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美國與德國成了對立國家,當時許多科學家致信羅斯福,提議美國要先於德國製造出原子彈,愛因斯坦就是其中一位。但在曼哈頓計劃取得圓滿成功、並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愛因斯坦卻沉痛地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製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和遺憾。」
在這些天才手中,創造和毀滅只是一念之間的選擇,愛因斯坦會為此懊悔不已,是因為他心中存在善念和人道主義精神,一旦喪失這些,天才就會變成釋放魔盒的潘多拉,對他人乃至世界造成嚴重的損害。
希爾多·卡辛斯基就是這樣一位「潘多拉」,無疑,他有著極高的智商以及動手動力,甚至對社會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前瞻性,但他卻因此殺害了三條性命,此外還有23個人被他重傷。而這位天才的目的,僅僅只是為了發表一篇「警醒世人」的論文。
卡辛斯基出生於1942年,他有神童之稱,智商近170,16歲時就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1962年,卡辛斯基進入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僅僅幾個月就拿到了博士學位,25歲時成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助理,三年後升任教授。
但學得越深入,卡辛斯基對這個世界的幻滅感就越強烈。他認為「人類對機器的依賴,使人類失去了自治的能力,剝奪了人類的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他覺得無法融入世界,於是在30歲那年選擇辭職,然後過上了隱居山林的生活。
卡辛斯基在蒙大拿州買下一塊荒地,自己建了一座木頭房子,房內沒有任何電器,因為他已經決定放棄和遠離一切工業文明。在隱居的幾年裡,卡辛斯基生活得平靜而滿足,但後來有人看中了卡辛斯基居所附近的環境,開始在此砍樹鋪路,並招攬了很多遊客來此遊玩。
這種行為激怒了卡辛斯基,心中的「淨土」和「避風港」被摧毀,於是他想到了報復。
1978年5月25日,是卡辛斯基報復行動的開端,他將自製的炸彈藏進包裹,寄給了美國西北工業大學的工程教授巴克利·克裡斯。巴克利對於陌生包裹十分謹慎,於是叫來了學校的保安查看,包裹打開後炸彈隨即爆炸,保安身受重傷。
此後的17年間,卡辛斯基陸陸續續寄出16枚炸彈包裹,對象都是各個名校的教授或者研究院的科學家,這些炸彈炸死了3人,使23人不同程度受傷。期間FBI想盡辦法想要抓住這個「大學炸彈客」,但始終一無所獲,卡辛斯基對此表示:「聯邦調查局就是個笑話。」
直到1995年,卡辛斯基向《紐約時報》寄去了一封信件,信中附上了3.5萬字的論文,名為《論工業社會以及未來》。在文章中,卡辛斯基斷言工業化時代的人類,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制,就是被機器背後的少數精英所控制。但無論是哪種走向,最終都會剝奪人類的自由,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卡辛斯基表示,如果《紐約時報》願意刊載他的文章,他就停止自己的襲擊行為。而文章被報紙刊載後,卡辛斯基的字跡被他的弟弟認出,警方終於得以在1996年4月將木屋中的卡辛斯基逮捕歸案。兩年後,卡辛斯基被判處終身監禁,永久不得保釋。
在審判過程中,卡辛斯基認為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所以拒絕了律師的辯護。從人道主義觀點來看,卡辛斯基殘害了這麼多生命,自然罪無可赦,但他的文章發表後的確引起了許多人的思考。在20多年前,卡辛斯基的洞察力是絕無僅有的,科技和工業是一把雙刃劍,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與工業文明之間還能不能保持平衡,誰也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