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將盡,外出旅行的朋友們差不多要收收心了。
相比遊山玩水,旅行最累的事情就是在路上顛簸。尤其當你長時間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幾個小時擠在狹小的空間中,幾乎沒有機會活動手腳,腰酸背疼是常態。
但是!長途旅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
2018年,有媒體報導,一名從雪梨飛往倫敦的女性在完成全程接近24小時的飛行後,癱倒在希思羅機場,經搶救無效身亡。
而奪走她生命的,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濟艙症候群」。
儘管科學家已經研製出有效藥物,但預防優於治療,長時間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時,大家要記得多起來走動、伸展四肢。
(以下文字選編自《新藥的故事2》,文中標題為編者所擬。)
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
「經濟艙症候群」正式的醫學名稱是「深靜脈栓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球民用航空業呈現暴髮式增長,乘客在長途飛行後發生深靜脈栓塞的案例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有記錄了,因為經濟艙乘客發病的案例較多,所以被冠以「經濟艙症候群」的別稱。
所有長途飛行的旅行者 ,都容易因為飛機上狹窄的座位(缺少肢體活動)、乾燥的空氣(可能脫水)和艙壓較低(可能缺氧)等因素而引起血流淤滯,再加上旅客自身的風險因素,如肥胖、高齡、懷孕和遺傳性血栓形成傾向等,深靜脈栓塞的發生率會有所升高。
2001年1月,根據英國阿什福德醫院的一項研究,在此前三年中,倫敦希思羅機場至少有30人在長途飛行之後死於血栓。
栓塞並不是小概率事件
大部分情況下,凝血的連鎖反應是正常的生理過程,旨在防止血管損傷後的大量失血。但不幸的是,有時候凝血塊會在不需要的時候形成(血栓),一些特定的條件,例如肢體長時間不活動、外科手術或癌症,都會增加血凝塊形成的風險,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深受網球愛好者喜愛的網壇姊妹花威廉斯姊妹[大威和小威]馳騁賽場20多年,獲得冠軍頭銜無數。尤其是妹妹小威,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勇奪2017年澳網冠軍,創下了又一個體壇新奇蹟。同年9月1日,小威剖腹產下女兒奧林匹婭,但是產後不久的一天,小威突然感覺胸悶和呼吸困難,發生了產後的栓塞。有過血栓病史的小威獲得了及時的抗凝血治療,轉危為安。
由此可見,栓塞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一個很現實的健康威脅。1994年,時任美國副總統丹·奎爾在結束一系列飛機旅行後不久發展出了一個腿部的凝塊,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希拉蕊女士,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先生都曾有過血栓的病史。
有研究表明,深靜脈栓塞高風險人群包括患有靜脈曲張或癌症患者、吸菸者、做過腿部或盆腔手術的患者、有腿部凝塊或腿部損傷史的患者、孕婦、正在服用避孕藥或激素替代療法的婦女、超重或超高的個體、老年人等。
電影《盜夢空間》劇照
醫生,請問這病有藥可醫嗎?
對於高危人群,即使坐在家裡或辦公室裡,或在看電影時,都有可能出現深靜脈栓塞的症狀而需要救治。因此,我們不僅要進行靜脈血栓的形成和併發症的風險等方面的普及教育,醫學界還應該向高危人群推薦基於證據的預防策略,比如注射肝素或低分子量的依諾肝素。
肝素,對很多人來說又是一個陌生的醫學名詞。但是隨著「經濟艙症候群」和「深靜脈血栓」等醫學名稱成為常見詞,古老的肝素也一定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說它「古老」,是因為肝素的發現已經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1916年,在著名科學家威廉·豪威爾的指導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二年級醫學生傑伊·麥克萊恩在研究凝血物質時,在犬的肝臟裡意外地發現了一種抗凝血的物質,豪威爾教授把它命名為「肝素」。
威廉·豪威爾博士曾任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長。
然而,用他們的製備方法獲得的肝素儘管可以抗凝血,卻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無法安全有效地用於臨床。
直到20多年之後,加拿大科學家查爾斯·貝斯特的研究團隊建立了從牛的肝臟裡提取和純化肝素的新方法,能夠除去絕大多數引起各種副作用的雜質和毒性物質,才為肝素作為抗凝血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掃除了障礙。
1937年4月16日,這種更純淨的新型肝素的鹽水溶液製劑首次在人體內使用,表現出了顯著的抗凝血作用,為治療下肢創傷後深靜脈血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從那時起,肝素被越來越廣泛地用於各種條件下的抗凝治療和預防,包括前文提到的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房顫、心臟手術時的體外循環、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
進擊的科學:更安全有效的肝素
因為天然肝素的成分很複雜,而且在已知的各種雜質裡不少是有嚴重毒副作用的,所以發達國家的藥品監管部門對藥用肝素的製備工藝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比如平均分子量要控制在1.2萬 ~ 1.5萬個原子單位之間,給成品的質量控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為了提高肝素製備的穩定性,減少各種毒副作用,長期以來,許多藥企一直在尋求天然肝素的降解方法,希望在保持抗凝血效果的前提下,獲得成分更加均一、更加純淨、雜質更加少的肝素新產品。
用化學方法降解天然肝素,把高分子量的聚胺糖變成低分子量的聚胺糖並不是很難,但是降解之後的產物還要保持天然肝素的生物活性就不那麼容易了。經過反覆實踐,製藥界的科學家們找到了幾種有效降解方法,獲得了安全有效的低分子量肝素,成為天然肝素的升級換代產品。
20世紀80年代研發成功,1993年批准上市的依諾肝素就是這樣一款高質量的低分子量肝素,它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能列入這個清單的,都是被認定為健康醫療系統中最安全與最有效的藥物。)
依諾肝素的製造工藝使用的是很成熟的「鹼性消除降解法」。與其他的肝素降解方法,比如氧化性的過氧化氫降解法、去胺化的亞硝酸降解法等相比,鹼性消除降解過程中,產品質量受化學試劑用量、降解反應溫度、降解溶液酸鹼度及降解時間的影響較小,質量比較穩定。
即便如此,包括依諾肝素在內的所有低分子量肝素仍舊不是成分均一的化學藥物,而是包含一定異質性的生物醫藥產品。對於每個低分子量肝素產品,需要嚴格定義降解程序,以保證最終產品的生物等效性和臨床結果的可預測性。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新藥的故事2》
一本小書讀懂新藥研發的邏輯與規律
疾病很近,這一次讓我們做好準備
入選得到2020年度書單 羅振宇重點推薦
國際著名免疫學專家 劉勇軍力贊
梁貴柏作品系列
《新藥的故事》
鍾南山院士×陳凱先院士 作序推薦
新藥研發一線的科學家帶你
重溫挑戰疾病的時刻,
解鎖身體健康的密碼
本期編輯:油燜筍
讓朋友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