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對象供圖
由長三角公共衛生(網絡)電臺啟動暨阿基米德新媒體高峰論壇昨天在上海舉行,「新場景新傳播下的公共衛生健康傳播生態」論壇同步進行。在長三角四地衛健委的支持下,「長三角公共衛生(網絡)電臺」項目啟動。
論壇上,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進行了現場主題分享。作為一個曾經有過十年「媒體緣」的公共衛生專家,吳凡表示,「那時候我們盼望能有一個平臺,有一家電臺,有一個媒體,能夠把健康的知識傳播給大家,讓我們想說話的醫生們,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把他們想跟病人、老百姓說的話,進行很好的溝通。」
吳凡認為,媒體,本身是公共衛生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並不是「你」和「我」,而是「我們」,「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工作支撐起來。媒體能幹什麼?媒體能引發社會對健康的關注,很多熱點的問題是媒體第一時間的報導,讓大家對健康的問題,健康的關注引發到一個高度。第二,幫助大家樹立每一個人都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
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之於公共衛生應該處於怎樣的角色定位?吳凡表示,媒體是看社會的第三隻眼,媒體時時刻刻存在,通過媒體的放大作用,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社會的角角落落,這對今天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吳凡還說,做好健康傳播、精準傳遞防控信息,站在公眾角度思考問題,站在觀眾立場上考慮問題,這是媒體的價值所在。媒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做好醫務界和公眾之間的傳播者,不僅是橋梁和紐帶,還是重要的釋義者、翻譯者,把難懂醫學知識翻譯成簡單易行的醫學知識告知給市民。
「信息公開,有效的傳播一定是公開和透明的,恐慌是來自於無知和未知。」吳凡說,很多時候闢謠單靠政府部門是蒼白無力的,信息發布要讓民眾感受到他參與了全過程,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傳遞信息才是關鍵。真正達到信息有效發布,健康教育抵達民心,才真正緩釋老百姓的恐慌和糾結。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