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科幻小說《雙宇》解密雙縫幹涉試驗的本質

2020-12-06 V先生諮詢

科幻小說《雙宇》是一部科幻巨作,主要不是因為它的篇幅或者故事,而是它的裡面蘊藏了無窮的智慧,這個核心便是雙宇論。

好吧,我們就正式進入雙宇論的內容,第一步重點要說得是宇宙由那些東西構成,即宇宙由什麼構成。此外,我們今天還將用雙宇論解密雙縫幹涉試驗,這個試驗一直屬於未解之謎。當然,今天也會有一個顛覆性的科學結論,做好心理準備吧。

言歸正傳,我們先談談宇宙的構成。西方科學界認為,宇宙由三種東西構成,分別是物質、能量和空間。愛因斯坦認為宇宙由兩種東西構成,分別是能量和空間,因為他認為物質就是能量,或者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他的質能方程公式也很好說明了這點。而我們中國古人認為宇宙由兩種東西構成,分別是陰和陽。

上面的內容幾乎是全人類的共識,但雙宇論卻並不完全認同。

雙宇論認為,宇宙由物質、能量和媒介構成,沒錯,只有這三種。這個結論顯然很像西方科學結論,表面上看唯一不同的就是最後一個,也就是他們說的空間和我說的媒介。

我們就從這個不一樣說起,媒介是什麼?要解釋這個媒介很困難,但為了讓大家理解,雙宇論只能給它一個最基本的定義。

媒介:物質、能量的舞臺和催化劑。

媒介作為舞臺,相當於空間,但又不只是空間。它的外延更為寬闊,嚴格的說是時間加上空間,也就是時空。這是一個既有長寬高,又有縱向深度的大舞臺。

媒介作為催化劑,相當於條件,也就是說,它可以影響、改變、甚至控制物質和能量,只要條件允許。

媒介是全宇宙最複雜的系統,比物質和能量複雜太多了,所以我們暫時不用管它。

如果用我們中國人的理論來講這個媒介,就相當於太極圖譜上,最中間的那根太極線,這根線當然不是一根真正的線,而是一種包羅萬象的可能性。用易經的話來說,就是三生萬物。這個三,就包括了媒介。

我們再來說說物質,西方認為的物質與我說的物質,不完全是一種東西,他們認為的物質,是看得到、摸著到的東西。而雙宇論說的物質,未必你就看得到和摸得到。

雙宇論認為,物質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叫做量子體,也就是那些看得到、摸得到的實物,無論它是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第二方面叫做量子態,也就是那些只能看,不能摸的物質,比如可見光和火。或者既看不到也摸不到。比如無線電、交流電等。當然,這個解釋是站在我們人類的角度來說的,是一個很狹義的解釋。真正正確的詮釋,應該是這樣:

量子體:有質量、有密度、有體積的物質或者物質集合,它們能蘊藏能量。

量子態:沒有質量、沒有密度和體積的物質,它們不能蘊藏能量。

而物質的第三個方面依舊叫做量子媒介,嚴格的說,這裡的量子媒介與剛才說的那個媒介是一種東西,只是在物質這個層面,它依舊還在。當然,狹義的理解,你暫時把它理解成微觀的時空和微觀條件也行,畢竟這樣好分類,便於理解和舉例。

量子媒介:量子體和量子態的舞臺和催化劑。

我們知道了媒介和物質,我們來談談最後一種東西,這就是能量。

能量是什麼?它有一些表現形式,比如溫度、震動、波動等。但這些表現形式並不能完全詮釋能量。完整的詮釋應該是這樣:

能量:物質的反物質,媒介作用的動力和原因。

既然是物質的反物質,既然物質分為量子體、量子態和量子媒介。那能量自然而然就能分為量子體能、量子態能和能子媒介。但,這不對。

看看上面關於量子態的詮釋,量子態,它們不能蘊藏能量,你也許很納悶,難道光和火都沒有能量嗎?別急,我們先放一放,因為要解釋這些東西,現在還早了一點。我現在告訴你,能量的區分不能按照物質的規律來做,因為類型變了,條件變了,情況完全變了。

能量分為:

靈界能子:作用於規律能子的能量。(比如生物能量)

泰坦能子:作用於非規律能子的能量。(比如天體引力場)

能子媒介:靈界能子和泰坦能子的舞臺和催化劑。

綜上所述,我們這個宇宙也可以三分為量子宇宙、能子宇宙和媒介宇宙。當然,這是一種學術上的劃分,不是完全分開的三種宇宙。而這個三分就是雙宇論的總綱之一:既宇宙三分。

其中,量子宇宙又分為了量子體、量子態和量子媒介。能子宇宙也分為靈界能子、泰坦能子和能子媒介。故你也可以這樣說:既單一宇宙三分之後再三分。

雙宇論總綱:三分宇宙和宇宙再三分。

以上的所有內容,就是雙宇論總綱的全部說明。如果你沒有理解,沒關係,以後有篇幅我會大量舉例說明,並且,我都會用雙宇論解釋一個未解之謎,讓你慢慢了解所有分類的性質和特點。

並且,我會深入淺出,絕對不會加入那些故弄玄虛的專業詞彙,把你繞暈。

好了,既然我們初步了解了雙宇論的總綱,初步明白了宇宙的構成,下面就進入解密環節,也即是剛才提到的那個雙縫幹涉試驗。如果你不知道這個試驗,或者不明白這個試驗,請你百度一下相關內容,這裡我就不闡述了。

不過,要成功解釋雙縫幹涉試驗,我們只知道這個三分宇宙和宇宙再三分的總綱是不夠的,我還要單獨提出一個知識點來說明,既然是「光」的問題,按照總綱,它屬於「量子態」的範疇。因此,我就不得不前提告訴你一些量子態的特點了。

量子態作為一種態,其中的一個特點叫做同類量子糾纏態。

同類量子糾纏態:既兩個以上的同類量子態,無論相距多麼遙遠,都會同時發生糾纏現象。(當然,這也是量子計算機的核心工作原理,只是傳統科學在理解上出了問題。)

怎麼理解這個量子糾纏態呢,你可以這樣理解,同一種類型的量子態,當一個量子態處於A狀態的時候,與它發生糾纏的其他量子態將會出現B狀態。反之,當它處於B狀態的時候,被糾纏的其他量子態將會出現A狀態。

我在這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關鍵詞「其他量子態」,沒錯,一個量子態糾纏的對象不是一個,而是一個以上,這取決於你分割這個態的程度和尺度。比如,我們可以將一個電筒裡射出的光作為一個量子態單位,也可以將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射出的不可見光(電磁波)作為一個量子態單位,都可以。

當然,量子糾纏態還有非同類量子糾纏態,但那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言歸正傳,由於量子態具有同類相互糾纏的特性,所以你能看到光,並不是因為它「跑」過來讓你看到的,而是因為你對於「光敏感」的量子態脈衝腦電波這個態被影響了而已。

這可是一個驚人的結論啊!在解釋一遍,你大腦裡對於理解光態的B,被光源的A糾纏影響了,期間,量子態本身並沒有發生過位置移動。而唯一發生位置移動的,只有能量,沒有物質。

這個結論確實很顛覆,連我自己都覺得很玄幻,但,這就是真相,無論你信不信。

這個結論推翻了一個最最重要的當前科學理論,光速!

還記得嗎,我們全人類都認為光是有速度的,不但如此,也是宇宙速度之最。但我要告訴你,光速不是光這種物質,也就是光態的速度,而是光能量傳遞的速度,僅此而已。

因為只有能量傳遞受到介質的影響,所以光能量的傳遞在不同介質裡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現在不理解,沒有關係,反正這才是第一次嘛,以後我會舉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不斷證明這個驚人的結論。

下面我們正式進入雙縫幹涉試驗,這個試驗之所以無解,就是因為對光的誤解,認為光是微觀不可見粒子,這是誤解一。認為光是波,這是誤解二。

事實上,波是能量傳遞的特點,屬於能子態宇宙裡發生的事情,並不是光這種量子態物質傳遞的特點。我們之所以在背景板上看到明暗相交的條紋,是因為觀察者的視覺光接受態B,被背景板上的光態A糾纏了,這是本質。

當然,觀察者也有可能是攝像機,那是一樣的道理,攝像機感光接受態B,被,被背景板上的光態A糾纏了。

是不是覺得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發出光源的地方並不是A這個背景板,而是雙縫外的那個光源。按理說,如果要糾纏,肯定也是和它發生糾纏吧。還記我之前說的,糾纏態不止一個物質態嗎?實際上,這是同時發生的糾纏態,但結果卻完全不同。

區別在哪裡,區別就是那個雙縫,雙縫是什麼,那就是一個媒介。雖然糾纏態隨時發生,但能量卻是以波的形式在釋放,所以當一個縫隙裡穿過的能量波谷遇到另外一個縫隙穿過的能量波谷後,就形成了暗,當能量波峰遇到能量波峰的時候就形成了明,因為我們能看到光,除了要糾纏,也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行,缺一不可以。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從縫隙裡觀察到光的原因,只能在背景板上看到結果,因為光根本就沒有穿越過那兩條縫隙,這才是雙縫幹涉試驗結果的本質!

好了,今天的內容已經很豐富了,再寫下去就更難以理解了,下一次,我們在三分宇宙和宇宙再三分的總綱下繼續細化和深入,並且每次解密一個未解之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小說排名第一 為什麼是《雙宇》系列
    網上流傳一句話,科幻小說只有兩種,一種叫做《雙宇》,一種叫做其他科幻小說。今天,我們就這句話來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網友會有如此評價。用作者龍齒刀自己書中的話來說,這就是「形於道中,神於道外。」意思是一件事物的本質絕對是在這件事物之內,但要想更加出彩,就必需要跳出它的框架。換言之,如果一本科幻小說跳出了科幻小說的傳統模式,那它就具備了「神於道外。」
  • 一個有趣的雙縫幹涉試驗,卻讓人們發現了無比神秘詭異的現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雙縫幹涉試驗,這個實驗在高中的物理課上都做過,但是很多人都是只知道這個實驗如何做,但卻不知道這個實驗背後卻有一個至今都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這個實驗很簡單,高中的時候很多人都做過,準備一個蠟燭,在蠟燭後面放置一塊只有一條長縫隙的擋板,這個擋板的作用是讓蠟燭發出的光先衍射,變成一束穩定的相干光源,這樣可以排除幹擾,能更清晰地觀察到試驗結果。
  • 中國科幻小說《雙宇》完美解釋了費米悖論 答案竟然如此簡單
    最後一個:天體繞行的本質?這十個科學難題,目前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誰都說不清楚。但這10個科學難題,卻被科幻小說《雙宇 魔角之眼》一次性打包解決了。下面,我們就談談第一個:費米悖論?在一個晴朗無月的晚上,在一個適合觀星的地點,望著滿天繁星,人,總會心有所想。有些人被星空的壯美所感動,有些人被宇宙的遼闊所震撼,而物理學家費米的感受卻帶著疑惑。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雙縫幹涉實驗結束了光粒子說的tong'zhi雙縫幹涉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塊板,板上面開兩個距離適中的小縫,小縫後面有一個光發射器,縫的另一面是一堵牆,實驗環境黑暗。打開光發射器,光通過雙縫打在牆上,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 能否徹底解開『雙縫幹涉』的百年迷題?
    是直行光波分別與兩側的反射光波相互幹涉後疊加的結果。解開『光』的奧秘,揭開『能量波』操控下的宇宙真相第二節 雙縫幹涉原理大解密一提到『雙縫幹涉』大家肯定會感到『詭異和困惑』。雙縫幹涉實驗真的有那麼詭異嗎?!是電子真的存在意識,給人類玩起了『躲貓貓』遊戲?還是我們對這個客觀世界的認知,對『光的本質性』認知出現了問題?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對『光』的深入探討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吧! 如果我要問,單縫衍射試驗中生成的『衍射條紋』與雙縫幹涉試驗中生成的『幹涉條紋』有啥區別?大家肯定都能答的上來。 接著我又問,『單電子』雙縫幹涉試驗與『單色光束』雙縫幹涉試驗有啥區別?
  • 人的觀察能夠影響結果,匪夷所思的雙縫幹涉實驗揭示了什麼奧秘?
    雙縫幹涉實驗最早由託馬斯·楊於18世紀初提出。一束單色光,穿過兩條平行的狹窄雙縫,會在光屏上投射出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就是雙縫幹涉實驗。理察·費曼曾說:雙縫幹涉實驗是量子力學的核心實驗,就是因為雙縫幹涉實驗能夠展現量子力學的奧秘。
  • 雙縫幹涉延遲試驗的結果,是否意味著,人類記憶具有欺騙性?
    文/濤聲依舊雙縫幹涉延遲試驗的結果,是否意味著,人類記憶具有欺騙性?我們無法下定論,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是個在高中的時候就會接觸的實驗,起初著名的物理學家託馬斯-楊做這個實驗只是為了證明光的波動性,並且在之後得到了一個證據「自我幹涉條紋」。這個實驗讓科學家們關注到一個問題「光子到底通過那條縫隙?」將一塊有兩條長方形空隙的木板豎起來,木板的前方是屏幕,光通過木板射在這個屏幕上,那麼是通過左邊的縫隙的呢?
  • 「毀盡三觀」的量子雙縫試驗又升級了,這次是預知未來
    要說科學史上最「毀盡三觀」的理論莫非近年來大量在高科技領域應用的量子理論所屬,量子的不可觀測性千絲萬縷指向了人類的「意識」,而量子力學裡最「毛骨悚然」的試驗肯定是量子雙縫幹涉試驗,隨著試驗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更多更詭異的現象也逐漸浮出,甚至打破了時空可以預知未來,徹底擊破了人類自然觀的最後防線。
  • 一文弄懂雙縫幹涉
    楊氏雙縫幹涉實驗想必大家聽說過雙縫幹涉實驗,因為各種科普號總是會伴隨著顛覆你的三觀等這種字樣來介紹這個實驗,而這個實驗的確很神奇特別容易被利用。起初這個實驗是由託馬斯·楊1801年最先進行,他做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證明光本質上是波。
  • 物理選考複習系列——雙縫幹涉實驗
    >(10)測量頭(11)遊標尺(12)滑塊(13)手輪 (14)目鏡(15)半圓形支架2、雙縫幹涉實驗調節注意事項(1)在遮光管的一端裝上雙縫座,並轉動雙縫座,使得雙縫基本上與水平面垂直,然後在雙縫的外面套上單縫管,雙縫座固定螺釘嵌在單縫管的定位槽內,這時
  • 顛覆世界的電子雙縫試驗,是否真的存在造物主,在幹涉我們的人生
    這個實驗成了支持光的波動理論的絕佳例子,楊氏雙縫實驗也被稱為光的幹涉現象,幹涉這個名詞也是楊首次提出的。而這個雙縫實驗衍生的另外一個實驗——電子雙縫實驗試驗,可以說直接顛覆了整個世界。我來和大家梳理一下背景,雙縫實驗是指光通過木板的狹縫從而射在屏幕上,而深入到微觀領域,那就變成了電子雙縫實驗,電子是以波的形式運動,由於存在幹涉,穿過雙縫後會出現一道道痕跡。
  • 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這其中具有標誌性和裡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就是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1907年,託馬斯.揚實現了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再次引發了光的本質究竟是粒子還是波的爭論,但此時的爭論仍局限在經典物理的範疇內。1961年,蒂賓根大學的克勞斯·約恩松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突發奇想用電子來進行雙縫幹涉實驗,從而打開了量子領域的一個潘多拉盒子。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光的著名實驗是光的雙縫實驗。光的雙縫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你會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這個原因是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像水波一樣互相干涉影響。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具有波動性。
  • 雙縫幹涉實驗並沒有那麼詭異
    雙縫幹涉實驗最開始令人費解的地方在於,即便是光子一個一個地發出,接收屏上依然會出現幹涉條紋,人們只好認為是單個光子自己跟自己產生了幹涉,但是要用攝像機觀察光子到底走哪條縫,就又有新光子打到實驗光子上,這必然會影響到實驗結果。
  • 超級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是意識影響?
    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道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是現在眾人皆知的雙縫幹涉條紋。光束的波動性質使得通過兩條狹縫的光束互相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這就是雙縫實驗著名的幹涉圖案。
  • 三分鐘讀懂量子力學:揭秘雙縫幹涉現象
    ——Ramamurti Shankar雙縫幹涉實驗其實沒有任何特殊性,並非傳聞那樣神秘莫測。對於實驗現象,必須明確一點:大自然只做對的實驗。凡是已經發生的現象都是對的事實,詭異僅僅在於不符合人的日常經驗。
  • 詭異的雙縫幹涉實驗與量子糾纏遐想
    光雙縫實驗雙縫幹涉並不陌生,光線通過兩條狹縫在屏幕上相互幹涉形成明暗相間條紋,佐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單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採用電子槍將電子逐個打出,最後屏幕上也形成了規律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就好像是後出發的電子知道先出發電子的落點位置,也就是說前面出發的電子對後面的電子會有影響。
  • 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挑戰了因果律了?
    因為觀測這種行為和手段本身就破壞了電子之間相互幹涉唄?破壞了相互幹涉使得其本身的波粒二象性裡只剩下「粒」性而沒有了「波」性,自然就不存在幹涉條紋了唄。作為半個物理學業餘愛好者,我相信我的理解應該被很多大牛想到過吧?那麼玻爾或者其它人,具體是怎麼證明不是他們的觀測手段影響了粒子之間的相互幹涉呢?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 探究雙縫幹涉實驗的本質,為何量子學家要刻意迴避人意識的作用?
    量子講堂第六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使整個物理學界乃至哲學界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意識究竟是依託於物質而存在?還是意識可以影響客觀物質?
  •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證偽
    我想到了一個驗證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真偽的辦法,可惜沒有設備。具體方案如下:做兩次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它條件保持一致,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改變一下。如果兩次實驗幹涉條紋的間距與雙縫到接收屏的距離成正比,則電子是粒子不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