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現勇:2020-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長期情勢預測

2020-11-21 中華網

2020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海溫關鍵區(Niño3.4區)的監測指數為-0.6℃,較7月份下降了0.3℃;9月1-20日,Niño3.4區海溫呈波動下降,監測指數低於-0.5℃,標誌著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據路透社東京10月9日報導,日本氣象部門當地時間10月9日報導,拉尼娜天氣現象貫穿北半球冬季的機率為90%。

今年5月初,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孟現勇教授團隊預測———我國2020年下半年由中-強型拉尼娜主導影響並直接影響至2021年,2022年為厄爾尼諾年。孟現勇教授團隊於10月初再次預測,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全年,受拉尼娜事件及全球氣候極端異常綜合影響,全球極端氣候事件將加劇,我國今冬明春強降雪、低溫、大風、颱風暴雨及旱澇不均等災害將持續發生。

孟現勇教授認為:今冬明春,我國南北寒潮、暴雪凍害均有發生,北方溼寒(自然災害)總體較南方重。2021年,我國南北旱澇災害並存。當前,在我國新冠肺炎已得到基本控制同時, 應提前警惕「拉尼娜」事件對我國新一輪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影響,分三點: 1)病蟲凍害及糧食減產2)我國流感及新冠爆發反彈危機。3) 暴雪嚴寒與旱澇災害危機。具體闡述如下:

1、病蟲凍害及糧食減產危機。拉尼娜現象將造成我國冷冬及寒溼現象出現,小麥條銹病、地下害蟲、草地貪夜蛾、莖基腐病及禽流感病毒將進一步擴張,應在低溫寒潮來臨前,警惕並預防病蟲害的進一步發展及傳播。此外,由於今年9月後,我國總體降水量呈現北多南少,華西秋雨偏強,在寒冬背景下,對我國秋冬種和明年夏糧生產將造成巨大影響。相關部門應加強指導冬小麥苗期的管理,防止或減輕凍害發生,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此外,在拉尼娜現象發生過程中,全球糧食可能出現大幅度減產現象,對小麥、大豆以及菜籽玉米等大宗農業產品將帶來較大影響,糧食價格將出現增幅。我國應重視中央及地方儲備糧專項檢查工作,嚴防糧食行業發生糧油儲備安全事故。

2、我國流感及新冠爆發反彈危機。大流感爆發時,爆發區氣候區間處於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及其邊界,此外,太陽黑子的數量向低谷發展。研究發現:我國流感大流行期間氣候區間也位於中國北方嚴重低溫極寒年。2020-2021年符合全球大流感流行的主要條件,流感(包括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及新冠病毒可能在2020年冬-2021年集中爆發,加之流感與新冠肺存在類似併發症狀,為此建議:1)增加流感及新冠疫苗供應保障。2)加強流感及新冠傳播防範意識教育力度。3)加強各類流感病毒及新冠監控預防與公眾預警。

全國範圍內(特別是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於2020年10月底 (10月25-10月27日前後)、12月中下旬(12月19日-12月21日前後)、2021年2月上旬(2月8日-2月10日前後)及3月底(3月25日-3月27日前後)分別將出現四輪大範圍極寒降溫、暴雨(雪)天氣。以上時期,我國北方需重點集中加強各類(包括禽類)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的監控預防工作,從養殖園區到交通樞紐,從下至上需建立流感統一監控中心,做好各級流感及新冠監控預防責任制工作,遇到突發事件應儘快向公眾發布,明確流感預警區域,最大限度避免集中爆發。

3、暴雪嚴寒與旱澇災害危機。

2020年10月底至2021年春,低溫寒潮、降雪事件在我國發生頻率及強度將增加。今冬明春,低溫寒潮、暴雪、大風、颱風天氣將會在我國愈發頻繁。應關注松遼流域(重點關注:東北地區中北部),西北內陸河流域(重點關注:新疆北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及長江流域(重點關注西南地區及江南地區)今冬明春低溫或暴雪災害。珠江流域以南至南沙中沙群島一帶10月至11月為颱風集中爆發期。

其中,全國大部將集中於2020年10月底 (10月25-10月27日前後)、12月中下旬(12月19日-12月21日前後)、2021年2月上旬(2月8日-2月10日前後)及3月底[倒春寒](3月25日-3月27日前後)分別出現四輪大範圍降溫、暴雨(雪)天氣。

模式預估結果表明:2020下半年至2021年春,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到偏低, 冷空氣自西北路徑影響我國。我國華北大部將出現長時間陰雨或降溫寒潮、暴雪天氣。

較大降雨(雪)情況大體為:(具體時間可參考2020-2021年集中降水期長期預估結果):

1)松遼流域: 2020年降雨(雪)將主要集中於12月11日-12月31日及2021年1月1日-1月25日。

2)黃河流域: 華北大部降水量和降水日數將均比常年同期偏高,2021年降雨(雪)將主要集中於1月-4月(1月底-2月初暴雪最強),5月上中旬,6月-8月初(洪水爆發期)及12月,以上時期應謹防凍澇災害。

3)長江流域:2021年較大降雨(雪)將主要集中於1月15日-3月11日(2月初-3月初期間為強盛期),以上時期應謹防低溫暴雪及凍害,此期間,東北與華北為乾冷期。華南地區降水偏少且偏暖,同時需做好抗旱及防火險準備。

4)珠江流域: 2021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間,珠江流域可能出現小範圍凍雨雪現象。

全國乾旱情況大體為:2021年,松遼流域(2月-4月,8月-11月)、黃河流域(4月、8月中旬-11月)、長江流域降(5-6月,8上旬-10月)、珠江流域(5-6月)、華南地區(1月15日-3月11日)水量偏少,部分地區將出現乾旱。

2020-2021年集中降水期長期預估結果(非集中期則可能發生乾旱):

2020年10月-12月預估結果

松遼流域集中降水期:12月11日-12月31日(重點關注:12月13日-12月22日及12月25日-12月31日低溫及暴雪天氣)

黃河流域集中降水期:11月28日-12月6日及12月14日-12月 21日(重點關注:11月28日-12月6日及12月14日-12月21日低溫及暴雪天氣)

淮河流域集中降水期:11月29日-12月21日(重點關注:12月11日-12月21日低溫及雨雪天氣)

長江流域集中降水期:10月12日-10月27日及11月26日-12月5日(重點關注:10月13日-10月15日,10月25日至10月27日及11月26日-12月5日降溫及強降水)。

珠江流域集中降水期:10月14日-11月1日,11月14日-11月23日,11月26日至12月5日(重點關注:10月14日-10月27日,11月1日前後,11月15日-11月23日,11月29日-11月30日及11月26日至12月5日強降水)(10月-11月為颱風暴雨集中期)

2021年全年預估結果

松遼流域集中降水期:1月1日-1月25日,5月2日-5月5日,5月17日-6月23,7月1日-7月22日,12月1日-12月31日。(重點關注:1月22日-1月25日低溫暴雪。重點關注:5月25日-6月2日及6月4日-6月12日強降水)

黃河流域集中降水期:1月1日-2月11日,2月28日-3月29日,5月2日-5月27日,6月1日-7月28日,7月30日-8月9日,12月6日-12月31日。(重點關注:1月15日-2月10日,1月24日-1月29日前後,2月8日-2月11日及3月11日前後低溫及暴雪。重點關注:6月9日-6月11日及8月2日-8月3日強降水)

長江流域集中降水期:1月15日-3月11日,3月26日-3月29日,4月22日-5月7日, 6月29日-7月20日,7月30日-8月9日,11月14日-11月20日,12月1日-12月3日(重點關注:1月15日-3月11日強降雨(雪),其中,1月24至29日前後,2月8日-2月11日降溫幅度及降雨(雪)量最大。重點關注:8月1日-8月3日強降水)。

珠江流域集中降水期:1月20日-3月11日,3月2日-3月29日,4月15日-4月22日,7月17日-8月9日,9月13-9月20日,9月28日-10月4日,10月6日-10月12日,11月5日-11月13日(重點關注:1月24-2月14日及3月 11日前後,3月26日-3月29日,4月17日-19日,8月1日-8月3日,9月14日至9月18日及10月10日前後強降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潘曉娟 1月8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行「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發布會上,預測中心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投資、消費、進出口、國內物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房地產、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年度預測值。主要預測結果如下。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預計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2020年3月25日,成功預測7月的自然災害
    2020年3月。我已經通過加速效應,預測了今年7月,我國會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並與多位天文系氣象學的老師進行了聯繫,但是由於3月,我的加速效應,還沒有完成寫作。所以和老師們聯繫後,沒有得到老師們的重視。
  • 邯鄲市召開2020/2021年冬季自然災害風險會商會議
    11月27日,邯鄲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邯鄲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邯鄲地震中心臺、邯鄲水文勘測研究中心等單位對2020/2021年冬季(2020年11月~2021年2月,以下簡稱「今年冬季」)我市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了會商研判
  • 警惕「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
    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將在全球尺度上持續發生,赤道太平洋東部及中部海水將呈現大範圍、持續性增暖現象,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也將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厄爾尼諾」現象將通過複雜的海洋——大氣交互機制改變全球大氣與水循環,這將導致全球陸表區域呈現更加極端性的變化。
  •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主要經濟預測數據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1月8日對外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預計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后低趨勢,投資、消費、進出口、國內物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房地產、糧食產量等多個方面的年度預測值也同步發布。  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
  • 2020年地球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
    2020年災難年2020年地球有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2020年,許多人稱2020年是災難的一年,因為在2020年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這裡要說明的是,「災難年」這個說法可不是筆者編造的,而是聯合國公開說明的。別的不說,就光是一個新冠疫情就貫穿了整個2020年,並且給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 印度14歲的預言家,對2021年作出預測後,連科學家也憂心忡忡!
    雖然2020年已成為了過去式,但許多人仍然對種種不順心感到心有餘悸。在2020年,我們時常能看到許多預言家的預測,他們聲稱2020年是關鍵的一年。有一位來自印度的14歲預言家,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他曾經預測了2020年的發展趨勢,最近又對2021年做了預測,就連許多科學家也感到憂心,2021年究竟是怎麼樣子的呢?阿南德的預言這個14歲的印度神童叫做阿南德,他在眉毛中間塗了一個特殊的標誌,很多人在看到阿南德的第一眼,就認為這個孩子並不簡單。
  • 稀土金屬股票預測2021年
    我們對2021年稀土金屬股票的預測是看漲的。我們認為2021年稀土金屬股票有50%的上行潛力,我們在全球市場預測系列中加入了這一看漲預測。正如路透社所解釋的那樣,稀土元素被廣泛用於消費產品,從iphone到電動汽車發動機,以及軍用噴氣發動機、衛星和雷射。儘管它們的數量遠比其名稱所暗示的要多,但清潔地開採和加工它們是困難和昂貴的。
  • 周易預測:2021年(辛丑牛)讖兆
    農曆辛丑年(牛年),無閏月,共354天,春節是2月12日。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年近終了,馬上就要迎來2021年。經歷了去年的災難,人們渴望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  2021年是吉是兇?下面將運用周易推算明年的運勢。
  • 保加利亞的預言家萬加婆婆,對我國作出預測,還預言了2021年!
    在我們看來預言是虛無縹緲的,很多預言都是預言家的信口胡說,然而在歷史上卻出現了這樣一位預言家,她不僅成功預測了多起世界大事,而且還對我國的未來做出了預測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
    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2021年經濟將快速回升 呈前高后低趨勢根據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曲源)近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2021年上半年受低基數影響各項經濟指標將保持高增態勢,下半年將逐步回歸近年正常增速水平。
  • 2021-202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預測分析
    2019年受到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全球經濟低迷影響,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38億美元,同比下降16.36%。IFR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有望在2020年和2021年恢復,增長率分別為11.64%和10.64%。圖表 2011-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2021-01-0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林燦鈴:論僑民保護的特殊情勢管轄權 | 專論
    暴力衝突、恐怖行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使用以及重大的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存在,使僑民極易成為社會騷亂、政局動蕩、自然災害中受波及的群體,僑民的人身、財產等權益被置於危險境地,已有的僑民保護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情勢下僑民保護的需要,難以充分有效地進行僑民保護和救助。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僑民是本國公民,對僑民進行保護既是國家的權利,更是國家的義務和責任。
  • 2020年地球如何?2021年又會面臨什麼?巴巴加萬預言或將成真?
    仔細回想一下,已經過去的2020年,是災難的一年,且不說是疫情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和恐慌,就光是那些自然災害就足夠讓人擔憂了。因為人類的活動,人類科技的發展,如今地球已經變得不堪重負,所以才會變得有這麼多的自然災害出現。首先一起來看看2020年發生了什麼。
  •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在2021年全面啟動
    應急管理部網站6月10日消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到各級人民政府、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社會關注度很高。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 2021-01-02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江新區召開2021年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會議
    兩江新區召開2021年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會議 2021-01-14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加利亞大預言家巴巴萬加,對2021做出預測,與火星男孩如出一轍
    大家應該也能夠感受到,2020年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年份,在2020年,世界各地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且不說新冠疫情給全世界帶來的巨大的影響,還有澳洲大火,美國加州的山火,都創造了紀錄,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