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是全國防震減災日,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你一定知道地震,但可能不知道那些有關地震的冷知識,聽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來講講吧!
「月震」、地震大不同
蔣長勝介紹,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會發生月震。在1969~1972年期間,美國阿波羅太空人在月球周圍的著陸點先後放置了6臺地震儀,阿波羅12號、14號、15號和16號獲得了月震記錄並傳回地球。月震與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很多月震持續時間非常長,有些可能會持續5至6個小時;二是,月震會發生在很深的地方,月球的半徑為1738km,但深的月震會發生在月球內部800~1150km深度;三是,月震的震級一般都很小,深的月震震級一般為1~2級,淺部的月震震級會大一些,有記錄到3~4級的較大的月震。有研究認為,月震的發生可能跟潮汐應力有關。
「火星震」如何形成
火星也同樣存在「火星震」。蔣長勝講道,2018年11月著陸火星的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2019年4月6日、登陸的第128個火星日,布設在火星地表的地震儀可能首次捕捉到了火星震的信號。火星沒有板塊構造,但它持續的冷卻和收縮過程會產生壓力。當這種壓力積累到足夠大,就可以引發巖石破裂、造成火星震。
人類記錄到的震級最大地震發生在智利
蔣長勝說,有記載以來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智利海岸激起高達25米的海浪,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在阿留申群島、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東南部都造成重大災害,甚至傳播到我國東海岸。地震發生約22小時後,海嘯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島時,波高最高達到8.1米,摧毀了1600多個房屋,導致185人死亡或失蹤。地震發生約24小時後,菲律賓又有32人喪生。此次地震還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3座新火山出現。
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在陝西
陝西岐山地震發生於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據《國語·周語》記載,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陝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根據《中國歷史地震目錄》,此次地震的震級約為7級,極震區烈度為9度。
大地震能影響地球自轉
蔣長勝介紹,地震引起的地球質量重新分布將會引起地球慣性張量的變化。根據角動量守恆原則,這將導致地球自轉速度、極移和日長等變化。實際上很多大地震都可以影響到地球自轉。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使得地軸偏移了16釐米,使得日本向美洲大陸移動了近4米。
目前認為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地震
蔣長勝表示,現有知識認為,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巨大地震。這主要是因為地震的震級與發生破裂的斷層長度有關,斷層越長、可能發生的地震才越大。目前地球上尚不存在可以引發10級地震的斷層。地球有限的尺度、地球表面切割成的幾個大板塊、頻繁發生的不同大小的地震不斷釋放地殼積累起來的能量,這可能都是不能發生10級地震的約束條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