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截至2020年8月,凱兒得樂線下專營店已達10000多家,入駐醫護渠道3000多家,實體店 10000多家,覆蓋全國315個城市,全國會員數量近百萬人規模。而在規模龐大的會員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寶媽群體,並且這一群體的佔比正越來越大。在上篇報導中,我們了解到了圍繞著凱兒得樂出現的相關裁判文書意味著什麼,在本篇報導中,我們將著重關注的是凱兒得樂的運作模式為何會吸引到這麼多會員絡繹不絕地加入,以及相關投訴事件各自事出何因。
名稱更迭,制度揭秘
據了解,起初,凱兒得樂的代理級別共分為五級:在當時,這些級別的稱呼分別為鑽石總代、總代理,一級代理,分銷代理和天使代理。
到了後來,這五個級別改稱為:首席經銷商、總經銷商、一級經銷商、VIP會員和會員。
又過了一段時間,據推廣人員介紹,現在凱兒得樂會員的級別共有四個級別,分別是投資門檻為580元貨款+10元保證金的會員,投資門檻為1280元貨款+100元保證金的VIP會員,投資門檻為3800元貨款+200元保證金的一級代理商,投資門檻為39800元貨款+1000元保證金的首席經銷商。
具體制度如下:
豎版滑動多圖
對於凱兒得樂上述的獎金模式是否存在問題,北京市常鴻律師事務所律師彭豔軍曾在《新京報》的一篇報導中指出,微商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目前並無專門的法律進行規範,而對於設置多個級別的代理模式,以及上級賺取貨品差價、平級推薦賺取平推獎的模式在法律上並無禁止性規定,是否合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這種模式演變為一味只是為了拉人頭,收高額入門費,而不是以銷售產品為主,則可能涉嫌傳銷。
眼下,在騰訊靈鯤金融風險監管平臺上,「凱兒得樂」這個關鍵詞已被標記了5819次,雖然標記類型為「暫未發現定性的相關報導」,不過其主要標籤中有「發展下線拉人頭」的字樣。
新推飲品,功效如何
在最近,一款名為「雙膠原蛋白肽」的產品也出現在了凱兒得樂經銷商的銷售範圍之中。
2020年5月25日,凱兒得樂舉行了一場互動直播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全新護膚與健康食品品牌「妍可顏」,並推出該品牌的首款產品——雙膠原蛋白肽果味飲品。
具體制度如下:
據相關宣傳材料介紹,該產品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脫髮,有助於減肥瘦身,修復子宮受損,保護卵巢,改善便秘等多重功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外包裝上並沒有生產許可證號,只有生產廠家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和經銷商凱兒得樂公司等信息出現。經銷商提供的也只有《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註冊證書》:
為此,我們專門諮詢了藥品價格315網,該網在了解到相關信息後回復稱:「這個屬於普通食品,既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食品,沒有具體保健功能或治療功效。」
對於產品資質問題,公眾號「凱兒得樂一站式服務」也明確表示:「膠原蛋白肽屬於食品,不是保健品」。
(圖片來源:公眾號「凱兒得樂一站式服務」)
對於上述通過普通食品宣傳可以治病或具有保健功效的行為,《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十三條指出,「普通食品、新資源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廣告不得宣傳保健功能,也不得藉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另外,我國《廣告法》第十八條規定,食品宣傳不得含有下列內容: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與藥品、其他保健食品進行比較。
投訴不止,維權不斷
在最近幾年,關於凱兒得樂的投訴與維權事件,也逐漸成為了許多消費者口中的「家常便飯」。據統計,截止2020年10月末,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凱兒得樂的投訴條數共有29條。
在百訊投訴平臺上,有關投訴共有4條。
在聚投訴平臺上,有關投訴累計已有5條。其中,標識為凱兒得樂的商家收到的投訴量為3,解決率為0。
至於投訴原因,大多可以歸類為虛假宣傳、涉嫌傳銷、質量問題、亂扣費等幾個方面。
豎版滑動多圖
在這些投訴當中,最出名的當屬在2017年引發了一時轟動的「凱兒得樂蟲子」事件。據信網報導,魏女士因為相信了凱兒得樂微商所謂「採用最先進設備、全封閉式自動化無菌生產」的宣傳,購買了凱兒得樂紙尿褲。但沒過多久,她給寶寶使用時,卻在紙尿褲裡發現了一隻白色蟲子。根據包裝,該紙尿褲生產日期為2016年8月,保質期為3年,由艾斯貝爾(香港)有限公司及凱兒得樂(深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中國大陸生產基地為杭州豪悅實業有限公司。「後來,有工作人員上門查看,溝通過程中,我才知道凱兒得樂紙尿褲也有手動包裝的情況。」魏女士說,對方曾提出賠償10箱紙尿褲,一箱3包,共價值3000多元,但事發之後,她已經不再相信凱兒得樂品牌,更不會再使用。
另外,信網還透露稱,由於此前雙方溝通不暢,魏女士一氣之下說賠償100萬,因此收到凱兒得樂方面的律師函:「若消費者恣意虛構、捏造、歪曲事實,甚至採取以傳播、散布不實信息等手段要挾,公司將有關涉嫌構成敲詐勒索罪的相關材料移送司法部門。」魏女士說,她也將向有關部門投訴:「不正視問題,卻抓住氣話不放,實在不是企業該有的處理方式。」
面對不絕於耳的投訴事件,凱兒得樂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胸懷慷慨地承諾:「有投訴,是好事。我們對問題一定不推諉、不迴避、不拖延。一定會更好地推進我們改善工藝流程,推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感謝社會各界及媒體的良心監督,從而讓凱兒得樂得以健康良性發展。」這種說法,無疑與魏女士的看法產生了巨大的偏差。
值得一提的是,圍繞著「蟲子事件」進行過投訴的除了上述的魏女士,還有鍾先生。2017年7月28日,鍾先生在聚投訴平臺投訴「凱兒得樂公司生產的絲薄系列訓練褲有小蟲,不衛生,黑心產品」,並上傳了相關照片。不過至今,鍾先生的投訴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三年後,還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凱兒得樂產品中疑似有蟲子,具體的投訴內容為「紙尿褲裡夾層有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麼,像蟲子,也像鳥糞,一個半月的孩子因為穿凱兒得樂紙尿褲,屁股上長了紅疙瘩,聯繫客服竟然還要賠償我兩包紙尿褲,就這樣的紙尿褲我還敢用麼?等客服回復等了四天,也不知道這樣的紙尿褲廠家有什麼厲害的。」
時間再撥回到2017年,在當時,除了「蟲子事件」攪動了不少從業者和消費者的神經外,「熱熔膠事件」也一度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青島電視臺報導,市民陳女士的女兒因為早產了半個多月,所以家人沒來得及預備紙尿褲,於是陳女士就通過微商,買了一款名為凱兒得樂的紙尿褲。「之前用第一包的時候,孩子出現拉肚子的情況,但是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尿不溼的問題,有待去查。孩子屁股上全都是一道道紅的,很心疼。之前用其它品牌的沒有這些問題。」隨後,陳女士聯繫了紙尿褲的生產廠家,對方的答覆稱:「紙尿褲每一層的粘合都是由熱熔膠粘合的。只是把這個熱熔膠熔了以後,變成絲狀合在一起,我們噴膠的膠槍有時候會堵,堵住以後就變成水滴狀,滴到產品上變成那樣一種顏色。」隨後,生產廠家與陳女士達成協商,會對其進行賠償,並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者更注重產品服務與體驗,而良好的口碑往往是一個品牌常青不倒的前提所在。
後 記
據「MBA」發布的《母嬰行業報告:發展趨勢及市場前景分析》顯示,消費升級大背景下,以及90後逐漸步入育齡,新一代母嬰用戶消費觀念發生變化,她們在消費時更注重產品質量、材質和品牌,因此母嬰消費近年來也出現明顯的高端化趨勢。另一方面,「421」的漏鬥式家庭結構下,嬰幼兒消費受重視程度空前提升。尤其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後,未來經濟條件普遍更好的二胎家庭有望成為母嬰消費新主力。整體而言,消費升級加上人口紅利,將驅動母嬰行業快速發展。
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母嬰行業頻頻「爆雷」的新聞卻逐漸佔據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對此,公眾號「奶粉圈」指出,母嬰行業必須是良心行業,決不能淪為不法商家的「肥肉」。作為監管部門和市場責任主體,既要加大排查整頓力度,把違規者及時剔除,以有力的懲戒避免「劣質擠壓優質」,也要立足長遠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起合理的行業規範。
至於以「關注健康,得樂成長」為品牌理念、以「將好產品帶給身邊每一位寶寶,讓每個孩子都在凱兒得樂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得樂開懷」為品牌願景的凱兒得樂在今後會如何發展?豪悅護理何時會對凱兒得樂出現的問題進行公開表態?相關投訴事件還會不會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對此,頭條資訊平臺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