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CEJ》:蠟燭菸灰「玩」出了新花樣?一種超疏水/超親水多功能雙面紙

2020-10-07 高分子科學前沿

兩面材料是通過不同的特性進行開發,從而實現理想的功能複合,近年來備受關注。荷葉是一種典型的雙面性界面行為材料,即荷葉的上表面具有超疏水特性,而下表面具有超親水特性。形成荷葉的雙面性界面的機制是由於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引起自身細胞通透性的改變而引起的不對稱變形

近年來,相關學者研究了許多具有仿生結構的疏水/親水兩面材料。然而,大多數實驗材料是不可降解的,且會涉及到有害的有機溶劑,製備過程也比較複雜。製備無毒、低成本、工藝簡單的兩面金屬材料,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為了實現上述想法,鄭州大學劉憲虎、潘亞敏等人受到荷葉含羞草的啟發,將PDMS與蠟燭菸灰相結合,成功製備出了超疏水性/超親水性的雙面紙,改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為細胞培養載體。且該材料還集水下自驅動、微滴輸送和微量儲水等功能於一體,是一種具有重要潛力的多功能材料。該研究以題為「A simple superhydrophobic/ superhydrophilic Janus-paper with enhanced biocompatibility by PDMS and candle soot coating for actuator」的論文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表面特徵】

圖1 雙面紙的表面形貌、元素及潤溼性

將濾紙的其中一面依次用PDMS和蠟燭菸灰進行表面處理,得到超疏水表面,而未改性處理的另一面則表現出親水能力。SEM圖像顯示濾紙由隨機交錯的纖維構成,纖維網格中存在很多15-35um的微孔。PDMS改性後濾紙仍保持原有的顏色,經過蠟燭菸灰改性後的濾紙纖維表面為黑色但纖維網絡的排布結構並未發生變化,且蠟燭菸灰中大量的碳元素使得超疏水表面的碳原子含量明顯上升。XPS和FTIR分別用於分析了兩面紙表面的元素組成和官能團,結果表明PDMS和蠟燭菸灰成功地被固定的樣品的超疏水面。

超疏水表面的接觸角為162.2±1.2°,滾動角為左右,表現出極好的超疏水性能。該表面具有很好的抗汙能力,不會被生活中常見的水性汙漬汙染。咖啡、綠茶、糖水和牛奶等液滴在超疏水表面上均形成球形狀態,很容易從表面上滾落下來。

【機械穩定性】

圖2 超疏水表面的機械穩定性

超疏水表面必須要能夠承受工作和貯存環境中各種載荷的作用,才能夠很好地投入工程應用。在經過了砂紙打磨、手指按壓、紫外光照射和水流衝擊之後,PDMS改性的超疏水表面依然能夠保持接觸角150°以上,展現了超疏水能力較好的機械穩定性。

【生物相容性】

圖3 生物相容性實驗示意圖及結果

草地夜蛾細胞測試雙面紙的生物相容性,實驗進行70min後,雙面紙表面仍然有大量的細胞存活,證明了該材料較好的生物相容性。

【水下自驅動變形】

圖4 雙面紙的定向驅動模式

將雙面紙放入中後,2秒內紙面向疏水側彎曲達到270°,當浸泡時間變長時,彎曲的樣品再次伸展開來。材料的驅動機理可以簡要地解釋為:水從雙面紙的親水側浸潤樣品時,兩側產生不對稱變形,其中親水面膨脹導致樣品彎曲向疏水一側;當材料吸水飽和後,兩側變形量差異減小,則表現為樣品伸展。因為有疏水性PDMS和蠟燭菸灰的存在,水不會完全浸潤樣品,所以伸展後的雙面紙仍會有一定的彎曲,無法完全伸直。此外,材料的彎曲驅動響應能力還與濾紙的孔徑相關。

圖5 雙面紙驅動能力的應用

雙面紙不僅做出彎曲的動作,還可以實現伸展的動作,將720°捲曲的雙面紙(外側為親水面)放入水中,樣品立馬就會解螺旋,伸展為平直狀態;當一張含羞草樣的雙面紙放在水中時,它會像受外界刺激的含羞草一樣收縮捲曲;將雙面紙通過絲線連接到紙船上,它遇水變形時產生的自主驅動力可以拖動紙船運動,表現出了該材料在提供自主動力方面的潛在應用。

【微滴轉移和微量儲水】

圖6 雙面紙用於微滴轉移和儲水裝置

由於兩個表面粘附性的不同,兩面紙的超疏水性和超親水性表面可用於轉移微滴,液滴可以從低粘附性的表面被轉移到高粘附性的表面,且不產生液體損失。整個過程不需要精密儀器輔助,在自動化液體輸送、藥物劑量控制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由於雙面紙具有兩種不同的潤溼性,也可以將其作為少量水分的儲蓄裝置

總結:作者用PDMS和蠟燭菸灰共同改性濾紙,製成了多功能雙面紙。菸灰聚集的表面表現出超疏水性,相反的表面仍然表現出超親水性。超疏水表面具有優良的防汙性能、機械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水下驅動器和微滴轉移等領域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有利於多功能驅動材料的開發和應用。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532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開發出既「親水」又「疏水」的高效集水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3月30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研人員從大自然中的水稻葉子和豬籠草獲得啟發,開發出一種既能夠快速收集空氣中水分、又能使水分快速脫落便於收集的材料。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發表時間:2018/4/3
  • 親水疏水,一步切換的金屬表面
    譬如,通過模仿荷葉和豬籠草的表面,分別合成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微納結構表面和具有優異斥液性能的潤滑液浸漬表面(SLIPS)。最近,界面性能隨外界刺激響應的表面(智能表面)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它們的合成過程通常需要多個複雜步驟。
  • 化學前沿-超潤溼系統
    超親水表面(接近0°的水接觸角(WCA))和超疏水表面(WCA> 150°)的研究起源於上世紀初,在過去幾十年中恢復了研究:Ollivier在1907年報導了第一個超疏水表面,他們描述了由菸灰、番茄紅素粉末和三氧化二砷組成的表面上近180°的WCA。 Langmuir在1932年獲得表面化學的諾貝爾獎,據1920年報導,吸收的有機化合物的單層可以完全改變固體表面的摩擦和潤溼性能。
  • 超疏水性新材料來啦~
    自從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天然疏水材料(如荷葉),人們就對這類材料表現出極大興趣。無論是自潔、防霧還是油水分離,都離不開疏水材料的活躍。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 通過研究得知,經過疏水改性後紙張表面具有一種類似於玫瑰花瓣的結構,水滴在其表面雖然具有氣—液—固三相接觸界面,但液—固接觸面積較大,使得水滴與紙張表面之間有很強的粘附力。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
  • 大連理工大學超疏水研究破金氏世界紀錄
    央廣網大連3月29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張翠)近日,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劉亞華教授研製的超疏水材料,可將固液接觸時間的理論極限大幅縮短80%,成功挑戰了金氏世界紀錄。固液接觸時間是衡量材料表界面動態潤溼性的一個重要參數。
  • 科普大放送接觸角超疏水超親水統統給您說清楚
    什麼是疏水、超疏水?什麼是親水、超清水?  下圖中的θc就叫接觸角(Contact angle),是衡量潤溼程度的量度。定義:接觸角是指在氣、液、固三相交點處所作的氣-液界面的切線穿過液體與固-液交界線之間的夾角θc。
  • 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近些年,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超疏水表面是指與水的接觸角大於150°,而滾動角小於10°的表面,如生活中常見的荷葉和水黽科昆蟲的腿部等。該特殊表面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如玻璃表面的防霧,交通指示燈的自清潔,船體表面的潤滑,紡織品的防汙、選擇性吸收等。
  •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該研究從液滴動力學的角度,定量地揭示了方向性移動的各向異性超疏水界面上的動態去潤溼機理,為跨介質飛行器高效脫附、提高出水性能奠定了仿生理論基礎。 該原創性發現屬於「雨中飛行的非潤溼翠鳥(non-wet kingfisher flying in the rain)」系列研究的進一步延續。
  • 疏水親水自由切換的材料是什麼?
    (原標題:疏水親水自由切換的材料)
  • 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原標題:新型物理超疏水材料油水不粘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不粘油也不粘水,液體落在上面會像小球一樣快速散開……美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神奇的疏水材料,將其噴塗在玻璃、金屬、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就能讓其排斥幾乎所有液體。經過處理的材料具有耐紫外線、耐高溫、耐腐蝕的特徵。
  • 清華大學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清華大學1月5日宣布,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獨特的三級微納米結構超疏水表面,具有優異的超疏水穩定性和防結冰性能,其冰粘附強度最低為1.7MPa,是目前國際已報導的最低冰粘附強度的超疏水防除冰表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二氧化鈦超疏水性
    納米二氧化鈦超疏水性膜的製備方法一種納米二氧化鈦超疏水膜的製備方法,採用水熱法製備納米二氧化鈦,以水解反應為基礎,選用在自然條件下發生水解反應的四正丙醇鈦作為鈦原,在通度控制的反應條件下製備了具有較好晶體形貌的納米二氧化鈦,用於製備複合材料,其中以銳鈦礦型晶體的形態製備了超疏水性薄膜
  • 東南大學張友法團隊《CEJ》:在純水性超雙疏塗層方面取得進展
    01-15 11:35:35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近日,東南大學材料學院
  • 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原標題: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無需化學塗層和其他工藝,僅僅藉助雷射器就能為普通金屬增加防水、防鏽、防冰凍和自我清潔的特性,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對外公布了這項新技術。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學》雜誌上。
  • 為超疏水材料披上「鎧甲」
    為什麼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為什麼蝴蝶的翅膀不會被打溼?其實,這些都與動植物「身體」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係。受上述自然現象的啟發,人們逐漸掌握了材料疏水的秘密——其對水具有極好的排斥性,水滴在其表面保持球狀極易滾動,且水珠滾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走材料表面的塵埃,達到清潔效果。但是,以往人們製備出的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十分脆弱,難以實現廣泛應用。
  • 具有優異耐久性以及快速有效油水分離能力的水下超疏油膜的製備
    膜分離技術因其具有可連續化操作、高效以及環境友好等諸多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有前景的油水分離方法。從原理上看,具有相反表面潤溼性的膜材料,如疏水-親油型和親水-疏油型膜都可以實現含油汙水的有效分離。然而,疏水-親油型膜的表面容易被油汙染,在使用過程中的分離效率也會不斷下降。相比之下,親水-疏油型膜具有優異的憎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使用中的膜汙染問題。
  • 【乾貨】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疏水疏油篇
    近年來,超疏油-超親水材料由於其特殊的潤溼性在油水分離方面備受青睞。由於「油」的表面張力遠小於水,故超疏油-超親水表面較難製備,而且超疏油表面大多超疏水,這就限制了其在油水分離方面的應用。,烘乾交聯,得超親水及水下超疏油的油水分離網膜。
  • 疏水性自清潔塗料的原理及研究進展
    該表面具有類似荷葉表面的微觀粗糙結構,具有高的水接觸角和低的滯后角,此外該疏水表面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是透明的。目前,噴射沉積法作為一種簡單的製備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可適用於大規模的製備過程,並且可望成為一種工業應用中較為經濟的製備方法,原理如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