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蘇東坡傳》林語堂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少年得志,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名震天下,但是以他的才情和文採卻沒有給他帶來順利的仕途。蘇軾的後來便可以概括為「一貶在貶,越貶越遠」。
元豐二年,蘇軾四十三歲,被新黨抓住他詩詞裡的敏感詞彙定為,諷刺政府,對皇帝不忠,朝廷一片「倒蘇」之聲,牽連朝中大臣多達二十餘位,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元豐六年,受蘇軾「烏臺詩案」牽連的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廣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烏臺詩案對於蘇軾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個低潮,但卻是其文學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
寒食帖
寒食帖局部
經歷過被貶謫的蘇東坡,心境上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浮沉的遭遇讓蘇軾在思考人生榮辱得失時更加的冷靜、曠達。在文學上更是創作了許多像《記承天寺夜遊》《赤壁賦》等許多流傳千古的文章。書法上更是寫下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才使得蘇軾在於面對人生困境時的豁達,苦中作樂。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