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T4組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於水體中非極性有機溶劑和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該成果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4, 2062–2065)上。此項進展是鄧偉僑研究員與其合作者在前期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3330-3333)基礎之上的又一次突破。
超疏水表面一般是指與水的接觸角大於150度的表面,由於其具有良好的疏水特性,因此在製備防霧、防水以及自清潔塗層方面具有較高的商業應用價值,近年來此項研究也引起了國際學者濃厚的學術研究興趣。
雖然超疏水表面的研究較為廣泛,但是不用進行任何表面改性而通過簡單合成得到超疏水材料的相關進展很少。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首次報導了該類材料優異的表面超疏水性,結合其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孔性能,此類材料對水體中的非極性(弱極性)有機溶劑和油顯示出優異的選擇性吸附和分離能力;由於其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該類材料對極性溶劑也表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而且,通過簡單的手段,摻雜超疏水的微孔共軛高分子到多孔材料(如海綿等)就可以製備具有選擇性吸附能力的疏水性吸附材料。
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於大規模、突然性的油體汙染還沒有特別有效的處理辦法。因而該成果將在大規模的水處理、原油洩露以及有機汙染物分離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來源: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