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關聯性:經濟發展和人文變化的交互影響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e公司

在對經濟和社會的研究中,很多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人文的東西就是人文,物質的東西就是物質,忽視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這種錯誤會忽視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對人文發展的影響,從而把一些實際上是由科技與經濟發展導致的人文社會變化,誤認為是某些特有、不變的人文社會特徵,從而無法預見到人文因為科技和經濟改變而發生的改變。

舉例來說,很長時間以來,有不少人認為,中國人就是沒素質,愛佔小便宜。的確,在很多細節上,部分剛剛富裕起來、或者還沒有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是比發達社會的人更愛佔小便宜。但這並不是中國社會人文方面特有的、不可改變的因素,而是由於中國社會在過去,沒有得到足以和西方發達經濟體匹敵的發展,而造成的幾代人的人文特徵。

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特徵不是堅實不變的。在一代代中國人變得越來越有錢以後,他們的心理模式以及行為方式會逐漸發生改變。這種「中國人愛佔小便宜」的人文特徵,正在逐步變化。今天許多公共場所,比如商場、高鐵,其衛生間裡常常配有充足的衛生紙,而很少看到有人把衛生紙整卷拿走。但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如果公共場所這麼做,不少衛生紙就會消失。一個小小的衛生紙所體現出來的細節,就是由於經濟進步導致的人文改變。而經濟進步,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科技的進步。

社會中的人們,並不是天生就知道禮節和榮辱的,而是在有了大量財富以後,自然而然就會開始在乎更高一層的追求。當然,這種經濟發展導致的人文變革,在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發生。物質社會的發展,往往是緩慢的,而由此帶來的人文改變更慢。而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往往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周遭的物質基礎和人文環境而定型,而後就很難在他的一生中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雖然沒有房貸、退休金也不低,但依然非常節省的原因:他們在年輕時候貧窮的物質基礎,決定了他們一生的心理狀態。而他們的下一代由於經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迅速的財富累積,造成他們的心理差距和老一代人之間如此之大,因此也就很難理解他們父輩的那種勤儉節約。

所以說,這種物質社會改變對人文環境帶來的改變,往往要通過幾十年、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慢慢改變過來。這種改變的速度如此之慢,以至於僅僅靠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我們幾乎不可能感受到這種改變。但是,這種改變卻又是真實發生的。

回到資本市場來說,資本市場裡的人文環境,包括上市公司的治理、投資者的素質、監管的成熟度等等,也會一樣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而改變。事實上,在20世紀早期,美國股票市場的治理結構之差,很難被今天的中國投資者所想像。但是,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今天的美國市場卻成為全球治理的典範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軟實力和市場治理,也會逐漸得到改變。

對於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這種改變需要高度地重視。和經濟進步帶來的緩慢的人文發展一樣,這種改變的速度往往會比較慢、至少比股票價格行情所反映出來的改變速度要慢得多。但是,這種改變又是確實發生、並且長期利好資本市場的。如果沒有注意到這種變化,投資者無疑會錯失投資機會。

更有意思的是,許多投資者不僅忽略了這種持續、但是緩慢的改變,更把當前的市場治理問題,作為在熊市中不投資的藉口。實際上,熊市中許多投資者不投資,根本不是因為真正對市場的治理結構沒有信心,而是因為股票價格低迷、心情沮喪,而需要找一個情緒的發洩點:市場的治理結構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恰恰就成了這個發洩行為所找到的替罪羊。

而等市場情緒一旦改變、股票價格一旦大漲,這種當時看似理性客觀的、對治理結構的批評,也就煙消雲散、不再被牛市中狂熱的投資者所記起了。所以說,分清投資中的理智和藉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恰如理解經濟發展和人文變化中的關係一樣。

(作者系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是什麼?
    施洛德投資經濟師Irene Lauro氣候變化不僅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破壞。 從極端天氣事件來看,我們亦認為氣候變化會產生短期影響。自1880年以來,陸地及海洋的溫度總和平均每10年上升0.07°C。 然而,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2019年全球氣候概要顯示,自1981年以來,平均升溫速度已提高逾一倍(0.18°C )。
  • 深度解析|社會經濟地位影響大腦功能網絡連接和解剖學變化
    這種社會環境的不同對我們大腦發展和成熟也都有相應不同的影響。在這些因素中,社會經濟地位由於其代表了一個人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地位,而被認為是會影響大腦發育的重要指標。先前研究中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大腦發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早期 (兒童期)和晚期 (老年期),但是很少從一個更廣泛的年齡段去探討這個問題,特別是針對中年人群的研究。
  • 《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如何影響經濟和政治發展?
    它們接受的經濟援助水平也差不多相等。30年後,韓國成了一個工業巨人,經濟名列世界第14位,擁有一些跨國公司,大量出口汽車、電子設備及其他高級製成品,人均收入接近希臘的水平。此外,它在鞏固民主體制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加納卻沒有發生這樣的變化,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於韓國的1/14。發展快慢相差如此懸殊,能作何解釋呢? 無疑,這當中有多種因素,然而在我看來,文化應是一重要原因。
  • 樊傑:中國人文地理學70年創新發展與學術特色
    70年來中國人文地理學創新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1) 改革開放前的踐行「蘇聯模式」、經濟地理學一枝獨秀的發展階段——技術經濟分析方法顯著提升了學科的定量化水平;(2) 改革開放以來的人文地理學全面復興、快速壯大的發展階段——人文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學並重的學科格局基本成形,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理論成為學科發展的理論基石;(3)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文與經濟地理學逐漸形成具有全球影響的學術特色的發展階段
  • 世界政治、經濟和科技格局變化,推動飛航飛彈向前發展
    目前正值「十三五」規劃收官與「十四五」規劃論證之際,需要緊密跟蹤和研究世界飛航飛彈武器裝備與技術發展情況,為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情報支撐與借鑑。 世界政治、經濟和科技格局變化,推動飛航飛彈向前發展 5年來,世界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的變化,分別從需求牽引、經費支撐和技術能力等角度影響著飛航飛彈裝備和技術的發展。
  • 夏斌:考察中國經濟真相不能忽視時間和空間維度
    所到之處,習近平主席均受到高規格禮遇和真誠友好歡迎。習近平主席同四國和歐盟領導人多次、長時間深入交談,同往訪國各界廣泛接觸,敘友誼、話交流、談合作。國際輿論持續大量報導,歐洲掀起「中國熱」,國際時鐘進入「中歐關係時間」。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我認為,如果數據方法和分析手段運用得當,真正融入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問題中,那便是優秀的、具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技術環境變化,創造有利研究條件      從當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場景中可以看出,有許多研究以前行不通而現在可以進行了。實際上是技術環境變化創造了有利的研究條件。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有史以來,自然環境及其動力過程在人類決策和社會演化過程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因子。作為自然地理環境中最為活躍的要素,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廣泛而深刻,始終是人類文明興衰的重要背景。過去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與人類適應,作為人地關係演變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時間維度上地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 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促綠色經濟發展
    新冠疫情對全人類而言都是一場災難,數百萬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但與此同時,疫情也提供了一個去解決此前長期被忽視的結構性問題的機會。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成為其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發展綠色金融則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方式。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人機互動系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交互一直是困擾計算機最佳使用的問題。人類用於與計算機交互的方法歷史悠久。但是探索仍在繼續,新的設計技術系統正在日趨更新和升級,並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該領域的研究一直在迅速發展。人機互動(HCI)領域的增長不僅體現在交互質量的提高上,而且在其增長歷史中開闢了不同的分支。
  • 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波動
    在歷史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研究中,時間和空間尺度是一個基本的認識基點,理清研究尺度才能有效的對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發展得出科學和深刻的認識。而進一步需要澄清的是,歷史氣候變化與現今談論的氣候變暖有著概念上不同。相較於當今氣候暖化,歷史氣候變化主要是指代在工業革命之前,氣候變冷以及變乾等對農業生產不利的負面氣候影響。
  • 國際化視野中的中國人文地理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和跨國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化對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文經濟現象地理過程的影響日益顯著。第三次全國人文地理學發展前沿沙龍聚焦——    2006年12月23日至24日,第三次全國人文地理學發展前沿沙龍在華東師範大學隆重舉行。
  • 2021初中地理: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對氣候的影響:   氣溫:海拔高氣溫則低,冷空氣背風坡氣溫較高。   降水:西高東低有利於水流深入,暖溼空氣,在迎風坡形成地形雨。
  • 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社會的經驗總結)化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
  • 計算社會科學: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CSS不僅是純技術手段的引入應用,其實質是以計算科學、數據科學為代表的高新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創新,是現有分支學科回歸人本基點和軌道的重組整合,所創生的行為社會科學、網絡社會科學、數字社會科學等都展現出鮮明的創新特質,能更好地體現出人類與自然界的伴生交互共進特徵。
  • 《人文地理學》趙榮第二版書應該這樣做筆記
    ,被認為是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的引入者《人類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維達爾·白蘭士(法)建立的法國學派主要特色是在人地關係理論與區域人文地理研究兩方面,白蘭士反對拉採爾的環境決定論,強調人類對外界環境的適應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森普爾(美)拉採爾的學生,宣揚地理環境對人類體質、民族發展與國家歷史有決定性的影響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但這份責任必定會給正處於重要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中,推動可持續發展對於當今的中國是至關重要的。  一、全球氣候變化定義及成因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動。
  • 大碼經濟盛行,被忽視的大碼女鞋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
    摘要:圍繞著大碼人士產生的大碼經濟盛行,帶來了N個產業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中一直被忽視的大碼女鞋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近年來,搭乘電商快車和直播風口,大碼經濟迅速升溫,僅電商平臺,大碼經濟就已突破百億規模。尤其是大碼服裝市場,因表現突出和發展空間大而被發掘,連國內知名明星經紀人楊天真也果斷進入大碼女裝領域,創立自己的大碼女裝品牌。
  • 基於PS-InSAR數據的北京市地面沉降影響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探測
    近幾十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和大規模城市化建設的快速推進,沉降現象越來越普遍,嚴重的沉降會導致地面塌陷、建築物開裂、市政設施被破壞等一系列災害問題,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11年底,中國50多個城市出現地面沉降,其中,華北平原、長三角地區和汾渭盆地已發展成了沉降重災區。