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周邊的綠地、灌木叢,也存在不少有趣的動植物
家門口春天的「精靈」
雷博士帶你去找
對於常州自然博物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雷倩萍博士來說,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到山裡、野外尋找春天的機會少了很多,不過,她並沒有感到遺憾。「其實,在很多小區周邊,也能發現一些可愛的生靈:各種清麗的野花、靈動的鳥兒、有趣的蟲子、五彩斑斕的蝴蝶……」在雷博士看來,只要你用心並且願意觀察,在家口也能發現很多春天帶給我們的驚喜。
小區旁的水杉林,不但有仙仙的野花,還有能觀測到十幾種鳥類
3月22日上午,天氣晴朗,氣溫接近15攝氏度。這樣的好天氣,還是周末,雷博士肯定不會錯過。
當天,她從鳳凰臺小區出發,邊上是一條河,河邊有許多水杉樹,林子雖然不像秋天那樣色彩斑斕,但依然有許多可愛的生靈生存其中。在林子路口,雷倩萍蹲了下來,指著草叢中幾株心形葉片的藤蔓狀植物說:「這是馬兜鈴的幼苗,當初我也是在小區周圍看到很多紅珠鳳蝶,才猜想到附近肯定有它們幼蟲的寄主馬兜鈴。之後,果然在草叢和綠化帶中找到不少。紅珠鳳蝶的幼蟲軟萌萌的,就像一顆顆紅黑相間的QQ軟糖。」
繁縷花 少見的淡紫色龍葵再往林子裡面走,一些初看不起眼的花花草草,都是有名號的。「這白色的小花,零星地散落在一片綠色中,這就是繁縷花。繁縷食用部分為嫩梢,味道有點像豌豆尖,但比豌豆尖更嫩更鮮美。那幾朵淺紫色小花就是龍葵,仙仙的,氣質和仙劍奇俠傳裡的女主之一龍葵一樣(龍葵一般是白色的花朵,淺紫色的相對少見)。小時候,我經常在郊外摘紫黑色的龍葵果子吃,有點酸甜,不過不能多吃,如今這樣的野果在市區也不多見了。」看到這些花花草草,雷倩萍就抑制不住喜悅之情。
灰椋鳥「我還經常在這邊觀鳥,除了常見的喜鵲、珠頸斑鳩、烏鶇、八哥、白頭鵯等,還看到過灰椋鳥、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燕雀、黃腰柳鶯……」
一片紫色花海,主要是3種堇菜,其中兩種香味沁人心脾
「入春後,氣溫升得很快,玉龍路上的紫色花海,到了一年裡最美的時候。我從一個月前開始路過這裡,就會額外注意下。這片花海怎麼形成的,」玉龍路離小區不遠,雷倩萍心心念「惦記」了一個月,周日(3月22日)天氣不錯,就特地過去瞧瞧。
楔葉堇菜 早開堇菜 紫花地丁果然,遠遠地就看到了一大片紫色花海,這就是堇菜。經過觀察,雷倩萍發現,這裡的堇菜主要有三種:兩種紫色的分別為早開堇菜和紫花地丁,一種白色的為楔葉堇菜。「這兩種紫色的,都有堇菜特有的那種淡淡的幽香。」雷倩萍說。
記者摘下一朵,湊近聞了一下,味道比一般花香淡,但特別清新,沁人心脾。「區別兩種紫色的小花,也是個技術活兒。」雷倩萍介紹,早開堇菜一般比紫花地丁早開一兩周,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花距、萼片邊緣和葉片形狀,前者一般花距粗長多下彎,萼片邊緣圓滑或截形,後者的花距常上翹,萼片邊緣具齒,前者的葉片也比後者寬些。
「到了夏天,會有數不清的黑紅相間的斐豹蛺蝶幼蟲在這片堇菜田裡大快朵頤。秋天時,無數的卵形蒴果挺立在草地裡,成熟後便會自裂為三瓣,裡面褐色的球形小種子便會自己彈射出來,為下一年春天時的紫色花海埋下伏筆。」雷倩萍說。
在紫色花海中,還有一簇一簇的寶蓋草:作為唇形科植物,它的紫紅色小花長得俏皮可愛。
以小區為圓心進行觀測,3年發現很多意外驚喜
走在玉龍路的草坪邊上,雷倩萍指著幾棵高大的樹木說,「這就是深山含笑,碎斑青鳳蝶的寄主植物。發現的過程,十分有意思。」
之前,在常州市內,一直沒有碎斑青鳳蝶的觀測記錄。去年國慶期間,雷倩萍和父母在玉龍路散步,父親突然不見了,很快,老人從一處灌叢跑出來,說抓住一隻漂亮的蝴蝶,要給女兒看。
「我本以為八成就是斐豹蛺蝶之類的常見蝴蝶,沒想到竟然是一隻碎斑青鳳蝶,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異常激動興奮。我想既然有成蝶,附近很可能有幼蟲和寄主。」於是,雷倩萍諮詢了蝶友知道,這種蝴蝶的幼蟲一般吃馬褂木和深山含笑。在附近找了一圈,她還真的發現了一些深山含笑,便花了一個多小時在樹林間的深山含笑葉片上尋找。這種樹長得比較高大,要踮腳仰頭去查看樹葉尋找幼蟲。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真被她找到了幾隻不同齡期的幼蟲。「碎斑青鳳蝶的末齡幼蟲長得特別可愛,長有一對彩色的假眼,看起來特別憨傻。再過一段時間,越冬的碎斑青鳳蝶就要羽化翩翩起舞了。」
自從2016年春天搬到薛家這邊,雷倩萍和家人「逛」便了附近的草坪、樹林、灌木叢,「類似碎斑青鳳蝶、堇菜花海這樣的驚喜,雖然不是常有,但尋找的過程,也讓我們很高興。」
雷博士力薦,家門口也能發現春天的精靈
突然,有兩隻灰色的小鳥落在了玉龍路旁的草坪上,雷倩萍悄悄地靠近拍下照片。因為照片有些模糊,她一時不能確定鳥的種類。於是,打開百度APP仔細搜索比對,確定這是灰椋鳥,跟烏鶇、喜鵲等等相比,並不算是十分常見的鳥類。
「除了鬧市裡,其他很多小區,尤其在城郊,都能發現一些可愛有趣的動植物,春天最多。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小區附近進行一些簡單的自然觀測,看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動植物,就可以用手機拍下來,然後進一步識別。」說著,雷倩萍簡單總結自然觀察的步驟和方法:首先區分地理環境,是草地、灌叢還是樹林。在這個背景下,先尋找一些開花植物,觀察花朵特點、葉片特徵。不能準確判斷,通過一些識花APP來查詢,比如「識花君」、「形色」,對比花、葉、莖等特徵來最終判斷。
至於對於鳥類、蝴蝶的觀測,難度稍微大一點。「主要在拍攝上,因為植物是不動的,蝴蝶、鳥類有時候需要抓拍。對於植物和花朵,我覺得不用追求拍攝的裝備,手機就基本夠用,長期堅持下來,還能提升拍照的水平,用手機就能拍出大片哦。」雷倩萍說。
本版文字 汪磊 青萍 本版圖片 朱臻
來源:常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