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2020-11-22 人民網

原標題: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不粘油也不粘水,液體落在上面會像小球一樣快速散開……美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神奇的疏水材料,將其噴塗在玻璃、金屬、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就能讓其排斥幾乎所有液體。經過處理的材料具有耐紫外線、耐高溫、耐腐蝕的特徵。由於疏水性能來自於其獨特的微觀物理屬性,除工業外,該技術還可被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8日報導稱,關於疏水性材料,自然界中常見的例子是荷葉。其表面的絨毛能減少葉片與水的接觸,讓水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水滴而不會粘在葉片上。新技術正是受到這一現象的啟發。

  領導此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教授金昌津(音譯)說,該技術的關鍵是在材料表面製造出一種獨特的納米紋理結構。為此,他們在材料表面製造出了無數個納米尺度的「平頭釘」,每個「釘子」頭部的直徑約為20微米,之間相隔100微米,橫截面看起來就像是襯線體字母「T」。由於它完全依靠紋理實現的疏水性能,與材料的化學屬性無關,金昌津稱之為「機械式疏水表面」。

  實驗發現,在經過處理的表面上,液體會自動形成球形,在表面發生傾斜時就會發生滾動。液體四周幾乎都由空氣包圍,受重力的作用,這些液體就像是「坐在」一個由95%的空氣構成的「墊子」上。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液體會維持球形,在材料表面來回滾動而不會發生塌陷。

  研究人員發現,經過處理的表面能夠排斥包括水、油和許多溶劑在內的幾乎所有的液體,就連目前已知的表面張力最小的液體——名為全氟己烷的含氟溶劑也不在話下。該技術適用於玻璃、金屬和塑料等多種表面,不會因原始材料的特性影響其疏水性能。

  研究人員稱,經過該技術處理的材料還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對紫外線、極端溫度都不敏感,可以在室外環境中持續使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可將其用於建築物、車輛或太陽能電池表面。在工業中使用這種技術則能夠提高部件防腐性能,達到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總編輯圈點

  在科學高度綜合、交叉滲透的今天,我們眼中再熟悉不過的自然現象,都可能被科學家玩到極致——受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啟發,科學家成功用納米技術開發出排斥幾乎所有液體的疏水材料。人類將因此享受到巨大「實惠」,想像一下,以後不管是仰望星空的科學探索,還是腳踏實地的吃穿住行,恐怕很多與材料相關的傳統產業都要宣告「破產」了,取而代之的,一定是更能滿足人類「高大上」需求的各類新興產業。若上臺鞠躬,請先謝「荷葉」!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超疏水性新材料來啦~
    自從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天然疏水材料(如荷葉),人們就對這類材料表現出極大興趣。無論是自潔、防霧還是油水分離,都離不開疏水材料的活躍。
  • 寧波材料所親油疏水溢油應急材料實現產業化
    同時,貨輪靠岸時,船舶壓艙水、洗艙水、機艙汙水的排放也會導致大量含油廢水產生。據統計,無重大漏油事件發生時,大型港口每年船舶壓艙水、船舶洗艙水、機艙含油汙水等排放量數萬噸。這些含油汙水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傳統的溢油應急清理方法主要包括圍油欄、吸附材料、撇油器機械法回收、溢油分散劑、微生物等。
  • 曾志翔: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效、快速的溢油應急處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薛群基院士於2012年開始布局「選擇性吸附與透過材料及在溢油應急中的應用」研究方向。  經過4年的努力,實驗室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曾志翔、王剛等研究人員,研製了系列親油疏水材料,並基於這些材料開發新型智能溢油應急裝置。
  • 研究開發出超疏水吸附材料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1T4組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能用於水體中非極性有機溶劑和油的選擇性吸附與分離
  • 物理所研究獲得長壽命疏水材料和密度最小的冰
    具有超疏水功能的表面在物理、材料、工程、流體、控制等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既有超疏水又有其他功能的新型材料更值得關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從材料表面的微納結構和包覆物質兩個角度闡明了超疏水性能的內在機理,並設計製備了多種超疏水材料。然而,常見的多數超疏水材料普遍存在著壽命短、功能單一等問題,理想的材料現實生活中確實很少見。
  • 為超疏水材料披上「鎧甲」
    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如何給超疏水材料表面披上堅固「鎧甲」且不影響其疏水性能,成為該領域研究學者努力的方向。
  • 【乾貨】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疏水疏油篇
    近年來,超疏油-超親水材料由於其特殊的潤溼性在油水分離方面備受青睞。由於「油」的表面張力遠小於水,故超疏油-超親水表面較難製備,而且超疏油表面大多超疏水,這就限制了其在油水分離方面的應用。,烘乾交聯,得超親水及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離網膜。
  • 超疏水材料披「鎧甲」,疏水耐磨可兼得
    其實,這些都與動植物「身體」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係。  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  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
  • 蘭州化物所編著的仿生超疏水材料領域英文專著正式出版發行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of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Materials》封面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郭志光研究員和楊付超博士編著的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 要想獲得理想的超疏水紙張,可通過用低表面能的物質修飾粗糙表面或者先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化處理,然後構建粗糙結構等兩種途徑來實現。
  • 如何擠出最後一滴洗髮水?
    表面活性劑分子一頭親水,一頭親油,因此材料還需要兼具疏水性和疏油性才能不被粘上。我們知道一滴水滴在物體表面還可能形成水珠,但油滴基本都會攤開。這是因為油的表面張力比水小,內聚力不足,容易散在其附著的表面上。
  • 超疏水高分子吸附材料研究有進展
    > 作者:仲科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08月04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鄧偉僑研究員與蘭州理工大學李安副教授合作,開發出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共軛微孔高分子吸附材料
  • 星邁科技高速攝像機在超疏水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用肉眼觀測或者低速相機拍攝超疏水材料研究試驗,客觀存在過程短,精度低等痛點。瀋陽星邁科技有限公司的高速攝像監測分析系統,可觀測疏水材料固體表面與水之間的界面反應及氣膜的產生過程,可對疏水材料在水滴滴落的不同角度和速度下水滴的形態變化和動力學進行研究,同時藉助千眼狼專業運動分析軟體,可獲取水滴的速度、彈跳高度和彈跳次數及接觸角度、分布情況等動力學數據。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以往的油/水過濾分離法採用親油/疏水材料實現阻水通油,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相對水而言油的黏度較高,容易附著在過濾網孔上使網孔堵塞,大幅降低過濾效率;另外一方面由於水的密度較大,重力作用下水先接觸過濾網膜,容易在網膜表面形成水膜,而密度較小的油只能浮在水膜上方使得分離無法持續。
  • 荷葉為什麼能防水,超疏水材料是什麼,生活中隨處可見
    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玩過,荷葉上的水珠不停滾動卻不留下一絲痕跡,這其中的原理還要歸功於表面的一層薄膜,使得水成股流下,從而達到自清潔效果潤溼性是固體材料表面的重要性質之一,決定潤溼性的關鍵因素和表面的化學組成以及微觀幾何結構有關。科學家們就將將靜態水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表面稱為超疏水表面。,在顯微鏡下超疏水材料的表面結構其實很粗糙,包上有包。
  • 耐用型高效油水分離新材料--超疏水/超親油性微膠囊
    科學家們從生物界獲得靈感,對超疏水性的功能材料在研究油水分離領域的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數研究人員將超疏水的潤溼機理歸因於表面呈現的納米/微米級粗糙結構及其表面化學性質,此外,超疏水表面通常伴隨超親油特性,故可以依靠超疏水/超親油的油水分離材料可以將油相吸收至材料中,而水被排斥與材料外。
  • 一文讀懂納米疏水疏油塗層和超親水塗層的自潔原理
    納米疏水疏油易清潔/自潔塗層原理:  事實上,納米塗層是三疏塗層,疏水、疏油(抗指紋)、疏溶劑。  1、納米塗層能讓表面更平滑  看似光滑的表面,放大後其實是凹凸不平的。  超親水塗層自潔原理:  因為塗層表面親水,當遇到水流過,水就能把表面的油、灰、髒汙都鏟走並衝掉。
  • 能高效清理回收水面浮油的疏水親油海綿問世
    原標題:能高效清理回收水面浮油的疏水親油海綿問世     頻繁的石油洩漏事故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但隨著一種「疏水親油海綿」的問世,這一難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   中國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13級研究生葛進等在導師的指導下,提出將經過疏水納米二氧化矽處理過的疏水親油海綿與自吸泵相結合的新思路,成功設計出一種新型浮油收集設備,能在水面上連續而且高選擇性地收集水面浮油。「該浮油收集回收裝置設計的關鍵部分是疏水親油海綿,其獨特的相互貫穿的大孔結構使油能夠在海綿內部快速流動,同時阻礙水的浸透。」葛進說。
  • 超疏水表面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研究者設計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其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和易滑移性。來源 | 《國家科學評論》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流體減阻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通常,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效果是由微/納米尺度的粗糙結構實現的,這種結構能夠捕獲氣穴,託起液滴,從而實現超疏水。
  • 具有優異耐久性以及快速有效油水分離能力的水下超疏油膜的製備
    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可連續化操作、高效以及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有前景的油水分離方法。從原理上看,具有相反表面潤溼性的膜材料,如疏水-親油型和親水-疏油型膜都可以實現含油汙水的有效分離。然而,疏水-親油型膜的表面容易被油汙染,在使用過程中的分離效率也會不斷下降。相比之下,親水-疏油型膜具有優異的憎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使用中的膜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