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導演徐紀周的第一部作品
《中國刑警》就是警匪罪案題材
,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幾乎都圍繞這類題材創作,另有一些軍旅劇抗戰劇也基本以
個人英雄主義的男性戲為中心
。
之前沒有看過徐紀周導演的作品,當我坐在放映廳裡,看著龍標出現,《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正片正式開始時心裡充滿期待。
在片頭展示演職員表的環節,展示到不知是策劃還是編劇時,熒幕上突然閃過俞白眉老師的名字,我眼前一黑,做好了摸索著緩緩退出放映廳的準備。
但看完全片後覺得挺不錯,電影的信息量很飽滿,124分鐘幾乎沒有多餘的劇情。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開片就是一場動作戲,劉詩詩飾演的米楠在遊樂場追捕嫌犯。說實話,一直到放映結束我都以為米楠是海清演的,上網搜演職員表時,看到網友在熱議劉詩詩的演技,我還納悶了一會。
略微出戲的是,當嫌犯慌不擇路爬上了摩天輪,米楠竟然也跟著嫌犯爬了上去,兩個人就站在幾十米高的摩天輪鋼架上對峙。
我理解這段的存在是為了突出米楠的勇敢,但處理得太假了,正常情況下應該請求支援進行合圍,她卻把嫌犯和自己同時逼迫到絕境。若嫌犯受到刺激墜落身亡,則達不到拘捕效果,若自己發生意外事故,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類似智商下線的片段不少,著重體現在除方木以外的其他公安幹警身上,比如單純固執的警察局局長,都已經禿成啥樣了還總像個孩子似的讓人操心,隨便一招調虎離山就能把他玩得團團轉,方木苦口婆心勸他這是個圈套也不聽。
徐紀周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在這部電影裡展現的很露骨,為了凸顯方木的個人能力不惜把整個警隊的智商往下薅。
不過接下來的劇情就緊湊好看了,一樁連環殺人案在社會上引起轟動。
第一個被殺害的是一位數學老師,曾有學生受他凌辱後跳樓身亡。兇手用密碼鎖將他鎖在講臺前,密碼是一本數學習題冊每道題目的答案之和。隨後兇手在數學老師手上劃開一道巨大傷口,讓其用自己的鮮血作墨水。最後,數學老師失血過多而死。
第二位受害者是個不孝子,將母親趕出家門還叫囂「有本事你別生我,把我塞回去」。兇手將他溺死在一個水囊中,水囊的液體成分和羊水相同,他真的被塞回去了。
第三位受害者曾將車堵在消防通道,導致最佳救援時機貽誤,有人因此喪命。兇手將他縛於房中並點起大火,給他求助火警的機會,但卻用他的車堵住了消防通道阻礙火警及時施救。
每一位受害者都是備受爭議道德有虧的人,每一起案件都追求精心設計的儀式感,行兇手段匹配受害者生前行徑,《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劇情骨架和《電鋸驚魂》幾乎一樣,都是出於正義審判的裝置殺人。
第四起以南京彭宇案為藍本的案件著墨最多也最有挖掘的價值,無良律師的扮演者郭京飛對傲慢、恐懼、解脫等情緒收放自如,拿捏得太貼切劇情了。
相比之下反派江亞的扮演者阮經天就沒控制好力度,前半段還算踏實,後半段越演越崩壞,完全破壞了前半部分對江亞的塑造。
就憑江亞後半段癲狂的模樣,就算不關進牢裡估計也得在精神病院關個十年八年。
第四起案件中,江亞在律師身上綁了炸藥,開啟全市人民公投的網絡輿論審判,如果有十萬人判定他該死,那炸藥就會爆炸。每個人都享受著掌握生殺予奪的快意,人性中最混亂陰暗的一面在投票中被徹底激發了。
這本來會是個討論網絡暴力和輿論幹預司法的好機會,但礙於本片想呈現的信息實在太多了,如此值得深挖的內容淪為了功能性劇情被匆匆帶過。
這也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還差點意思的原因,把它放在普遍不尊重觀眾智商的國產犯罪電影中,它能自圓其說完成度夠高,但缺少優秀犯罪電影對複雜人性和現實社會的剖析映照,最終流於平庸。
導演沒有選擇將「誰是兇手」的懸念保留到最後,而是在四個案件講述完畢後直接將兇手擺在檯面上,此時影片才過半。
就像東野圭吾的《惡意》,提早把兇手交代,將關注焦點放在動機和罪證搜索上,這樣就不必再用一些文字遊戲或特殊角度的鏡頭遮遮掩掩,於是阮經天飾演的兇手江亞正式出場。
確認兇手是江亞的那一刻就是《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崩壞的開始,所有警員包括江亞都主動降低智商以配合方木的一枝獨秀,而方木也仿佛開了上帝視角,比如從江亞老宅有地窖就推斷江亞目前的家也有地窖。
在推理過程不嚴謹但就是不出錯的主角光環之下,江亞無可奈何乖乖伏法,他的作案動機也被草率的安排成童年陰影爆發。
有了《漢尼拔》《蝙蝠俠:黑暗騎士》等經典前作,將反派的行為邏輯歸因於童年陰影未免太俗了。
徐紀周導演科班出身,影片帶著學院派的匠氣,像是工整但缺點靈性的流水線產品,劇情的設計和組接還是美國日本犯罪片的套路。相比之下,前兩年的國產犯罪片佳作《心迷宮》更具中國氣質。
影片升華主題的任務全放在末尾方木的獨白上,內容實際是有關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優先級的問題,說教味特別重,還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影片想探討的核心議題和《蝙蝠俠》基本一致,但《蝙蝠俠》將闡述思想的任務分攤給韋恩、戈登和各路反派,用念白和行為邏輯表達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傾向,這種手法顯然更高明更自然。
總的來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可看性還是很強的,片長兩小時,不僅不會坐立難安,有時還會覺得劇情太匆忙了。精煉前三起案件或縮減方木和江亞的打鬥、勻一些時長安排伏筆和探討主題也許會讓影片更協調。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是一部主旋律佳作,結局回歸到正義必勝和尊重秩序的共識,比今年最熱門的主旋律電影《戰狼》更克制,對民粹也保留了警惕的態度。影片結尾還混剪了數十條真實的警民互助片段,讓你一次感動到位。
文/ 阿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