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師來說,每次出考卷、批考卷是件很頭痛的事,能否只需將考卷基本認證、考驗、批分流程輸入到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上就可以自動生成一張考卷呢?
傳統製造業如果要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也少不了軟體的支撐,面對這類行業複雜的需求和應用,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是否能夠滿足呢?
「我們現在就能滿足,而且需求越複雜,對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展現的價值會越大。」面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飛算雲智的總裁陳定瑋回答道。
企業軟體開發困難重重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越來越離不開軟體的支持。軟體指的是用戶與硬體之間的接口界面,其雛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對人類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繁榮、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軟體行業目前的開發方式非常落後,還處在一個高度依賴人工的階段。因此,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業務需求時,軟體行業面臨著許多阻礙,總的來說有四點:項目成本高、開發周期長、代碼質量低、團隊管理難。
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帶來不一樣的開發體驗
近日,中國原創的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發布。作為新一代的開發平臺和研發管理平臺,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實現了「你輸入流程圖,我實現自動開發,自動測試,自動運維」,助力企業實現「降低項目成本、提升開發效率、保證代碼質量、簡化團隊管理」,讓軟體工程行業的作業方式從「人治」變成「法治」。
陳定瑋將軟體開發比作蓋房子,代碼就是其中的一塊塊磚。如果使用了低質量的磚建成的房子,還要整個房子的質量得到保證,就會做一些其他的加固。但事實上,所謂的磚頭質量已經很差了,無論怎麼加固,房子還是會搖搖欲墜。同理,代碼如果質量非常低的話,搭建出來的系統也是會非常不穩定、不可靠的。解決的方法可能是投入更多的硬體成本,用更多的運維人員來支撐整個體系。
「我認為有一個良好的管理工具,才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我們研發了一個產品——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陳定瑋說。
據他介紹,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是一個可視化的開發工具,包含通用型的組件,這類組件是技術模塊,支持循環、條件判斷、函數調用,只需要簡單地拖曳就能夠完成相應的選型和配置。此外,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還包括眾創中心,各行各業的精英可根據自身經驗開發相關組件,共享知識體系,讓使用者能夠更加快速、更為安全地開發出保質保量的軟體。
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完勝傳統開發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發布會上,業界權威、專家院士及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中國原創的軟體工程技術的落地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宇燕在致辭中表示,希望中國原創的軟體技術成果,能夠有效地推進軟體行業現有作業模式的改變,助力更多的傳統企業實現數位化的轉型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視頻連線中指出,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為解決軟體工程的痛點做出貢獻,如果能通過實踐的驗證,那麼對於軟體行業的發展將很有意義;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認為,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將能讓中國製造業企業變得更智能化,格力下一步的發展,需要與更多像這樣掌握中國原創技術的企業結合。
為了能讓與會者更直觀地感受到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的優勢,發布會現場還開展了一場特殊的挑戰賽。一方是來自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團隊的1位基礎工程師,另一方是由3位合作多年的高級工程師所組成的傳統開發團隊。
對戰雙方挑戰的項目是運動計數APP。其中,來自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的基礎工程師僅輸入流程圖實現開發,而傳統開發團隊則通過敲代碼的方式去進行項目開發。基於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開發的項目最終用時28分鐘完成,在效率上領先傳統開發3人團隊。顯而易見,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在效率和效能上優於傳統開發模式。
對於未來規劃,陳定瑋表示:「目前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只做了自動開發的部分,接下來還有自動測試和自動運維,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軟體工程。在未來,飛算會對現在的開發平臺做更友好的客戶體驗開發,讓人人都來使用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而不僅僅局限於科技公司和懂技術的人員。另外,飛算還將推出全自動化測試平臺、全自動化運維平臺,將科技、開發、運維、管理打包成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所謂的軟體工程概念。」
寫在最後:
近年來,我國軟體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個數達36958家,比上年增加627家;共完成軟體業務收入72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6.4%。
此次,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的發布,可以說是掀起了一場軟體開發方式的變革浪潮,它不僅節約了軟體開發成本、提高了開發效率,更降低了軟體開發的門檻,有效解決了軟體工程行業人員緊缺的問題,正如陳定瑋所提到的飛算使命:讓人人都能開發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