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間萬物,總有其性,涓涓細流可匯聚成川,積少成多,滴水亦可穿石,有了包容之心,才能兼達萬物。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著名作家房龍在他的名著《寬容》中曾經引用《不列顛百科全書》關於寬容的定義: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我國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寬容的解釋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莫要小看寬容,唯有擁有了這兼達慈愛之心的品格,才能在社交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古往今來,有著太多的實例來驗證這一點,每次讀這些小故事總是給人帶來新的感受,不服都不行,看看吧,當你重溫的時候,總會找到不一樣的感覺。
1
古語云:人生何處不相逢,莫因小怨動聲色。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年輕人叫管仲,他有安邦定國的才能,但家裡很窮,常常為了生計發愁。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鮑叔牙,是個富家子弟。鮑叔牙拿出一些錢,他們倆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以後,管仲總是多拿一些。有人在鮑叔叔牙面前搬弄是非,鮑叔牙微笑著說:「是我主動讓他多拿的,管仲不是個貪心的人,他家裡實在太窮了。」
後來,管仲參了軍,每一次打仗都躲在最後面,撤退的時候又跑在最前面。當有人在鮑叔牙面前嘲笑管仲是個膽小鬼時,鮑叔牙說:「管仲有一位老母親需要贍養,所以才會那樣做。你們看著吧,他今後一定能做出大事來。」齊國發生王位之爭時,管仲站在公子糾的一派。後來公子小白當上了齊王,抓住了管仲,想要殺掉他時,鮑叔牙又對齊王說:「管仲是個有才幹的人,可以幫您成就霸業。」管仲後來果然當上了齊國的宰相,他常說:「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卻是鮑叔牙!」
2
古語云: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觸來莫與競,事過心清涼。
晉朝的王羲之是位大書法家,他才華橫溢,品德高尚,深受人們的敬仰。但他也有一個毛病,就是對他看不順眼的人非常無禮。王羲之最看不順眼的人,當屬藍田侯王述。王述在會稽郡當官的時候,有一年,母親去世了,他便在陰縣辦理喪事。
王羲之接著接替王述的官職後,派人去見王述,說想來弔唁王述的母親。王羲之到了門口,王述正面迎接,他又不聲不響地走了,故意用這種方式侮辱王述。後來,王述擔任揚州刺史,成了王羲之的頂頭上司,王羲之立刻上書朝廷,請求把會稽郡從揚州劃分出來,改屬越州,這件事在當時成了笑柄。不久,王羲之被迫稱病辭職,最後憤慨而死。
我們凡事都要懂得退讓,避免與別人發生爭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愉快的心情。
3
古語云:克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啟口即是戈矛。
清朝康熙時期,有個叫張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有一年,在他的家鄉安徽桐城,他的家人建造新房時,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都說對方侵佔了自家的地基,吵得不可開交。家人給張英寫了一封回信。
家人拆開書信一看,只見信上寫著四句詩:「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張英讓家人退讓一些。家人看了信以後,覺得很慚愧,於是將自家的院牆向裡移了三尺。
鄰居本以為張家會仗勢欺人,沒想到張家主動讓步。鄰居深受感動,於是也讓出了三尺,三加三等於六,兩家之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小巷。從此,「六尺巷」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
在桐城,「六尺巷」已成為一處著名景點,它反映了一種寬容忍讓的精神。我們在與他人發生爭執時,也應該想想這條「六尺巷」。
4
古語云: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有容德乃大,無欲心自閒。
戰國時代,有些大臣向秦王嬴政建議說,現在有很多外來人才在秦國當官,他們會對秦國不利,請大王把這些人統統趕走。秦王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的,都必須離開秦國。
有個楚國來的李斯,給秦王上了一份奏章,說:「泰山不拒絕小石頭,所以才成了泰山;大海不拒絕小溪流,所以才成了大海。從前秦穆公重用百裡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重用張儀,拆散六國聯盟;昭襄王重用範雎,提高了威望。這四位君主,都依靠外來人才建立了功業。現在大王卻把外來人才都趕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
秦王覺得李斯說得很有道理,連忙派人把李斯從半路上追回來,恢復他的官職,並取消了逐客令。
李斯的話很有道理,作為一位君主,確實應該具有寬容的態度。而對我們來說,寬容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應該從小培養的美德。
5
古語云: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戰國時候,蒲相如代表趙王出使秦國,立下大功,被任命為宰相,職位比大將廉頗還要高。廉頗很不服氣,對自己的門客說:「蒲相如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要給他顏色看看!」
有一天,蒲相如坐車出門,瞧見廉頗的馬車迎面而來,就叫車夫退到小巷裡,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蒲相如的門客氣壞了!蒲相如對他們說:「秦王那麼威風,我都敢當面指責他,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我是怕我們兩人不和,秦國就會來攻打我們。」
廉頗聽到這句話後,感到十分慚愧。他光著上身,背上綁著荊條,到蒲相如家請罪,蒲相如連忙扶起廉頗,兩人從此成為生死之交。
藺相如為顧全大局,對廉頗百般忍讓,我們要學習他寬廣胸懷,而廉頗勇於自責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6
古語云:平生只會說人短,何不回頭把自己量。不作風波於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間。
從前,有兩個相鄰的村子。兩村的村民都靠種植西瓜為生。甲村的村民很勤勞,他們經常挑水澆瓜,所以西瓜長得又快又好。乙村的村民很懶惰,很少給西瓜澆水,所以他們的瓜長得不好。
甲村的瓜長得好,令乙村的村民很嫉妒。於是,每天晚上,他們就輪流跑到甲村的瓜田裡,扯掉一些西瓜藤甲村村民發現後很氣憤,他們也打算晚上去破壞乙村的瓜田。一位老瓜農勸阻說:「你們要這麼做的話,只會讓兩村結怨越來越深,我看不如幫幫他們,每天晚上,咋們就去幫他們澆水。」
甲村的村民依照他的話去做了,乙村的瓜一天天好了起來。乙村村民發現真相後,不由得大受感動,他們趕緊去甲村道歉,從此,兩村村民變得親如一家。
「一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做法會激化矛盾,是不足取的。我們應該寬宏大量,以德報怨,這樣反而會促使矛盾緩解,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