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來源於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的乾燥塊根。
山麥冬來源於百合科山麥冬屬湖北麥冬(Liriope spicata)和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cari)的乾燥塊根。
宋代《圖經本草》雲:「麥門冬,四月開淡紅花,江南出者,葉大者苗如鹿蔥,小者如韭,大小有三四種,功用相似,或雲吳地者尤勝。二月、三月、八月、十月採,陰乾。」
李時珍曰:「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故謂之麥門冬」。
又雲:「古人唯用野生者。後世所用多是種蒔而成。浙中來者甚良,其葉似韭多縱文且堅韌為異。」
本草所述來自浙中,葉如韭的麥冬,與今所用麥門冬(Ophiopogon japonicus)相符。
清《綿州志》記載:「麥冬,綿州城內外皆產,大者長寸許為揀冬,中者色白力較薄,小者為米冬,長三四分,中有油潤,功效最大。」
宋代《證類本草》「隨州麥門冬」花葶直立,露出葉叢之外,清晰可見,似為山麥冬屬植物,其形態與現今藥用的湖北麥冬基本一致。
宋代的「隨州」即是今湖北省隨州市,與現湖北麥冬主要產區襄陽市毗鄰,說明襄陽市及周邊地區自古便是湖北麥冬的主產區,歷史悠久。
沿階草屬Ophiopogon植物花梗較短常下彎,藏於葉叢內,子房半下位;
山麥冬屬Liriope植物花梗較長直立,露出葉叢外,子房上位。
麥冬主產四川、浙江;
山麥冬主產湖北、山東、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