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減災日丨中國地震帶及抗震自救實用知識

2020-12-06 炭庫網資訊

2018年10月13日是第29個國際減災日,人的生命在災害面前只是一瞬間,學習防災自救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了解的。自然災害不可抗拒,但人類正是一次次與災害相抗爭,憑藉勇氣,毅力和堅持,走到如今的現代化社會。

汶川地震紀念

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地震讓人心生恐懼,給無數家庭帶來了難以治癒的創傷,2008年四川汶川8.0級地震,造成約6.9萬人遇難,逾37萬人受傷。2010年玉樹7.1級地震,走啊成2698人遇難。2014年,雲南魯甸6.5級地震,617人遇難,1800人受傷。2016年臺灣南部6.7級地震,造成至少117人死亡,550多人受傷。2017年8月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傷,6人失聯,176492人受災。

在地震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在一瞬間可能就會讓數以萬計的人喪失生命,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提升防災自救能力,關鍵時刻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中國人多地廣,佔據世界7%的國土面積,卻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陸強震,是大陸強震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地震帶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青藏高原、華北、新疆、臺灣和華南,有23條主要地震帶,中國處在地震帶上的地區非常之多,因此需要時刻關注做好防範意識。

中國地震震中分布
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

地震災害預防自救

震前躲避

室內躲避

地震的預警時間非常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在結構力學方面,室內房屋倒塌後易形成三角空間,是我們能夠倖存的安全地點,是較好的「避震空間」。這些區域一般包含牆角,牆根;堅固家具的附近;廚房、廁所、儲物間等空間小的地方。

戶外躲避

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地震活命三角

震後自救

1.被壓埋後,如果能夠行動,應逐步清除壓物,儘量掙脫出來。

2.保證一定的呼吸空間,避免灰塵嗆悶發生窒息。

3.留意外部動靜,保存體力,伺機呼救,可以用敲擊方式呼救。

4.創造生存環境,尋找水和食物,耐心等待。

地震的破壞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地震面前我們需要保持清晰的認知,保持冷靜的頭腦,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自然災害,而是自己。合理利用資源,才能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相關焦點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 防震減災實用科普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來源: 南通市建設局 發布時間:2018-05-21 字體:[ 大 中 小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讀本 前 言 一、認識地震 1.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來源: 南通市建設局 發布時間:2018-05-21 字體:[ 大 中 小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讀本 前 言 一、認識地震 8.國際減災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的由來 國際減災日全稱「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時間是每年10月13日。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決定從1990年至1999年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規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災日,在全球倡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包括災害防止、減輕和備戰。
  • 防災減災宣傳周丨防震減災小知識,你get到了嗎?
    防災減災宣傳周丨防震減災小知識,你get到了嗎? 文章推薦進賢縣「在彰顯省會擔當中,挑重擔、勇爭先、我們怎麼幹」有獎徵集「金點子」活動截止時間為6月底,歡迎您的踴躍投稿,詳情連結:(點擊查看)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
  • 10月13日國際減災日:一起約,尋找應急避難所?
  • 防災減災日④|中國地震局談「地震冷知識」
    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今天是國家防震減災日,帶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地震的冷知識。
  • 【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地震時如何自救?
    【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地震時如何自救?5月9日至15日為2020年防災減災宣傳周。防災減災日設立目的 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確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 全國防震減災日,談談地震「冷」知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月震」、地震大不同蔣長勝介紹,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會發生月震。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一圖帶你get海嘯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作為國家級海嘯預警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24小時不間斷監測運行,實時接收處理全球地震和水位數據,並對可能觸發的海嘯第一時間進行預警。  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互動平臺,海嘯預警時效現在已達到了6分鐘至12分鐘,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這裡有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製作的一個海嘯科普短片,下面,戳視頻一起認識海嘯。
  • 44秒丨築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棗莊嶧城組織企業開展地震應急演練
    原標題:44秒丨築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棗莊嶧城組織企業開展地震應急演練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2日訊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棗莊市嶧城區多部門走進企業聯合開展防災減災地震應急逃生演練活動,向廣大企業員工宣傳安全知識,全面提升企業員工應對地震等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斜體大樓4D影院 防震減災開放日讓你感受地震那一刻
    齊魯網濟南5月9日訊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8.0級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10個「防災減災日」,為普及防震減災和自救互救知識,提高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能力,山東省地震局將在5月12日當天開展防震減災科技園開放日活動。5月9日,記者提前探館,身臨其境感受模擬地震帶給人們的直接感。
  • 5月9日至15日青島市防災減災宣傳周:地震應急救援模擬演練 參觀...
    本市於2007年成立了市減災委員會,市減災委員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精神,完善減災機制、夯實減災基礎,重點開展了創建綜合減災示範縣(市、區)和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培訓信息員隊伍、建設市減災備災中心、儲備應急救災物資、完善防災減災預案體系、組織「5·12」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系列活動等工作
  • 安全知識順口溜——512防災減災日
    2008年5月12日,一場有著巨大破壞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進一步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推動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防災減災日」防震減災,你我同行,這些知識跟著柳北一起學~
    5·12防災減災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5月9日至15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整體防災綜合應急能力,5月12日,柳北區住建局聯合雅儒街道、雅蓮社區開展了「戰時防空抗毀·平時搶險救災」的宣傳活動。
  • 【黎平公安】國際減災日即將到來,收下這份防災減災指南!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是由聯合國大會1989年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改為每年10月13日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簡稱「國際減災日」。今年是第31個國際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風險治理能力」。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 完勝地震波速度 地震預警為中國減災爭分奪秒
    科學高效贏得外國點讚此次宜賓震災和中國開發的地震預警技術引起了外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法新社在6月18日的報導中指出,在地震來襲前1分鐘,成都的早期預警系統便已啟動,稱讚中國是繼墨西哥、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了地震預警的國家。對地震預警的價值,該報導援引了中國媒體廣泛使用的一個說法:如果能在地震發生前3秒發出預警,傷亡人數可減少14%。
  • 「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國際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
    十二年前,上天好像給中國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國際護士節和汶川地震相遇。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芮氏規模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 。
  • 中國百年大地震概覽,中國地震帶詳細分布圖
    中國百年大地震一覽地震的分布:一、時間分布:地震無論在時間分布還是地理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徵,通過對大量地震資料的分析,地震發生時間是不均勻的,一段時間地震比較活躍,另一段時間地震比較平靜,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活躍期發生七八級的地震的概率較高,不同地震帶的活躍周期也不一致,
  • 中國衛星: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在一些地區遭受悶熱高溼困擾的時候,中國東部沿海遭遇超強颱風「利奇馬」的襲擊。風雲氣象衛星時刻密切關注其動向,為防災減災提供了強大的天基信息支持。同時,中央氣象臺向國際社會全面開放氣象衛星雲圖和相關數據,為西太平洋區域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跟蹤防範「利奇馬」提供了便利條件。
  • 2019全國防災減災日是哪一天 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什麼
    全國防災減災日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而設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