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象工程」調查
新聞:記者近日在多地調研發現,近五年多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受到相當程度遏制,但一些地方也出現「不建樓堂建場館、不顧實際造景觀」等值得關注的「四風」問題新變種。例如,地處長城沿線的華北某市,總人口不足400萬,地方財政年預算收入不足100億元,卻斥資逾40億元建設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大劇院、體育中心和會展中心,還請來多個國際建築公司或設計師。「腦袋一拍可能幾百億就沒了。」多位受訪幹部認為,這些「形象工程」看似新情況、實則老問題,根源在於自上而下、唯上不唯實的「拍腦袋」決策。(新聞來源:瞭望)
點評:杜絕「形象工程」必須釜底抽薪,讓熱衷於此的人不僅不能從中得到好處,還要為之付出代價。當「代價」或「成本」高到不能承受時,就算逼他也不會去幹了。要把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樹立一種導向——誰搞形象工程,就讓誰「吃不了兜著走」;形成一條鐵規——誰搞政績工程,就讓誰「賠了夫人又折兵」。
3萬噸垃圾何以被拋入長江——「長江口垃圾傾倒案」調查
新聞:長江太倉段,江面開闊,江水浩蕩,往來船隻如梭。奔湧的江水,將少量漂浮垃圾衝向岸邊。這個季節,相比於夏季洪峰時段,江面顯得乾乾淨淨。但在一年前,也就是2016年12月13日,長江太倉段江面卻鋪滿垃圾。一年後,江蘇、浙江兩地有關檢察機關相繼對這一生活垃圾非法傾倒案提起公訴,一條以生活垃圾為「資源」,套取垃圾處置費謀取暴利的犯罪鏈也由此被揭開。近日,記者在江浙兩地就垃圾非法傾倒犯罪鏈進行了深度調查,發現生活垃圾處置監管存在嚴重漏洞,如招投標造假、接收處置證明造假、垃圾層層轉包等。(新聞來源:經濟參考報)
點評:案件暴露的這些問題對全國其他城市具有重要警示意義。垃圾異地傾倒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違法成本過低。在配套建設相關後續處理設施的同時,必須提高垃圾異地傾倒的違法成本。相關地方的環保部門與公檢法等機構要嚴格執法,形成合力。只有對非法排汙現象出重拳嚴懲不貸,才能切斷黑色利益鏈,有效阻截垃圾異地轉移汙染,切實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
被控制的攝像頭:智能家電變「偷窺狂」
新聞:帶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負責監控家裡小孩或寵物的監護器……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進入家庭的同時,一些安全漏洞頻頻爆出。在一些不法分子手裡,他們通過破解軟體或IP位址輕易地入侵並控制這些智能家電攝像頭,將鏡頭對向臥室或衛生間等私密場所,窺探個人隱私。智能攝像頭變「偷窺狂」的背後,存在一個盜賣個人隱私的黑色產業。在一些QQ群,攝像頭破解軟體和攝像頭IP位址被公開售賣,數十元至數百元不等。(新聞來源:新京報)
點評:智能攝像頭初衷是「掌上看家」,孰料卻成為安全隱患,再次證明了科技產品的雙刃劍一面。消費者加強自我防範,相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是可行的應對之策。當然,智能世界正在到來,新生行業大概都會經歷智能攝像頭一樣的問題,如何才能更精確預判,實現更有效的管理,這都考驗著我們對網際網路的認識水平和治理能力。
部分縣精準扶貧成「精準填表」 考核監督流於形式
新聞:「書記,書記,不下功夫去扶貧,只剩書書、記記,怎麼能行?」中部某縣旅遊局新派了駐村第一書記,縣裡要檢查扶貧檔卡,為完成任務,第一書記向本單位求援。縣旅遊局只留一個值班人員,全單位下村突擊填表格,一切業務暫停。「填報各種表格成了扶貧工作最大負擔。」這位書記打趣說。(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點評:本該在田間地頭忙活的扶貧幹部,很多時間都用在了開會和寫文填表上。哪裡還有時間了解貧困戶疾苦?哪裡還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幫助貧困戶脫貧?這樣的扶貧我們不歡迎,也不需要。對貧困戶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幫扶行動,是增收致富的真點子、好措施。
延伸閱讀:
[及時點]莫讓無障礙設施有「障礙」
[及時點]與其糾結加班費,不如研究怎麼幹
[及時點]誰讓這家企業的環評報告成了「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