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CEO尹燁期待一個奇蹟:中國治癒狂犬病第一例

2020-12-04 澎湃新聞

華大基因CEO尹燁期待一個奇蹟:中國治癒狂犬病第一例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8-30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尹燁

「這可能是中國第一個被治癒的狂犬病人,我還在期待這個奇蹟的發生。」 中國基因測序龍頭企業華大基因(300676)執行長尹燁說,8月,華大基因的測序結果幫助一位在深圳發病的美國籍狂犬病患者及時確診。經過醫院救治,患者如今已經走出重症監護室。

狂犬病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發病後一般於數日內死亡。但病發至今20多天,這位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此前,美國曾有過治癒狂犬病的案例,但中國本土未有。

「我想告訴大家,規律是用來打破的,生命科學一定通過意外讓大家驚喜。」8月30日,尹燁穿著藍色的「華大基因」字樣短袖,出現在杭州召開的2017中國未來經濟論壇上。他保持一如往常的快語速和高昂語調,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獲得現場9次鼓掌。

2002年,尹燁從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加入華大基因,並在次年參與華大基因的SARS項目。在測出SARS病毒基因序列後,華大基因把30萬份SARS病毒診斷試劑盒悉數捐給了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

「(這30萬盒)當時如果是賣,可能現在上市公司市值還要再高。我們現在的收入大概是20億(元),30萬盒要是賣,當時能賣30億(元)。」尹燁說。

捐之前,華大基因內部開了一晚上會。尹燁回憶,當時,現任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對他們說:「這是國難錢,不能賺。就算這錢你們是用命扛下來的,你們也得捐了。」

當時,尹燁和SARS病毒打交道,沒有超淨工作檯、生物安全櫃,「就通過空氣的無限稀釋」和病毒接觸。

「那是我最榮耀的時刻。」在現場一陣熱烈掌聲之後,尹燁繼續說。

回顧近年,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成為華大基因的重點業務。8月30日,華大基因發布上市後首份半年報。2017上半年報顯示,截止6月30日,華大基因已完成超過22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實現營業收入5.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54%

按照尹燁的說法,類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精準醫學並非是陽春白雪,而應該是普惠的。在2016年,深圳率先將無創產前檢測納入醫保。

「深圳的唐氏綜合症已經接近於零出生了。」尹燁說,「這是我們想要的事情:像疫苗、抗生素一樣,幹掉一個遺傳病。」

另一方面,華大基因和學界有諸多合作,負責很多項目的基因測序。過去10年,華大基因參與了280篇發表在頂級期刊CNNS(Nature及子刊/Science/Cell/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論文。

「原來,我們用中國的科研經費買進口的設備,用中國人的樣本數據,上傳到歐美日的資料庫,發國際期刊,再用論文申請中國的科研經費。」尹燁說,他們希望改變,用中國的科研經費買華大的測序儀,把中國人的基因數據上傳到中國的國家基因庫,再發中國人的文章。2016年9月,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運行,由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及運營。

「我們是要改變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範式。」尹燁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華大基因,尹燁,狂犬病,基因測序,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91)

相關焦點

  • 第一例被治癒狂犬病的患者?醫院:不樂觀,家屬要求放棄治療
    狂犬病患者發病後,還有可能被治癒嗎?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醫院接診的一例美國患者此前曾被視為可能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例被治癒的「奇蹟」個案,該患者據稱當時已經出了重症監護室,開始做恢復治療。8月份,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醫院接診一例美國疑似狂犬病患者,患者全身乏力,呼吸困難,疑似發病。經基因測序等診斷,院方確診其患狂犬病。8月30日,在杭州召開的2017年中國未來經濟論壇上,基因測序行業的領頭羊、華大基因公司執行長尹燁在演講中說,「狂犬病(發病後),十天死亡率100%。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狂犬病發病之後,還能活著。
  • 華大基因CEO尹燁:基因即因,未來已來
    來源:華夏時報(華大基因CEO尹燁)「今天,我們對於生命科學的認知逐漸走到了一個『可知』、『可控』甚至『可逆』的階段。」12月20日,華大基因CEO尹燁在由《華夏時報》、「水皮雜談」以及財經大V頻道主辦,中方信富、鬥牛財經聯合主辦的以「金融業2020:開放與融合」為主題的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暨第十三屆金蟬獎頒獎盛典上,發表了「基因即因,未來已來」的主題演講。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大咖論道|生態圈|尹燁|華大基因|測序儀|基因組|罕見病|-健康界
    2016年11月獲「2016時代深士」稱號,2016年12月獲「中國傑出質量人」稱號。——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燁之大咖論道受基因慧所託,我來談談對於整個產業發展的思考及個人體悟。所謂「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我特意挑出了2016年的四件事跟大家分享,也期待更多人跟我互動,因為人最應該共享的是大腦。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生命科學
    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奇蹟!巴西少年感染狂犬病被治癒 全球第五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2017年11月,14歲的巴西少年馬汀斯•多斯桑託斯達•席爾瓦(Mateus dos Santos da Silva)和兩個兄妹在裡約熱內盧的一個村莊被吸血蝙蝠咬傷後感染了狂犬病,他的哥哥和妹妹在幾周內相繼死亡,奇蹟的是他卻得以治癒。
  • 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如果海外實現被動群體免疫,我們怎麼辦?
    生命科學科普作家、華大基因CEO尹燁在接受《財經》(博客,微博)專訪時表示,核酸檢測可以查出「小偷」(即病毒),抗體檢測則可以找出「警察」。在國內疫情可控、海外疫情發酵的背景下,海外「警察」(抗體)多,正在被動實現群體免疫;而國內「警察」少,如果疫情倒灌,反而不利於形成阻斷病毒傳播的天然屏障。「摸清家底,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展開下一輪防控」,尹燁說。
  • 華大基因CEO尹燁權威闢謠:關於新冠狀病毒的十大謠言
    我們邀請華大基因CEO、《生命密碼》作者尹燁老師,為大家做專業科學地合理疏導。面對疫情,快速辨別哪些信息和預防措施才真正有效。 謠言三  雙黃連對治癒新冠非常有用雙黃連一夜售罄?抑制不等於治癒和預防!「有用」這個詞,大家一定要仔細甄別。什麼叫「有用」?是治療,預防,還是抑制?治療,代表雙黃連有可能治癒新冠病毒;而抑制,則代表雙黃連只能起一定的效果。
  • 華大基因被指外洩國人遺傳數據 CEO怒斥:把我們往賣國賊寫
    華大基因回應:14萬中國人基因大數據採集合法合規華大基因CEO尹燁沸沸揚揚的基因資源外洩風波之後,華大基因一紙訴狀將自媒體告上法庭。2018年10月26日,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致自媒體「記者金微」律師函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公布了給「記者金微」實際運營者金微遞交的律師函,認為其在公眾號上發表的《華大基因被罰!
  • 華大基因首份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深圳華大基因(300676)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是華大基因自2017年上市以來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報告本著客觀、規範、透明和全面的原則,詳細披露華大基因2018年在經營、環境、社會等責任領域的實踐和績效。
  • 生來驕傲·翼起樂活—華大基因美東常青藤之旅
    尹燁先生在東海岸三所常青藤院校-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分別進行了分享交流,活動得到了三所院校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BioKatalyst 醫藥商業領袖協會,以及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 的大力支持。
  • 華大基因尹燁:對待腫瘤,防大於治是更好的方式
    在21日晚間,印度裔美國醫生、普立茲獎得主、知名科普作家悉達多·穆克吉,對話華大基因CEO尹燁,暢談「基因科技與半人半神」相關話題。在對話中,尹燁表示,比較中國和美國的對於腫瘤五年生存率,美國大概是五年生存率67%,中國大概是37%,我們有30個百分點的差別,實際上你要氣憤你會發現,美國的腫瘤排在前的除了肺癌以外,特別高的是前列腺、乳腺,而又是這兩個非常容易甚至是治癒的早中期,基本上中國的乳腺癌一發現都在三期以上,而美國的乳腺癌都是一期或者是零期,這樣的一個情況會造成,如果我們想群防群控不要等癌細胞已經發展到億級
  • 華大基因CEO尹燁: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華大基因CEO、《生命密碼2》作者尹燁就在他的新書中為我們講述了病原檢測的過去與未來。科赫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則(Koch’s Postulates): 對於某種感染性疾病,如果每一個患者體內都能找到同樣的微生物,再把這種微生物提取、培養後,接種到健康宿主體內能引起相同的病症,而且被感染的宿主體內能提取到這種微生物,就說明這種微生物是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
  • 牽手美加醫學 華大基因進軍牙髓幹細胞應用
    8月20日,剛剛發布上市輔導登記公告的華大基因與美加醫學(00876,HK)正式宣布就牙髓幹細胞儲存及應用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二者在合作上分工明晰,美加醫學依靠在全國的廣泛的渠道和門診負責前期的樣品採集以及質量把關,華大基因則負責後期幹細胞的製備和儲存。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來源:藍鯨財經三年前的7月14日,華大基因(300676.SZ)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錚然有聲地叩響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同時努力踐行並承擔社會責任,抑制重大疾病對人類的危害,實現精準治癒感染,全面助力精準醫學。硬核科技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近年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已位列全球領先水平,在這其中,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前瞻性的布局。
  • Natera牽手華大基因,將開拓中國無創檢測新市場
    為了將Natera的循環腫瘤DNA Signatera微小殘留病變(MRD)測試技術在中國商業化,並利用中國測序巨頭華大基因的測序技術在特定市場中開展生殖健康測試,兩公司近日籤署了一項為期十年,價值5000萬美元的技術協議。根據這項協議,華大基因將向Natera支付5000萬美元作為預付許可費,預付特許權使用費和未來的階段性費用。
  •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華大基因榮獲「2019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獎」
    將基因技術變成大家都能消費得起的東西,直到有這樣一天,大眾能像懂英語一樣能看懂基因數據。12月12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年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最大的精準醫學龍頭企業,華大基因憑藉其巨大的社會影響力、領先的創新技術以及廣受信賴的口碑斬獲 「2019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獎」。
  • 專訪|尹燁:科學家和企業家最該做科普工作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投身生命科學領域 20 餘年的華大基因CEO尹燁沒想到,基因檢測這個5年前還被認為是高深艱澀的科學,會因為一場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而成為各國人士街談巷議的公眾話題。[caption id="attachment_3072222" align="alignnone" width="1500"] 華大基因CEO尹燁[/caption] 和此前多年一直默默耕耘的華大基因一樣,尹燁這些年,也一直在堅持做科普工作
  • 華大基因在行動:助力宮頸癌篩查,許一個沒有宮頸癌的未來!
    怎樣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宮頸癌防控策略?2017年,華大基因創新的 「網際網路+HPV自取樣」模式應運而生。華大基因推出SeqHPV,採用了在2017年榮獲「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十大醫學創新技術之一」的「自取樣技術」,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在家就能自行取樣。
  • 華大基因參與「人民健康社區」活動,用基因科技助力宮頸癌篩查
    尤其是在中國老齡化的趨勢之下,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漲,醫療支出逐年遞增,這將是未來產業將要面臨的巨大挑戰。癌症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華大基因CEO尹燁在近期2020 CCO大會所強調「沒有突然發生的癌症,只有突然發現的癌症「,因此,癌症的預防早篩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