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9日電題:插上旅遊的翅膀飛更高——黑龍江省昔日貧困村小南河的新年新盼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何山、唐鐵富
一個白雪皚皚的冬日清晨,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聲聲雞鳴中村民們迎來新一天的客人。
在黑金部落民俗景區,焦黃色的木刻楞老屋靜默肅立,從周邊縣區趕來的遊客穿著五顏六色的羽絨服,滾雪球、打雪仗、拉雪橇,好不熱鬧。
「抓拍到了!抓拍到了!」在遊客服務中心門前,遊客們接二連三玩起潑水成冰,手機快門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零下30多攝氏度的低溫下,滾燙的開水在潑出去的瞬間變成了白煙。「這都成了保留節目,潑一次根本不夠。」來自饒河縣城的遊客薛福香說。
午飯時分,在農家樂主人、50歲的楊紅麗家中,春天採摘、冷凍到冬天的刺五加、蕨菜等山野菜被端上餐桌。遊客們圍坐一起,推杯換盞,享受農家美味。
今日小南河,人氣爆棚;昔日小南河,一度人煙寥寥。
小南河村位於大頂子山下,臨近烏蘇里江,距離中俄邊境線12公裡,從哈爾濱出發要十幾個小時車程。這樣一個小山村,在短短幾年間成了鄉村遊熱門景點。
變化,離不開一個人——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冷菊貞。2015年11月,冷菊貞從雙鴨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前來駐村。此前,熱愛攝影的她經常來這拍照。
山下,有古樸的老房、老屋;山上,有雲海、霧凇仙境……冷菊貞便想著發展鄉村旅遊,推開小南河村脫貧致富的大門。
「這冰天雪地,誰稀罕?」「都是些古董玩意兒,外人能願意來?」……起初,冷菊貞的想法,村民們並不認可。她卻想著,既然想幹,猶豫也沒用,「幹就完了」。
白天,冷菊貞走村入戶,領著村幹部編玉米串、掛燈籠,幫著村民布置年畫、花布等老物件,裝扮記憶中的老屋;晚上,她把拍的照片、視頻發到攝影群、朋友圈做宣傳。
為了讓村裡「有的玩」,冷菊貞帶著村民用鐵鍬在山坡上挖出了一條爬犁雪道,把養雞戶的小笨雞放到雪地裡讓遊客抓……寒冷的冬夜,她獨自穿過一片墳塋地,登上山頭,拍下一張小南河村紅燈高掛的美景。
「這農家味兒,太香了!」慢慢地,周邊市縣戶外團、攝影團紛紛走了進來,農家樂也隨之紅火起來。等遊客走的時候,還買些蜂蜜、蘑菇一類的土特產,帶動村民增收。
一來二去,村民的眼睛亮了。包餃子、舞長龍、搓玉米、蕩鞦韆……越來越多東北民俗被打造成旅遊項目,一些娛樂節目和影視劇也來這裡取景拍攝。
2016年末,小南河村退出貧困村;2018年末,村裡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0年,村民們玩起網絡直播,小南河村被更多人了解……
一轉眼,小南河的大紅燈籠已經亮了5個年頭。
「我們要乘著旅遊的翅膀,飛更高!」冷菊貞說,新的一年村民會繼續守好這裡的好風景、好民俗,歡迎四方遊客,續寫鄉村發展的秀美長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