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流化床等溫微分流(氣)固相反應分析儀研發與應用示範」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

10日29日獲悉,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許光文研究員主持的「微型流化床等溫微分流(氣)固相反應分析儀研發與應用示範」獲得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的資助。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以下簡稱專項)是中央財政專門設立的專項項目。專項通過資助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開發、重要通用科學儀器設備(核心基礎器件)的開發、已有重大科學儀器設備(裝置)創新成果的工程化開發或其他重要科學儀器設備的開發等,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應用支持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開發,提高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裝備水平,支撐科技創新,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是在2006年度中國科學院儀器裝備專項及過程工程研究所儀器研製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許光文課題組自行研製的分析儀器。該儀器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為反應器構建了氣固反應分析方法與分析儀,實現了反應物快速加熱和流化床中氣固反應的等溫微分化、有效抑制了擴散影響,形成了定點溫度下的氣固反應動力學參數的等溫微分測試方法與儀器,填補了快速升溫下等溫微分反應測試儀器的空白,致使所求算的氣固反應動力學參數更加趨近本徵反應特性。該方法與儀器彌補了以程序升溫為基礎的傳統氣固反應分析方法與分析儀加熱速率低、擴散影響大、難以對熱不穩定物質進行定點溫度測試等不足,豐富了氣固反應分析手段,可廣泛應用於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環境、生物等領域。2010年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成果鑑定意見:該儀器創新性強,屬國內外首創,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前期研發的與氣體分析分離式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方法與儀器獲得2010年度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一等獎、第八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CISILE2010)自主創新獎金獎、相關基礎研究論文在2010 Int. Symposium on Ga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獲得優秀論文獎。

通過本次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的支持,將進一步研發建立集成氣體分析和微型流化床反應系統的一體化等溫微分反應分析儀和配套的等溫微分反應動力學解析軟體(見附圖),同時通過與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山東百川同創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潔創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開發微型流化床等溫微分反應分析方法和儀器對氣固反應分級與原位解耦、化學氣相沉積、催化過程積碳、液體原料裂解、三相漿態等溫反應、外場環境氣固反應等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流固相反應的應用方法和技術,形成等溫微分微型流化床等溫微分反應分析方法與儀器的系列功能化擴展。通過該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還將建立該新型儀器的生產加工能力,構建研發成果的產業化基礎,並建立多相反應分析測試中心,面向全國提供分析測試服務。在已有應用的基礎上,通過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的系統工作,將在今後3年將形成20套左右等溫微分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的應用推廣。

相關焦點

  • 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討會召開
    、儀器及典型應用  上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許光文研究員還系統匯報了其團隊自主研發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方法與儀器的過程和已經實現的典型應用。他團隊研發的微型流化床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以分析儀(MFBRA:Micro Fluidized Bed Analysis)可克服這些缺陷,提供有效的等溫微分反應分析方法和測試工具。
  • 微型流化床反應動力學分析儀研製成功
    近日,過程工程所許光文研究員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微型流化床反應動力學分析儀研製」通過驗收。  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環境等領域涉及大量氣固反應,通常通過熱重分析儀測試其反應特性,推導反應動力學參數。
  • 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儀的研製與應用
    4 典型實驗結果  4.1 MFBRA測定CaCO3分解活化能及動力學函數  將通過分別測定微型流化床中不同溫度下氣體產物量隨時間的變化關係,計算反應速率與轉化率的關係推導動力學模式函數及表觀活化能。
  • 「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範」項目年度工作會在北京...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範」項目年度工作會在北京召開。    王樹民代表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致辭,他表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既是集團公司在新時代自身轉型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集團公司作為中央企業始終如一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範」項目...
    2018年11月7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在北京完成了對神華國能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多家單位參與的「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研發與示範
  • 焦爐煙氣循環流化床半乾法脫硫技術應用及優缺點分析
    1.2 焦爐煙氣循環流化床半乾法脫硫技術應用焦爐煙氣循環流化床半乾法脫硫工藝系統核心就是循環流化床反應系統,焦爐煙氣由流化床下部進入循環流化床反應器內(一般在文丘裡管縮口下部),與消石灰粉料在反應器縮口處充分混合均勻,焦爐煙氣中SO2與消石灰反應,生成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鈣及亞硫酸鈣。
  • 「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專刊即將出版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研究。通過對化工流態化理論和實踐的借鑑,揭示了循環流化床燃燒中的氣固兩相流動特性及其對傳熱和燃燒的影響規律,建立了物料循環系統整體性能的工業實現方法,創建了普適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設計理論體系,自主研發了性能優異的系列循環流化床鍋爐,簡約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完全替代了引進設備和引進技術,產品大量出口海外。
  • 淺談熱分析技術與同步熱分析儀的應用
    1915年日本東北大學本多光太郎,在分析天平的基礎上研發了「熱天平」即熱重法(TG),後來法國人也研發了熱天平技術。  1964年美國瓦特遜(Watson)和奧尼爾(O』Neill)在DTA技術的基礎上發明了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美國PE公司最先生產了差示掃描量熱儀,為熱分析熱量的定量作出了貢獻。
  • 循環流化床幹法脫硫在摩洛哥傑拉達電站的應用
    鍋爐燃料中的硫在燃燒過程中與氧反應生成硫氧化物(主要是SO2和SO3),隨煙氣從吸收塔底部進入,在通過吸收塔文丘裡管時,受到氣流的加速而懸浮起來,形成流化床,使得煙氣與加入的熟石灰、再循環產物及水顆粒之間不斷摩擦、碰撞,從而極大地強化了氣固之間的傳熱、傳質反應。為了達到最佳的反應溫度,通過向反應器內噴水,使煙氣冷卻到75℃左右,在此溫度下提高反應效率。
  • 清華大學氣固反應領域研究的系統總結:《氣固反應原理》
    氣固反應可分為氣固催化反應與氣固非催化反應,前者主要是氣相發生化學變化,固相主要起催化作用。而氣固非催化反應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反應物逐漸消耗,並在固體反應物表面生成固體產物,這一類反應簡稱為氣固反應,本書(文)氣固反應均指氣固非催化反應。
  • 低溫煙氣循環流化床同時脫硫脫硝技術在津西鋼鐵的應用
    低溫煙氣循環流化床同時脫硫脫硝技術的成功應用證明,這是燒結煙氣實現超低排放的一條經濟可靠的技術路線。面對日益嚴峻的大氣環境汙染形勢,為滿足國家和地方的環保要求,實現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調研、技術分析和方案探討後,擬對2 號265m2燒結機進行脫硫脫硝除塵技術改造,新建一套煙氣脫硫脫硝除塵系統。
  • 國產血氣分析儀品牌及特點!
    90年代以來,離子選擇電極和酶固相電極和微電子技術的應用,Radiometer公司獨領風騷格局已不復存在,血氣儀和電解質儀結合的血氣電解質分析儀,具有超級的數據處理、維護、儲存、專家診斷等功能,未來的發展方向:POCT便攜化、免維護、易操作、項目全……
  •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19年會
    國家能源局於1月份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標誌著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將建成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排放、超低能耗「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工程。
  • 東方鍋爐自主研發的330MW亞臨界褐煤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順利移交...
    以雄厚的研發實力為波赫業主提供定製化研發服務 東方鍋爐是國際上較早涉足循環流化床鍋爐研發的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供應商,先後有近200臺不同容量參數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投運。東方鍋爐建有技術先進的3MW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試驗研究平臺,雄厚的研發實力領跑全球,並創造了多個世界首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