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對深山中兩個緊鄰懸崖陡壁的貧困村落進行了易地扶貧搬遷,並依託藏羌特色建築開發田園綜合體,希望通過文旅產業促脫貧。圖為「山灣夢谷」田園綜合體一景。 馮志軍 攝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探訪甘肅宕昌「山灣夢谷」:昔日懸崖貧困村變藏羌遊勝地
中新網甘肅隴南9月4日電 (記者 馮志軍 李亞龍)在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南部深山中,兩個緊鄰懸崖陡壁的村落因長期「與世隔絕」而處於貧困狀態,加之耕地緊缺等因素制約,而「脫貧希望渺茫」。三年前,當地官方對兩個村子進行了易地扶貧搬遷,並依託藏羌特色建築開發田園綜合體,希望通過文旅產業促脫貧。
山背、羅灣村是曾經宕昌縣最窮苦的地方之一。「山是石頭山,插在雲裡面;田是臥牛田,掛在半山尖。」這是曾經兩村的真實寫照。
「村民眼中殘敗破舊的貧困村落,卻是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這處名為「山灣夢谷」的田園綜合體,位於宕昌南部的兩河口鎮,距宕昌縣城38公裡,距兩河口鎮約11公裡。
9月初,中新網記者探訪了這處隱匿於高山中的「懸崖村落」,汽車沿著「山路十八彎」的陡峭水泥路攀爬而上,隨處可見不久前持續雨水損毀的坍塌痕跡,從山下出發看似不長的距離需要半個多小時車程。抵達山腰停車場後,順著由危房拆下來的木頭所鋪設的棧道拾階而上,古老藏羌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融為一體的建築群引人入勝。
「長期藏於深閨或是貧困的根源之一,但卻也保留了很多原始的景色和傳統建築風格。」該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張軍向中新網記者介紹說,村子裡的老建築短則數十年,長則上百年,他們對這些特色建築外部進行了原樣保留,內部進行了翻新裝修,開發出了特色村落民宿酒店,「雖還未正式對外營業,但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
圖為「山灣夢谷」田園綜合體一景。 馮志軍 攝
張軍表示,該項目未來不僅將通過文旅項目,吸引遊人體驗都市裡難有的自然風光和鄉村文化,還將致力於扶貧開發效益。通過對原有農民土地進行開發讓其獲得土地流轉資金,同時還將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讓一些「難離故土」的村民在家門口獲得務工機會。
據了解,規劃面積約為3551畝的「山灣夢谷」項目,包括對農田、林地、花果林等進行土壤改造,進行植被栽培,新建景觀藝術田園,景觀花海,經濟背景林,有機蔬果園;修建景觀文化藝術街,景區道路,景區出入口,觀景平臺,藏羌特色建築設施及景觀小品;改造居民及園區內部環境;購置遊覽觀光車等。
張軍說,「山灣夢谷」項目並不完全依賴於通過外界採購物資,而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溫室大棚等產業發展,不僅蔬菜供應能自給自足,而且還要實現對外源源不斷地輸出綠色無汙染的特色農產品。根據前期調研,當地非常適宜種植品質優良的花椒、辣椒等作物,下一步將依託此打造農業品牌,並探索精深加工。
年近六旬的高權因「捨不得離開出生的地方」而繼續留在村裡務工。他說,三年前,村子屬於一種半封閉的自給自足狀態,大家都靠地裡種點蔬菜過著「能吃飽肚子」的生活,那時要走出村子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尋找到一份打工機會要跑很遠的地方,現在山上也有了務工條件,掙錢比以前方便多了。
「目前,村子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還留在這裡打工。」高權說,儘管從深山裡搬到縣城附近讓生活越來越方便,但對於在此生活了一輩子的村民而言仍有「很多不習慣」,不過對於他們下一輩人而言,這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年輕人很開心能在靠近城市的地方工作生活。
此前村民都想逃離的殘破村落,在經過升級改造後引來一批批遊人接踵而至,這讓高權百感交集。他既高興自己的家鄉竟有如此出乎意料的魅力,又感嘆未來異地新生活會如何思念家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