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機器人專家Hod Lipson:機器人終將擁有自主意識,倫理問題...

2021-01-16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一個外表醜陋的機械手臂,用笨拙的方式捕捉紅色小球到透明玻璃瓶子。手臂發生破損,換了另外部件,新手臂思考了一會兒,做出各種伸縮動作亂晃,適應後繼續捕捉小球。

看起來簡陋又笨拙的行為,背後一個可怕而又令人驚喜的事實是,這個手臂並沒有直接寫入伸展、捉球命令代碼,它的行為都是自己模仿學習,自己獨立思考。思考過程中,它學會了辨認小球,也學會了識別自己的身份。

這段11月3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展示的視頻,讓經濟觀察網記者一瞬間想到了許多科幻題材影視劇。美劇《西部世界》第一集結尾,機器人女主角德洛瑞絲一巴掌拍死了撲到臉上的蒼蠅,那是她自我意識的覺醒。最後一集,德洛瑞絲把槍口指向了人類,開始屠殺人類復仇。

這些影視劇瘋狂的想像,會不會真的成為現實?美國權威機器人專家Hod Lipson在接受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說,機器獲得自我意識,是這個世上不可避免的一件事。不過他是一個AI樂觀者,他本人對這一切感到興奮,他認為它帶來的好處將會遠遠的超過它的風險。

Hod Lipson是「粒子機器人」研究團隊的領頭人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總監,也是世界範圍內研究機器人的頂級科學家。2009年,他在TED上提出對自主思考機器人的構想,成為TED人工智慧系列最受歡迎的科學家之一。2019年3月,他研究的粒子機器人登上了Nature雜誌封面報導。他目前所做的研究,是讓機器人模擬生物,複製人類生命的運行,能自我創造,能自我複製,甚至有自我意識。簡而言之,讓機器跟人類越來越像。

他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進展。除了上述提到的機械手臂,Hod Lipson還研究出可以自己學會走路的蜘蛛機器人。與一般需要寫入命令代碼的深度學習算法不同,粒子機器人一開始就不用輸入代碼,而是自己摸索,它們一開始張牙舞爪到處亂舞,直到4天後,蜘蛛機器人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四條腿的蜘蛛,半天后,受損後被更換的新機械手臂再一次意識到了自己並繼續抓小球。

機器人自我學習能力的背後,是一個個單獨的圓盤狀單元,它們也被稱作粒子。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把三個粒子放在一起,粒子在接受指令伸縮時,就會與另外兩個「鄰居」產生互動,你推我拽,完成直線行走。加入更多的粒子之後,便可以完成更複雜的事情。

目前對外界展示的機器人,看起來還非常簡陋。這主要受限於目前的計算能力。Hod Lipson說,他希望能夠模擬成百上千個粒子細胞一起運作的狀況,事實情況是,目前只能模擬幾十個。如果想讓粒子機器人像人類身體一樣運行,數百萬、上千萬的細胞一起運作。

什麼時候計算能力能提升到模擬成百上千個粒子?沒有準確的時間。不過作為科學家,最擅長的就是根據既有歷史進行推測。Hod Lipson展示了一張表格,顯示過去100多年以來,每一美元能夠買到的計算能力的變化。過去10年間,計算能力增加了5倍以上,更早之前的100年,幾乎是一條平緩的橫線。與前100年的橫線相比,過去10年的計算能力提升速度是一條陡峭上升的直線。

Hod Lipson說,這個趨勢將會繼續下去,「假如再過10年回顧今天,那時候的人們會笑話我們,因為他們看到我們今天的計算能力太差了。」

對於機器人真正獲得自我意識的時刻,現在也無從確定。可能是10年後,也可能是100年後。他唯一堅信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孫輩,會見到有意識的機器人。

如果機器人真的有了意識,又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它會不會對人類帶來危險?

這個可能關乎人類未來的問題,目前無解。Hod Lipson承認,想確保人工智慧完全用於好的事情,並不容易。研究AI多年,他說,任何這樣的問題都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走上這樣一個歷程,並且正在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公開討論機器人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要不斷地進行研究。

以下為媒體對話HodLipson實錄,經濟觀察網略有刪減。

問:您真的會覺得機器人會擁有自主意識嗎?你擔心它擁有自主意識嗎?

Hod Lipson: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因為我認為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一天,這個世界上的機器獲得自我意識。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事件,因為我們現在在逐步給這些機器系統一點一點添加智能。最終,它們會給自己找到一個模型,它們最終要想明白,並最終明白自己是什麼,自己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這件事情將在10年之後發生,還是100年之後發生,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比較確信的是我們的孫輩所生活的世界裡,機器將會有自我意識。

我是否對此感到擔心呢? 我個人在這個問題上保持樂觀態度。我認為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帶來的好處將會遠遠超過它的風險,因此我們要追求發展這樣一個技術,因為我們現在已經發展和運用了很多機器,而這些機器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它們也會越來越複雜,總有一天人類將無法直接照顧這麼多、這麼複雜的機器人,我們要想辦法讓機器人自己來照顧自己。

問:如果50年之後人和人工智慧共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會面臨哪些倫理和社會上的挑戰?

Hod Lipson:所有倫理問題,目前應該還是沒有答案的。其實就在5年前,人工智慧技術就已經開始發展了,但是沒有人對它感到興奮,它只是一個學科而已,也沒有任何人擔心它有一天會接管了全世界。

但是,在過去5年間,這一技術真的騰飛了。突然之間好像大家都在問這些倫理問題,但是正如我前面說過的那樣,我們對這些倫理問題還沒有答案,這個技術肯定會繼續發展,而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也終將出現。

提問:隨著機器人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你覺得該怎麼引領未來機器人、人工智慧與人類命運的和諧發展?

Hod Lipson:如何確保技術總是以好的方式得到運用,這一點是非常難的。確保人工智慧完全用於好的事情並不容易,因為這個技術非常易用,也不需要投入很多錢就能夠用上。技術本身既可以被用來做好事,也可以被用來做壞事,關鍵在於人類文明和人類社會想怎麼把它用於好的事情,而不是壞的事情。

關於怎麼辦,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將來是讓人工智慧去監督人工智慧?還是採取別的辦法?但總的來說最終要靠人類的倫理,指導我們在一個機器能夠自主做出決定的新世界裡,確保這些技術仍然用於好的事情。

應該說任何這樣的問題都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走上這樣一個歷程,並且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我們現在要公開討論它應該可以做些什麼,不可以做些什麼,我們要不斷地進行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會逐步做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決定。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發現了既強大又危險的技術,比如說核技術、基因技術的出現,基因技術如果被誤用或濫用,它的結果也會很糟糕。比如化學的發展,它也有可能會被人用於做壞事,但是最終人類社會都選擇把這些技術用於好的地方。

所以,在人類歷史上我們曾經多次發現這些強大而危險的技術。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所以我本人是樂觀的,我相信這次人類社會整體也將做出正確的決定。雖然,在某個時點上可能有少數人會做出少數錯誤的、不好的決定,但是作為一個整體,我們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提問:您的這項研究適合於哪方面的實際應用,比如醫學或者其它?未來還有哪些可以提升的方向?

Hod Lipson:我們的計劃和預期是,必須把它做的更小。我們在設想這樣一種機器人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夠模擬成百上千個細胞一起運作的狀況。事實上,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只是幾十個細胞進行這樣的運行。我們希望有一天能夠達到數百萬、上千萬的細胞一起組成的粒子機器人來運作,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我們身體裡有數十億、上百億的細胞,它們共同形成了我們。

要這樣做的話,就需要把它做的更小,需要使用納米技術,或者說至少是微米技術,這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因為在它的每一個部件足夠小之前,是不可能有實用場景的,如果它足夠小,能夠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們希望能夠有一種物理的機器,使它能夠實現循環,它就由數百萬、上千萬的小部件組成,形成一個小粒子的生態系統。只有實現這樣的生態系統,才有機會使我們維持使用很多機器的人類文明生生不息,因為這些機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但這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目標,這不是一個明天就能用上的技術。

問:單個粒子機器人現在的收縮狀態直徑是15釐米,您剛剛提到在它做的足夠小之前是不太可能應用的,大概要等多少年時間才有可能做到微米級、納米級?在這期間會遇到什麼難題?如果真的做到納米級、微米級,這個粒子機器人具體落地應用場景大概是什麼樣的?可以舉幾個例子描述一下嗎?

Hod Lipson: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你說的這個尺度,我確實不知道答案。這個研究的進展並不僅僅取決於研究的難易程度,還涉及到是否能夠得到資金支持,是否有學生對這個課題感興趣。

我個人仍然覺得它會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達到微米,或者說比微米更小。我不會真的想像那時候就能做到納米級,但是或許我們只要做到毫米級的,比如說像小的砂糖顆粒一樣,那時候就可以做這樣的細胞。

現在沒有辦法把毫米級的粒子機器人送到人類的血管中去,或者我們現在想像的那些醫學中特別先進的應用,還是做不到。但是它應該可以成為一些機器的組成部分,讓這些機器能夠行走、恢復、重複使用。

在一些地方可能把材料運過去非常昂貴,比如在外太空,我們就需要重複使用機器人,它們能夠根據任務的需求,改變自己的形態。我個人想像,這可能是這種機器人比較早的應用形態。

相關焦點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從奠定了「機器人三定律」的阿西莫夫小說,到與人類纏鬥不休的《終結者》系列,亦或是充滿哲學浪漫色彩的《愛死亡機器人》,關於機器的善惡二元論,為科幻世界貢獻了無數經典,也成了智能科技領域中最接地氣、人人都能討論兩句的主題之一。機器人真的會擁有自主意識嗎?又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它是第一個擁有公民身份的機器人,如果有了自主意識,會發生什麼
    但轉基因技術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基因汙染、倫理道德問題等。因此,至今人類對轉基因技術的態度依然並未統一,一部分人支持這項技術,另一部分人提防這項技術。和轉基因技術一樣,人工智慧技術也已經引起了人類的警惕,這要從一個叫「索菲亞」的機器人說起。關注科技動態的朋友就知道,索菲亞是地球上第一個獲得人類公民身份的人工智慧機器人。
  • 李大光:軍用機器人衝擊現代戰爭倫理
    在泥地爬坡的美軍「大狗」四腳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衝擊現代戰爭倫理目前世界上機器人已達20萬,每年以35%的速度遞增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軍事安全領域的需要,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大量被應用於軍事與安全領域。可以說,機器人戰爭早已不再遙遠。然而,機器人戰爭面臨著倫理問題,相關法律卻是一個空白。因此,為機器人作戰立法是國際社會面臨的緊迫課題。巨大的軍事潛力,超人的作戰效能,預示著機器人在未來戰爭舞臺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機器人自20世紀60年代在印支戰場嶄露頭角以來,日益受到各國軍界的重視。
  • 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
    機器人戰士因成本低、戰力強受到各國歡迎,但專家表示——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軍事觀察】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近日表示,機器人很快將在軍隊中佔很大比例。但涉及到更高層面,比如是否允許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自主使用武器,這方面就存在很多爭議,一直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這類能夠自主運作的軍用機器人被歸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比如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發展的能夠自主運作的無人飛行器、無人地面車輛、無人水面艇等。很多人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出錯,甚至會不經過人的同意而做出一些錯誤決策,發生不可控行為。
  • 機器人戰士成本低戰力強?專家:開放其自主開火權為時尚早
    目前,在戰場上機器人更多的是執行一些後勤任務,比如著名的「大狗」機器人主要任務就是跟隨士兵作戰,為士兵背負重物。由人工智慧掌控的無人車協助後勤運輸任務也是部分國家正在研究的一個方向。   但涉及到更高層面,比如是否允許具備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自主使用武器,這方面就存在很多爭議,一直是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
  • 掃地機器人十大排名 權威排名告訴你掃地機器人哪個牌子好
    排在榜單第一的斐納TOMEFON是權威專家首推品牌,該品牌來自工藝大國——德國。從1976年至今,斐納TOMEFON在領域內深耕時間超過40年之久。斐納TOMEFON智能掃地機器人素有「歐洲第一掃地機器人品牌」的稱號,但讓人驚訝的是消費者只需要花費千元出頭就能買到如此高端配置的國際大牌產品,性價比非常高。這款斐納TOMEFON智能掃地機器人與眾不同一點在於其嵌入了一枚自主研發的晶片,支持產品自主生成可視化地圖。在自主記憶基礎上,能開展自主式、規劃式清潔。
  • AI與機器人的42個終極問題,機器人能否產生意識?
    近來機器人控制方面的一個研究重點是讓機器人具備更強的自主行動能力以及更強的學習能力。目前這方面最受關注的發展方向之一是強 化學習 , 即讓智能體在環境中進行探索來學習最大化獎勵的策略。另外,使用深度神經網絡訓練的視覺與聽覺等模型也正被集成到機器人身上,讓它們可以具備更強的感知世界的能力。 機器人應用場景增多 。
  • 無處不在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器人擁有意識的關鍵
    「機器人是否具有意識」這個問題一直是人們所爭論的焦點之一,而在這其中,人工神經網絡擔當著不小的責任。與此同時,關於「機器人是否會有意識」的話題也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部分人認為未來的機器人將會擁有自我意識,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說到「意識」的問題,人類之所以有意識,關鍵還是在於「生物大腦」存在。以此作比,機器人要想有意識,就得先有一個「大腦」,也就是所謂的「人工神經網絡」。
  • 《西部世界》第三季開播,機器人會比人類更有人性嗎?
    這座按照西部片風格來建造的人造樂園中的居民是一群被稱作「接待員」(hosts)的仿真機器人,人類遊客(visitors)可以在樂園中為所欲為──殺害和強姦機器人是該樂園的主要賣點。而就在受到人類奴役的同時,樂園中的機器人也逐漸進化出情感與自主意識,並最終開始了對人類創造者的反抗。通過這樣一個看起來天馬行空的故事,《西部世界》探討了人性的異化、機器人的倫理以及由此產生的人是什麼等一系列主題。
  • 機器人將擁有自我意識?目前已擁有超越人類的潛意識
    人工智慧正在以人類難以預料的速度發展,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以及擁有自我意識後人類如何應對。在神經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令人工智慧擁有堪比人類的自我意識。
  • 如果sex機器人有了意識會怎麼樣?電影《太空兩性指南》告訴你
    同時,專家分析報告稱,2050年人類與機器人的性愛行為將比人類正常性行為更普遍,未來可能出現的「機器人妓院」將阻斷性疾病傳播感染和非法性交易。看數據,果然是男人本質啊英國權威統計網站「VoucherCodesPro」對2816位18歲性行為活躍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2%的受調者稱,他們認為性愛機器人將「非常擅長」性行為;另外28%受調者表示,這將是一個刺激的新體驗。
  • AI倫理學教授:機器人也要講道德 人類有意識是偶然
    問:機器人倫理學家是做什麼的?Alan Winfield:我認為對這一職業最簡單最概況的總結就是,機器人倫理學家就是那些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倫理和社會影響及其後果而擔憂的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是一個專業的擔憂者。問:機器人倫理學是關於我們如何使用機器人的倫理道德規範,還是機器人自身行為的道德準則?
  • 具有自主意識的系統,這是全球最恐怖的機器人!
    具有自主意識的系統,這是全球最恐怖的機器人!-20 15:15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具有自主意識的系統
  • 機器人被發現在照鏡子,開始審視自己,難道它已產生了意識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人們對這一技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擔憂,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佔據大量崗位,導致大多數工人下崗,又比如人工智慧機器人會失去控制,做出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事情來。而科學家們擔憂的本質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掌握了自我意識。
  • 人工智慧面臨倫理困境
    > 關鍵詞:人工智慧;谷歌;機器人;倫理意識;無人駕駛汽車 作者簡介:   日前,已進行測試多年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事故,致人受傷,這一事件再次將人工智慧牽涉的倫理問題推到風口浪尖。
  • 蒲慕明發問:顛覆性技術是否帶來倫理問題?人類終將被替代?
    蒲慕明發問:顛覆性技術是否帶來倫理問題?人類終將被替代? 2020-10-30 18:14 來源:澎湃新聞 包括腦科學領域的顛覆性技術是否會帶來倫理方面的問題
  • 研發軍用機器人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這引起業內專家的廣泛擔憂,3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專家宣布將抵制研究人工智慧武器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但該大學並未承諾停止研發。 早在2017年,劍橋大學的生存威脅研究機構相關人員就列出了10種可能導致世界末日、人類滅絕的威脅。名列前茅的正是人工智慧和殺手機器人。
  • 配送、感知、分揀……多款自主品牌機器人亮相高新區
    青島新聞網11月24日訊(記者 任俊峰)11月23日,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高新區隆重啟幕。業界領袖、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以「應對新挑戰 擁抱新科技 抓住新機遇」為主題,聚焦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持續推動跨領域間的合作,構建中國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創造性機器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傳來好消息,該實驗室在一個項目在中研製出突破歷史性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手臂,人工智慧(AI)有望具備自我意識。有望開闢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領域。
  • 複製人被反對,為什麼機器人被接受?
    在二十世紀初期,複製人與機器人都屬於科幻。1997年2月,美國《自然》雜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克隆羊「多利」誕生了!一時間全世界掀起了克隆研究熱潮,也展開了關於複製人的討論。因為在倫理道德方面的各種疑惑,最終結果是我們人類堅決反對複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