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
這裡有一張來自
全球30多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
用8個望遠鏡(陣)
合力拍攝的黑洞照片正在「衝洗」中
......
預計將在北京時間
2019年4月10日21:00「衝洗」完成
並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
中國上海和臺北
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
6個地方同步發布
令人萬分期待的黑洞照片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你怎麼能只看個熱鬧?
一睹黑洞「真容」前
我們幫你向專家打聽了一些
關於黑洞的秘密
連光都逃不出去的黑洞究竟長啥樣?
拍到它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有啥特別?
聽聽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光明網科學顧問苟利軍怎麼說
光明網:都說黑洞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家此次是如何看見黑洞的?
苟利軍:黑洞本身不發光,但是黑洞周圍通常都會有一個吸積盤,吸積盤有比較強的輻射或者說是發光的,所以在明亮吸積盤的襯託之下,黑洞就會產生一個所謂的黑洞陰影。這次的觀測就是通過觀測黑洞本身及其臨近區域,看到黑洞的陰影。
光明網:我們為什麼給黑洞拍照?黑洞到底長啥樣?
苟利軍:我們知道黑洞已經有非常長的時間了,而且對於黑洞的了解也非常多了,很多計算機已經模擬出黑洞周圍的圖景,但黑洞周圍是不是真如我們目前所了解的這些,還是有所不同?這是給黑洞拍照最直接的初衷。
如果有一個非常規整的吸積盤的話,那麼《星際穿越》電影當中的黑洞樣子將是最好的一個描述。然而我們知道,黑洞周圍的氣體並不完全規則運動,所以很可能和電影當中展現的不完全一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期待。
電影《星際穿越》中描繪的黑洞 圖片自網絡
光明網:捕獲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有何特殊之處?是如何運行的?
苟利軍:首先這些望遠鏡都是在亞毫米波波段,通常需要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來減少大氣中水氣對於亞毫米光子的影響。比如說位於智利的ALMA望遠鏡的海拔就有5000多米,這些分布於全球不同地方的望遠鏡通過所謂的甚長基線幹涉技術(VLBI)連成一個虛擬網絡,構成了一個口徑達到一萬公裡的望遠鏡,VLBI技術是實現成像觀測的關鍵。
光明網:截至目前,我們對黑洞的認識是怎樣的?
苟利軍:對於黑洞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認識,從兩百多年前,拉普拉斯基於牛頓的萬有引力提出暗星,到大約100年前,史瓦西基於廣義相對論得到第一個沒有轉動的精確黑洞解,自此之後,很多的物理學家都對黑洞研究做出了貢獻,包括奧本海默、科爾、基普索恩、霍金等。我們現在有很多的電磁觀測表明黑洞應該是真實存在的,然而我們就是沒有看到過有黑洞的真實模樣,所以此次照片的影響應該是巨大的。
圖片自網絡
光明網:都說黑洞會吞噬掉很多東西,那它吸進去的東西都去哪裡了?
苟利軍: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在被吞噬的過程當中,物質都首先會被撕裂成一些最基本的粒子,然後很可能在黑洞的內容又進一步發生其他的物態變化,具體會發生什麼樣的過程,我們並不是特別的清楚。經典的理論認為,掉到黑洞裡的物質都會朝著中心的奇點運動,最後會聚集在那裡。隨著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大,黑洞的半徑也會變得越來越大。
光明網:此次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對我們認識黑洞有何意義?
苟利軍: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黑洞,所以滿足我們黑洞模樣的好奇感,另外從科學的角度還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幫助我們了解氣體在黑洞內區真正的運動狀態。
圖片自網絡
更多知識點
黑洞是什麼?
理論上,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該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半徑或稱作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
宇宙中,根據質量天文學家們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
真的有黑洞嗎?
在這次拍照前,天文學家們通過各種間接證據表明了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類代表性證據。
第一,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黑洞有強引力,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於是我們可以通過觀測這種影響來確認黑洞的存在;
第二,根據黑洞吸積物質(吃東西)發出的光來判斷黑洞的存在;
第三,通過看到黑洞成長的過程「看」見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啥?
它是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技術」(VLBI) 和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的協作,構建一個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共同達成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EHT的建設和此次拍攝的黑洞照片是全球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才凝結的一個成果。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EHT還會帶來更多前所未有的科學成果。
(光明網記者宋雅娟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