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間諜你首先會想起誰?
身陷險境時總能全身而退的電影角色
「007」號特工詹姆斯·邦德?
身世傳奇有著「男裝女諜」之稱的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
有沒有人跟秦小妹一樣腦洞大開地想過
如果有一天
動物會變成間諜......
這種情節好像只在科幻電影中發生,但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在官網公開的一批解密文件告訴我們,「動物間諜」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文件介紹了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試圖將動物變成間諜竊取情報的研究。
「間諜鴿」
美國中央情報局研究團隊曾精心挑選了數百隻鴿子,並在它們身上綁上微型照相機。有的鴿子拍攝到任務目標——華盛頓海軍造船廠的清晰照片,在一卷膠捲上的140張照片中,約有一半照片成像不錯,清晰地顯示了海軍造船廠裡行人和停放汽車的細節。專家們發現,這些照片的質量甚至比當時運行的間諜衛星拍攝的照片更高。
還有研究小組試圖訓練寬吻海豚在水下攻擊敵方船隻,測試利用海豚攜帶傳感器來收集蘇聯核潛艇的聲音,或者取代潛水員將炸藥放置在停泊或正在移動中的船上。
如果你覺得這些動物都離我們太遙遠,那麼下面這位你一定會格外熟悉。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經試圖將聽覺設備植入貓的體內,將其作為一隻專攻竊聽領域的「聲學貓咪間諜」。
在公布這些秘密文件的同時,美國中央情報局表示,由於各種技術和其他原因,這些項目都沒有投入使用。這些「動物間諜」最後何去何從我們無從得知。
動物何以成為間諜?
在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這種理論認為,反應並不完全來自於原始的生理反射,而是要讓動物(包括人類)能根據環境的暗示,自願地去做一些事情。這也就意味著,動物能夠在人為設置的外在條件刺激下改變行為習慣,這些動物也就有了「被訓練」的可能性。
實際上,如果我們縱觀歷史,就會發現訓練動物以滿足運輸、通信、威脅排查等任務需要由來已久,它們可以完成一些人類無法做到的事情。我國古代的「飛鴿傳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古人將信件綁在鴿子的腳上傳遞給他人,那時人們已經學會對鴿子進行有目的性的訓練。
設想一下,當間諜科技和動物組合在一起,它們會比訓練有素的人類更容易隱藏身份,你怎麼在一群飛蛾裡輕易分辨出哪只被植入了晶片?它們還有許多優勢,譬如鯊魚、老鼠都有著驚人的嗅覺,可以探測到極微量的化學物痕跡。
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家》就曾寫道:「下一次如果一隻飛蛾停靠在你的窗戶上,你說話時一定要小心了。因為它實際上可能是一個間諜——一種新一代的電子昆蟲,它們的神經被植入了晶片線圈,從而可以遠距離遙控它們的運動!」
當然,即使人類對「動物間諜」有過很多設想和研究,但是至今也沒有十分成熟的應用成果。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科技服務處的羅伯特·華萊士說,讓動物從事間諜活動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動物馴服的過程是持續的,需要長期投入的,這點非常重要。事實證明,目前「動物間諜」並非一個投入與產出成正比的成熟領域,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間諜鴿子」研究最終不了了之。
來源:保密觀
編輯:王澤惠
初審:劉昆
終審:安婧
投稿郵箱:sxfl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