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同華報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自然條件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如城市和鄉村、平原和山區、產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之間的差異,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均衡性。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承認客觀差異,不能搞一刀切。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海納百川」較早見於東晉時期文學家、史學家袁宏的《三國名臣序贊》。《三國名臣序贊》講到了諸葛亮、周瑜、荀攸、魯肅、陸遜等三國時期的名臣良將。在這篇文章裡,袁宏寫道:「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唐代李周翰在《五臣注文選》中對此做了注釋:「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其言包含廣也。」形容一個人胸懷寬廣,如同大海一樣容納來自四面八方的江河川流。
「有容乃大」,源自《尚書》。《尚書》裡有一篇叫《君陳》,君陳是周公的次子,周公過世之後,周成王讓君陳代替周公行使相關職責。《尚書·君陳》講:「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大意是周成王囑咐君陳:不要怨忿愚魯無知的人,不要對一個人求全責備;一定要有所忍耐,事情才能有成;有所寬容,德行才會更大。
春秋時期,齊襄公被殺,他的兩個兒子公子糾與小白成為王位繼承人選。為爭奪王位,公子糾派心腹管仲刺殺小白。管仲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鉤,小白裝死騙過管仲,躲過一劫。後來,在鮑叔牙的幫助和輔佐下,公子小白成為齊國國君,也就是齊桓公。這時,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管仲:「我不如管仲,我只是個奉公守法的臣子,管仲則是天下奇才,他可以幫助您稱霸天下。」聽完這番話,齊桓公放下以前的一箭之仇,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為相國。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功不可沒。正是齊桓公有著海納百川的容人之量,齊國後來才能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明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袁可立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他為官剛正不阿,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著名清官和抗擊後金的名臣。袁可立曾經自署一聯以自我警醒:「受益惟謙,有容乃大。」袁可立一生公忠體國,以寬廣博大的胸懷裝下社稷蒼生,成為一代名臣。明代天啟帝朱由校稱讚他:「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衝於千裡,文武為憲於萬邦。」
二百多年後,清代晚期名臣林則徐題寫了八個字的對聯,以時時提醒自己,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一生經歷不可謂不曲折、不坎坷,但是他始終用豁達寬廣的胸襟抱負來對待個人的榮辱得失,做到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的這副「海納百川」的對聯成為今天家喻戶曉的立身處世格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融入我們的民族品格和氣質,無論修身養性還是幹事創業,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大格局、大境界。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來看待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自然條件不均衡,如城市和鄉村、平原和山區、產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之間的差異,告訴我們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的過程中,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均衡性。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承認客觀差異,不能搞一刀切。
正如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主旨演講指出的,「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這片大海,既能經得起各種風浪的顛簸,也能承載起多種樣式的經濟發展形態。正是多樣態的發展,我們才呈現出更多活力,所以儘管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這片大海依舊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