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就在大城市早晚高峰的路上。為了應對堵車問題,人們也是腦洞大開,有人用上了水陸兩用車,有人用上了空陸兩用汽車,還有的人,安裝了一鍵抬高底盤的設備,在擁堵路段,只要摁下車內的一個按鈕,就能將底盤升高,從而在其它車輛「頭頂」行駛。類似的「防堵神器」,又有了新腦洞!
遇到堵車,如果沒有神通廣大的工具,那就只能靠花樣百出的技能解悶了。比如唱著歌兒,跳跳舞。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堵車點也就過去了。
有那心卻沒那舞藝?那就把門檻降低一點……高速上堵車,有人打麻將、鬥地主嗎?一缺三。
如果連麻將也不會打,那就打打羽毛球也是可以的。還能這麼淡定地打球,你們贏了!
更別提在堵車的空隙裡,下來燒燒火、做做飯這樣的神操作了,不但打發了時間,還填飽了肚子。太羨慕你們這些出門帶鍋的人了。
大部分人在想著堵車的時候怎麼打發時間,而俄羅斯人卻提出的逆天的概念交通工具——公共陀螺單軌車。像極了「UFO」!帥炸了!
這種新型的公交車不需要建造新的軌道,只有兩個輪子。在擁堵的時候,它只需伸縮下方的支撐腿,就能順利從擁堵的車頂部或者橋下通過。你們堵著,我先走了。
它也可以在人行道上運行,不會影響行人,還可以在公園和廣場上穿梭自如。載客量大,內部也非常人性化,座位非常舒適,就像飛機座艙一樣,設有豪華座艙,可供商務會談或聚會使用。
除了解決交通問題,他們還衍生出了一套消防專用的消防車。因為不會堵車,所以可以更加快速到達火災現場。在這個消防車上,它還配了一個有20個引擎的無人機。這樣,無論多高的建築,都可以讓消防員快速到達現場救人。
更厲害的是,無人機運載的空間,有自動伸縮救護通道,可以安全且快速的解救被困人員。我的蓋世英雄,一定會坐著單軌平衡車來救我。
只需兩條腿,就能在城市裡自由穿梭。有人就要問了,這個巨大如飛碟的車,僅靠單軌就能平衡駕駛,不是反重力反科學嗎?
其實,單軌列車歷史悠久,早在1907年的英國,就出現了第一臺靠陀螺儀平衡的單軌列車。這款長得像飛碟的公交車,是依靠陀螺儀的不停運轉來保持平衡的。它車頭有兩個大型陀螺儀,藉助車頂的太陽能電池板與發電機,就能保證陀螺儀一直運轉,電車就能處於平衡狀態了,車尾還有一個備用電源,即使在特殊天氣也能給陀螺儀持續不斷地供電。
由於是圓盤形狀的設計,所以它能容納更多的乘客,還能多臺不同高度並行。或者像火車一樣連接著幾節排成一列,甚至還有豪華定製版的VIP巴士,即使是在步行街,由於它細窄的軌道和自由伸縮的特質,也完全不會影響行人。如果遇到障礙物,你就抬抬腳。
陀螺儀不僅可以用於大型的公共汽車中,還能用於小小的電動車,而且它的便利程度,超乎想像。試想一下,一輛汽車撞到兩輪電動車,似乎只有一個結果:電動車被無情碾壓。但是,如果你擁有的是這輛兩輪電動車,結局可能就不一樣了。我撞,我撞,我撞不倒!電動車界的不倒翁。
陀螺儀運用到自行車上,不但能實現「無人駕駛」,還能自動躲避障礙物。有了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會騎自行車了!
以上種種外表炫酷,內藏黑科技的自平衡車,共同特點就是都有「陀螺儀」的裝置。「陀螺儀」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玩過陀螺的人都知道,旋轉的陀螺遇到外力時,它的軸的方向是不會隨著外力的方向發生改變的。我們騎自行車其實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輪子轉得越快越不容易倒,因為車軸有一股保持水平的力量。人們根據這個道理,用它來保持方向,製造出來的東西就叫做陀螺儀,然後再用多種方法讀取軸所指示的方向,並自動將數據信號傳給控制系統。
陀螺儀於1850年由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研究地球自傳時獲得靈感而被發明出來,類似像是把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放到一個萬向支架上,靠陀螺的方向來計算角速度,和現在小巧的晶片造型大相逕庭。
陀螺儀發明以後,首先被用在航海上,後來被用在航空上。因為飛機飛在空中,是無法像地面一樣靠肉眼辨認方向的,而飛行中方向都看不清楚危險性極高,所以陀螺儀迅速得到了應用,成為飛行儀表的核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個國家都玩命的製造新式武器,德國人搞了飛彈去炸英國,這是今天中遠程飛彈的雛形。從德國飛到英國,千裡迢迢怎麼讓飛彈能飛到,還能落到目標呢?於是,德國人搞出來慣性制導系統。
慣性制導系統就採用陀螺儀確定方向和角速度,用加速度計測試加速度,然後通過計算,就可以算出飛彈飛行的距離和路線,然後控制飛行姿態,讓飛彈落到想去的地方。不過那時候計算機也好,儀器也好,精度都是不太夠的,所以德國的飛彈偏差很大,想要炸倫敦,結果炸得到處都是,頗讓英國人恐慌了一陣。
不過,從此以後,以陀螺儀為核心的慣性制導系統就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今天的飛彈裡面依然有這套東西,而隨著需求的刺激,陀螺儀也在不斷進化,變得更實用、更貼近生活。
不倒翁不倒的原理是上輕下重,而陀螺不倒是因為旋轉的慣性不讓它倒。看來,想要立得穩,要麼夠重,要麼夠快,就看你怎麼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