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防震減災科普廣度深度不斷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取得長

2021-01-07 大眾日報

今年的7月28日,是唐山抗震救災44周年紀念日。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的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技園內,來自山東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36名隊員正在省地震應急救援訓練基地進行訓練。

山東省地震應急救援訓練基地隸屬於山東省地震局,是目前國內地震救援技能培訓三大基地(北京、蘭州、山東)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地震災害專業訓練接地,為省市縣三級培育和鍛鍊強有力的地震應急救援力量。園區佔地面積200餘畝,建築面積約3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地震救援綜合訓練樓、地震救援傾斜樓、綜合訓練廢墟、單兵訓練場、拓展訓練場、體能訓練場、應急車輛及物資儲備庫、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普館、農村民居示範工程等建(構)築物及配套訓練場地,能夠面向專業救援隊、社會救援力量、第一響應人等救援隊伍提供地震搜救技能訓練、地震現場工作演練、地震應急救護實操和地震應急現場管理於一體的綜合性教學訓練場所。

目前基地已承擔了全國省市地震專業救援隊、社會救援力量、第一響應人等培訓訓練任務30餘期,參訓人員達1500餘人。

同樣坐落於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技園內的山東省防震減災科普館是全國獨立建築面積最大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場館,是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近日,科普館二期工程正式投入啟用,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認識山東廳」,布展面積約600平方米,涉及展項20餘項。主要展現山東的地震構造特點、地震災害防控能力以及山東歷史上最大的地震--郯城地震的場景再現。展廳內規劃建設了「認識抗震結構房屋」大型互動塗繪、地面互動體驗、地震逃生VR體驗、應急物資大搜集體感互動、地震知識大闖關遊戲等互動體驗展項。

科普館自2017年「防災減災日」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大中小學校及社會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軍隊及武警等參觀人數近5萬人。其中,2019年接待中小學生研學及參觀團隊150餘批次,參加研學活動的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

據悉,近年來,山東不斷優化完善全省地震臺網建設,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得到長足進步,全省137個縣(市、區)都有測震臺、強震臺、前兆骨幹觀測點,主體地區地震監控能力達到1.5級,部分地區達到0.8級。做好重點地區震情監視跟蹤,常年堅持有感地震後組織開展臨時會商,在震情研判中注重擴展利用氣象、水文、畜牧等部門的觀測資料,較好地把握了山東地震趨勢。其中,馬陵山地震臺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地震儀器比測基地,具備800臺套設備同時比測的能力。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通訊員 董瑩瑩 報導)

相關焦點

  • 「十三五」山東投資9897萬元 建設防震減災四大提升工程
    齊魯網濟南5月9日訊(記者 李俊峰)記者今天從省地震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將投資9897萬元,重點建設地震監測預測效能提升工程
  • 戴泊生:進一步提升防震減災能力 服務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
    在外界看來,地震局比較「神秘」——地震發生後,地震局都做了哪些工作?如何進一步提升地震監測預測能力?防震減災工作怎樣進一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近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際,人民網記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就內蒙古防震減災工作等問題專訪了黨組書記、局長戴泊生。
  • 中國防震減災事業不斷成長 防範化解災害風險任重道遠
    全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2.5級據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介紹,防震減災事業不斷成長,主要體現為防震減災觀念思路更加明確、監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地震災害防禦能力穩步增強、公共服務和保障能力顯著提高、科技創新驅動更加有力等方面。其中,監測預警能力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達到2.5級,東部區域達到2.0級。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 防震減災實用科普
    與公民有關的內容主要有:任何人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任何人不得侵佔、毀損、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任何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地震預報意見及評審結果;國家鼓勵個人參加地震災害保險。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 滁州市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
    12月2日,市地震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陳傳慧、調研員周明權帶領局機關有關科室和二級機構負責人,來到三界某訓練基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進軍營」活動。 陳傳慧總工程師一行首先為訓練基地的官兵們送去了《城鄉地震應急避險手冊》、《前兆宏觀異常現象》、《地震科普知識300問》等地震科普資料,並仔細講解了地震產生機理、地震三要素、常見地震災害情況等地震科普常識。隨後,市地震臺負責人還就滁州市及周邊地質構造情況和我市歷史震情,向官兵們簡要分析了我市地震趨勢,科普了當前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和地震科技創新發展情況。
  • 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有哪些與防震減災...
    防震減災是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內容,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重要而特殊,「不是中心卻能牽動中心,不是大局卻能影響大局」。當前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來說,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社會綜合防禦能力不足,小震致災、中震大災、大震巨災的現象依然存在,社會公眾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防震減災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 地震科普|你對「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了解多少?
    我國通過對地震成因、地震活動時空規律,在地震與地質構造關係調查、地震前兆觀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義的科學認識,曾多次對中強以上地震做出了較好預測,如,在1975年海城7.3級、1976年松潘-平武7.2級等地震前作出有減災意義的短臨預報。
  • 地震預警不是預測,如何讓中小學生認知預警警報?防震演習不能少
    昨晚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了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值得注意的是,重慶、成都等多城區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很多人剛進入睡夢中,聽到了預警警報,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地震預警並不是地震預測,目前還沒有研究表明能有效對地震進行提前預測的。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在會上作工作報告說,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年,防震減災意義重大,重點要做好重特大地震災害風險防範、提升地震監測預警能力、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推動防震減災服務提質增效升級、增強防震減災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等九方面工作。
  • 嘉興市榮獲2020年度全省防震減災工作先進
    12月31日,省地震局公布2020 年度全省防震減災工作考核結果,嘉興市榮獲2020年度浙江省市級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單位,所轄平湖市榮獲縣級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單位。2020年,我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防災減災救災新思想為指引,按照「依法行政、規劃先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示範引領」的工作思路,市縣聯動,紮實推進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成效顯著。一是地震監測能力不斷增強。推進實施地震監測臺站標準化提升工程,地震預警臺網不斷完善,全市地震監測臺站100%實現專線傳輸。
  • 我市榮獲2020年度全省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
    近日,省地震局公布2020年度全省防震減災工作考核結果,嘉興市榮獲2020年度浙江省市級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單位,所轄平湖市榮獲縣級防震減災工作考核先進單位。2020年,我市按照「依法行政、規劃先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示範引領」的工作思路,市縣聯動,紮實推進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成效顯著。首先是地震監測能力不斷增強。
  • 廈門2020年初建成專業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在由廈門市地震局主辦、萬舜匯·誠毅科技探索中心承辦的是次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稱,廈門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已於今年啟動建設,將在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建設一個專業化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將於2020年初對外開放,成為廈門民眾認識地震、學習應急避險技能的專業場所。廈門市曙光救援隊受邀到場分享搶險救災經歷,教授青少年自救技能。
  • 年底將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全覆蓋!九寨溝地震後防震減災情況如何?
    日前,四川省地震局發布九寨溝地震後防震減災工作3年情況報告。報告從地震預警、斷層普查、抗震設防、隱患整治等多個方面,梳理九寨溝地震三年來防震減災工作相關成果。地震預警支付寶上將開通「地震」生活號「加快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建設,全面提升防震減災能力」被列為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為此,四川省概算投資6605萬元,啟動實施四川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
  • 防震減災實用知識
    與公民有關的內容主要有:任何人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任何人不得侵佔、毀損、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任何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地震預報意見及評審結果;國家鼓勵個人參加地震災害保險。
  • 加強能力建設 努力提升地震與火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寫在汪清7...
    加強深源地震和火山活動的監測,研究成災機理,探索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降低災害風險,是吉林防震減災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吉林省地震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震減災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動融入「全災種、大應急」格局,緊密結合吉林省地震與火山實際,著力加強「五種能力」建設,努力提升地震與火山災害綜合防禦能力。
  • 中國地震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就防災減災救災發表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對防震減災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新理念,親自推動應急管理體制改革,親自部署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高度重視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借力信息化提升防震減災水平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實現快速發展實時接收全國臺站數據和全球多個臺站共享數據,實現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國外地震速報能力不斷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正在推進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 內蒙古重點地區地震預測預警技術科研取得重大突破
    9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重點地區地震預測預警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示範」經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9位國內重要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審核認定,超額完成預期目標。
  • 京津冀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
    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三地攜手提升地震監測預測預警能力先期開展觀測臺站標準化建設與改造試點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曹智)從省地震局獲悉,近日,省地震局會同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