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材料披「鎧甲」,疏水耐磨可兼得

2020-11-22 光明網

  該成果6月7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自然》雜誌刊發受訪者供圖

  為什麼水蜘蛛可以在水上行走?為什麼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為什麼蝴蝶的翅膀不會被打溼?其實,這些都與動植物「身體」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係。

  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

  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如何給超疏水材料表面披上堅固「鎧甲」且不影響其疏水性能,成為該領域研究學者努力的方向。

  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日前《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該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團隊最新科研成果,這篇名為《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的文章提出,通過給超疏水表面「穿上」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微結構「鎧甲」的方式,可解決超疏水表面機械穩定性不足的關鍵問題。

  超疏水性vs機械穩定性

  魚和熊掌難以取捨

  近年來,源於動植物仿生學的超疏水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防水抗結冰、流體減阻以及傳熱傳質等領域展現出了巨大應用潛力。

  據了解,超疏水材料的表面超疏水性,可歸因於其微/納米粗糙結構可以截留空氣並託起液滴的緣故。

  「然而,這種結構也會導致超疏水材料更易磨損破碎。」論文第一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博士生王德輝說,不耐磨損還會導致底層材料暴露,表面局部化學性質發生改變,使其從疏水變成親水。

  「根據以往的科學研究,人們認為材料表面的機械穩定性和超疏水性是不能兼得的兩個特性。」王德輝說,這是因為微/納米粗糙結構是通過減少材料與水的接觸面積的方式來增強疏水性,這同時也會導致微/納米結構承受更高的局部壓強,從而更易磨損。這就意味著,在以往的超疏水材料中,超疏水性和機械穩定性兩種特性,在一方的性能有所提高時,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性能下降。

  優化設計出微結構「鎧甲」

  新型材料一舉雙贏

  要實現同一材料表面的機械穩定性與超疏水性能雙重疊加,就要給機械性能較弱的超疏水材料表面裝上「鎧甲」。

  「一方面,實現機械穩定性需要在更大的結構尺度上進行幾何設計;另一方面,要保障良好的超疏水性則要在納米尺度進行結構優化。」王德輝說,按照常規思路,很難在同一尺度實現上述兩種性能的兼容。能不能嘗試拆分處理呢?論文通訊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及其團隊提出了新的實驗設想:即通過「去耦合機制」將超疏水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分別進行優化設計後,再組合到一起,讓可提供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發揮「鎧甲」作用,以防止具有超疏水性的結構受到磨損。

  「微結構就是做到微米乃至更宏觀尺度級別,這種結構比較耐磨耐用,可提供機械穩定性保護納米材料免遭磨損;而被保護的納米結構則主要承擔超疏水性。」王德輝說,這樣通過優化設計後製備的微結構「鎧甲」就可以很好保護超疏水納米材料免遭磨損,從而構築出「鎧甲化」超疏水表面。

  在實驗過程中,該團隊通過結合浸潤性理論和機械力學原理分析得出微結構設計原則,同時利用光刻、冷/熱壓等微細加工技術將鎧甲結構製備於矽片、陶瓷、金屬、玻璃等普適性基材表面,與超疏水納米材料複合構建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鎧甲化」超疏水表面。

  已用於自清潔太陽能電池

  未來用途將十分廣泛

  記者了解到,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將這種新型超疏水材料表面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蓋板。

  「自清潔技術可以巧妙地利用雨或霧滴消除粉塵等汙染,能夠長期維持太陽能電池高效的能量轉換,並節省傳統清潔過程中必需的淡水資源和勞動力成本。」王德輝說。

  團隊發現,該新型超疏水材料同時也兼具了耐化學腐蝕和熱降解、抗高速射流衝擊和抗冷凝失效等綜合性能。此外,新材料還實現了玻璃鎧甲化表面的高透光率,這也將為應用於自清潔車用玻璃、建築玻璃幕牆等創造條件。(陳振鵬 記者 盛 利)

[ 責編:塗子怡 ]

相關焦點

  • 為超疏水材料披上「鎧甲」
    其實,這些都與動植物「身體」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係。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如何給超疏水材料表面披上堅固「鎧甲」且不影響其疏水性能,成為該領域研究學者努力的方向。
  • 中外科研人員為超疏水表面披上「鎧甲」
    中外科研人員為超疏水表面披上「鎧甲」 2020-06-04 20:05: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記者4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Nature》近日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鄧旭教授團隊和芬蘭阿爾託大學RobinH.A.Ras教授的研究成果「Designofrobustsuperhydrophobicsurfaces(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
  • 「荷葉效應」與超疏水材料
    因此,這種物體表面能疏水、自潔的現象就被稱為「荷葉效應」。  那麼,荷葉表面「特殊的結構」是什麼呢?一是有生物蠟,二是存在「特殊微納結構」。生物蠟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蘋果表面產生的果蠟就與之類似,有疏水的特性;而「特殊微納結構」就是指在荷葉表面布滿微米級別的凸起和納米級別的纖毛。這種凸起和纖毛實在太細小了,連水珠都無法從它們的縫隙中進去,因此只能來回滾動。
  • 中國學者攻克全球材料界難題,32歲科學家相關研究登《自然》封面
    他們首次通過去耦合機制將超疏水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並分別進行最優設計,最終為超疏水表面創造出具有優良機械穩定性的微結構「鎧甲」,機械穩定性不足的「死穴」得以攻破。「鎧甲」的超疏水材料上用刀刮或用鋼絲球擦,其依然具有超疏水性。
  • 神奇的「排斥水分子」技術:超疏水材料
    ,它們也立即「跑」回去……這些現象肉眼看上去違背我們的「常識」,背後其實是超疏水材料在「作怪」。這種超疏水材料通過模仿鯊魚皮結構以獲得良好的水下減阻性能,其表面具有類似蛇褪去外皮的特性,可實現表面受損後超疏水性的快速自愈,從而為艦船、飛機和戰車提供兼具耐久性的防水、防結冰、自清潔能力。此外,隨著增材製造、材料計算與模擬仿真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大大簡化了超疏水材料表面微結構的設計、構造與控制難度,使得超疏水材料的製備快速精準,結構和性能科學可控,大幅縮短了材料研製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
  • 深研院新材料學院潘鋒和吳忠振團隊發現新一代無機超疏水材料
    150°的疏水材料,因此具有獨特的潤溼性能,可以大幅降低水滴的粘附性能,在自清潔、防結冰以及水中減阻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超疏水性能的實現大多需要微納結構及低表面能有機材料的修飾,因此其力學、耐高溫、抗老化等方面的性能較差。相比於有機材料,無機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因此開發無機超疏水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與應用價值。
  • 從自然到仿生:超疏水材料的前世今生
    超疏水材料是一種對水具有排斥性的材料,水滴在其表面無法滑動鋪展而保持球型滾動狀,從而達到滾動自清潔的效果。潤溼性是固體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質之一,決定材料表面潤溼性能的關鍵因素包括材料表面的化學組成和表面的微觀幾何結構。因此科學家將靜態水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º的表面稱為超疏水表面。超疏水材料普遍同時具有微納米複合結構和低表面能的化學物質,這也是成為超疏水材料的前提。
  • 納米新材料實現超疏水/超親水可逆轉
    中科院化學所功能界面材料研究組以江雷研究員為首的科學家,最近成功地通過調節「光」和「溫度」,實現了納米結構表面材料超疏水與超親水之間的可逆轉變,研製出超疏水/超親水「開關」材料,在功能納米界面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這兩項研究成果在基因傳輸、無損失液體輸送、微流體、生物晶片、藥物緩釋等領域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 研究開發出超疏水吸附材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T4組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於水體中非極性有機溶劑和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
  • 鄧旭:推動超疏水表面走向實際應用
    在主題報告會上,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獲獎作者、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鄧旭作了題為「固/液界面功能材料穩定性研究」的主題報告。該成果創新的設計思路和通用的製造策略展示了固/液界面功能材料非凡的應用潛力,進一步推動了超疏水表面進入更廣泛的實際應用。
  • 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團隊《AFM》:耐磨損、耐衝擊、自清潔的超疏水/...
    通常,採用了四種不同的策略來解決這一問題:(1)仿生天然的超疏水表面的自我修復能力;(2)使用順應塗層,以便通過較大的彈性變形來軟化峰值應力,從而抑制不可逆的破壞;(3)設計可能以自相似方式失效的塗層; (4)使用固有耐磨材料或穩定介質作為模板,以減少對表面粗糙度特徵的損害。然而,在實際應用中,超疏水表面依然會在磨損和衝擊下,失去超疏水性。
  •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不同指數晶面、A4紙尺寸單晶銅箔的控制製備 超疏水材料披「鎧甲」,疏水耐磨可兼得 2020年6月,《自然》雜誌封面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團隊最新科研成果,該篇名為《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
  • 一步「綠色」操作,搞定複雜表面的超疏水塗層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超疏水塗層能夠賦予材料表面獨特的自清潔、抗汙染等特性,在海洋防汙塗層、防冰塗層、醫療防細菌粘附塗層以及管道減阻塗層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基於材料表面微納粗糙結構以及材料表面能兩方面的調控,科學家在超疏水表面構築方面發展了諸多策略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登上Nature封面的中國超疏水材料研究成果,到底有多厲害?
    滴水不沾的神話 這些年流行過的各種所謂「高科技」視頻中,疏水材料算是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了,將一大瓶可樂、醬油甚至是番茄醬倒在衣服鞋子上都能不沾一滴。如果超疏水材料能應用在日常用品上,裝X給朋友看是肯定少不了的。 但為什麼網上視頻流傳了這麼多年,我們還是買不到具有超疏水功能的東西呢?因為這東西根本就不能投入實用呀!為此我們需要知道疏水的原理。
  • 物理所研究獲得長壽命疏水材料和密度最小的冰
    具有超疏水功能的表面在物理、材料、工程、流體、控制等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既有超疏水又有其他功能的新型材料更值得關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從材料表面的微納結構和包覆物質兩個角度闡明了超疏水性能的內在機理,並設計製備了多種超疏水材料。然而,常見的多數超疏水材料普遍存在著壽命短、功能單一等問題,理想的材料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少見。
  • 星邁科技高速攝像機在超疏水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用肉眼觀測或者低速相機拍攝超疏水材料研究試驗,客觀存在過程短,精度低等痛點。瀋陽星邁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速攝像監測分析系統,可觀測疏水材料固體表面與水之間的界面反應及氣膜的產生過程,可對疏水材料在水滴滴落的不同角度和速度下水滴的形態變化和動力學進行研究,同時藉助千眼狼專業運動分析軟體,可獲取水滴的速度、彈跳高度和彈跳次數及接觸角度、分布情況等動力學數據。
  • 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原標題: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無需化學塗層和其他工藝,僅僅藉助雷射器就能為普通金屬增加防水、防鏽、防冰凍和自我清潔的特性,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對外公布了這項新技術。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學》雜誌上。
  • 超疏水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有進展
    作者:仲科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08月04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