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3個點調查中華虎鳳蝶 繪製國內首張虎鳳蝶地圖

2021-01-18 南報網

2018-03-09 15:25圖文來源: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記者從昨天上午召開的「2018年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由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和南京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聯合組織的「2018年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將於3月10日在南京地區開展。200多位專家將在同一時段內進入南京23座山和丘陵,進行同步調查,在國內尚屬首次,也為中華虎鳳蝶保護提供詳細的數據支撐。以後這一活動將每年開展,並對國內中華虎鳳蝶的棲息地進行大規模的調查。揚子晚報也將跟進這一調查,並在現場進行直播。  

◎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最佳觀測地點之一

據了解,中華虎鳳蝶每年大約在三月中上旬驚蟄節氣前後羽化,也被稱為「驚蟄蝶」,南京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觀賞中華虎鳳蝶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選擇3月成蟲發生高峰期進行同步調查,對一年一代的中華虎鳳蝶尤為合適。

參加本次同步調查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動物學會理事長孫紅英表示:「中華虎鳳蝶是《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收錄的種類,是中國特有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9年在『中國各省代表生物評選』活動中,中華虎鳳蝶被評選為江蘇省動物的代表物種。本次同步調查的目的在於掌握中華虎鳳蝶在南京的種群受脅情況和棲息地狀況,為農林、環保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保護動物種群受脅狀況調研報告,從而研究出有針對性的中華虎鳳蝶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與保護計劃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蝴蝶是多樣性評估和監測最佳類群

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教授、江蘇蝴蝶監測項目負責人李朝暉告訴記者,「蝴蝶是陸地節肢動物多樣性評估和監測的最佳類群。棲境要求專性強,對不斷發生的細微環境變化十分敏感並能做出快速響應。江蘇蝴蝶監測始於2010年,是全國最早開展全省範圍蝴蝶監測的省份之一,國家環境保護部於2016年3月正式啟動了全國蝴蝶觀測工作。通過長期的、規範的蝴蝶監測分析蝶類種群組成、結構、多樣性及其動態、趨勢等,監測和預警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影響,從生物層面上科學地反映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產生的作用。」

作為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南京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館長、浦口區中華虎鳳蝶保護協會會長張松奎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諸多專家、環保社團、蝴蝶愛好者有過對中華虎鳳蝶部分棲息地考察,這些考察為2018南京地區同步調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作為『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的一部分,將會持續進行下去,每年會以不同主題、不同形式,協調江蘇省境內、長江中下遊各省的有關大學、科研院所、環保單位和民間蝴蝶社團,開展中華虎鳳蝶的同步調查。在此基礎上未來還將和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對東亞地區特有的虎鳳屬,進行國際間的合作調查。」

◎國內首次開展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張松奎介紹,本次同步調查是國內首次針對南京地區中華虎鳳蝶種群受脅狀況進行的同步調查,此次主要針對中華虎鳳蝶的同步觀測活動的觀測點有南京老山、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湯山、孔山、青龍山、橫山、雲臺山、牛首山、祖堂山、方山、無想山、東廬山、花山、遊子山等低山及丘陵,範圍幾乎涵蓋南京全市,其中以曾經發現過的中華虎鳳蝶棲息地為重點調查路線。

張松奎告訴記者,即便在把虎鳳蝶捧為國寶的日本,也沒有進行過同步調查。「日本的學者告訴我,同步調查需要各部門協調,非常複雜,但是我想在南京,市民們對中華虎鳳蝶十分喜愛,有著非常好的基礎,有條件做這個事情。」

張松奎表示,這次調查之後的信息將編製成冊,繪製出一本南京的中華虎鳳蝶地圖,同時還將準確的海拔、精度信息提供給環保部門和科研機構,將給中華虎鳳蝶的保護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活動將針對中華虎鳳蝶棲息地、種群數量、生態地貌等進行調查記錄。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2018年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將於3月10日在南京地區開展。這將是全國首次針對南京地區的中華虎鳳蝶種群受脅狀況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同步調查。同時也將首次採用多地點直播的方式對調查過程進行跟蹤記錄。同步調查將為保護提供有效途徑和措施據了解,中華虎鳳蝶每年大約在3月中上旬驚蟄節氣前後羽化,也被稱為「驚蟄蝶」,南京是長江中下遊地區觀賞中華虎鳳蝶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幸運的是,這一次他們與被譽為「國寶」的中華虎鳳蝶偶遇,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這一物種。發現合肥首隻中華虎鳳蝶3月30日,廬江某山上,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虞磊,滁州學院昆蟲專家諸立新等人早早來到了這裡。這座山的海拔不算高,但生態環境被保存得比較好。尋找珍稀蝴蝶物種,對於從事調查的專家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次次撲空也是常有的事。
  • 翩飛在山頂的5000隻中華虎鳳蝶
    湖南農業大學即將畢業的博士研究生李密與烏雲界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頭,意外捕到一隻中華虎鳳蝶。6au瀟湘晨報網  「當時不確定是鳳蝶還是絹蝶,很少見,憑感覺知道這是個好東西。直接打電話給在農大的師妹查證,她判斷是虎鳳蝶屬的。」6au瀟湘晨報網  這個消息讓李密非常興奮。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昆蟲專家: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幸運的是,這一次他們與被譽為「國寶」的中華虎鳳蝶偶遇,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這一物種。》》》推薦閱讀:勇救合肥落水女童的男子找到了 家屬渴望當面致謝遭婉拒發現合肥首隻中華虎鳳蝶3月30日,廬江某山上,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虞磊,滁州學院昆蟲專家諸立新等人早早來到了這裡。
  • 南京老山現中華虎鳳蝶 一市民觀察1年拍攝成長全過程
    2017年3月20日,蝴蝶保護協會武先生在攀登南京浦口青老山時,在山路旁的草叢內,竟然發現了「國寶」虎鳳蝶的蟲籽。隨後,武先生用了一年時間,把中華虎鳳蝶的全蟲態,也就是從卵、幼蟲、蛹和羽化成蟲等全過程用鏡頭拍攝了下來,真的是妙趣橫生。
  • 冬去春來珍稀昆蟲中華虎鳳蝶又到羽化產卵期
    冬去春來,又到了中華虎鳳蝶的羽化、產卵期。「我在南京老山上發現了兩隻中華虎鳳蝶。」3月11日上午,南京蝴蝶協會志願者武先生在浦口老山幸運地尋覓到中華虎鳳蝶的身影,真令人驚喜。上午,武先生從老山半山腰樹林叢中,一路尋覓中華虎鳳蝶。武先生稱,中華虎鳳蝶幼蟲唯一的食物叫杜蘅。
  • "蝴蝶先生",常州境內首次"捕獲"中華虎鳳蝶
    3月底一次「巡山」,監測到5隻中華虎鳳蝶作為一名資深蝶迷,巡山時發現中華虎鳳蝶,一直是章麗暉最大的心願。一般情況下,中華虎鳳蝶在3月中下旬開始產卵,經過十至二十天幼蟲「破卵而出」。幼蟲5次脫皮長大後,便在枝幹或樹皮上、枯枝敗葉下及石塊縫隙中躲藏起來化蛹,直到第二年的三月初方羽化成蝶。
  • 老山驚現中華虎鳳蝶 市民觀察1年拍攝成長全過程
    隨後,市民武先生用了一年時間,把中華虎鳳蝶的全蟲態,也就是從卵、幼蟲、蛹和羽化成蟲等全過程用鏡頭隱蔽拍攝下來,真是妙趣橫生。   中華虎鳳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發育階段。人們在野外看到的中華虎鳳蝶,大多是它們的成蟲蝶。
  • 南京市民老山發現虎鳳蝶 觀察1年拍下成長全過程
    中國江蘇網訊  早在2017年3月20日,蝴蝶保護協會的武先生在攀登南京浦口青山綠水的老山時,在山路旁的草叢內,竟然發現了「國寶」虎鳳蝶的蟲卵,並有幸拍攝到了虎鳳蝶蟲卵孵化的畫面。隨後,市民武先生用了一年時間,把中華虎鳳蝶的全蟲態,也就是從卵、幼蟲、蛹和羽化成蟲等全過程用鏡頭隱蔽拍攝下來,真是妙趣橫生。  中華虎鳳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發育階段。人們在野外看到的中華虎鳳蝶,大多是它們的成蟲蝶。這4個發育階段的外部形態毫無共同之點,人們一般很難想像美麗的虎鳳蝶是由黑毛毛蟲變來的。
  • 一隻小小的蝴蝶也是國家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就是這麼牛
    比如說鱗翅目、鳳蝶科、虎鳳蝶屬下的中華虎鳳蝶就隸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行列。今時今日中華虎鳳蝶共計有兩個亞種,其一是中華虎鳳蝶李氏亞種,其二是中華虎鳳蝶指名亞種。這兩種虎鳳蝶都是我們國家所特有的物種。曾幾何時中華虎鳳蝶的數量也是比較多的,其分布範圍更是遍布了河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等好幾個省份。
  • 陝西首次揭示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本報訊 自從蝴蝶學專家壽建新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袁向群於2006年在陝西發現了周氏虎鳳蝶後,今年壽建新和蝴蝶收藏家雷生輝又發現了周氏虎鳳蝶的兩種形態,通過對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的觀察研究,壽建新首次發現並揭示了周氏虎鳳蝶的奧秘。
  • 安徽境內蝴蝶至少304種 發現中華虎鳳蝶等珍稀種類
    5月20日上午,《安徽蝴蝶志》在省城正式首發,首次對我省蝶類區系進行了系統整理,收錄了我省境內發現的150屬304種蝴蝶,包括中華虎鳳蝶等珍稀種類。蝴蝶常常被稱為生態環境的「指示燈」,我省蝴蝶專家也表示,受到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省一些珍稀蝴蝶的分布和數量也在發生變化,一些珍稀種類越來越難看到。
  • 南京市民拍下中華虎鳳蝶的成長過程
    揚子晚報網5月15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今年3月5日,南京蝴蝶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在南京老山森林公園觀察蝴蝶時,意外發現樹林中有一群彩蝶飛舞。經仔細觀察辨認,發現雙翅黑與黃色相間、酷似老虎皮紋的蝴蝶,竟然是「國寶」中華虎鳳蝶,而且數量特別多,令人喜出望外。
  • 南醫大小夥養蝶十年給保護虎鳳蝶提建議
    走進南京醫科大學二棟宿舍129室,最裡面一張床鋪的書柜上有個小盒子,裡面常年放有二三十條毛毛蟲。盒子的主人叫尹方韜,是基礎醫學院2013級臨床專業大二學生,作為」蝴蝶愛好者「,他喜歡去野外尋找各種蝴蝶、拍攝觀察它們的成長過程。
  • 這種野生珍稀蝴蝶在南京僅存83隻!
    中華虎鳳蝶屬於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而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最多的地區。   29年前的今天,世界第一套中華虎鳳蝶全程生活史標本在南京市青少年宮製成。2016年4月15日,「中華虎鳳蝶自然博物館」在南京建成開館。該博物館是國內首家集虎鳳蝶專題展示、科普教學、監測研究為一體的虎鳳蝶專題博物館。為了這種珍稀野生蝴蝶,南京人也是拼了!
  • 南京一市民歷時一年拍下中華虎鳳蝶從卵孵化為幼蟲並化蝶的全過程
    2017年3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武先生在攀登浦口老山時,在山路旁的草叢內發現了「國寶」虎鳳蝶的蟲籽。  蛻皮成蛹  5月20日,虎鳳蝶幼蟲老熟後,在寄生杜蘅植物上先吐一團絲,把胸部和植物圍繞起來,像電工在電線桿上操作時,腰部和線杆用安全帶固定,接著蛻掉最後一層皮,形成縊蛹。蛹期在外表上看是個靜止階段,不吃不動,實際上蛹期內部在進行著劇烈的變化,進行著向成蟲形態、器官轉化的過程。
  • 常州茅山地區發現20多隻「國寶」中華虎鳳蝶
    中華虎鳳蝶常報全媒體訊 上周末,由常州、南京、連雲港三地蝴蝶保護志願者組成的隊伍來到茅山常州界進行2019中華虎鳳蝶觀測活動。最終,他們觀測到我國珍稀蝶種——中華虎鳳蝶20餘只,還發現了大量中華虎鳳蝶的寄主植物杜衡以及杜衡葉背上的120多粒蝶卵。
  • ...為什麼南京今夏蝴蝶反倒少了?-絲帶鳳蝶 絹蝶 青鳳蝶 蝴蝶會...
    如今正是觀賞蝴蝶的大好季節,但和前幾年相比,南京今年的蝴蝶似乎變得格外少,已經很難見到多隻蝴蝶翩翩飛舞的美麗場景;即便在市區的一些公園,偶爾能看到幾隻蝴蝶互相追逐就不錯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南京的蝴蝶到底「藏」在了哪裡?它們現在的生存狀況又如何呢?揚子晚報記者通過多方接觸,為您揭開南京今年夏天的「蝴蝶之謎」——  南京今年蝴蝶怎麼格外少呢?
  • 鏡頭全紀錄——中華虎鳳蝶成長記
    中華虎鳳蝶的一生要經過羽化為蝶、產卵、幼蟲和蛹4個發育階段。人們在野外看到的中華虎鳳蝶,大多是它們的成蟲蝶。由於四個發育階段的外部形態毫無共同之點,人們一般很難想像美麗的虎鳳蝶是由醜陋甚至可怕的黑毛毛蟲變來的。  在生物學上,蝴蝶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
  • 我省發現黃黑兩種周氏虎鳳蝶(圖)
    壽建新、雷生輝展示兩種形態的周氏虎鳳蝶。 本報記者 晁陽攝  本報訊 (雷曉娟記者晁陽)2006年5月,我省蝴蝶學專家壽建新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袁向群發現了周氏虎鳳蝶。隨即,蝴蝶學專家壽建新和蝴蝶收藏家雷生輝近期首次發現了周氏虎鳳蝶竟存在著兩種形態:黃色型和黑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