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內中提到,學生硬筆學習的目標與內容,「會藉助習字格把握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書寫力求規範、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小學3-4年級學生毛筆學習的目標與內容,「注意利用習字格把握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小學5-6年級學生,「藉助習字格,較好地把握筆畫之間、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逐步做到筆畫規範,結構勻稱,端正美觀」。
《綱要》在實施建議與要求中,建議教師「在臨寫的初始階段,要充分發揮習字格在讀帖和臨寫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觀察範字的筆畫、部件位置和比例關係」。運用習字格習字的最終目的是脫格書寫快速美觀,《綱要》要求,「小學高年級,運用橫線格進行成篇書寫練習時,力求行款整齊、美觀,有一定速度」。
《綱要》是教育部印發的唯一提到習字格的文件。
書法是屬於徒手線的藝術,書法的語言是線條,這種徒手線條充滿著生命活力。書法初學者無不需要藉助於習字格進行練習。習字格是藉助工具畫出的符合一定規範的幾何線和點的組合,比較規整、均勻,富有理性色彩。習字格上的幾何線和點可以引導書寫徒手線條時的走向、長短、彎曲度,安排漢字的間架結構、重心和筆畫斜正疏密。
漢字由不同的構字部件和筆畫組成,彼此間存在一定的相對位置的參照點,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十字八點格可以靈活、恰當地引導書寫,成為習字者掌握漢字構成關係的有效途徑,從而達到輔助練字的目的。
一、十字八點格的傳承基因
「陣」,康熙字典中注釋,「列也」;《辭海》注1,本作「陳」,交戰時的戰鬥隊列。冷兵器時代戰鬥隊形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軍隊在投入戰鬥時,根據地形條件、敵我實力等具體情況而布置戰鬥隊形,從基礎的一兵、一伍、一列開始,一直到全軍,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縱橫」。兵是陣中的點,列是陣中的線,伍是古代軍隊的最小單位,由五個人編成,可以理解為陣中的模塊。
衛夫人的《筆陣圖》第一次把書法比喻為作戰布陣,是一部專門論述寫字筆畫的著作,列舉7種基本筆畫的寫法,「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條條充滿戰陣的殺氣。衛夫人的筆陣圖思想或是習字格研發的啟蒙。之後衛夫人弟子王羲之又著《題衛夫人〈筆陣圖〉後》,開宗明義「夫紙者陣也」。
衛夫人之後300年,九宮格在唐代盛行。九宮格相傳為歐陽詢所創製,但是這種說法並無明確的文獻記載。書法中的九宮格由水平線和垂直線組成,形成九格,中間一格叫中宮,其構思主要依據「字分八面,中心攢聚」的理論,這和兵陣中的握奇陣、八卦陣等從外形上極度相似,很難說它的產生沒有受到衛夫人《筆陣圖》的影響。
到了元代,書法家陳繹曾進一步發展書法九宮格結構。他在《翰林要訣》中說,為適應臨字時點畫疏密、各有停分、界畫勻布的要求,改橫豎三宮為橫豎九宮,成81宮,這樣更便於精確臨摹。
清代書法家蔣驥在其所著《讀書法論》中,根據漢字字體結構特點和形體的不同,刪繁就簡,變九宮格為四種形式:
1. 把原81宮,橫豎各去掉三列,變為36宮;
2. 把36宮的左、右兩列12宮去掉,成24宮,適宜書寫長方體字;或把上、下兩列12宮去掉,亦成24宮,宜於習練扁平體字;
3. 將36宮形變成雙回字形,用以書寫方體字;
4. 將36宮形變成田字形,並在上二宮從同一頂點各畫條對角線,形成一個人字,用以書寫概似人字形的字。
這樣似乎還不簡便,通過長期實踐,後人又改進了兩種簡明實用的習字格:一為田字格,一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畫十字,分成四格。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礎上再畫兩條對角線,形如米字,此種方格類同蛛網,習字時便於判斷全字和各單筆的位置。
有研究認為,米字格受八卦圖影響。中國古代的八卦代表著自然界常見的8種物象,這8種物象用8種符號表示,並按照古人的思想排列組合成圖,即八卦圖。根據八卦圖,人們確定出東、南、西、北四面,再加上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面,謂之八方,生成四面八方的位置圖,利用方位圖的定位確定方向。而米字格是由置於正方形框內的兩兩互相垂直的直線所構成,其中橫豎兩條線段互相垂直,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它們將方框分成了八個卦限。因此,米字格不僅與八卦圖相一致,而且與數學的思想相吻合。
二、十字八點格的創造原理
十字八點格的構造基於傳統習字格田字格和米字格。
十字由橫向軸線(下文簡稱橫中線)和縱向軸線(下文簡稱豎中線)組成,相當于田字格、米字格中的十字,又與田字格、米字格的十字不同,十字八點格的十字不觸及邊線。十字八點格豎中線長度為邊線長度的五分之四,橫中線長度為邊線長度的四分之三,豎中線長度略長於橫中線長度。橫中線、豎中線的四端點是字面框的邊界點。
字身框和字面框是從金屬活字時代遺留下來的兩個術語。字身框指的是承載鉛字的鉛面大小;字面框指的是在字身範圍之內,文字上下左右的邊界框。就像人的五官(除耳朵)一定不能布滿整張臉,字面框也不可能等於甚至大於字身框。十字八點格中字面框的高寬比為16:15,不僅是為了字體好看,也是為了適當加大字距,增加漢字橫向書寫和閱讀的舒適感受。
橫中線與豎中線的交點,是漢字書寫要居中的重要依據。橫中線讓橫畫的書寫以及傾斜程度有了重要的參考,也是書寫上下結構漢字的重要分界線;豎中線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給豎畫的書寫提供了重要依據,給豎畫寫不直的書寫者提供直接的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左右結構和複雜結構漢字書寫的有力依據。
平面點陣是在一個平面上,由一個個小點組成的陣。如果拿圍棋盤來比做點陣,我們在圍棋盤上的橫豎9個格子中用棋子擺出的字或圖形就是9×9點陣了(這和元代習字格81宮沒有什麼不同)。點陣技術現在被廣泛應用,例如屏幕上文字的顯示,就是由一個個小點組成,又稱之為像素,通常點越多其像素越高;智能書法技術是在普通紙張上印刷一層不可見的點陣圖案,書寫時通過點陣數碼筆前端的高速攝像頭隨時捕捉筆尖的運動軌跡,同時壓力傳感器將壓力數據傳回數據處理器,書寫結果自動數位化同步到電腦、智慧型手機、電子書包、電子白板等設備上。
傳統的田字格、米字格框架大小為1.2-1.5釐米見方。學生在這麼大的格子內尋找筆畫的起止點確實很難,即使有「十」字心或者「米」字線作參照,但對一個形象思維還非常簡單的小學生來說,尋找起來不免難上加難,他們對距離的比較往往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寫出來的字大小不一,歪斜扭曲。受點陣思維啟發,研發團隊利用習字格中的點來引導起筆、運筆方向、收筆。不同於書法智能技術,用普通紙筆練字並不是點位越多越好(注意書法智能技術中點陣圖案也是不可見的),點位越多只能擾亂書寫者的心緒,效果也不會理想。這裡,研發團隊選取了8個點位。
在橫中線上方畫平行線與兩對角線相交,使兩交點長度為0.618×邊線單位長度,兩點分別命名為左點、右點;在左點與右點間再取兩點,對稱分布豎中線兩側,兩點間長度為0.382×左右點長度,此兩點命名為左中點、右中點。用同樣的方法,在橫中線下方取出四點,與上方四點構成八點陣。八點陣最外側四個點連線構成的矩形空間是書寫的核心區域,大部分的漢字在核心區域書寫即可,核心區域利用黃金分割比例將漢字書寫的大小做了很好的界定,有力的解決了學生書寫沒限度、筆畫滿格灌的難題。千人千面,千字千面,這就好比是一副非標準的國字臉,它像豬八戒一樣耳朵大,則可以向左右探出書寫核心區域,延展到字面框;或者它的頭頂和下巴像《葫蘆兄弟》中的蛇妖兩頭尖,則可以向上下探出書寫核心區域,延展到字面框。
八點陣中外側兩個點是給長橫定位,解決長橫書寫不到位以及橫畫長短不分明的難題,這兩個點還對撇捺的伸展方向和長度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解決撇捺伸展不開以及書寫不到位的問題。中間兩點給短橫的書寫長度提供有力的參照,左邊中點也給撇畫起筆進行定位,讓書寫更容易。
若左上點與右下點、右上點與左下點連線,結合十字線,構成米字線,實現了米字格的功能。上下點連線,結合豎中線,給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漢字書寫提供了參考;左右點連線,結合橫中線,給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的漢字書寫提供了參考。
十字八點格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權,專利號201920590099.3。
三、十字八點格的突出優勢
中國人一向智慧、勤奮,歷史上他們研發了很多習字格,但沿用至今的只有田字格、米字格。一張紙對摺一次,換個方向再對摺一次,打開就是田字格紙了;兩次對摺的紙,經對摺的角再對摺一次,打開就是米字格紙了。在古代,孩子書寫時,母親輕輕鬆鬆就能夠折出田字格紙、米字格紙,供孩子習字使用。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道至簡」。簡單、實用是田字格、米字格流傳下來的根本原因,這也是許多習字格被歷史淘盡,成為浮雲的緣故。
老子在《道德經》中緊接大道至簡後是「衍化至繁」。本世紀,各種習字格呈井噴之勢出現,在百度輸入關鍵詞「習字格」,有將近5千萬個網頁(49,700,000),可以篦出習字格近百種。當下習字格呈諸侯爭霸的勢頭。
五花八門的習字格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習字格內書寫空間逼仄。傳統的田字格、米字格,由十字或者米字定位,習字格內沒有內斂框框,書寫空間呈開放型。當下眾習字格擺脫不了「宮」式思維,只是將原本四方的宮(外宮或者內宮,或者兼而有之)變形改造,有矩形、梯形、菱形、圓形、五星等,如:
2.習字格線條多而密集,令人眼花繚亂。傳統的習字格田字格內只有兩條線,呈十字相交,分出上下左右四宮;米字格內四條線相交,呈米字。當下眾習字格內的線條多點相交,或多線平行,有的還有曲線上陣。如:
3.點線結合的習字格十分鮮見。當下書法培訓市場的習字格,多用線段、曲線來劃分書寫區域,利用線條來引導安排間架結構和筆畫斜正疏密,點線結合的習字格屈指可數,如:
在群雄爭霸的局面中,十字八點格如一股清流,脫穎而出,讓人耳目一新。綜合比較後,十字八點格的優勢顯而易見:
1.十字八點格以十字定位,以八點導航,書寫區域是一塊開放的空間,相對用線框起的空間要大。心理學研究認為:習字格空間大小與兒童早期書寫的筆畫準確性有關;一些研究者提出,習字格空間大能產生更多正確的筆畫。1979年-1983年進行的實驗研究證明了上述論點。
兒童發展理論的研究表明,習字格提供狹小的書寫空間會增加低年級小學生在完成書寫時的認知負荷,特別是當低年級小學生還未完全掌握生字的筆畫順序、筆畫在書寫空間中的擺放位置時,這種負擔就更有可能影響低年級小學生對於書寫任務的圓滿完成。
在浙江省金華市某小學進行的實驗表明,年齡越是小的學生,對空間狹小的習字格應激反應越是強烈,這種應激狀態的極端結果就是機械書寫,對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成績、創造性成績都產生影響。
2.十字八點格是介于田字格和米字格之間的一種習字格,它彌補了田字格的不足,克服了米字格的缺陷。田字格對於安排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斜正疏密有幫助,但引導起筆、運筆、收筆功能不足;米字格則線條多,增加了低齡書寫者認知負荷。十字八點格的研發基於傳統習字格,性能優於傳統習字格,是傳統習字格的升級版。
眾所周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至四年級是基于田字格識讀生字,「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標示了田字格的豎中線、橫中線。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生字表中的漢字,都在課文後置于田字格中,讓學生描紅。低年級語文教學也是基于田字格給出寫字教學建議,教學用書就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提出了非常明確、具體的要求,例如「一」字,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書寫時從左到右,要寫平穩;「上」字,豎寫在豎中線上,短橫寫在橫中線上方,下橫要長一些。 十字八點格教學以豎中線、橫中線結合八點定位,直觀、可行,注重實效,兼容田字格教學。
當下學校教學中不斷地鞏固與強化學生基于田字格的書寫能力,而游離于田字格的習字格教學,無疑增加了學習負擔。學生的書寫終究是要脫格書寫的,複雜的習字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脫格條件下,對筆畫及間架的掌控。一旦沒有了參照物,學生的書寫能力就顯得力不從心。習字格越複雜,脫格越困難,脫格周期越長,這是學生、家長、學校都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