能給政府、醫院和市民一次「洗腦」:政府為什麼要辦醫院?不辦行不行?如何體現政府的責任?如何與現行的公立醫院運作模式接軌?如何確定公立醫院中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邊界?如何以人為本?如何尊重醫生的勞動價值?如何對固有就診模式進行改革?……如此種種都是觀念問題,所以「洗腦」就是觀念的「推陳出新」,就是港大深圳醫院如何將新觀念、新模式引入大陸。但是,深圳政府與港大的合作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沒有一個國家是這樣「公私合營」的,試圖用公立醫院40%的VIP服務來維持其60%的公益性。單從這一點我們也可看出,港大的管理者也不得不承認,港大深圳醫院的改革無法脫離國內的醫療現實,不可能完全照搬香港經驗,解決過度醫療、「以藥養醫」可能已經超出了港大深圳醫院改革所能涵蓋的範疇。當前公立醫院超過80%的收入屬於「自負盈虧」,而支付制度又過於市場化,必然導致唯利是圖。港大深圳醫院以比例頗大的特需服務反哺醫院運營的路徑,正有重回舊路之嫌。話說回來,運行了兩年的130元全科門診打包收費也好,如今調整過後的200元打包收費也罷,抑或高薪養廉,醫生年薪最低56萬元,最高91萬元,港大深圳醫院還在繼續探索,政府還在繼續扶持。如果港大模式可以在深圳複製推行,無疑對中國醫改是一個極大的推動!

現如今,麻省總醫院要在珠海建分院,這又將帶來什麼呢?追溯麻省總醫院的歷史,它始建於1811年,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學醫院,也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三所綜合性醫院之一,是世界公認的頂級醫院。其實,麻省總醫院早與廣東有交集。1995年左右,它就已經與廣東省人民醫院結為姐妹醫院,當時還是我一手操辦的,而且當時的李蘭芳副省長和省外辦都積極支持。我當時也提議將「廣東省人民醫院」更名為「廣東省總醫院」,但當時政府還沒有這種理念,故此提議就此打住了。現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很多骨幹都曾在麻省總醫院進修過。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廣東省人民醫院與麻省總醫院「冷」了下來。

現在麻省總院、省中醫院和橫琴三方合作,由珠海橫琴國聯康華醫療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麻省總醫院和廣東省中醫院共同管理和經營。初建規模為500張床位,將從美國麻省總醫院引進品牌和技術、設備,以及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由麻省總醫院領銜指導。還將建立科研中心,設立培養中國醫學人才的教育培訓項目,並開展以中國中醫藥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結合為目標的研究項目。該醫院其實就是麻省總醫院的中國分院,管理、人員、技術都是美方負責,辦營利性的高端醫療,面對國內和東南亞市場。廣東省中醫院的作用,主要是幫他們在中國落地,派人參與管理、學習技術、參與分紅。理想似乎很豐滿,但是現實呢?問題還是不少的!

首先,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是要辦成什麼樣的醫院?臨床型還是科研型?臨床型的話,大量的醫生從哪裡來?按照設想,將從美國麻省總醫院引進優秀的人力資源,但是可能嗎?一個非常簡單的計算:美國醫生在本土一天看20個病人已經很累了,診金150美元/人,一天3000美元。如果到中國來,那就不可能低於3000美元。有人天真地說:「診金每人三百元就是了。不愁沒有病人來。有錢人會來花這個錢的。」問題是美國醫生為收你這300元來這扶貧?一次來回機票要看多少個300元呀!明顯是成本與收益不匹配,市場經濟下,人家醫生會願意大老遠跑來中國工作?另外,單單這20個病人的其他收入就能夠維持醫院的開銷和專家的開銷嗎?何況,麻省總醫院的定位主要是專科,每天也不會是看20個那麼多。那麼,要靠誰來養活醫院,是中國醫生,是政府,還是廣東省中醫院?

第二,屬性如何解決,廣東省中醫院是公立醫院,以公益性為主,可是麻省並不是。一公一私,兩者的意志如何交合,目標如何實現?方向不同,目標勢必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南轅北轍,那麼醫院採取何種模式運營,如何管理?反過來,由於屬性未定,那麼靠誰養活醫院也很難界定,究竟是誰負責全部的責任,還是三方各佔多少比例,不得而知。就算是屬性明確的公立醫院,目前都還如此境況,何況屬性未明的麻省總醫院中國分院?

第三,麻省將帶來什麼?是概念、管理還是技術?我覺得,與港大深圳醫院一樣,它更多地將帶來觀念方面上的,特別是在以人為本、尊重醫生的勞動價值、對固有就診模式的改革以及醫院的定位上,進而促進政府體現其應有的責任,形成尊重醫生、尊重生命的社會風氣,同時緩解公立醫院的就診壓力,理順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服務範疇,為民營醫院提供可發展的空間。

第四,支付制度的支付方式不同。麻省是向商業保險提供服務,廣東省中醫院是主要為醫保病人提供服務。如果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是提供高端服務,那麼勢必絕大多數的項目需要患者自費。換言之,它只能吸引收入較高的人群,當然如果這部分人群購買了商業保險,減少自身負擔的同時也使得中國分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相近,是為享受商業保險者提供服務。倘若該院提供的是基本醫療服務,那麼就與廣東省中醫基本一致,主要面向醫保病人,但是醫保定點機構是需要執行醫療服務定價標準的。也就是說,醫療服務收費不可能達到150美金/人或者更高,那麼更不可能有美國醫生願意來扶貧,該院的運營也將與設想有很大的差距。相較而言,似乎前者與設想較為接近,可是現實是如何定價才能使得患者在珠海得到歐美最頂級的服務,與此同時,中國的商業保險目前還比較有限,仍有待進一步發展,這一外部因素似乎對醫院又有不小的影響。

第五,經濟運作模式不一致,造成價值觀的分道揚鑣。目前國內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與美國相差太大了,我們是通過薄利多銷,過度檢查和過度用藥來體現,而這些都不是美國的價值觀。目前我們的每床醫生與護士比遠不及美國,如果他們來到中國後,還是如此的人床比,如此低廉的收入,那麼一定會累死他們的;但如果增加人手,則意味著增加人員支出,成本又會不堪負荷,醫院一定要喝西北風,這醫院還如何運轉?就算是請了美國的慈善基金來中國行善,可是如何操作呢?一是僱傭全自費的義務者,二是使用招募的錢聘請參與者,當然是不高於市場價。但是這時候,我們還要考慮醫生流動性的問題,因為流動性太大不利於醫院的發展。

第六,中國人的看病習慣與價值觀和美國不同。我們的患者習慣了如果今天看病,就今天去醫院排隊掛號,並不習慣提前預約。在他們看來,這樣好麻煩,特別是已經退休的,直接排隊掛號看病在他們的腦海中早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此外,在自付的情況下,我們的患者也已經習慣了幾塊錢就能掛個號,因此,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掏150美金看洋醫生,或者只有白領以上、購買了商業保險的人才有能力看世界級的醫生,享受世界頂級的醫療服務。

麻省總醫院在珠海起航究竟將帶來什麼?是一次變革、一次顛覆,或者只是一個特區、一個孤島?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美國麻省總醫院擬在珠海建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金喆 發自廣州社會資本辦醫和外資醫院放行的政策東風,把全球頂級綜合性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吹」到廣東珠海。
  • 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落戶珠海橫琴 有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原標題: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落戶珠海橫琴 有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新華網廣州10月9日電(記者肖思思 劉宏宇)美國最優秀醫院之一麻省總醫院將和廣東省中醫院在珠海橫琴設立中國醫院。除了讓患者在廣東能近距離享受世界一流水平醫療外,此舉還有望推動中國中醫藥國際化,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結合。
  • 麻省總醫院開到珠海 但願這次不是「狼來了」
    南方日報稱,麻省總醫院將聯手廣東省中醫院在中國共建一所世界一流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MGH China)。當晚,廣東省中醫院的官方微信也轉發了這一消息。此前,哈佛與恆大攜手共建醫院的假消息猶在耳畔,而今又有麻省總醫院開到珠海的消息傳開,不得不讓人聯想起「狼來了」的故事。
  • 美麻省總醫院分院落戶珠海 專家熱議醫療旅遊
    「珠海可以成為中國的佛羅裡達,」10月7日,在得知美國哈佛大學教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在橫琴新區籤約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專業課程主任、教授黃匡忠等人發表觀點稱,珠海發展「醫療旅遊」有優勢。  黃匡忠認為,珠海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具備發展養老、醫療產業的發展優勢。
  • 美國麻省總醫院支持建設的嘉會國際醫院重點專科回顧
    這個平臺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支持上海嘉會國際醫院醫療建設的舉措之一,旨在為中國的患者提供直接連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專家醫療資源並在上海實現國際化高標準治療。會海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優勢 上海國際化醫療服務旗艦起航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由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董事會董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委員會主席、美國心臟專科醫生、醫學教育人士胡應洲(Clyde Wu)先生推動發起、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基金會投資,在2011年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上正式立項,在國家和上海深化醫改、鼓勵多元化辦醫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誕生
  • 麻省總醫院進中國三座大山:人才、支付、服務
    本月7日,廣東省中醫院、美國麻省總醫院、珠海橫琴國聯康華醫療投資有限公司在珠海橫琴新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橫琴新區建立美國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這是麻省總醫院第一次在海外開醫院。這次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的具體細節還不得而知,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仍然是管理架構和股權分割。為何麻省總醫院會選擇廣東省中醫院,而不是其他一線醫院合作,可能的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假如選擇強大的公立醫院,其運營已經非常成熟,要改變並不容易,未來在醫院管理、運營思路和人才培養上可能會有一定的衝突。相比之下作為專科特色的中醫院可能在合作難度上較低,對麻省總醫院輸入其管理理念比較有利。
  • 美國麻省總醫院揭示催產素抑制食慾的機制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研究更是首次證明了催產素能削弱大腦獎賞系統的核心區域和其他鼓勵進食的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性聯繫。因此,在面對高熱量食物時,催產素或可降低肥胖人群對食物的認知、感受和情緒處理。先前已有臨床研究證明,催產素可以降低受試者的食物攝入量和體重。
  • 麻省總醫院等美國醫療機構擅長看哪些疾病?
    出國看病,尤其是赴美去麻省總醫院等機構就醫,確實需要一些專業知識,尤其是去美國治癌症。面對5000多家包含梅奧醫學中心、麻省總醫院等的美國醫院,儘管有形形色色的各種排名,但每個排名涉及的參數和變量都有偏頗,作為在國內學醫10年,後又在美國進修學習的一名協和醫生,結合2019-20美國US NEWS最新的醫院排名,以梅奧診所、麻省總醫院等10家醫院為例,給大家做一下類比,便於記憶和參考。
  • 出國看病:麻省總醫院怎麼樣麻省總院好不好?
    出國看病選擇較多的醫院,麻省總醫院可以說在美國擁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它建立於1811年,是美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三所醫院之一。除此之外它具有全球先應用癌症全基因檢測技術,在癌症的基因定位治療、Proton治療、放療手術等方面全球聞名,並誕生了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原標題: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發的床旁MRI原型機問世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①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頭部使用(「head only」)的低成本、可攜式磁共振,應用於大腦成像
  • 出國看病:關於麻省總醫院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出國看病,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出國看病的主體也由企業家等高淨值人群擴展到中產階級。截至2018年3月,在麻省醫療國際接待的大量出國看病患者中,麻省總醫院一直是患者信賴的醫院。  1、麻省總醫院全稱是什麼?
  • 你不知道的麻省總醫院那些往事
    據野史記載,當時的麻州政府還向麻省總醫院提供了許多犯人作為醫學手術「試驗品」,如果犯人能夠在手術試驗中生存,則可以獲得自由。有意思的是,目前麻省總醫院旁邊的「自由酒店」(Liberty Hotel)就是原波士頓查爾斯街監獄。直至1990年美國紀念日,最後一名犯人才被轉移到其他地方。1991年麻省總醫院買下原監獄建築,並於2001年將其租給卡盆特公司,並改造成現在的「自由酒店」。
  • 看麻省總醫院如何布局「網際網路+醫療」?
    始建於1811年的麻省總醫院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開辦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學附屬醫院。這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醫院在今天依然充滿著發展活力。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選的「最好的醫院」這份榜單上,麻省總醫院長久以來一直位於前五,今年更是既2012年之後又重新回到榜首。
  • 麻省總醫院哪些特色科室備受出國看病患者青睞?
    海外就醫,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美國眾多優質醫院中,麻省總醫院獨領風騷。那麼,作為美國排名前十的醫院,麻省總醫院哪些特色科室備受出國看病患者青睞呢?  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建立於1811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三所醫院之一,坐落于波士頓中心,也是哈佛醫學院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學醫院,是哈佛大學最大型的醫學教學中心及生物醫學研究基地。
  • 生物醫學工程方向獲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
    知識人網助其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達成其目標。申請類型:無薪博士後教育背景:博士工作單位:高校副研究員科研背景:SCI 1篇,EI 2篇,主持課題1項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工程/數據分析接收方院校: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
  • 梅奧、克利夫蘭、麻省總醫院等美國前五的醫療機構,它們利用AI在做...
    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了2017-2018年度榜單排名前五的大醫院,分別是梅奧診所、克利夫蘭診所、麻省總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UCLA醫療中心。麻省總醫院創立於1811年,至今共有11名諾貝爾獎得主與麻省總醫院有聯繫,他們曾在這裡從事研究工作或者接受培訓。
  • 美國麻省總醫院超全就醫攻略來了
    針對這些ALS患者的特殊性,美國麻省總醫院Healey-ALS中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ALS照護和臨床試驗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專業的解答,希望患者和家屬採取合理的防護措施,能夠安然度過這個特殊階段。01、新冠疫情期間,ALS患者有哪些特別的注意事項?
  • 百年前「炒掉」麻省總醫院的醫生緣何自辦醫院?
    1902年,年僅33歲的他就成為麻省總醫院助理教授,並於次年被選舉為當時「臨床外科協會」的創始成員。「臨床外科協會」是「美國外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ACS)的前身。1912年「美國外科學會」正式成立,科德曼被任命為「醫院標準化委員會」主席。「醫院標準化委員會」則是現在「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的前身。
  • 浙大一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共商對策
    對話的雙方,正是浙大一院與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專家團隊。促成這場連線的,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文版高級編輯,兒科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照日格圖。他幫助美國麻省總醫院,聯繫到了在新冠救治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浙大一院。
  •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究發現多種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
    美國麻省總醫院和精神疾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的最新研究發現,許多不同的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基因結構。作為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發現了100多種影響多種(一種以上)精神疾病患病風險的基因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