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流浪地球》的主題是人類拯救地球,那打擊盜版,則是對電影本身、對原創的拯救。
▲《流浪地球》劇照。圖片來源/新京報
文|熊丙奇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月5日上映後,口碑、票房實現雙豐收。但據報導,《流浪地球》在吸引觀眾同時,也招來了盜版者。
有賣家在某二手平臺叫賣盜版《流浪地球》,聲稱是完整版高清資源,售價低至一元,更有甚者將正熱映的多部賀歲片打包出售,售價不過兩元。對此,電影《流浪地球》製片方表示,春節期間一直忙於打擊盜版,雖早有準備仍未能擋住盜版勢頭,已聯合更多從業者商議對策,打擊盜版。
國家版權局早在2月2日就針對《流浪地球》等八部賀歲片發布版權保護預警,要求網絡服務商、電商網站及應用程式商店加快處理侵權內容及連結。現在在網絡平臺上出現售賣盜版的連結,表明有的網絡服務商、電商網站並沒有把預警當一回事。
《流浪地球》被認為是可以媲美好萊塢大片的科幻巨製,而好萊塢大片之所以長盛不衰,與對盜版的打擊、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密切相關。
當然,好萊塢大片在海外市場,也存在被盜版問題。據媒體報導,盜版行為每年導致美國電影業損失大約220億英鎊,這些盜版行為就包括在網上洩露和傳播劇本、影片等內容。對此,很多電影公司升級了防盜技術,現在除了粉碎文件外,還會使用加密技術和防篡改、防拆封的文檔來防止電影故事情節被洩露。
也只有保護原創,才能激發創作激情。如果原創得不到保護,辛苦打磨的作品輕易被盜版,會讓原創遭遇重大的經濟損失,也影響持續創作的動力。但近些年,很多國產電影都曾被盜版問題困擾,如2017年7月《戰狼Ⅱ》上映後就遭遇了盜版,片方為此呼籲社會打擊盜版,部分網站也主動響應,刪除盜版連結。
但是,對於盜版,我國社會還遠未到「零容忍」心態。有的觀眾希望不花錢就看盜版片,甚至還有原創作者以自己的作品被盜版為「自豪」——說明有盜版的價值。他們沒意識到,盜版是對智慧財產權的漠視,只會惡化原創生態。
近年來,我國在打擊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也引進技術手段防盜版。比如,用先進水印版權檢測技術,為片方、發行方及院線公司提供版權保護服務。
但問題的關鍵是,監管部門必須對盜版「零容忍」,對所有盜版行為「說不」。一方面,明確各網絡平臺反盜版的法律責任,要求網絡平臺必須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刪除非法的盜版內容與連結;另一方面,建立暢通的版權維護機制,對於涉及盜版、抄襲等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舉報,要快速受理進行查處。
如果說《流浪地球》的主題是人類拯救地球,那打擊盜版,則是對電影本身、對原創的拯救。因為只有我們拯救當下的每一部原創作品,才能讓我們將來欣賞到更多、更出色的原創作品。
熊丙奇(學者)
編輯: 肖隆平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