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17日訊 關於蝴蝶,傳說自古至今從未中斷,最著名的就是《梁祝》,傳唱的歌曲也有《新鴛鴦蝴蝶夢》《兩隻蝴蝶》……無形之中,蝴蝶成了愛情的代名詞。驚蟄過後,春暖花開的時節,郊外、林間、花叢中縈繞著的蝴蝶,激起人們無限遐想。而氣候適宜的春天,也是一些愛蝶之人尋覓、觀察蝴蝶的最佳時機,他們來到郊外、野山尋覓一些城市中難見的蝴蝶。今天,本報記者就為你講講他們的故事,以及和常州博物館雷倩萍博士的一次「巡山」經歷。
58歲的章麗暉,在常州開展了5年蝴蝶監測工作,還在6所小學培養出一批小小「蝶報員」。今年春天,他又收穫大驚喜——
「蝴蝶先生」,常州境內首次「捕獲」中華虎鳳蝶
這個春天,對於「蝴蝶先生」章麗暉和他的同好來說,是值得慶祝的。3月底一天,他們一行9人在茅山常州一側,監測到了5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這一發現,結束了常州這一珍貴野生蝶類沒有完整監測信息的歷史。「春天,萬物復甦,山間郊外景色秀麗,氣溫也正好適宜,是我們『巡山』的大好機會。」在章麗暉看來,發現中華虎鳳蝶固然令人高興,而「巡山」時深入大自然,享受著明媚的春光,更是一種幸福。
從小喜歡拍照攝影,年過五旬迷上蝴蝶生態攝影
章麗暉今年58歲,從事工程建築類工作,從小受家裡人影響,特別喜歡攝影。「拍風景、拍人像、拍鳥,工作之餘就是拍拍拍。」章麗暉說,2013年一天,他在整理自己的一些攝影作品時偶然發現,在眾多的照片中都有一個美麗的身影:蝴蝶。這時,章麗暉腦海裡突然靈光一現,蝴蝶也是一個很好的攝影題材,「拍鳥、拍景的鋪天蓋地,只要你走進公園,就有可能看到一群一群的『打鳥人』,攝影裝備也很高級,但專門拍蝴蝶的卻很少。」
蝴蝶雖然美麗,章麗暉也拍到了一些,但卻不知道種類,蝴蝶的名字也叫不出來。於是,他買了一本書:《中國蝶類圖譜》,一邊拍一邊對著書認。「菜粉蝶啊、玉帶鳳蝶啊,這些都是最初認識的。」隨著認識的蝴蝶的增加,章麗暉卻發現,現在城市公園、綠地裡的蝴蝶種類很少,「這時,我就一個人到稍微偏遠的公園去找蝴蝶,但蝴蝶的種類還是有限。」
結識「蝴蝶教授」,開始在常州開展蝴蝶監測
迷上蝴蝶後,章麗暉在身邊的攝影圈裡尋找一些同好,也在網絡上搜索有關蝴蝶的信息,這樣結識了「蝴蝶教授」李朝暉。
李朝暉教授是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教授,江蘇蝴蝶監測項目負責人,因為研究蝴蝶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蝴蝶教授」。也正是因為「蝴蝶教授」的指導,章麗暉知道了「蝴蝶監測」這個陌生的名詞,也開始了解這個公益項目。
「因為一種蝴蝶僅食用一種或少數幾種植物,對氣候變化、環境改變極為敏感,一旦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植物多樣性被破壞,人們就會在當地蝴蝶種類和數量的變化中發現端倪。」章麗暉了解到,監測蝴蝶,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觀察身邊蝴蝶的種類和數量,來關注身邊的環境變化。也就是在2013年,在李教授的指導下,章麗暉獨自開展了常州的蝴蝶監測項目,並組建了常州蝴蝶監測群。
這時,章麗暉也明白了,為什麼城市公園花朵鮮豔綠草如茵,蝴蝶卻越來越少,「城市裡的公園大多數是單一的人工植被,原生態植物稀少,再加上殺蟲劑、除草劑用得比較多,蝴蝶肯定不多了。」
2015、2016、2017年這3年中,章麗暉發展了常州本地的一些蝴蝶愛好者,並選取三個有代表性的地方對蝴蝶進行監測:城市公園、城郊結合部公園、郊外野山。「城市公園監測到的蝴蝶種類很少,一共只有10種;城郊結合部公園的種類,達到17種;郊外野山的數目最多,達到29種。」章麗暉說,近幾年,蝴蝶的品種和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在城市的公園。城市公園難覓蝶影,章麗暉進山尋蝶的次數多了起來,「每次進山找蝴蝶,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巡山,春天,當然是巡山的最好季節。」
3月底一次「巡山」,監測到5隻中華虎鳳蝶
作為一名資深蝶迷,巡山時發現中華虎鳳蝶,一直是章麗暉最大的心願。一般情況下,中華虎鳳蝶在3月中下旬開始產卵,經過十至二十天幼蟲「破卵而出」。幼蟲5次脫皮長大後,便在枝幹或樹皮上、枯枝敗葉下及石塊縫隙中躲藏起來化蛹,直到第二年的三月初方羽化成蝶。野生中華虎鳳蝶成蟲羽化率極低,另一方面由於適生環境的破壞,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已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7年,我4次去南京老山都沒拍到中華虎鳳蝶的生態照片。」
讓章麗暉高興的是,今年春天在茅山,他終於發現了中華虎鳳蝶的身影。因為巡山,章麗暉認識了一名當地經常進山且識草藥的徒步愛好者,她在茅山常州一側某處發現了野生植物——杜蘅。這個消息讓章麗暉十分興奮,因為杜蘅就是中華虎鳳蝶的寄主植物,也就是說,發現了杜蘅就有可能發現中華虎鳳蝶。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3月24日上午,章麗暉一行9人,來到茅山某處找到了杜蘅,並目擊到了一隻中華虎鳳蝶。「小虎身上的花紋和老虎很相似,找了一個多小時就發現了它,在我們眼前一閃,等到反應過來誰也沒來得及拍。」不過,章麗暉一行沒有氣餒,定好了經緯度,下午2點多鐘和朋友再次來到相應位置。這一次,他們終於目擊了到了一隻中華虎鳳蝶。章麗暉最先發現,也是第一個拍到。
「心裡很高興,當時還有兩位朋友也拍到了。小虎的身形、飛行姿態,真是棒極了。」章麗暉說,當天,在不同的區域一共目擊和拍攝到5隻中華虎鳳蝶。此外,還在杜蘅葉片下,發現20粒中華虎鳳蝶卵,「這也說明 ,茅山當地有非常適宜中華虎鳳蝶的生態環境。」
在常州6所小學, 培養了一批小小「蝶報員」
在章麗暉看來,蝴蝶監測項目,需要更多人參與。從2016年開始,在李朝暉博士的指導下,章麗暉牽頭新北區圩塘中心小學、百丈中心小學等6所小學開始參與這個項目。
「主要是帶動小朋友們,一起來參與,在身邊發現並拍下你所見到的不同種類的蝴蝶。」章麗暉說,蝴蝶監測並不複雜,主要有3種:隨機監測,就是不定地點和時間,看到蝴蝶拍下來,做好記錄,標註好發現的時間、地點、氣象條件和監測人等監測數據;定點監測,以方便就近的原則選定固定的地點,不定期進行監測,提交監測數據;樣線監測,預先選定一處地點、固定一條線路進行監測,提交監測的數據。
今年3月30日,章麗暉和百丈小學的同學們,在新龍生態林進行了一次樣線監測,監測到了一些菜粉蝶和寬邊黃粉蝶。「在監測蝴蝶的同時,激發孩子們對蝴蝶等生態物種的關注和愛好,自覺地去保護生態。」章麗暉說,圩塘、百丈兩所小學的同學,還在去年的第二屆江蘇蝴蝶觀測大賽「蝴蝶識別」比賽中獲得團體一等獎,「我們希望,更多的學校、孩子參與到項目中來,成為小小『蝶報員』。」
本報記者跟著雷博士一起「巡山」,雖未發現「小虎」但收穫也不少
拍到婚飛橙翅襟粉蝶,密林兩次偶遇麝鳳蝶
常州博物館的雷倩萍博士,不僅僅是一名「野花迷」,也是一名「蝶粉」,春天裡也經常到城市郊外踏青、巡山。聽說雷博士有去茅山巡山的計劃,常州晚報記者決定和她同行,在茅山三清觀附近,進行了一次對於蝴蝶的隨機監測。在兩個多小時的野外監測裡,記者和雷博士一行雖然沒有發現「小虎」中華虎鳳蝶的身影,但也拍到了大紅蛺蝶、黃鉤蛺蝶、琉璃蛺蝶、麝鳳蝶等城市裡十分少見的蝴蝶品種。「一隻麝鳳蝶和珍稀品種寬尾鳳蝶十分相似,和普通的麝鳳蝶也略有不同,我們運氣還算不錯。」雷博士笑著說。
山道兩側,菜粉蝶、小灰蝶翩翩起舞
3月31日中午,記者和雷博士到達茅山三清觀,此時氣溫約有25攝氏度,一眼望過去,難覓蝴蝶的蹤影。「氣溫稍稍有點高,而且這裡地勢比較開闊,而蝴蝶一般都在山道旁、密林中,到下午3點以後當氣溫略有下降後蝴蝶應該會比較多。像那種無數蝴蝶圍著一叢花、一位美女飛舞的場景,現在幾乎只能在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或電視劇裡看到了。」看到大家有點洩氣,雷倩萍笑著解釋。
沿著山道走了一百多米,一側靠著山體,另一側的林子漸漸地茂密起來,偶爾會出現一隻白色、黃色或灰色的小蝴蝶。雷博士說,這就是比較常見的菜粉蝶和小灰蝶了,在城市的綠地或者公園也能看到。
又向內走了十五分鐘左右,山道兩側的菜粉蝶多了起來,你追我趕,翩翩起舞。記者目測範圍內,就有十多隻。「城市裡雖然偶爾能看到菜粉蝶,但這樣的成群結隊的場景肯定是很難見到的了。」雷倩萍說。
因為這一隻只小蝴蝶太過調皮,飛行不規則,時而聚在一起,時而分散開來,攝影記者沒能給它們拍下一張合照。在一群灰蝶和菜粉蝶中,雷倩萍說,有一種叫琉璃灰蝶,相對少見。記者看到,這種灰蝶身體是淺藍的,帶點灰色,看上去十分小清新。
跟蹤一公裡,拍到「婚飛」的橙翅襟粉蝶
在山道中,有種小蝴蝶特別漂亮,乍一看像粉蝶,大小也差不多,但翅面上部卻是橙黃色的,下部是白色。一路上,記者多次看到這種小蝴蝶,有近十隻,在粉蝶裡格外顯眼。雷倩萍說,這也是一種粉蝶,叫橙翅襟粉蝶。
因為這種粉蝶太小,飛行忽高忽低,再加上陽光略微有點刺眼,所以相機一時很難捕捉。在記者看到的幾隻橙翅襟粉蝶裡,有一隻十分調皮,和一隻普通的白色粉蝶不停地在追逐著。這兩隻蝴蝶繞著圈地飛著,來來回回,有時停在草叢裡,但沒一秒又飛了起來。攝影記者跟蹤了足足一公裡,才拍到一張清晰的畫面。
「我們運氣不錯,能拍到一對正在『婚飛』的橙翅襟粉蝶,一路上我們看到那麼多菜粉蝶,但都是單飛的。所謂『婚飛』,就是性成熟的昆蟲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交配。這兩隻其實都是橙翅襟粉蝶,橙黃翅膀的是雄性,比較豔麗,不起眼白色翅膀的是雌性。蝴蝶雌雄差異可以非常大,有時讓你覺得根本就是兩個種類。」雷倩萍說。
在密林內拍到多種少見蝶類,還兩次偶遇麝鳳蝶
「要找那種少見的蝴蝶,還得深入密林。」走了兩公裡多的山路,雷博士帶著記者一行,走進了路邊的一個密林。
果真如雷博士所言,一隻又一隻外形奇特、顏色鮮豔的蝴蝶,相繼出現。一隻黑乎乎的、翅膀上有紅點的大蝴蝶,首先撲面飛來。記者連忙喚來雷博士,但蝴蝶已經不見蹤影。聽記者大致描述外形後,雷博士判斷,這隻蝴蝶可能是麝鳳蝶,這種蝴蝶幾乎只能在山裡見到了。話還沒說完,一隻顏色枯黃,布滿斑點的蝴蝶又一閃而過,幾秒鐘就飛遠了,不過,雷倩萍還是認出了它,這是一隻黃鉤蛺蝶。
接著,又出現了一種黃顏色、帶有黑白斑紋的蝴蝶。「這是大紅蛺蝶,體粗壯,翅面黑色,有4個白斑,不但喜好訪花,還喜歡吮吸樹液、糞便。」雷博士說。因為這種蝴蝶飛行迅速、行動敏捷,在密林裡跟了近十分鐘,攝影記者才捕捉到畫面。
攝影記者相機才放下,密林中又出現了一種中型的蝴蝶,黑色翅膀,在翅膀的邊緣還有一長條藍紫色的花紋。悄悄跟蹤了一會兒,攝影記者本來已經放棄,蝴蝶突然很給面子地停在了一朵小花上,十分配合地完成了拍攝。「這叫琉璃蛺蝶,翅膀外緣一條具金屬光澤的藍紫色條帶是其得名的原因。」
眾人準備退出密林時,雷倩萍突然叫了起來,從她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一隻黑色的蝴蝶,安靜地停在一根枯枝上,和剛進密林時記者看到的那隻一模一樣。「這就是麝鳳蝶,不過和一般的麝鳳蝶有所不同。」通過攝影記者相拍到的照片,雷倩萍現場進行了比對,「一般的麝鳳蝶身體中間有白斑,尾部有5個紅點,我們遇到的這隻沒有白斑,有7個紅點。麝鳳蝶跟來自臺灣的珍稀蝴蝶寬尾鳳蝶有點相似,不同之處在尾巴上,寬尾鳳蝶的尾帶很寬而且有紅斑,麝鳳蝶的尾帶細很多。」
在山道和密林,尋找了兩個多小時,「小虎」始終沒有出現,雷倩萍卻並不顯得十分遺憾,「雖然沒有結果,但尋找『小虎』的過程,也是十分愉快的。金壇茅山這片山區非常值得常『探秘』,密林深處一定還有著許多神奇美妙的『精靈』等著我們去發現,但大家一定要愛護大自然,不要破壞汙染這一片美麗純淨的自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