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防震減災日,談談地震「冷」知識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

「月震」、地震大不同

蔣長勝介紹,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會發生月震。在1969~1972年期間,美國阿波羅太空人在月球周圍的著陸點先後放置了6臺地震儀,阿波羅12號、14號、15號和16號獲得了月震記錄並傳回地球。月震與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很多月震持續時間非常長,有些可能會持續5至6個小時;二是,月震會發生在很深的地方,月球的半徑為1738km,但深的月震會發生在月球內部800~1150km深度;三是,月震的震級一般都很小,深的月震震級一般為1~2級,淺部的月震震級會大一些,有記錄到3~4級的較大的月震。有研究認為,月震的發生可能跟潮汐應力有關。

「火星震」如何形成

火星也同樣存在「火星震」。蔣長勝講道,2018年11月著陸火星的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2019年4月6日、登陸的第128個火星日,布設在火星地表的地震儀可能首次捕捉到了火星震的信號。火星沒有板塊構造,但它持續的冷卻和收縮過程會產生壓力。當這種壓力積累到足夠大,就可以引發巖石破裂、造成火星震。

人類記錄到的震級最大地震發生在智利

蔣長勝說,有記載以來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智利海岸激起高達25米的海浪,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在阿留申群島、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東南部都造成重大災害,甚至傳播到我國東海岸。地震發生約22小時後,海嘯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島時,波高最高達到8.1米,摧毀了1600多個房屋,導致185人死亡或失蹤。地震發生約24小時後,菲律賓又有32人喪生。此次地震還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3座新火山出現。

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在陝西

陝西岐山地震發生於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據《國語·周語》記載,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陝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根據《中國歷史地震目錄》,此次地震的震級約為7級,極震區烈度為9度。

大地震能影響地球自轉

蔣長勝介紹,地震引起的地球質量重新分布將會引起地球慣性張量的變化。根據角動量守恆原則,這將導致地球自轉速度、極移和日長等變化。實際上很多大地震都可以影響到地球自轉。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使得地軸偏移了16釐米,使得日本向美洲大陸移動了近4米。

目前認為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地震

蔣長勝表示,現有知識認為,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巨大地震。這主要是因為地震的震級與發生破裂的斷層長度有關,斷層越長、可能發生的地震才越大。目前地球上尚不存在可以引發10級地震的斷層。地球有限的尺度、地球表面切割成的幾個大板塊、頻繁發生的不同大小的地震不斷釋放地殼積累起來的能量,這可能都是不能發生10級地震的約束條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 防震減災實用科普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來源: 南通市建設局 發布時間:2018-05-21 字體:[ 大 中 小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讀本 前 言 一、認識地震 1.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8.國際減災日和全國防災減災日的由來 國際減災日全稱「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時間是每年10月13日。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決定從1990年至1999年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規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災日,在全球倡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包括災害防止、減輕和備戰。
  • 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廈門舉辦
    央廣網廈門7月28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陳暉 滕欽祥)作為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重點科普活動之一,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決賽28日在廈門市集美區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選手同臺競技,在激烈比拼中分享傳播防震減災知識。
  • 四川防震減災宣傳報導工作
    No.1發揮傳統報刊主流宣傳優勢全省主要報刊精心策劃組織,開設「築牢安全堤、呵護幸福花」「防災減災、我們在行動」等宣傳專題專欄,設置「行動起來,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全國防災減災日、守護生命救在身邊」「防震減災從我做起」等宣傳特刊專版專欄。
  • 防災減災宣傳周丨防震減災小知識,你get到了嗎?
    防災減災宣傳周丨防震減災小知識,你get到了嗎? 文章推薦進賢縣「在彰顯省會擔當中,挑重擔、勇爭先、我們怎麼幹」有獎徵集「金點子」活動截止時間為6月底,歡迎您的踴躍投稿,詳情連結:(點擊查看)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
  • 防震減災 從我做起
    ——烏魯木齊市自然資源局「訪惠聚」工作隊與新東街社區共同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給小學生講解防震減災知識。 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為切實普及防災減災和避險互救知識,烏魯木齊市自然資源局駐天山區勝利路片區新東街社區「訪惠聚」工作隊與新東街社區共同在轄區開展了主題為「防震減災 從我做起」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 活動中,社區幹部通過宣講防災減災知識、發放防震減災科普畫冊等多種方式,普及推廣暴雨洪澇、地震及家庭火災等常見災害預防、自救、互救的防災減災知識。
  • 斜體大樓4D影院 防震減災開放日讓你感受地震那一刻
    齊魯網濟南5月9日訊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8.0級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10個「防災減災日」,為普及防震減災和自救互救知識,提高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能力,山東省地震局將在5月12日當天開展防震減災科技園開放日活動。5月9日,記者提前探館,身臨其境感受模擬地震帶給人們的直接感。
  • 廈門2020年初建成專業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供圖   中新網廈門5月12日電 (楊伏山蔡欣欣)適逢中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廈門市12日啟動2019年防震減災科普活動周暨「小寶當家」防震減災訓練營,訓練營吸引了該市100組家庭參加。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能力。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  國家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地震群測群防活動,對地震進行監測和預防。  國家鼓勵、引導志願者參加防震減災活動。
  • 山東防震減災科普廣度深度不斷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取得長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抗震救災44周年紀念日。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的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技園內,來自山東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36名隊員正在省地震應急救援訓練基地進行訓練。主要包括地震救援綜合訓練樓、地震救援傾斜樓、綜合訓練廢墟、單兵訓練場、拓展訓練場、體能訓練場、應急車輛及物資儲備庫、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普館、農村民居示範工程等建(構)築物及配套訓練場地,能夠面向專業救援隊、社會救援力量、第一響應人等救援隊伍提供地震搜救技能訓練、地震現場工作演練、地震應急救護實操和地震應急現場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教學訓練場所。
  • 通州:新華街道開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講座
    近日,為進一步推動「防震減災 全民參與」理念深入人心,完善災情預報體系,健全防震減災機制由通州區地震局與防災科技學院聯合主辦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座在新華街道如意社區活動室如期開展。如意社區「防震減災 全民參與」知識講座現場講座由防災科技學院資深老師進行講解,圍繞「認識地震」、「地震災害」、「減輕地震災害」三大板塊進行,分別向居民講解了中國地震的特點、地震災害和特點以及如何減輕地震災害。講座中還介紹了地震監測預報、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建築物抗震設計以及地震應急演練的防震減災3+1工作體系。
  • 防震減災 為你守候——地震系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電影(微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防震減災 為你守候》通過回顧近十年陝西省防震減災事業取得的長足發展和地震部門日常工作點滴,反映地震系統幹部職工,特別是基層一線幹部職工奮發圖強、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同時,從不同角度展現防震減災工作的主要內容,向公眾傳遞地震科學知識,提高社會防震減災關注度,弘揚科學防震減災意識。本片由陝西省地震局報送。
  • 安遠縣九龍小學開展「5.12」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通訊員杜曉紅報導:又是一年「5.12」,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為了讓全校師生掌握必要的防震減災知識,在遇到地震時更加從容的應對,近日,安遠縣九龍小學開展「5.12」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
  • 城市防震減災 保障生命安全
    唐山地震後,為了總結地震對城市破壞的經驗教訓,1976年11月25日至29日,當時的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抗震工作會議,提出了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必須要考慮城市的抗震防災問題。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8年1月24日至30日,在河北承德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抗震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抗震減災工作的重點是城市,提出了城市抗震防災的3項要求和5項任務,並確定了烏魯木齊等38個城市作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抗震城市並要求開展相關的抗震工作。這標誌著中國城市抗震工作由單體建築抗震發展到考慮整個城市綜合抗震防災的新階段。
  • 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有哪些與防震減災...
    黨中央國務院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高度重視,全社會對推進自然災害防治形成共識,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要大力提升地震災害風險管理能力,完善防震減災新格局。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習近平指出,要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 市防震減災中心在全省2020年度市級地震業務考核中奪冠
    近日,從山西省地震局獲悉,在全省2020年度地震業務考核中,市防震減災中心榮獲綜合考核第一名,同時獲監測預報、震害防禦、公共服務3個單項工作先進。去年以來,市防震減災中心堅持黨建引領,聚焦主責主業,高質量推進防震減災各項工作。
  • 5月9日至15日青島市防災減災宣傳周:地震應急救援模擬演練 參觀...
    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26個、省市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93個,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20個,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3個、科普示範學校4個,全國防震減災基層基礎示範縣1個,嶗山區成為山東省首批綜合減災示範區。創建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33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7個、科普示範學校84個。
  • 地震標準為防震減災工作保駕護航
    地震標準化是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和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重要支撐。地震工作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標準的支撐與引領,做好地震標準化工作對促進防震減災事業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再添防震減災 科普示範學校
    本報訊 近日,在海南省地震局與省教育廳共同組織開展的海南省2020年度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的申報認定工作中,海口市第二中學、五源河學校、瓊山椰博小學、美蘭實驗小學、蒼西小學被認定為海南省2020年度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有20所學校被認定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