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們精確地計算出了黑洞的中心——奇點究竟是什麼樣

2020-12-06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黑洞內部奇點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

1916年1月,在東線當兵的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精確解,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此前提出的激進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把引力描繪成彎曲空間和時間的影響,而不是人們長期以來所理解的引力。史瓦西的解揭示了一個靜止的物質球體周圍時空的曲率。

奇怪的是,史瓦西注意到如果這個物質被限制在一個足夠小的半徑內,在中心會有一個無限曲率和密度的點,這就是一個奇點。

物理學中突然出現的無窮大通常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恐慌,愛因斯坦在得知史瓦西的結果後,史瓦西自己也不敢相信這種物體真的存在。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這樣的實體,這些實體就是黑洞,因為它們的引力太強,任何進入它們的東西都出不來,甚至光也出不來。從那時起,黑洞內部奇點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

哈佛大學黑洞計劃(BHI)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這個謎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保羅·切斯勒、拉梅什·納拉揚和埃裡克·庫列爾探索了理論上的黑洞的內部性質,這些黑洞與天文學家研究的實際黑洞類似,試圖確定黑洞內部存在何種奇點。

切斯勒解釋說,奇點並不是數量真正無限的地方,而是「廣義相對論崩潰的地方」。在這一點上,廣義相對論被認為是讓位給一個更精確的,但仍然未知的,量子尺度的重力描述。但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有三種不同的描述方式,導致了三種不同的可能的奇點。「知道廣義相對論何時何地失效對了解它背後的(量子引力)理論很有幫助,」切斯勒說。

BHI小組建立在1963年,並且當年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進展,當時數學家羅伊·克爾解出了一個旋轉黑洞的愛因斯坦方程,這比史瓦西提出的情況更現實,因為幾乎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旋轉。這個問題比史瓦西的更難,因為旋轉的物體在中心有凸起,因此缺乏球面對稱性。克爾的解決方案明確地描述了旋轉黑洞外的區域,而不是黑洞內部。

克爾的黑洞仍然有些不切實際,因為它佔據了一個沒有物質的空間。BHI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可能會使黑洞變得不穩定。即使是單個粒子的加入,也會極大地改變黑洞內部的時空幾何結構。為了使他們的模型更真實、更穩定,他們在理論黑洞內和周圍撒上了一種叫做「基本標量場」的特殊物質。雖然最初的克爾的解決方案關注的是一個「永恆的」黑洞,它一直存在,但在BHI的分析中,黑洞是由引力坍縮形成的,就像宇宙中大量存在的黑洞一樣。

首先,切斯勒、納拉揚和庫列爾在一個帶電的、不旋轉的、球形黑洞上測試了他們的方法。

BHI研究小組的分析表明,這兩種類型的黑洞都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奇點。黑洞被包裹在一個叫做事件視界的球體中:一旦物質或光線穿過這個無形的邊界進入黑洞,它就無法逃脫。在視界內部,帶電的靜止和旋轉的黑洞已知有第二個不返回的球面,稱為內視界。切斯勒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對於他們所研究的黑洞,一個「零」奇點不可避免地在內部視界形成,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結果一致。切斯勒解釋說,在黑洞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物質和輻射都可以通過這種奇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時空曲率呈指數增長,在無限的晚期變成無限。

物理學家們最想知道的是他們的準現實黑洞是否有一個中心奇點,這個事實只有在簡單的史瓦西黑洞中才能確定。如果存在一個中心奇點,他們想確定它是「類空間」還是「類時間」。

什麼是類空間,什麼是類時間?

這些術語源於這樣一個事實:一旦粒子接近類空間奇點,就不可能在時間上向前演化出廣義相對論方程。演化只能沿著空間方向進行。相反,接近類時間奇點的粒子不會被無情地吸進去,它仍然有一個可能的未來,因此可以在時間上向前移動,儘管它在空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外部觀察者無法看到類空間的奇點,因為光波總是向它們移動,永遠不會出來。然而,光波可以從類時間的奇點中發出,使得外界可以看到它們。

在這兩種類型中,物理學家們更喜歡研究類空間,並且更相信類空間的理論,因為廣義相對論只在奇點處才會崩潰。對於一個類時間的奇點,這一理論在這一點周圍的任何地方都站不住腳。例如,物理學家無法預測輻射是否會從一個類時間的奇點出現,以及它的強度或振幅可能是多少。

研究小組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兩種類型的黑洞中,確實存在一個中心奇點,而且它總是像空間一樣。切斯勒指出,許多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這是一種真實的情況,但這還不是很確定。

BHI對黑洞奇點的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的黑洞專家、物理學家阿莫斯·奧裡在談到切斯勒的新論文時表示,「就我所知,這是首次對旋轉黑洞內部出現的類空間奇點給出如此直接的推導。」

Gaurav Khanna是麻省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的物理學家,他也研究黑洞的奇點,他稱BHI團隊的研究是巨大的進步,比之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了巨大的飛躍。

雖然切斯勒和他的合作者已經證實了天體物理黑洞在其核心有類空間的奇點,但他們還沒有證明這一點。他們的下一步是進行更實際的計算,超越基本標量場,並將更複雜的物質和輻射形式結合起來。

切斯勒強調,當物理學家們構建出一套量子引力理論,能夠處理在這些點上發現的極端條件時,黑洞計算中出現的奇點應該會消失。根據切斯勒的說法,將愛因斯坦的理論推到極限,看看它是如何失敗的,你可以指導自己構建下一個理論。

相關焦點

  •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Credit: BarkerNCS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Laboratory)(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第一次能夠計算出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旋轉速度。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天體物理期刊通訊》上。
  • 首次瞥見黑洞中心附近存在的物理現象!超越黑洞奇點
    物理學教授埃文普(Evan Pugh)說:我們今天擁有最好的引力理論是廣義相對論,但它有局限性,例如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中有一些地方引力是無限的,時空只是結束,把這些地方稱為「奇點」。但就連愛因斯坦也同意,廣義相對論的這種局限性源於它忽略了量子力學。在黑洞中心,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根據廣義相對論,時空變得非常彎曲,最終曲率變得無窮大。
  • 愛因斯坦為何拒絕黑洞,而物理學家為什麼喜歡研究黑洞?
    從1783年的猜測,到1916年至1960年的爭論,物理學家實際都在討論黑洞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在激烈的討論中,黑洞逐漸建立起了其宇宙咖位,即便在這幾百年間遭遇了太多的誤解,但依舊保持風度地走進了當今物理學家的視野,並越發深入人心。
  • 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時空奇點與黑洞
    其中,羅傑·彭羅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目前為牛津大學名譽教授,他獲獎的原因是用數學嚴格證明了黑洞的產生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原理;賴因哈德·根策爾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安德烈婭·蓋茲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教授,這兩位科學家通過近30年的持續追蹤和計算,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時空奇點與黑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中,羅傑·彭羅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目前為牛津大學名譽教授,他獲獎的原因是用數學嚴格證明了黑洞的產生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原理;賴因哈德·根策爾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安德烈婭·蓋茲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教授,這兩位科學家通過近30年的持續追蹤和計算,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終極矛盾——黑洞奇點
    史瓦西半徑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史瓦西解得到的一個半徑公式,用於計算光速不能逃逸的臨界半徑,科學家稱這個臨界半徑包裹的球形區域為黑洞。黑洞根據廣義相對論,當大重量恆星結束核聚變,中心會坍縮到史瓦西半徑以內而形成黑洞,根據英國物理學家彭羅斯和霍金證明的奇性定理,黑洞中心會產生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在奇點處時空終結,物理規律失效,這是一個預言中的奇異點,實際存不存在無從驗證,因為它永遠被黑洞視界包裹著,黑洞視界阻止了外界獲取內部的任何信息
  • 黑洞中心的奇點那麼怪異,它是否連通另外一個宇宙?
    對於黑洞,人類對它知之甚少。1916年,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就是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可以簡潔地用一句話來描述愛因斯坦的時空觀,質量決定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彎曲決定物質如何運動。
  • 為什麼天文學家把黑洞內部的奇點描繪成一個『甜甜圈』
    圖源:xinhuanet)黑洞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四維事物,時空的綜合產物,而不僅僅是空間。特別是,史瓦西黑洞的奇點不僅是空間中的一點,也是時間上的一瞬。研究者們在一個史瓦西事件視界裡面發現了一個塌陷的宇宙,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密度變得越來越大,直至密度變得發散的那一刻來臨,世界線終止、再無未來可言。這從時間上說就是奇點,不是空間中的某點。
  • 為什麼天文學家把黑洞內部的奇點描繪成一個『甜甜圈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4年前,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被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科學界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人類開始「聽」到黑洞。
  • 黑洞中存在奇點的嗎?為什麼?
    在真實的宇宙中,黑洞不會存在奇點。通常,奇點是有缺陷的物理理論的非物理數學結果。當科學家們談論黑洞奇點時,他們是在談論我們當前理論中出現的錯誤,而不是實際上存在的物體。奇點是空間中存在無限密度的質量的點,這將導致具有無限曲率的時空。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研究從幻想變為現實
    在德軍東線陣地上,炮兵中尉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計算出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精確解。史瓦西是一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院士不久後,他加入了德國陸軍。1916年,史瓦西在寄給愛因斯坦的論文中給出的解表明,如果一個球狀對稱、不自轉的物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就會產生奇異的現象,連光和粒子都無法從中逃脫。
  • 黑洞的諾獎之路
    在它附近,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c=2.99792458×108 m/s)也無法逃脫, 它對吞入自身的所有秘密都守口如瓶; 它叛逆, 在奇點處, 它將經典理論的平衡束縛打破; 它霸道, 在它附近, 就連時間的流速也甘於向它屈服. 如此奇異又神秘的存在讓天文學家們前赴後繼, 不斷地做一個個「追光者」, 迫切地想離黑洞的秘密近一些, 再近一些.
  • 諾獎快評|從廣義相對論到銀河系的中心:直擊黑洞的奧秘
    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是由廣義相對論導出得到的直接結果。但是該理論在黑洞中心奇點處的無限強引力極限下就會失效。目前,理論物理學家們試圖建立起量子引力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開創了對廣義相對論及其預言的新一代精確觀測方法。這些新的觀測方法將為未來的眾多天文理論研究提供直接觀測證明。
  • 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有什麼區別?
    大爆炸奇點是一個體積為零的點,但質量很大,這使得密度極高。大爆炸(bing)這個奇點包含了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和能量。大爆炸的最初時刻仍然是個謎。然而,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相信,在最短的那幾分之一秒之後,強大的核力和電磁力便分開了,這很可能導致宇宙開始膨脹。大爆炸創造了空間、時間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全部物質和能源。
  • 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有什麼區別?
    然而,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相信,在最短的那幾分之一秒之後,強大的核力和電磁力便分開了,這很可能導致宇宙開始膨脹。大爆炸創造了空間、時間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全部物質和能源。黑洞奇點是在一顆質量非常大的恆星的核心坍塌出一個事件視界後形成的。由於這些奇點是極小的,他們擁有無限的密度。
  • 臻材時料|今日諾獎:從廣義相對論到銀河系的中心,直擊黑洞的奧秘
    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是由廣義相對論導出得到的直接結果。但是該理論在黑洞中心奇點處的無限強引力極限下就會失效。目前,理論物理學家們試圖建立起量子引力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開創了對廣義相對論及其預言的新一代精確觀測方法。這些新的觀測方法將為未來的眾多天文理論研究提供直接觀測證明。
  • 科學家們是怎麼「看」到黑洞的?
    這裡有一張來自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用8個望遠鏡(陣)合力拍攝的黑洞照片正在「衝洗」中......一睹黑洞「真容」前我們幫你向專家打聽了一些關於黑洞的秘密連光都逃不出去的黑洞究竟長啥樣?拍到它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有啥特別?聽聽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光明網科學顧問苟利軍怎麼說光明網:都說黑洞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家此次是如何看見黑洞的?
  • 落入黑洞一定灰飛煙滅?衝入奇點或許能看看內部-黑洞,奇點 ——快...
    黑洞:或打破牢籠決定論唯一失效的地方便是奇點內部。如果將足夠的質量和能量壓縮在一起、使其坍縮成為一點,愛因斯坦法則便會失靈。突然之間,物理法則開始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有限的答案成為「無限」。奇點處的引力有多大?無窮大。奇點處的時空彎曲度有多高?無窮高。
  • 黑洞的體積並非黑洞的實體,黑洞的實體是奇點,奇點有多小?
    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星系級的黑洞,它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來使周圍的物質高速運轉,而這些物質又帶動外圍的天體運行起來,以此類推,一個星系便開始了有序的運行。宇宙中黑洞的體積有大有小,但是這裡所說的體積實際上並不是黑洞的實體,而指的是黑洞視界的體積。
  • 天體物理學家構造出:球對稱黑洞的近似值,可以研究黑洞本身!
    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近似計算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理論中球對稱黑洞參數的新方法,通過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黑洞陰影半徑與精確的數值解進行比較,天體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近似在二階範圍內顯示出合理的精度。這意味著可以研究黑洞本身及其附近的現象,例如粒子運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D》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