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戰2020丨光伏尺寸戰爭調查:技術分歧難掩利益之爭

2021-01-18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韓一奇

在2020年這一節點時間上,作為中國光伏行業重要環節的矽片尺寸發展路徑,正在面臨一個重要的分叉路抉擇。

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單一矽片尺寸持續擴大的趨勢下,市場中佔較大份額的158.75mm尺寸和166mm尺寸的矽片將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逐步被淘汰,已經成為一種市場共識;而圍繞著「矽片尺寸往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整個光伏行業劃分為兩大陣營,企業間彼此站隊,為自己所認可的尺寸標準奔走發聲。

一邊是隆基股份(601012.SH)所代表的182mm尺寸,其目標在於兼顧已有產線的升級可兼容能力。另一邊則是中環股份(002129.SZ)所主導的210mm尺寸,起希望通過更大的單一矽片來輸出更高的組件功率,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兩種技術路線的爭執背後,不僅是兩方企業多年來技術積累的產業表達,更是對陣雙方長時間耗百億巨資全力投產的利益博弈,對對陣雙方而言,儘管無法預測矽片尺寸的最終走向,但眼下這場「尺寸對抗」,儼然已經成為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尺寸之爭由來

矽片的尺寸標準之所以被行業看重,這不僅僅是因為矽片在光伏產業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矽片的尺寸大小更直接決定了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以及功率。

「簡單來說,單個矽片尺寸增大,單塊組件電池片數隨之降低,矽片片數相應減少,組件有效發光面積增大,帶來轉換效率以及功率的提升,單瓦成本隨之下降。」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雪囡指出。

除了組件功率的提升外,光伏全的產業鏈的「降本增效」,也有賴於單一矽片的尺寸擴大。

這是因為矽片面積變大後,電池產能相應增加,而設備、人力成本獲得攤薄。雖然矽片和組件尺寸增大會導致組件端的邊框、焊帶等成本相應的增加,但仍然小於尺寸面積增幅。而在電池片效率相同的情況下,採用更大的矽片及電池,顯然可以提高光伏組件的功率。

與半導體製程伴隨技術提高越來越小一樣,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卻是單一矽片尺寸將不斷擴大。

回顧矽片尺寸的演變歷史,也是一個矽片尺寸持續擴大的過程。2012年之前,矽片尺寸主要以100mm和125mm為主;2013年底,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五家國內龍頭企業牽頭統一了156mm(下稱M1)和156.75mm(下稱M2)尺寸,一度穩固佔據市場長達五年時間。

直到2018年,晶科能源(JKS.NYSE)推出158.75mm矽片,率先敲響下一代矽片尺寸之門,隆基股份隨後也緊跟推出166mm尺寸產品,較M2尺寸大12.20%,而如今市場的主要矽片產能也集中在這一尺寸。

真正的改變出現在2019年,而原本試圖統一矽片尺寸的行業共識也開始瓦解。

這一年,隆基股份又基於166mm產品升級推出了182mm矽片尺寸;與此同時,中環股份則將半導體技術應用於光伏產業,推出了邊長為210mm的大尺寸矽片,矽片面積達到了44092平方毫米,尺寸較M2大80.47%,跳過182mm將光伏行業拉入更大尺寸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的光伏單晶矽片市場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各自產能佔比均在3成以上,兩家寡頭合計產能統治著全球近7成的單晶矽片供應,它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光伏行業的中下遊的變化。

2020年,雙方各自豎起大旗、結成陣營,形成兩軍對壘之勢。

同年6月24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等7家光伏企業發布《關於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下稱182倡議)

182倡議稱,「促進行業高效、規範發展,我們共同倡導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的矽片標準,並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範文件,減少資源浪費,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隆基股份等7家企業彼時表示,「在此,我們共同倡議並呼籲廣大同仁與我們一道,將以本倡議中的矽片尺寸(182mm)作為研發下一代矽片、電池、組件產品的標準尺寸,以推動整個行業建立基於統一標準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裝備製造體系和客戶應用體系的標準化,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這份有關建立182mm矽片標準的倡議被業內視為182陣營成立的宣告書;而210陣營也毫不示弱。

2020年11月27日,包括中環股份、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等8家光伏企業共同發起《關於推進光伏行業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的聯合倡議》(下稱210聯合倡議)。從產業鏈環節來看,這8家企業不但涉及電池、組件等中下遊環節,甚至還有上遊矽料企業的參與。

210聯合倡議稱,為推進光伏行業標準化,在210-220mm尺寸範圍內應選擇210+/-0.25mm作為唯一尺寸,同倡議依照該尺寸修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以及光伏行業協會已有的組件尺寸標準。

參與倡議的企業認為,當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均看到210尺寸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機遇。通過矽片210尺寸,以及矽片、組件尺寸等的標準化,產業鏈可以實現最好的規模化效應,強有力的幫助上下遊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優化供給,快速推進行業技術創新,降低產業鏈製造、光伏系統初始投資和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實現全面平價。

210陣營的這一倡議也被業內視為針對「182陣營」的回擊。

值得一提的是,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和潤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182倡議,也出現在了210倡議的名單中。或意味著兩大陣營之中聯盟並不穩固,陣營內部出現鬆動,亦反映出當下兩大陣營間角力的緊張局勢。

矽片尺寸的變大是為了達到光伏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的目的,降低度電成本的目標,這也是兩方陣營提出倡議的目的之一,即協同上下遊產業鏈,確立行業標準。

這也意味著,哪方在競爭中佔據了更多市場,哪方就可形成漩渦效應,將更多的上下遊企業捆綁。

戰備競賽開打

當兩大陣營分列楚河漢界一端,彼此交鋒不可避免。

「182和210誰最具備競爭力」的爭論很快成為行業熱議話題,而分屬兩大陣營的企業更是出現罕見的「同臺打擂」情形。

業內有觀點將182和210陣營的對比看作是「務實派」和「創新派」的對比,這一點體現在兩方瞄準的時間階段不同。182mm尺寸更關注伴隨166mm逐步退出的市場迭代和緊密銜接,而210mm則將目光拉的更長。

諮詢機構PVinfoLink的這一矽片尺寸市佔率變化預估統計圖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兩大陣營所瞄準市場的時間階段。

PVinfoLink預計,2021年182mm尺寸矽片市佔率將達到25%並逐步提升至2023年的41%;而到了2025年,210mm尺寸矽片將佔據7成左右的市場。

為適應矽片尺寸的變化,產業鏈上下遊設備為達到兼容也要進行相應調整。182mm和210mm的區別首先反映在對既有產線的升級兼容度的顯著差異上。

「210mm尺寸矽片與存量設備已經無法兼容,不兼容的存量設備需要重新採購,而182mm對目前組件產業鏈中存量設備的兼容度要更強。」上海地區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

據申港證券研究所研報,基於當前產業鏈的存量設備,在矽片拉棒環節,只有210mm需要更換設備;而在電池片環節,182mm和210mm均需要更換設備。

除了對已有產線升級的兼容度,另一個常被182陣營提及的關鍵詞是貨櫃運輸尺寸。

「國內貨櫃規格高度為2.39米,組件運輸一般採用立式包裝放置,這意味著兩層182mm尺寸組件堆放空間仍有富裕,但是210mm尺寸組件放不下,182mm對空間的利用更有力。」一位從事光伏矽片的從業者解釋稱。

在不久前的202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年度大會上,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相關人士更是罕見的先後登臺,上演了同臺競技的一幕。

晶科能源全球產品管理高級經理於瀚博指出「210組件需設計更高等級的保護裝置,增加成本;更大的陣列電流導致更大線損;210組件線纜工作溫度更高」,認為「應用182組件是立竿見影的降本方案」。

然而,矽片尺寸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以及功率,210mm無疑擁有更高的功率和更好的光電轉換效率。

天合光能副總裁馮志強稱,「大矽片是光伏行業發展趨勢,可以降低全產業鏈成本。通過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推斷在光伏行業中,210mm的矽片可以穩定至少5至10年。」馮志強表示。

馮志強表示,提高單串功率,是降低系統成本的核心因素。同其他組件相比210組的單串效率和度電成本均有明顯優勢。

尺寸標註年的分歧不止停留在觀點交鋒,兩大陣營的參與者,正在投入真金白銀來試圖打贏這場尺寸戰爭。

例如,同屬210陣營的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2020年11月宣布,將合資成立項目公司投資年產4萬噸投資高純晶矽項目、年產15GW拉棒項目、年產15GW切片項目和年產15GW高效晶矽電池項目。上述4個項目總投資達150億元。

天合光能方面彼時表示,雙方合資項目將主要生產210系列相關光伏產品,合資協議的籤訂將有助於降低公司採購成本,為公司供應鏈的長期穩定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有利於公司分享產業鏈上遊利潤,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為公司未來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標準化之路

光伏矽片標準逐漸走向統一,是整個行業的期待。

「矽片尺寸標準的不統一造成了產業鏈整體成本的上升,企業採用矽片尺寸的不統一,造成了產業鏈配套環節製造成本上升。不同規格尺寸的矽片,對應的適配輔材不同,對行業上下遊協同造成阻礙。」上海地區分析師指出。

天合光能組件產品經理陳棟曾解釋稱,矽片及組件尺寸的標準化可以減少上遊供應鏈的生產周期和庫存,降低前端供應鏈的成本。組件工廠本身的研發成本也能降低,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研發,節省無謂的精力的投入,下遊設計院、EPC在選型成本如招投標、跟組件廠商談判等無形的成本降低,支架等標準化後也可以降低安裝、運維等有形成本。

事實上,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尺寸的標準化也有助於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

2020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組織召開的一場關於光伏玻璃企業與光伏組件企業供應保障對接座談會。多家玻璃廠家和組件廠家提出了各家規格儘可能統一的訴求。

玻璃企業表示,在玻璃供應緊張的階段,全行業每月仍有超過100萬平米的玻璃產能因不同尺寸產品規格切換導致損失;且有幾十萬平米玻璃因客戶訂單取消成為滯留庫存。此外,由於光伏組件的尺寸多樣化,玻璃生產企業需要庫存多種規格的玻璃,這些玻璃在不同組件廠之間不能通用,給玻璃企業帶來很多庫存成本,影響到玻璃的供應能力和交付及時性。

事實上,若矽片尺寸標準統一,不僅玻璃,與尺寸及規格相關的所有物料背板、接線盒等內所有組件非矽環節輔材的供應也將更加穩定。

在張春光看來,標準化與同質化有本質的區別,標準化可以促進技術的進步與性能提升。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光伏矽片的尺寸戰爭已不只是一場技術爭論。

「簡單的數字背後是技術競爭、市場競爭,最終指向利益競爭。」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製造與研發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表示。

「很多企業針對不同標準都耗巨資建立了生產線,如果尺寸更迭過快或者過慢,顯然將會誘發產能浪費等現象。」一位光伏中上遊從業者也坦言。「當然行業的不同尺寸也有可能並行,但對上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事,因為整個產業的成本還是提高了。」

光伏行業研究機構PV InfoLink認為,光伏市場龐大舊產能的淘汰需要時間醞釀及進行,從2020年到未來2至3年間,市場很可能是呈現2至3種主流尺寸並行的形式。

「整體而言,尺寸的迭代仍是循序漸進,但為了讓持續擴張的新產能、新產品壽命得以延續得更長,中長期尺寸的發展及產線的兼容能力仍是各廠家密切討論的議題。」PVInfoLink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越來越多的組件供應商在布局新產線時將210mm尺寸的兼容性問題納入了規劃範疇。

一位182陣營企業的人士也坦言,「182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它現在的產品在系統端上已經完全做到了我國的成本最低,特別是未來2至3年的趨勢。但不得不承認210肯定會是一個趨勢。我們公司未來可能也會走210的一個路線。」(實習記者鄭嘉意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光伏矽片「尺寸之爭」再起
    11月27日,八家光伏企業發布《關於推進光伏行業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的聯合倡議》,建議在210-220mm尺寸範圍內,選擇SEMI標準中確定的矽片尺寸:210+/-0.25mm作為唯一尺寸同時依照這個矽片尺寸修訂SEMI以及光伏行業協會已有的組件尺寸標準。
  • 光伏矽片「標準尺寸之爭」愈演愈烈 8家巨頭力挺210mm
    據了解,在此前的6月24日,就曾有7家光伏企業就建立行業標準尺寸發布聯合倡議。只不過在那次,多方所提倡的行業標準為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的矽片標準(M10),相比此次的提議尺寸較小。 有關矽片的「尺寸之爭」由來已久,對「大尺寸」的探索一直未停息。
  • 光伏尺寸之爭升級:「M10」聯盟對戰「600W+」聯盟
    參數顯示,M12大尺寸矽片,邊長210mm,對角295mm。中環股份董事長沈浩平對此表示,「夸父」的發布將更大幅度的降低光伏電站的BOS(初始投資成本)和LCOE,在助力製造企業獲得更高收益同時,也使更多地區的平價和競價項目順利實施,有效推動全球光伏市場進一步發展。
  • 天合光能籤65億元單晶矽片保供應 光伏「尺寸之爭」白熱化
    11月以來,天合光能在光伏產業鏈上進行多方聯動,同上機數控(603185.SH)、亞瑪頓(002623.SZ)、通威股份(600438.SH)合作,推進產業鏈聯合一體化。另一方面,圍繞「182mm和210mm尺寸矽片誰更適合市場」的技術路線之爭,光伏市場參與者已然分化成兩大陣營。而屬於210陣營的天合光能近期活躍的動作或意味著光伏矽片尺寸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 光伏組件行業專題報告:迎接大尺寸技術紅利
    一、渠道品牌奠定先發優勢,成本構築核心壁壘(一)組件技術及資金門檻低,投資性價比高組件生產流程簡單,技術壁壘低。組件即太陽能板,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組 成部分,位於光伏產業鏈末端,上遊為生產材料電池片,下遊直面終端光伏電站。
  • 逆戰颶風之錘怎麼升級
    逆戰颶風之錘怎麼升級 逆戰颶風之錘升級要多少碎片下文將為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逆戰颶風之錘怎麼升級颶風之龍:颶風之錘的進化覺醒版,用有更強的火力,並配有高傷害龍炎炮彈,颶風之龍需要通過一定數量的槍魂點才能把颶風之錘各項屬性升級滿,最後到達覺醒階段,升級為颶風之龍。逆戰颶風之錘升級要多少槍魂點颶風之錘升級需要升級4個屬性,當4個屬性全都升級滿了,就可以覺醒了成為颶風之龍。(二級為滿級)4個屬性分別為攻擊,靈活,載彈,經驗。
  • 大尺寸改造、HIT…光伏電池設備2020年綜述及2021年展望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年,光伏電池行業異常精彩。一方面,PERC電池企業競爭加劇:大尺寸、垂直一體化競爭倒逼PERC產能擴張;另一方面,異質結(HJT)電池技術獲得越來越多廠家認可,進入GW級別投建期。PERC電池設備企業新籤訂單飽滿,積極研發HJT新型設備;HJT設備商嶄露頭角,獲得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
  • 科學家的戰爭:名利之爭損害科學
    科學家之間的戰爭,其所產生的後果要比軍事上的戰爭複雜得多:如果戰爭雙方的重點在於爭名逐利,那麼必將阻礙想像力的發展,造成科學的停滯不前;如果戰爭雙方的重點在於尋求真理,就會推動想像力的飛躍,使科學更上層樓。
  • 光伏行業投資策略:風起於青萍之末,光伏成於技術變革之間
    「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國光伏產業在疫情影響下表現出頑強韌性。2020 年 上半年國內光伏受疫情影響,國內以執行 2019 年遞延競價項目為主。據 CPIA 數 據,預計 2020 年全國新增光伏裝機約 40GW,同比增長 32.8%,與 2019 年新增裝機同比下滑 31.6%相比,實現了恢復性增長。「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內光伏市場需求旺盛。
  • 「頭條」光伏行業的歷史變遷:下一個技術躍遷點會是它?
    2013年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一眾國內企業推進了單晶矽的發展直拉單晶金剛線切割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到2020年這個階段普遍認為光伏未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任務落在了電池技術的身上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N型異質結電池對於PERC的替代以上是技術路徑上的發展進程2006-2008 矽料痛點
  • 大尺寸改造、HIT……光伏電池設備2020年綜述及2021年展望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年,光伏電池行業異常精彩。一方面,PERC電池企業競爭加劇:大尺寸、垂直一體化競爭倒逼PERC產能擴張;另一方面,異質結(HJT)電池技術獲得越來越多廠家認可,進入GW級別投建期。PERC電池設備企業新籤訂單飽滿,積極研發HJT新型設備;HJT設備商嶄露頭角,獲得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
  • 進擊的中國光伏產業:2020三大關鍵詞,2021有何挑戰?
    視覺中國2020年光伏行業關鍵詞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光伏行業帶來一定的衝擊。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國光伏產業表現出了極大的韌性,從第二季度起,整個行業便快速進入恢復性的增長態勢。關鍵詞三:尺寸之爭作為技術研發水平領先全球的產業,我國光伏行業每年都會湧現技術研發的熱潮。在今年,HJT(異質結)、N型TOPCon技術研發均獲得突破。不過,誰會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討論因目前單晶PERC技術紅利尚未「夕陽」而並不熱鬧,各家企業也是在有序布局。但今年另一個爭論,卻是因矽片尺寸而起。
  • 逆戰颶風之神預售時間介紹 逆戰颶風之神什麼時候預售
    導 讀 逆戰颶風之龍覺醒時間是什麼時候呢?逆戰颶風之龍什麼時候覺醒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非常期待吧?
  • DAY 2 前方高能 新品之爭誰才是贏家?
    來源丨索比光伏網 責編丨肖舟 8月9日,2020 SNEC已於昨日盛大開幕,今天是展會的第二天,觀展人數持續攀升,現場熱度不減,精彩繼續!
  • 2020的大尺寸矽片轉換熱潮
    2020年,光伏電池行業異常精彩。一方面,PERC電池企業競爭加劇:大尺寸、垂直一體化競爭倒逼PERC產能擴張;另一方面,異質結(HJT)電池技術獲得越來越多廠家認可,進入GW級別投建期。
  • 英雄兒女丨第二集:極限戰爭
    英雄兒女丨第二集:極限戰爭 2020-10-23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颶風之錘竟然在這裡碾壓颶風之龍|逆戰官網|逆戰下載|...
    【逆戰攻略】颶風之錘作為第一把為殭屍獵場定製的武器,在覺醒之後的颶風之龍可以說是盛極一時,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颶風之龍居然有不止一個地方是比不上覺醒之前的颶風之錘的。    【逆戰攻略】強化滿的颶風之錘和颶風之龍的區別僅僅在於彈丸數目(只影響狂熱速度)和龍炎彈,傷害、射速、載彈等其他屬性是一樣的,而颶風之錘有變異模式傷害加成
  • 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今年夏天以來,在與菲律賓的黃巖島之爭暫時平息之後,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又起,中國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兩次爭端中,中方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僅為本國權益呼喊,還活動手腳熱身。這些動作迥異於常年的低調吟唱,甚至無聲無息。這個變化也許會讓幾個鄰國感到不快,卻證實了中方在試圖履行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爭執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它們有理無理,第三國無緣置喙。
  • 關於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
    關於建立光伏行業標準尺寸的聯合倡議  各位光伏同仁:  近年來,隨著產業技術和規模的不斷發展,光伏逐漸成為全球範圍內最具競爭力的電力能源之一。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眾多企業積極創新、探索提升光伏產品性能的多種途徑。
  • 《天空之眼》影評:項目經理的分歧管理能力
    《天空之眼》(《Eye in the Sky》)是一部以「斬首」行動為劇情的戰爭故事片。在一次代號為「白鷺」的「斬首」行動中,英國、美國和肯亞三國軍方協同作戰,利用「掠食者」無人機、仿生遙控監視器對國際恐怖組織頭目進行追蹤偵察,並用無人機掛載的飛彈實施精確炸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