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育兒指南」看多了, 反而更找不著北?

2021-01-20 藍橡樹

各種育兒指南看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指南真的就只是指南,因為完全按照指南來,你壓根就找不著北。作者:葉月幽;來源:葉月幽(ID:yeyueyou168)。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很多媽媽們會發現,自從有了孩子,似乎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隨便哪一個親戚長輩,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街坊鄰居,都可以對我們帶孩子的方式指手畫腳、品頭論足,「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似乎所有的語言都暗示著,養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你覺得累,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這些言論的出發點是好的,也並非毫無道理。但這樣的宣講,無形中給父母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似乎只要孩子有哪一點表現不好,就會被貼上「熊家長」的標籤,無臉見人。然而,如果把父母親也看成是一種職業的話,那和其他職業相比,養育一個孩子,真的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了——一個吱哇亂叫的小傢伙就這麼突然出現,沒有任何說明書,自帶的最常見運行程序就是哭,怎麼會不叫新手爸媽們手忙腳亂呢?於是乎,各種專家說、理論說、書上說、長輩說就如狂轟濫炸一般,讓人無所適從。各種育兒指南看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指南真的就只是指南,因為完全按照指南來,你壓根就找不著北。我有個朋友的女兒,比較安靜內斂,情感豐富,同時也很敏感。朋友看到孩子的行為,總覺得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於是就去對照那些育兒書籍,想看看這孩子究竟有什麼問題。在比對了一條條數據資料之後,她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孩子安全感不足。於是就整天憂心忡忡:這孩子到底是有什麼心理陰影?是我造成的嗎?根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理論,我已經耽誤了她一生了嗎?「餵奶真的那麼影響安全感嗎?我只餵了幾個月怎麼辦?」「我曾經用哭聲免疫法,把孩子關進黑屋子。這可怎麼辦?有什麼辦法能彌補嗎?」「我在孩子三歲之前曾經離開過他一段日子,結果他現在真的很缺乏安全感。我後悔死了,我該怎麼辦?」


在一些有關哺乳和斷奶、哄睡和分床、工作和家庭的微博下,可以看到為數眾多的媽媽在自責、擔憂、糾結、恐慌。我們往往對父母不太寬容,尤其是隨著新育兒理念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於是各種言論和理念就開始偏向於對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曾經在跟隨一個家長團參觀一所幼兒園的時候,園長全程都在言之鑿鑿地宣講:「如果父母這樣做了,孩子就會怎樣;如果你們這樣,孩子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就完不成對自己的構建,就會人格缺失……」聽著她慷慨激昂的話語,再看看周圍媽媽們頭點得像雞啄米一樣,小心翼翼地請教自己哪裡做錯了,以後就拜託老師了,給老師添麻煩了……然而,是不是從根本上完全避免父母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孩子就再也不會受到父母不當言行的傷害了,幼兒園就可以獲得一個純潔無暇的孩子了?將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父母,這是一種簡單粗暴且不負責任的邏輯。且不說孩子天生自帶的精神內核決定了他就不會是一張白紙,任你塗抹。只要整體給到孩子的愛充足,即便就是父母的某些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一些影響,我也不覺得這就是一件無法挽回、不可饒恕的罪過。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完美媽媽,對孩子只有滋養沒有傷害,似乎這樣就可以成就孩子幸福快樂的一生,這種想法,其實也是一種自戀。「如果我不逼著孩子學習,他就考不上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就娶不到好媳婦,就過不上好人生。」這樣的邏輯,想必大家都能看出問題。現在很多媽媽擔心的是:「如果我不能無條件對待孩子,孩子就不自由了;如果我不能控制情緒,孩子就有心理陰影了;如果我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阻礙孩子發展了,孩子就不幸福了。」有時候我們會自責:「這種低級錯誤就不應該犯啊!」可是我們回過頭去想一想,哪種錯誤是「應該」犯的呢?你會發現,所有錯誤都是不該犯的,所以,你是在要求自己永遠正確。為人父母,其實是我們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長,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完美的化身,時時刻刻保持正確。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必須」要怎樣的,一旦陷入「必須」的執念裡,我們就會給自己設立很多的標準和規條。如果達不到,就會因為擔心自己傷害了孩子而焦慮不安,或者因為自己沒有做到而後悔自責。如果父母總是陷在這樣的情緒裡,那麼即便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孩子也感受不到平安和寧靜。我們總是說,愛孩子,如其所是。那麼我們對待自己,是否也能如自己所是呢?我們能不能接受,自己就是有時候做不到呢?


內省的首要步驟是自我觀察,看到自己的舊有模式,你才能有新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只觀察,不評判。親愛的媽媽們,你們當初所做出的選擇,都是當時的你們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不是因為你們做得不夠好,而是可能因為當初你們沒有獲得足夠的資源。但在那個時候,你是真的沒有辦法再堅持了,否則你一定會堅持的。你盡了自己的最大能力給了孩子愛和關照,所以請不要自責、內疚、後悔。不必給自己貼上負面的標籤,也不必自責甚至有罪惡感。指責自己過去「應該」怎樣並沒有建設性意義,重要的是你現在怎樣,以及你想去往何方。我們無法將已經做出的選擇重來,但我們可以在下一次選擇中做得更好。我始終覺得,人生是一個逐漸強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改錯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哪些地方還可以更好,然後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請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內在成長的動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放下困擾我們的種種焦慮,把注意力放在建設性的成長和改進上,而不是在對自己的否定和內疚中消耗自己。成為父母后,我們忽然發現好像有那麼多的東西要去學習,要去成長,但我們不是去學習所有的理論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去愛。我們不斷學習、實踐、成長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不知道孩子將來會遇上什麼樣的人,發生什麼樣的事,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自律、自愛,在對待他人時善良正直,在艱難困苦時不輕言放棄,在面對人生時謙遜豁達,以及發自內心的樂觀向上。孩子選擇了你,就是為了引領你成為他最好的父母。


作者簡介:葉月幽,兩個男孩的媽媽;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深家庭教育講師;薩提亞模式認證治療師;著有《看不見的養育,看得見的成長》。新浪微博:葉月幽。微信公眾平臺:葉月幽。


只有更好地理解教育,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

《藍橡樹·教育日曆2020》

正式發售

▼▼▼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加團購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月亮上用指南針會找不到北?
    「司南」也就是指南針的前身,它的作用和指南針一樣,都是用來指示方位。不同的是,指南針方便攜帶,而且不會輕易失去磁性。因此,在指南針發明以後,人類在大海上航行就不用擔心會迷失方向了。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地球上神通廣大的指南針在月亮上卻一點用也沒有,那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指南針在地球上能指示方向的原理。在指南針上,有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移動的磁針,它在地球上因為受到地球磁場的磁力作用,所以一端會指向北極,另一端則會指向南極。
  • 聽說你找不著北?教你怎麼找方向!
    聽說你找不著北?教你怎麼找方向! 經常聽到有人焦頭爛額時會說:「哎呀呀呀,我真是找不著北了
  • 試聽:姜徵 - 找不著北
    《找不著北》,一首透著淡淡的迷惘,但又無怨無悔的傷感情歌。來自東北的歌手——姜徵。已過而立之年的他有著頗為不凡的經歷與人生。為了音樂,他可謂是吃盡了苦頭,他先後做過服務員、酒吧歌手等工作。現在,他同樣還在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但他的生活和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包括舞臺和音樂路線等。
  • 為什麼有的人總「找不著北」?
    聽見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發笑:回家的路還能找不到嗎?  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真的「找不著北」,不是忘了自己的車停在什麼地方,就是不知左右方向,更甚者找不著回家的路。這些異於常人的表現並非是他們的大腦有認知障礙,而是天生難辨方向。科學家發現,大腦中有兩種細胞決定著你是否是個「路盲」。
  • 洗衣機裡傳來異響,打開後看見貓卻覺得愧疚了:找不著北了
    有一個詞叫躲貓貓,它為什麼是躲貓貓而不是躲狗狗呢,想必那些養貓的鏟屎官深有體會吧。貓咪可能出現在任何你想不到的地方,所以某天當你的貓丟了不要著急,也許它正在家裡的某個地方跟周公下棋呢。來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也是為鏟屎官們找貓提供了一個位置呀。這位女子家裡養了一隻貓,總喜歡躲在家裡隱蔽的地方,起初女子總以為貓咪是不是丟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它的這種方式,也並不著急去找它了。這天趁著周末,女子把家裡的一些衣物拿到洗衣機裡清洗,塞滿滾筒後就運作了,可是不久洗衣機裡傳來了異響,像是貓咪的聲音。
  • 指南針一頭指南一頭指北對嗎 指南針一頭指南一頭指北對不對
    「指南針一頭指南,一頭指北」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指南針上的磁針會受天然地磁場的作用進行轉動,且它的轉動防線始終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於是磁針的北極總會指向地理上的北極,另一頭就會指向南極。
  • 呼倫貝爾自助遊 體驗「找不著北」的幸福
    有時候,旅行就是為了讓自己「找不著北」,難得糊塗地走一遭,然後到日常生活中再讓自己恢復清醒;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暫時「找不著北」,就會想到要去旅行,因為騰空了的身心容易在旅途中綻放新生。如果要追求「找不著北」的靈感,建議到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去呆著,去尋找那種「找不著北」的感覺。
  • 北京亦莊路牌"內部使用" 回市區常"找不著北"
    北京亦莊路牌"內部使用" 回市區常"找不著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16:50 來源:北京晚報   如果你是初次駕車到亦莊,你最好隨身帶上指南針,因為你很可能會因為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回去的路。
  • 茶樹為什麼多生「南」而不生「北」?
    【為什麼茶樹多生長在南方呢?】人們現在知道的茶樹,根據植物學劃分,屬灌木或小喬木,是由山茶目、山茶科和山茶屬演化而來的,而茶樹的祖先則可以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紀至第四紀之間。當時的茶樹並非只生存於我國的西南山區,相反,它們遍布大陸各地。
  •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指南針是誰發明的?
    指南針在我們生活中有巨大的作用,無論是野外求生還是航海船隻,都離不開指南針,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指南針明明指的是北方,為什麼要叫指南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在一起了解一下指南針的一些故事。
  • 為什麼有些人永遠「找不著北」?「路痴」是這樣造成的!
    ;☑分不清路標,不會看路牌,經常連續錯過一個路口好幾次;☑只知道前後左右,搞不懂東南西北……【經典場景】路痴:「我迷路了!」知道自己在哪兒不?」路痴:「額,不知道……」朋友:「周圍有什麼標誌物嗎?前面有什麼?」路痴:「路……」朋友:「後面呢?」路痴:「路……」朋友:「旁邊有什麼?」
  • 一個讓人找不著北的圖……
    一個讓人找不著北的圖我知道你想低調點,可是你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啊!廚師世家的孩子,從小就練爆炒活雞和女兒一起吃飯,一轉眼就成這樣了!4.摩託車玩的就是刺激。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好白菜都讓豬拱了是有動圖依據的!
  • 育兒說:懷孕38周了,體重沒漲反而掉了一公斤,是不是正常現象
    聽說每個對育兒有要求的家長,都關注了格格巫育兒日記懷孕38周了,體重沒漲反而掉了一公斤,是不是正常現象呢?這可能是指體重沒有一直漲下去,中途出現了掉了一公斤的現象。應該說這是正常現象。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1.懷孕38周羊水量的減少2.飯前,飯後相差也會有一公斤之多。3.有可能快要到臨產了,孕婦心理緊張引起的食慾減少,所以體重輕了。4.到了孕後期,胎兒越來越大,也會造成頂著胃,孕婦吃不了太多東西,所以體重有時就會輕了。
  • 郎平點評副攻希望之星「找不著北」,那麼高意的「北」在哪裡?
    作為中國女排的二年級生,也是球迷們一直期待的希望之星,副攻手高意在昨天對陣比利時的比賽中發揮讓人大跌眼鏡,賽後中國女排主帥郎平也直接說道高意有點找不著北,原話為「今天我們也給了高意一些時間上場,但我感覺她還有點沒找到北,我們希望下面的時間,給年輕隊員更多機會,在能夠拿下比賽的基礎上
  • 指南針怎麼看,讓我來教你指南針怎麼看?
    指南針怎麼看,我來教你指南針怎麼看?指南針是眾多戶外山地運動愛好者的忠實夥伴,用以戶外的求生、安全。
  • 一個的浪漫,去中國的最北邊找「北」,上北極村看北極光!
    這段對白一直被小編所記得,一個人,去地球的盡頭,多浪漫。於是小編,終於就踏上了自己的尋北之旅,前往中國最北的城市—黑龍江漠河北極村!他的位置吸引了很多旅行者來「找北」。人們都用「寶藏在地、珍禽在天」之類的句子來形容北極村。
  • 送你一副指南針,以免給你慣得找不著北
    排了個等級 我們先來看個初級的 3月24日上午 男子錢某(化名)報警稱 屋內東西被偷 … 當民警到達現場後,錢某信誓旦旦地說懷疑宿舍裡有人進去過,但是卻說不出丟了什麼東西
  • 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
    孫文學校總校長、臺灣大學教授張亞中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找不著北的中國國民黨》。作者認為:無智也生無明,中國國民黨也掉進「無明」。國民黨對於自己黨史的不在乎,更證明了對自己過去的不重視。在「我是誰」方面,國民黨很早就已經不再認識自己了,已經不止一次,中國國民黨內部有聲音認為應該把「中國」兩個字拿掉,或者換上「臺灣」兩字。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兩個字在臺灣已是選票毒藥,對國民黨的現在與未來都沒好處。在「我往哪裡去」方面,國民黨是否還以中國統一為職志,或只是以「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為目標?國民黨自己也說不清楚。
  • 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逃不開這7個原因,看你中了幾個
    這是為什麼呢?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國外的家庭也是一個媽媽帶著好幾個孩子,為什麼就中國爸媽養娃那麼累?其實逃不開這7個原因,看你中了幾個。1.對孩子期望太高中國的大多數家庭對於子女的期盼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孩子就成為了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 鋼筋能讓房子更牢固,為什麼放太多了反而不好?聽聽老師傅怎麼說
    導讀:鋼筋能讓房子更牢固,為什麼放太多了反而不好?有些人覺得建房子應該多放點鋼筋,這樣能更穩固,其實這一直是一個誤區,鋼筋太多了反而對房子更加不好。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存在著誤解,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師傅是怎麼給我們解釋「鋼筋能讓房子更牢固,為什麼房太多了反而不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