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尼羅河,儘管工作特別繁忙,但尼羅河魚多,常常誘得我的心發癢。開始時,硬拉上同事在淺水處用海竿釣些鯰魚和羅非魚等小魚。後來發展到在深水處釣大魚。
尼羅河,不僅水肥魚多,種類也繁,且多叫不上名來。於是只好按其特點與形狀給起名。
「放電」魚(無鱗、短粗、體圓且肥,一觸摸即放電,不小於220伏)
「反」魚(無鱗、灰色、肚平脊凸、粗看似肚皮朝上)
「嘎魚」,因為叫聲和長相都像我們嘎魚而得名,體色黝黑,靠近頭部左右和上部三個地方都有很硬很鋒利的魚鰭,長相很是兇猛,尤其是大眼睛很嚇人。
隨著旱季的到來,尼羅河水位降低了不少,蚊子,瘧疾,傷寒什麼的擋不住釣魚人的熱情。
不思春光勝似春光,當地釣魚人也有點樂不思蜀的感覺。
不過也要吐個槽:這邊的魚竿真差勁,放國內20塊錢我都不買的,這邊一套還要250蘇丹鎊,300多塊RMB呢,買完回來路上一路走一路埋怨,再看看,我擦,明閃閃的幾個大字:Made in China被奸商給宰了,後悔吶,湊合著用吧。
尼羅河,河水很大,不太寬,湍急,比長江黃河清澈。環境非常漂亮。適合海竿,魚多得,大得不敢想像,主要是鯰魚。
這裡的野生魚我們也經常吃,黑人(主要是阿拉伯人,他們不吃,有很多忌諱。賣給中國人,大概合人民幣三百塊錢吧)也算長了點見識。
我唯一見過一次黑人捕魚,就是兩個人劃小船下排鉤,想想有多麼落後吧。
缺點是天氣炎熱,魚放到有空調的車裡,超過兩個小時後,就稍稍有味了。
這裡的蚯引不好挖,黑小孩幫我們挖,給他們點小費就行,合人民幣三毛錢。
現在想來,那才是釣友們的天堂,可惜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有了。
我曾經幻想,我有了錢,一定要買個歐洲的莊園,不為別的,就為了有個私人的池塘。像電施拉普納他們家那樣的。沒事請朋友們來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