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11期

一部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成都地圖出版社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獲得2020年全國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近日,記者對該圖集編制團隊負責人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進行專訪。

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

金獎作品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簡介:

一部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成都地圖出版社編制,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主題的綜合性大型地圖集,包括9個圖組:區域概覽、資源環境、社會人文、綜合經濟、水利水電、立體交通、城鎮發展、區域規劃和文化分區。反映了長江經濟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及長江流域及沿江相關省市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揭示了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趨勢,突顯了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同綠色發展、實現中國經濟升級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可為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資源開發與集約利用、產業布局與優化調整、航道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信息服務。

製圖初衷:

助力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

記者:您帶領團隊負責編制的《長江經濟帶地圖集》此次獲金獎,有什麼感受?

李維慶:《長江經濟帶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由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和成都地圖出版社聯合編制完成,《圖集》編制過程中得到了武漢大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眾多專家的指導和幫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能夠獲得裴秀金獎是對該地圖作品的極高肯定,也是對地圖設計和編制人員的極大鼓勵。

記者:創作這部《圖集》的初衷是什麼?

李維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千米,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地圖是反映資源環境空間分布和區域發展規劃的重要載體和技術手段。《長江經濟帶地圖集》以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為主題,以地理空間信息為基礎,集成經濟、人文、環境等專題資料和數據,運用地圖語言,對長江經濟帶的自然地理和資源環境進行了全景式呈現,採用多種專題製圖方法詳盡地展示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發展規劃、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建設成就,助力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的實施,並為各級政府宏觀決策、區域規劃、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科學的基礎圖件和典籍資料。

記者: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有什麼特別的深意?

李維慶:2014年9月國家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為響應國家號召,我院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動作為,利用多年在地圖編制方面積累沉澱的資源和技術優勢,提出《長江經濟帶地圖集》編研的創意策劃。經專家論證,完善了《圖集》的總體設計,在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支持下於2015年1月啟動《圖集》編制工作。2015年9月編制完成了《圖集》基礎篇系列專題地圖,並在長江經濟帶地理信息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發布。2016年編制完成了《圖集》生態環境篇系列專題地圖,後緊跟國家關於長江經濟帶的相關政策要求,持續收集大量專題資料繼續補充完善,於2019年完成了《圖集》的編制出版,旨在為長江經濟帶相關規劃決策和科學研究提供支撐服務。

製圖過程:

保障地圖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記者:回顧整個創作過程,您認為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李維慶:《圖集》創作過程可分為選題設計、專家論證、資料收集處理、地圖編制和圖集出版等幾個階段。

記者:《圖集》編制團隊是怎樣聚合組建、分工協調的?

李維慶:《圖集》創作團隊由設計組、專家組、編制組和資料組構成,相互分工協同開展工作。《圖集》編制過程中就資料收集、總體構架、版面設計、技術工藝等開展了大量調研和專家諮詢工作,並成立《圖集》編輯部,安排專人負責技術問題處理和協調項目推進,有效保障了《圖集》編制工作。為保障地圖內容的科學性,多次組織武漢大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四川大學、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社科院、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單位地圖製圖、區域經濟、資源環境方面專家,就圖集設計方案和樣圖進行諮詢討論,廣泛徵求意見,不斷完善內容設計和專題表達設計。

記者:據了解,《圖集》資料和專題信息來源於專業部門和統計部門發布的權威資料,經信息提取加工,多形式、多層次展示自然、經濟、人文各類專題,地圖內容和數據具有科學性。在保證《圖集》科學性方面,做了哪些投入?

李維慶:一是地圖總體設計上充分進行了專家論證,並吸收了國內外眾多優秀地圖集的優點,《圖集》結構編排按照從自然到人文、從現狀到規劃、由整體到局部、由宏觀到微觀的體系展開,併合理採用多單元混合編排的表現方式,體現了較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二是《圖集》資料和專題信息來源於專業部門和統計部門發布的權威資料,經信息提取和加工,多形式、多層次展示自然、經濟、人文各類專題。三是地圖成果嚴格按照國家公開版地圖相關標準規範實施質量控制,保證地圖內容和數據的準確性。四是地圖成果經過嚴格的專業審讀把關,即地圖樣書成稿後由地圖編輯進行全面審讀把關,並邀請相關專家從不同專業角度進行審讀把關,從而進一步保障地圖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製圖創新:

運用知識規則驅動製圖技術和多元化地圖藝術設計理念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

記者:據了解,整個《圖集》在內容和技術上有諸多創新,貫穿整個編制過程。創新意味著突破,請您具體談一談《圖集》編制過程中技術突破和創新經歷?

李維慶:《圖集》在內容和製圖技術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一是《圖集》選題緊扣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主題鮮明,地圖內容豐富和資料權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應用價值,不失為一部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科學典籍。二是《圖集》內容結構和編排設計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前面已經談到。三是地圖編制採用了多源數據協同和知識規則驅動的現代信息化地圖製圖技術。由於《圖集》編制涉及測繪大數據的海量信息,以及交通、水利、環境、經濟、社會、人文等各類專題信息,資料信息量大,編輯人員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科學的篩選、分析和建庫;同時構建了專家知識規則庫,研發了長江經濟帶規劃基礎保障地圖編制平臺,提升了數據處理、地圖編制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製圖效率,有利於促進地圖製圖技術的進步。

《長江經濟帶地圖集》7盒裝版樣圖

記者:《圖集》在設計和形式上有些哪些突破?

李維慶:首先,圖幅製圖區域選擇具有層次性、典型性,地圖整飾設計具有藝術性。《圖集》製圖區域和專題表達依次為長江經濟帶、重點區域、重點工程,從自然到人文的順序展開,並採用基礎圖、專題圖、遙感影像、信息圖表、統計數據、典型景觀圖片等多種可視化表達形式,點、線、面結合的表徵方法向讀者完整、系統、清晰地展示長江經濟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具有層次性。地圖版面構圖充分考慮構圖對稱、均衡、和諧、統一的原則,各單元合理安排,有層次地傳遞信息,版式設計、扉頁設計、導航欄、封面裝幀設計等都體現了長江經濟帶的地理元素,比如封面裝飾了區域典型地標建築的圖案和波浪紋的線條,形式獨特、設計獨具匠心,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其次,《圖集》充分運用現代平面藝術設計的理念,在專題要素的符號、表徵方法和色彩運用上做了大量的創新性工作,符號設計與專題表達具有明晰性和多元性。點符號注重從分級、大小和結構上優化,線符號按照質和量的變化從線條的粗細、方向、角度、倍數等設計,面符號注重色彩的調配與地物的色彩特徵相協調。專題表達力求地圖審美跟上時代,綜合運用特徵點符號法、運動線符號法、質底法、等值線法、分區統計圖表和分級統計圖表法,根據地圖的要素內容和專題,合理選擇表示方法,突出地圖的表現層次,使之主題突出、清晰易讀。

記者:整個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是怎樣解決的?

李維慶:一是選題設計方面,通過向多個領域專家開展諮詢和論證,不斷完善《圖集》總體設計。二是資料收集、分析和處理方面,由於資料來源較多,對大量多源異構的專題資料和數據,開展了細緻的資料分析和數據處理等工作,並開發了一些信息化的程序工具提高數據處理效率。

製圖效應:

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協同發展

記者:《圖集》會帶來怎樣的社會示範效應和經濟效益?

李維慶:首先,《圖集》為長江經濟帶戰略發展提供基礎圖件和科學數據,也為其他宏觀區域性的地圖集編制提供了應用示範。《圖集》以地圖的形式和詳實的統計分析數據,全面展示長江經濟帶自然、環境、經濟、人文等基礎現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一個綜合性、多角度的圖文信息,有助於服務長江經濟帶的綠色協同發展。同時該《圖集》的編制出版也為我國其他區域編制宏觀區域性地圖集提供了基礎的應用模板,有利於促進地理信息與專業信息融合的深化應用服務。

其次,《圖集》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廣泛收集各專業部門權威的專題資料,數據與地圖相結合,直觀展示了長江經濟帶的自然地理基礎信息、地域分異的特徵和經濟水平,通過定性定量分析,獲得各種要素之間的聯繫、作用、影響及因果關係,助力各級政府開展區域發展的科學決策,並為重大工程選址和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另外,《圖集》是以科學數據為基礎創作的文化產品,內容有助於揭示長江經濟帶東中西的區域差異,能夠為優化區域國土空間格局和產業布局、為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參考數據,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接下來還會有怎樣的編制規劃?

李維慶:我們將繼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熱點,開展地圖選題規劃,不斷創新地圖設計,創作更多符合時代特徵的地圖新產品,並藉助網絡化和信息化新技術創新地圖服務模式,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地圖服務。

文 / 本刊記者 杜安娜 圖 / 受訪者提供

聲明:本文為《中國測繪》原創文章,授權合作請在本公眾號留言,或致電:010-63881401。

《中國測繪》期待您的來稿

《中國測繪》

測繪地理信息發展變遷的

記錄者、思考者、傳播者

自然資源部主管

中國測繪學會主辦

面向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全國性綜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電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國測繪》全年徵訂中,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可在線訂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以地圖創新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訪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製圖院副院長李維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宋鑫:奮力書寫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篇章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餘璐)11月14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江蘇南京召開,會議指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會議的召開,再次為新時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近日,人民網記者圍繞「踐行『兩山』理論 助力綠色發展」主題,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進行了專訪。
  •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哲學考量
    掌握矛盾規律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才能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一是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從來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辯證的統一體。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這樣擘畫長江宏圖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在南京開了一個座談會——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這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第三次座談會,也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的第一次專題座談會。「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
  • 綠色發展·協作保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1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對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等重要指示,為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自然資源部全力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
    日前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部主動作為,在做好用地保障服務、自然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助力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順利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和生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紮實起步。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全力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雄安新區的用地保障服務,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順利落地,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保駕護航。
  • 國產地理信息平臺信創發展論壇在南寧召開
    10月24日,「迎接知識與量子時代 建設地理信息智能社會—國產地理信息平臺信創發展」主題論壇在南寧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在論壇上致辭,現場專家學者就如何建設地理信息智能社會作了專題報告。
  • 沿長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實施五周年以來,沿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實現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有力推進了生態環境治理,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共抓長江大保護 央企綠色發展路
    2016年1月5日 重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自此拉開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序幕 五年來 國資央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接連打響了一場場生態保護攻堅戰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龍頭」騰飛 長江中遊城市群「龍身」支撐 成渝雙城經濟圈「龍尾」舞動 三大城市群集聚程度和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五年後的今天
  •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
    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為進一步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特別報導  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涵蓋沿江11省市,國土面積佔比達全國的21%,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習近平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係
    明確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係。  第一,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 「沾泥土、帶露珠」 踏上助力脫貧路 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
    奔騰的長江,如一條金腰帶,穿起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盤活了長江帶狀的「一條線」,就能舞動全國經濟的「一條龍」。 地處長江下遊的江蘇,以經濟強省的擔當力爭上遊,在深化對口支援、促進區域協同、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及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 呼籲: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
    8月29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年標準地圖,標準地圖服務系統新上線55幅公益性地圖和1幅自助製圖底圖。新版地圖有哪些特點?網際網路時代,應如何正確使用和獲取地圖?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29日當天發布了一段視頻,呼籲大家: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這是底線,也是紅線。而今年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的主題也正是「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 創新發展「把脈」
    本報訊 (記者 李爭粉) 近日,以「地理智慧 連結未來」為主題的2020 GIS 軟體技術大會主題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會上,眾多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把脈」。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要下決心加強GIS基礎軟體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發GIS軟體國際市場等方面發力,讓地理信息技術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徐冠華表示,我國GIS軟體在國外的品牌影響力、市場佔有率還不足,需要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國際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把優質的中國GIS產品和服務帶到國外。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2021-01-07 11:01:56| 人民日報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幫助要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考生準備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時事政治
  • 徐冠華:地理信息技術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這四點不可少
    多年來,地理信息產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這些都離不開在座各位以及全國廣大地理信息工作者的艱苦奮鬥和默默付出,在此也表示衷心地感謝!地理信息技術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擁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必將激發地理信息產業新的生命力,在我國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促平衡轉動能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長江經濟帶GDP與人口佔比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當前長江經濟帶建設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新舊動能待轉換等一系列問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來長江經濟帶建設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轉換發展動力,力促平衡發展,堅守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 新華網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好五組關係
    馬若虎  在4月26日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局角度和戰略高度,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組關係,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和實踐路徑。  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
    2018長江經濟帶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博覽會邀 請 函 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系列指示精神,促進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綠色發展與產業轉型,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