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外是什麼樣?
59年前的4月12日(1961年),蘇聯小夥「尤裡 · 加加林」成為了遨遊太空第一人,為人類與太空的近距離接觸掀開了一個新的篇章,因此4月12號也成為了世界航天日。
人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終於揭開了地球之外的景象。
科技的發達,讓人類越來越了解太空,也越來越顛覆我們以往對太空的印象!
提起太陽系,你的腦海中出現的太陽系的樣子一定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因為我們平時在科普讀物上見到的太陽系就是長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和它的兄弟們都是圍繞著太陽運轉,這沒錯。但是,太陽系的運轉並不是太陽待在中間不動,行星圍繞它轉圈。
真實的太陽系運轉是這樣的:
是不是覺得很震撼?
很顛覆你以往對太陽系的印象啊?
科學家預測太陽其實是以每小時 7 萬公裡的速度,在銀河系中運行。
它就是像顆彗星一樣運動,旁邊帶著八大行星。嚴格而言,地球的公轉軌跡是無止境的螺旋。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旋轉中,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呢?
太陽系中,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就是月球啦!
在地球上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又圓又亮,感覺非常的美好!
同時,我們也對月亮寄予了很多情感,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等。
但是,如果在月球上看地球,看到的不僅是美好,還有一絲絲「恐懼」。
這是什麼原因呢?
到現在為止,總共有12人,從月球表面親眼瞭望過地球。準確來說,從月球上瞭望地球有一種不現實感。
因為太空人在地球上習慣了每天東升西落的太陽,而在月球上,太陽走得很慢,大約要花7天左右的時間從月平線上升到頭頂,又要花大約7天時間慢慢落到月平線以下。
另外,地球比月亮看起來要亮50倍以上,而且面積是月亮的16倍,更奇怪的是地球在月亮的天空中一動不動。無論你等多久,地球在月球的天空中位置是不變的。
這是因為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了,這是一種地球潮汐力對月球自轉的拖動效應所致,導致月球自轉會越來越慢,直至最終與月球繞地球公轉同步。
含情脈脈的地球,盯了地球看很多年了,這才會有那句「月亮代表我的心」。
作為太空人來說,這些結果他們是早已知曉的。在他們看來,從月球上瞭望地球更多的是感慨,感慨之後則是深深的不安。
地球在黑暗無邊的宇宙中,繞著太陽一直轉了40多億年,生命從地球上誕生也已超30億年,經過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歷經五次大滅絕,無數次中小型滅絕,最終才誕生出人類文明。
而在地球軌道附近,小行星熙熙攘攘,隨時可能撞擊地球,生命能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繁衍生息這麼久,已經算是奇蹟。
這樣的奇蹟會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
但也不用太過擔憂!
地球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並不特殊,甚至有些微不足道。科學家們相信,地球之外,肯定還有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存在。
前段時間,中國天眼接收到了來自宇宙中另一個「超級地球」的信號,這個「超級地球」和地球相似度90%,科學家們立即對這顆星球進行探索。
中國天眼
近些年,地球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局部最高氣溫甚至達到了63攝氏度,這個溫度下,人們是不可能正常生活的,而在超級地球上溫度恆溫在21攝氏度,這不是很多人喜歡的空調溫度嗎?
雖然說這個星球的「工作」時間與地球有所差別,一年只有290天,但這也沒什麼影響,只不過是更早的放年假而已。
而且超級地球上也有大氣層和固態水,這是說明「超級地球」有著充分滿足人類生存的最低要求。
說不定將來人類真的可以移民到這顆星球上。
不過科學家們卻擔憂地表示,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實在是太遙遠了,以如今的科技根本無法面對上的環境,而且就怕這顆星球上早就已經有「人」了。
但不管怎麼樣,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
目前為止,人類飛的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是旅行者一號,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在宇宙空間中飛行了長達41年。
2012年8月25日,&34;成為第一個穿越太陽圈並進入星際介質的宇宙飛船;截至2018年1月2日止,旅行者1號正處於離太陽211億公裡的距離。
2014年9月13日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37年前發射的&34;探測器已經離開太陽系,正在飛向別的恆星。
&34;同時也是首個衝出太陽系的人類製造的飛行器,在人類的航空航天史上成為一座極具紀念意義的裡程碑。
科學家預計,直到2020年為止,旅行者一號仍有足夠的能源支持星際飛行,並且可以和地球保持聯絡,但在2025年之後,旅行者一號就會徹底和地球失去聯繫,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一艘&34;。
古往今來,頭頂的那片璀璨星空點燃過無數人心中最初的好奇和嚮往。
我們憑藉著智慧不斷地探索,認識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尋找其他的智慧生命的蹤跡。
2020年,我們將迎來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30周年,也將迎來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除了預期中的一些進展,我們更期待看到意想不到的太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