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處處充滿「驚喜」,你無意之中翻看資訊,就會發現一些駭人聽聞的言論。
比如「手機玩多了導致流產、胎兒畸形、胎停育」。
讓我難受是,這些都是所謂比較出名的醫學問診網站發出來的,醫生也是實名實姓。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醫生所在的村子裡沒通電?
不傳遞正確的醫學知識也就罷了,竟然還自己製造謠言!
手機裡的輻射真會導致孕早期流產、增加致畸概率?
別冤枉手機了!
真沒這事兒!手機有輻射,但不傷人!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
X、γ、β、α射線等,能直接或間接使物質電離並產生離子對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
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造成基因突變,有致癌風險。
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電離輻射,一般是醫學X射線檢查,像X光、CT、放療等。
不過這些醫學檢查的輻射劑量也都在安全閾值內,而且有專業人員操作,不用擔心這些檢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該使用還是得用,因為利大於弊。
非電離輻射,能量比較低,不足以破壞DNA,理論上沒有致癌風險,並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
例如紅外線、微波、家電、電子產品等產生的輻射,都屬於非電離輻射。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手機就是非電離輻射!
你看,從輻射原理來說,手機屬於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會破壞體內分子結構,一般不會人體產生影響。
從WHO公布數據來看,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進行了大量研究,以評估手機是否構成潛在的健康風險。迄今為止,尚未確定由使用手機引起的不良健康影響。
所以,手機雖然有輻射,但不傷人!
其實呀,我們身邊充滿了輻射,每天都暴露於土壤、水、空氣、宇宙射線的自然輻射下。
平均而言,一個人每年接收的本底輻射年劑量的80%,是因自然產生的地面和宇宙輻射源引起的。
我們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輻射。但別擔心,我們日常中能夠接觸到的輻射都在安全範圍內,一般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的。
電離輻射才會引起孕媽流產
孕期暴露在輻射環境下,確實會引起不良妊娠結局,比如:流產、低體重兒、先天畸形。
胎兒發育期間如果卵母細胞受到毒物、化療或者輻射的損傷,可能在人生較後期表現為生育力降低。
目前對電離輻射和胎兒發育影響的數據研究,主要來源於病例報導。
基於此,得到的綜合結論是,電離輻射的潛在危害後果包括:自然流產、死產,畸形,生長或發育異常,致突變和致癌效應。
但具體會造成哪種結局?
這跟輻射暴露時候的孕齡、被胎兒吸收的輻射劑量以及胎兒細胞的修復機制都有關。
低劑量的輻射暴露,導致細胞損傷一般可通過一些生理性過程進行修復,高劑量的暴露可幹擾細胞發育、甚至導致永久性損傷或死亡。
數據來源:美國婦產科協會
圖示:妊娠期胎兒致畸劑量閾值
Ps:mGy是一種輻射單位。
如圖,最小的影響劑量閾值是:50mGy,在50mGy以下就是安全閾值。
日常生活中(孕檢時)接受的電離輻射劑量遠遠達不到危險劑量。
目前對非電離輻射(如計算機、微波爐、電源線、手機、家用電器、電熱墊和電熱毯、機場安檢設備等發射的電磁場)產生的生殖風險也已得到廣泛研究。
美國橡樹嶺聯合大學專家組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都得出結論認為,非電離輻射的生殖風險極小或不存在。
文獻綜述普遍得出結論認為,尚無證據表明女性使用視頻顯示終端與胎兒丟失或其他不良生殖結局之間存在強烈關聯。
綜上,輻射中的電離輻射的確會引起自然流產。
但是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電離輻射環境很少,常見的孕檢時需要的檢查所產生的輻射劑量也都在安全範圍內。
而手機屬於非電離輻射,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極小或不存在。
誰還在說玩手機會導致流產?這人一定沒好好看文獻研究!
那孕期就可以開心玩手機了?
且慢!
雖然手機對人體沒輻射影響,可是我們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增加脊柱壓力,影響睡眠質量......
世間任何玩物,一旦沉溺、上癮,就可能「反向操控」。
手機雖好玩,適度是關鍵!孕媽們可要控制玩手機時間哦(雖然我知道你們做不到)
好了,再回到「手機謠言」,這都2020年了,闢謠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
孕媽們,答應我好嗎?下次誰再傳播如此荒誕的謠言,請把這篇文章甩在他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